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

耶律宗真一路西來,在每地最多隻停留幾日,六月中旬終於到了奉聖州。這裡本就是契丹經常捺鉢之所,他便在這裡多住些日子,處理政事,就當是夏季捺鉢了。

契丹從石敬塘手中取幽雲十六州之後,事務統歸位於幽州的南京管轄。地理上這十六州分爲山前山後,山前以幽州爲中心,山後則以雲州爲中心,因爲山後在西,又稱山西。

不過到這個年代,雲州還沒有成爲契丹在山後地區的統治中心。歷史上是耶律宗真親征党項之後,才把雲州升爲西京,從南京道獨立出來。西京道的設立,就是在與黨項的關係破裂後,爲了防止宋朝乘機進攻,單獨設這一個政區來防宋朝的。契丹防備党項的一直是西南面招討司,與西京道同屬一個財政區,而不屬同一個軍事區。

到這一年,契丹在山後統治的中心之地還是奉聖州,以奉聖、雲、應、蔚、朔五節度使理事。五州置轉運使司,已經成爲一個獨立的財政區,偶爾會設山後都統,主管山後五州的軍事,但需與奉聖軍節度使共同裁決本地事務。西南面招討司不在這五州之內,是一個獨立的軍事防區,實際上契丹在那裡的存在感並不強,用招討司鎮懾羈縻而已。

如果沒有歷史上元昊的大規模招納党項部落,沒有對面宋朝河東路的軍事壓力,契丹並不會用雲州來代替奉聖州的地位。契丹是起於東邊的遊牧、漁獵民族,對大草原並沒有濃厚的興趣。歷代契丹之主,西巡基本都是到奉聖州,再向西頗有些化之地的味道了。

正是因爲如此,纔會出現宋軍一到陰山,大量的草原部落要從契丹逃亡。以前契丹從來沒有把那一帶視作自己本土,沒有設置行政機構,是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在那裡。

奉聖州的軍額是武定軍,所以主管這山後這一帶事務的,是武定軍節度使

此的武定軍節度使是劉六符之兄劉五常,自耶律宗真到這裡,便日日與幾位大王宰相一起議事。動亂髮生在西南面招討司境內,與他的轄區無關,只是要點集兵馬,並應付前去征討大軍的糧草供需。忙是忙了一點,事不關己,他倒也不緊張。

進了耶律宗真的御帳,劉五常行禮如儀,道:“稟陛下,奉聖州管下州縣,營兵、鄉兵俱已點齊。只等詔旨,便可點集起來,西行征討。”

從幽州一直到雲州,都是以農耕爲主的地方,兵馬點集相對容易。此時麥已收過,農事不那麼忙碌了,戰兵出征相對來對生產的影響不大。不過契丹只用這些人作運輸糧草的輔助兵力,真正的戰兵還是靠契丹人和奚人,遊牧、漁獵的部落在這個季節點集就能了。

問過了劉五常兵馬、糧草情況,耶律宗真道:“現在隨王庭西來兵馬,堪堪過二十萬之數,徵党項是夠了,但要面對宋軍,只怕實力未歹。”

蕭孝穆道:“宋軍在河曲一帶的兵力,計有徐平所部近二十萬人,麟府、鄜延兩路兵馬近十萬人,還有數目不詳的党項兵馬。要與宋軍開戰,非有四十萬兵不可。如果再加上征討反叛的部落,則要有五十萬大軍,才能夠用。”

耶律宗真支着腦袋,愁眉苦臉。五十萬大軍,在這個季節,他到哪裡去徵?如果再等幾個月,秋高馬肥,諸部落的軍隊全部點集起來,勉強還可以。現在正是牧民到處遊牧的時候,居無定所,怎麼也點集不齊。

馬保忠上前行禮:“依臣之見,眼下情勢不宜過早與宋軍開戰。兵力不足還是小事,宋軍數十萬人也不能聚在一路,不然糧草難以支應。陛下統二十萬兵馬,應該不會弱於宋軍任何一路,無非是各個擊破而已。真正可慮的,是治下蕃部不穩,人心思去。如果前方與宋軍打了起來,後方蕃部作亂,那才真正可怖。故此去,還是以先剿滅叛軍爲主。”

蕭孝穆道:“那宋軍如果以党項兵馬爲前驅,深入本國境內,攻城掠地怎麼辦?”

馬保忠拱手:“大王,此事不得不防,但直接出兵馬征討,現在力有未歹。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着手。一面由陛下頒下德音,安撫人心不穩的各部落。一面以重兵前出,對有反心的部落痛下辣手,殺雞儆猴!只要儘快把各部落穩定下來,則再跟宋軍開戰,就不會如此窘迫了。宋軍數十萬,遠出千里,必定不能久戰。我們在平定各部落之後,候其師老兵疲,再予以迎頭痛擊,纔是正理!”

耶律宗真連連點頭:“宰相真老成謀國,你這一番話,才說到了要害。現在宋軍新滅党項,兵鋒正銳,不可當其正面,先平內亂纔是正理!”

馬保忠施禮道:“欲攘外必先安內,陛下明鑑!”

耶律宗真沉吟了一會,對一邊的劉六符道:“部落人心不穩,無非是前些年本朝對其征斂過多,殺戮太重。學士,你擬一道詔旨,允免西南、西北招討司轄下各部三年稅賦,而且這三年不徵兵役、徭役,讓他們熄了反叛之心。還有,兩路招討司轄下,凡是部落之民受刑的,一律全部開釋,既過不咎。只要不造反,一切好說!”

劉六符領旨,想了想道:“最難是人心,人心在一個信字。陛下,詔旨下了,如何讓各部落相信,還要別想辦法。兩路招討司前兩年殺得手滑,只怕難以取信部落之民。”

“嗯,也有道理。這樣,向兩路招討使下一道明詔,切責他們苛虐部民,各罰一年俸祿,奪三官。這詔旨要傳遍各部落,讓他們都知道,朝廷在爲他們着想。”

蕭孝穆聽了,道:“既然如此,何不換了兩路招討使,奪官削職,部落之民自然感恩。”

“萬萬不可!”馬保忠上前。“已失部落人心,再失了鎮守大將人心,那些土地從此非朝廷所有矣!在臣看來,明詔切責兩招討使勢在必行,但同時陛下當下暗詔,差親近的人到那裡,安撫兩位招討使之心。告訴他們這是朝廷不得已之舉,等到事畢,再招回朝廷來別作補償。如此,才能兩全其美,不致顧此失彼!”

責備兩位招討使是做給別人看的,可不敢真地當真。要不然再讓他們心生怨恨,縱容手下兵馬做出什麼事情來,可就弄巧成拙了。明着責備了他們,一定要在暗地裡安撫,甚至封官許願都在所不惜。一切,都是爲了把局面儘快穩定下來。

第21章 割稻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04章 學生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0章 生財之道第82章 祭奠續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21章 同年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27章 夜宴第84章 蓄勢待發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6章 仁義者何?第204章 換相(下)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45章 孟州李迪第48章 做假貨的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87章 攻防第6章 手段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23章 出書第81章 準備迎駕第68章 交易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89章 定論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67章 選擇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3章 屬下第17章 新的產業第68章 別有出路第214章 僵局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68章 交易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45章 三不朽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82章 水淹三軍第51章 新的消息第51章 新的消息第41章 亂局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304章 話從前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48章 風波第214章 僵局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61章 轉機第132章 柳八娘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02章 換相(上)第14章 邊亂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19章 審問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79章 後苑飲宴第34章 同年歡宴第24章 大動作第221章 細腰城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64章 口袋陣第18章 種士衡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8章 父母妻小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57章 暗箭第117章 僵持第96章 改天換地第63章 工場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