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

越向北走越是荒涼,四周全是起起伏伏的小山,黃沙遍地,看不到一點綠色。

已是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在這西北苦寒之地卻看不見一點春天的影子。由於鹽鹼度過高,地面黃沙不時會泛出白色,與累累白骨混在一起,仿似鬼域。

多日行軍,宋軍已經麻木,人人面無表情,神色木然,沿着白骨鋪就的路一直前行。

今日要在離清遠軍五里的地方紮營,明天拂曉攻城。許懷德心提到了嗓子眼,騎在馬上不時注意大軍神色。軍無戰心,一不小心就會四散奔逃,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一路上見不到一個人影,還好也沒有發生意外。離着清遠城越近,許懷德的心情越是複雜。一方面他也怕到了城前之後要與敵廝殺,另一方面不見人影是好事,往常行軍到了番境腹地,總是被蕃部的散兵遊勇襲擊,煩惱不堪。

午後大軍出了小山連綿的地區,進入清遠軍所在的平坦之地。清遠軍當羣山之口,設立之初防的是党項軍從北進攻,是以城在這片平地的北邊,離着尚有十里之地。

許懷德緊張地幾乎喘不過氣來,擡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然後伸頭北望。這裡已經位於瀚海深處,荒無人煙,又無草木,隱約中好似可以看見遠方清遠軍城池的影子。

前方散出去的偵騎飛馬過來,向許懷德叉手行禮:“大帥,前方兩裡之內並無人影!不見賊軍,也不見此地百姓,好似沒有人的地方一般!”

許懷德想了一想,實在想不出爲什麼這麼詭異,對偵騎道:“你們再前一點,探到五里之外。不管有沒有什麼異常,都立即飛馬來報!”

偵騎叉手應諾,撥轉馬頭,兩腿一夾,飛一般地去了。

時候還早,五里之地很快就到,許懷德也不急着行軍,就在山口整理部伍,開始排陣。

禁軍行軍除非分成幾股,有前鋒有後衛,如果聚在一起,都是主將在前。而且鑑於五代牙兵的教訓,主將沒有親兵衛隊相隨,也沒有特別直隸主將之軍。這兩個特點,直接導致大戰中主將很容易戰死或被擒。而禁軍又是靠嚴格的階級法整編在一起,主將一去,大軍很容易崩潰。三川口之敗,這一點表現得特別明顯。其實當時宋軍人數少於元昊,但戰力卻未必相差多少,劉平和石元孫兩人的失陷對結局影響非常大。

隴右軍中用了新軍制,每一級統兵官都是有親兵隊的,徐平自己也有都護府直轄的一軍。不過親兵隊不是統兵官私兵,只是直隸統兵官的軍隊,戰時一直跟在他的身邊。徐平曾經建議其餘禁軍也這樣改,朝中有贊成的有反對的,許懷德的這支大軍還沒有改過來。

主將在前,固然可發身先士卒激勵士氣,但也特別危險。一出山口,許懷德立即把全軍結成大陣。不再使用行軍隊列,而是結陣前往五里外的宿營地,是他也要考慮自己性命。

排陣尚未完畢,派出去的偵騎已經飛馬趕回。與上次不同,這次帶了一個人來。

到許懷德面前,偵騎叉手唱諾:“稟大帥,五里之外見到這個人,自稱是清遠軍主將番賊李團練的伴當。這廝帶了幾個男女,在那裡擺起香案,說是要迎王師。賊人奸詐,小的不敢信他的話,生怕引我軍入伏,是以帶來見大帥!”

許懷德看着偵騎,摸了摸自己的耳朵,擡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又看看偵騎,道:“你再說一遍?這廝帶了夥男女在那裡做什麼?”

偵騎卻不知道自己這句話把許懷德嚇着了,只好又重述一遍。

許懷德一催馬,突然到了偵騎帶來的那人面前,厲聲喝道:“你且說說,到底是如何一回事?若有半句虛言,灑家立斬你于軍前!”

那人嚇了一跳,在馬上渾身發抖,急忙叉手:“太尉,小的沒有半句虛言!小的名喚李節,是清遠軍裡李團練的族人。清遠軍以前全靠左近野狸十族的蕃落兵把守,天都山一戰後他們一鬨而散,逃到山裡不見蹤影。現如今城裡李團練只帶五百兵,多是老弱,如何敢抗衡太尉大軍?這城是附近要害之地,團練思索,上朝必派大軍前來收取,早就備好香案以迎王師。只是左等右等,今日纔等到太尉帶大軍前來。”

許懷德心裡翻江倒海,實在無法形容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的心情。自己擔驚受怕,路上還捱了三十軍杖,原來只是來接收一座空城?突然之間,他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過了好一會,許懷德才強自平息心神,問李節:“你們團練獻城,不怕威州的昊賊?那裡離清遠軍只有二日路程,他帶上兵馬,頃刻間就能殺過來!”

李節一頭霧水,看着許懷德道:“昊賊已是自身難保,哪裡還能夠顧及我家團練?六日之前曹太尉已統大軍過折姜會,現在想來已把韋州團團圍住也!那時團練也曾派人去,曹太尉言清遠軍是許太尉行軍駐足之處,自己不便派人來。”

想到這裡,李節纔想起來,忙從身上摸了一張紙出來,呈給許懷德:“太尉且看,這是曹太尉文字,已許我家團練獻城也。是以我們在這裡引頸盼王師,恭候太尉多日了!”

許懷德接過紙,一眼便就看出是曹克明手書。這幾位統兵主將都有自己暗記,方便戰時聯繫,是不是曹克明寫的許懷德一眼就能看出來。

把這張紙看了又看,許懷德再也忍不住,不由流了眼淚下來。自己擔驚受怕,艱難行軍,卻不知這城早已經下了。曹克明一紙文字,便就能下一城,自己還想着什麼大戰。

許懷德只覺得自己窩囊無比,恨不得地上有條縫自己鑽進去。曹克明從天聖寨比自己晚出發多日,那是小道,大軍行進艱難,沒想到路程卻比自己快了許多。那可是正面強攻韋州的主力,元昊防的最嚴,路上聚集的賊兵最多。

一路上沒見敵人抵抗,因爲這路上的兵馬早就被調去防曹克明了。見不到人影,因爲這一帶的蕃落被曹克明殺破了膽,逃到山裡去了。兩軍隔着一片大山,山中全是生蕃,不通音信,卻沒想到出現了這種意外。曹克明大軍在前,山中蕃落是知道那邊消息的,誰還敢來撩撥許懷德的大軍!曹克明僅憑自己的威名,已經掃清了許懷德路上的所有障礙,就連清遠軍都幫着他打下來了。

意不意外?很驚喜是不是?但許懷德卻覺得自己實在沒臉進清遠軍城。人終歸是有羞恥之心的,自己統領的是禁軍精銳主力,比曹克明的大軍人數還稍多一點,出現這種結果他會被人笑一輩子的。當年在京城,他被高大全一合生擒,同伴將領同仇敵愾,都不笑話他,只說高大全乘人不備,不是英雄所爲。今後,還會有人這麼安慰他嗎?

許懷德覺得委屈,清遠軍裡的党項團練使李興更委屈。自己明明是最先一批派人去迎王師的,結果投誠的時間卻最晚。就連北邊的浦洛河都降宋了,李興還在苦苦等待。

如果是曹克明走許懷德這一路,他會星夜兼程,提前半個月到清遠軍。而許懷德如果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他也能在十天前趕到這裡來。結果,他路上還誤了程限三日。

興義軍,弔民伐罪,以爲是說着玩玩的?徐平真地是這樣做的,真地表現出了王師的風範,打垮了元昊主力之後,那就大軍過處如卷席,片紙可下一城。徐平出蕭關,露布傳檄前方各地,幾乎是以行軍的速度前進,沒有遇到過像樣的抵抗。現在已經掃清了靈州的外圍,各路大軍正在向靈州集結,準備關鍵一戰。

元昊也不想窩在韋州,但是靈州已經不要他了,那裡的守將根本不理會他。反正是已經敗了,要跟宋軍講價錢,他們不會自己談?爲什麼非要元昊來談?元昊是叛宋,這裡的土地、人和軍隊本來名義上就是大宋的,舉城迎王師是反正,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而元昊要東去鹽州,曹克明卻在過折姜會後,迅速派兵佔住了浦洛河。這也是讓清遠軍裡的李興幽怨不已的地方,自己明明是比那裡的守將更早聯繫曹克明,但那廝獻城卻在自己前面。最近幾天,竟然無恥地騎到自己頭上,指手劃腳起來,偏拿他一點辦法沒有。

如果說僅僅是被曹克明截斷歸路,元昊尚可放手一搏的話,橫山現在的局勢,卻讓元昊徹底死了撤到那裡的心思。那裡比靈州更可怕,已經舉兵造反了。

今年,包括大宋的陝西路北部,包括党項,遇到了罕見的旱災。去年被元昊用紙幣盤剝了一年之後,橫山的蕃部活不下去,在徐平出蕭關之前,已經舉兵造了元昊的反。

(歷史上慶曆元年(書中還未改年號)發生大旱,橫山地區出現了西夏整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蕃部起義。歷史上的北宋同樣遇災,自顧不暇,沒有乘機出兵。雙方同時面對大旱,選擇開始議和。這一場大災,是雙方停戰的原因之一。)

(說一件事,在發這一章的時候,我習慣性地看了一下書評區,萬沒想到,在讀者的心中會有這樣的印象。有一個老讀者,我不提是誰了,可以到書評區看。是一個很早追書的讀者,我也是比較感謝的,陪着這本書走這麼久不容易。以前就抱怨過昨天我發的內容問題,覺得不值。這次再抱怨,我覺得這樣不好,所以昨天想辦法免費一章作爲補償,並專門開單章以後不會再有了。萬沒想到在他心中的形象,竟然是我不尊重讀者的意見,說我傲嬌?我的書評區除了廣告和極少的幾個謾罵帖,根本從來就不刪帖。你們在書評區的討論,我除了說明情況的少數幾帖,都不參與。竟然在他心裡會是覺得這樣?我昨天是請了假多碼一章表示我的歉意,怎麼會想到是這樣的?好了,以後隨便吧。)

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7章 貴人相助第10章 野味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83章 以打促和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63章 在路上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2章 三司集議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45章 將校營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2章 私下商量第9章 進殿面對第24章 談判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43章 熊二焦五第69章 國子監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67章 猜測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01章 陛辭第15章 分工第319章 使節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8章 草市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80章 起風雷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67章 晾到一邊第32章 春暖花開第230章 約定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5章 和尚契嵩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32章 柳八娘第128章 優遷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95章 強兵策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35章 我有三策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97章 伎藝人第153章 攻城(上)第30章 殿試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45章 孟州李迪第9章 進殿面對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68章 冬日牡丹第30章 端午(中)第11章 人選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238章 做事難第293章 敕勒川第28章 唐大姐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46章 外戚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49章 天津曉月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66章 金光洞第265章 瀚海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