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各軍持重

與劉易分手之後董士廉晝夜兼程,一直到定川寨,才徹底放下心來,去見這裡的守將。

聽說帶了隴右都護徐平的蠟丸密信,定川寨主郭綸不敢怠慢,忙派一隊兵馬,護送他們一行去鎮戎軍。從行政建上,這一帶都歸鎮戎軍管轄,到了那裡董士廉就完成使命。

邊境州軍,正值戰時,知軍通判一文一武,同樣有會食制度。兵士來報,鎮戎知軍曹英正與通判田京吃午飯,對他道:“昊賊在天都山中勢窮,周邊混亂不堪。這個什麼董士廉說是從隴右來,又焉知真假?”

田京未中進士之前,也是個好氣節、喜遊俠的人物,恰巧與董士廉熟識,便道:“這個董士廉我識得,當年遊學,曾把酒言歡。是真是假,只要放入城中我一看便知。”

曹英聽了不再猶豫,吩咐兵士去了杯盞,帶董士廉等人到官廳。

一見到打扮得奇奇怪怪的董士廉,田京笑道:“果然是董兄!一別多年,沒想到在這裡相見。見到你便無疑了,這副相貌卻是別人裝扮不來!”

曹英再無疑慮,忙與衆人相見過了,各自落座,吩咐上茶。

董士廉唱了諾,道:“公務要緊,既是見了知軍和通判,徐都護的軍令便可交了。”

說完,從懷裡取了一把解腕尖刀,就從大腿內側把蠟丸取了出來。這種密信必須是要當面取出交割,衆人見怪不怪,曹英忙命兵士去喚軍醫。

讓董士廉在一邊包紮,曹英問道:“都護軍令,不知有沒有說要交給何人?”

雖然腿上血流如注,董士廉依然談笑自若,道:“這軍令本是予本路副部署任馬帥,不過還要傳遍周邊城寨。知軍儘管開啓,有了馬帥消息,再交予那裡就是。”

曹英點了點頭,與田京一起,去了蠟衣,看密信的內容。

信裡並沒有太多內容,只是吩咐任福不可冒險,到鎮戎軍後以持重爲主,不要冒險進攻出天都山的党項大軍。北路蕭關方向完全不管,只要防住元昊東去即可,其他方向自有隴右都護府派兵把守。再一個就是要傳令鎮戎軍周邊城寨,不管是從哪裡來的兵馬,全部歸任福節制,接受統一指揮。不服從任福命令的,以違抗軍令論。

看過密信,曹英對田京道:“想不到徐都護已有制昊賊方略,我們只要謹守城寨,並不需出城與番賊作戰。任馬帥未得此令,一心破敵,分兵兩路,卻是與都護方略不合。前邊我們已經派了都巡檢常鼎和同巡檢劉肅去見他,趁他大軍未去遠,當急傳此令去。”

隨着徐平密信來的,還有韓琦暫時委託他暫時代管任福兵馬的密信,曹英等人自然不會對徐平的命令有異議。再者隴右連戰連勝,給了邊境的宋軍以無窮信心,在曹英和田京等人的心裡,也希望是徐平指揮作戰,韓琦並不怎麼讓人信得過。

田京道:“耿參軍已帶兵馬到開遠堡,離此不遠。不如這樣,我們先派快馬帶軍令去張家堡,讓任副部署知曉。再派人去開遠堡,告訴他徐都護指揮方略。”

董士廉完成了使命,便就在鎮戎軍城裡安心養傷。他曾經應過舉,還過了省試,在殿試黜落。有了這一次大功,戰後必然會有一個官身。

耿傅以父蔭爲三班奉職,後來換文資,累遷至慶州通判,後爲韓琦經略司參軍事。武職換文資有成法,要經過幾次考試,並有人舉薦,每年還有固定名額,得到這個機會並不容易。耿傅也是喜俠尚氣的人,喜談兵,所以韓琦讓他這個文官爲參軍,牽制一心要立功的任福。由於是韓琦所派,耿傅有些類似於前朝監軍的角色。

這是這個年代的特點,由於軍制是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帥臣用兵,在前線一言九鼎的是帥臣。傳統上的內侍監軍大多是靠打小報告,真正能干涉主將用兵的,是耿傅這種由帥臣派出來的親信。任福不與他一路,主要是這個原因。

沿邊都巡檢趙瑜受曹英所派,到開遠堡見耿傅,告訴他徐平的安排。由於徐平強調了鎮戎軍一線以任福爲主將,其他所有人都受其節制,耿傅是第一個需要通知到的人。

進了官廳,趙瑜向耿傅叉手唱諾,道:“末將來見參軍,有徐都護軍令。”

說完,把韓琦給徐平的密信和徐平來的密信背誦一遍,才道:“爲今之計,參軍當與馬帥儘快入鎮戎軍,依徐都護方略,共商大計。”

耿傅並無異議,他與任福的分岐主要是反對冒進,徐平的安排正合他心意。見天色已晚,耿傅道:“都護指揮以持重爲主,端是良策。天色已晚,巡檢可在堡內留一夜,明早與我一起前往鎮戎軍。候副部署來,再一起商議應敵之策。”

吩咐手下備了酒筵,耿傅與都監趙率一起作陪。

酒過數巡,趙率對趙瑜道:“巡檢兄弟在隴右軍中,一年來多立大功,聽聞甚是得意。”

說起自己的弟弟趙珣,趙瑜笑道:“富貴自有天命,去年秦州戰禹藏花麻,調他去秦鳳路,正是合該他發跡。這一年來委實立了不少軍功,現在清朔軍中,爲第二將都指揮使。”

隴右諸軍的編制大致有了輪廓,每軍正常編制是三萬餘人,分作五將。只是除了桑懌和高大全所部,其餘三軍人數不足,都不滿員。劉兼濟的清朔軍只有三將,第一將都指揮使是劉滬,趙珣是第二將,官職已經遠在他這個哥哥之上了。

耿傅又勸了一杯酒,才問趙瑜:“清朔軍正攻番賊西壽監軍司,聽說進展順利,不知因何遲遲沒有下西壽城。你們至親兄弟,有沒有聽趙將軍說起是個什麼緣故?”

西壽到蕭關一百多里路,一旦攻破那裡,再下蕭關,便堵住了元昊北去的道路。那裡的戰事是鎮戎軍一帶的將領最關心的,聽了徐平安排,說是任福一軍不需管北路,耿傅便就猜到,可能隴右諸軍有相當的把握關住蕭關道路。如果能從趙瑜這裡得到確切消息,當然最好不過,自己也就可以勸住任福,老老實實守住鎮戎軍就好。

趙瑜嘆了口氣:“雖然鎮戎軍與西壽相距不遠,只是中間番賊攔路,我們兄弟卻是許久未通音信了。此次董士廉帶蠟書來,路上也是兇險異常。”

第74章 埋伏第123章 出書第134章 救星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217章 追獵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81章 各逞其能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30章 殿試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34章 一城二虎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75章 弒父第27章 小隱君第164章 歐陽修第95章 垂釣黃河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3章 一路千里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86章 有錢人第199章 外任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90章 公人世界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5章 對抗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88章 棄杖不殺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36章 手舞足蹈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6章 還錢第132章 柳八娘第179章 宣傳戰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上架感言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53章 炭價風波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54章 官與民第21章 割稻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章 徐家莊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7章 自己的路第5章 高大全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6章 組織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3章 折支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96章 神針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47章 吃點苦頭第310章 死局第119章 審問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98章 定策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9章 理通事順第8章 讀書第24章 留客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7章 小隱君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95章 垂釣黃河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50章 大典(上)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8章 雪第25章 廷辨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