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

“印錢?”元昊頗爲躊躇,“我聽熟知前朝典故的大臣講,唐時曾經鑄重錢,結果非但沒有解當時困境,還造成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現在印紙錢,無非是跟唐時重錢一般,我們印出錢來,番漢百姓不認,不願用怎麼辦?”

張元笑道:“烏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唐時重錢無法行用,最重要的不是老百姓不願意用重錢,而是民間可以把原來的錢融了,私鑄重錢。這就把本來官府要得的利,被那些刁民偷偷得了去,重錢自然就用不下去了。我們印紙錢,卻不用擔憂此事。印錢用的紙張是從大宋專門買來,我們這裡的人想印,既沒有紙,也沒有墨,想爲非作歹也無法可施。”

“可如此做,還是免不了百姓受苦,終究是從民間盤剝。”

張元心思通透,看出來元昊早就已經心動,什麼擔心盤剝百姓也就隨口一說,他不直接動刀動槍去搶已經很仁慈了。這是中原王朝跟周邊小國文明上的天塹,天子纔會在乎百姓如何,知道民爲本,水可載舟變可覆舟,元昊這種番邦土王在乎什麼。党項境內本來就是各豪族林立,能夠把財富搶到自己手裡是有本事,別人憑什麼報怨。

裝模作樣地嘆了口氣,張元道:“烏珠,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番漢百姓暫時吃一點苦算得了什麼?只要仗打贏了,大宋的布帛金銀隨我們去搶,子女儘夠我們使用,番漢百姓那時候就可以享福了!世上的事,總是先苦後甜,現在吃一點苦頭是值得的。爲臣也一樣憂慮民生,不想讓百姓受苦,但現在是不得不爲。不印紙幣聚斂些財富,跟大宋的仗還怎麼打得下去?仗打輸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他們那時候才知道什麼是受苦。”

元昊聽了,重重點了點頭,一拍椅靠道:“國相,還是你熟讀漢人詩書,說起話來有道理。的確如此,不吃些苦頭,哪裡有以後的好日子?那些拿唐時重幣來勸說的人,目光還是短淺了些,婦人女子之見。便就如此,國相,由你來掌管印幣!”

張元急忙起身,歡歡喜喜地謝過了。党項的錢都由自己管了,自己在這番邦以後就是予取予求,誰敢對自己說一個不字!

党項跟契丹不同,他們對大唐是真有感情的,甚至有些懷念。便如沙陀人建立的政權起名爲唐,党項人也有這種感情。當年他們被其他異族攻擊,沒有了家園,如喪家犬一般惶惶不可終日,是大唐讓他們遷入內地,把漢人的耕地廢了讓他們牧牛羊,把漢人的房子拆了讓他們搭帳篷,把漢人故地變成了他們的地盤。大唐對他們真地如再生父母一般,他們不記那些被驅趕走、屠殺掉的漢人的好,大唐的恩情還是要記得的。所以反對張元的人拿着唐時的故事說事,對元昊有比較大的影響,最少在名義上要找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

當然也僅僅是找一個理由,元昊多少人都殺了,本國大族被他滅族的也有不少,哪裡會真正關心民生。只要能夠斂上錢來,把仗打下去,他管百姓去死。

下了這個決心,定下了這件大事,元昊的心情也放鬆下來,對張元道:“印製紙幣當是花不了多少本錢,能用這物買來錢糧、刀槍最好。不過,那終究是紙而已,要怎麼讓百姓認這錢,心甘情願地把貨物賣給我們,國相可有良策?”

張元大手一揮:“烏珠,此事極易爲!宋人有榷賣,我們學着也榷賣,這幾年着獲益良多。說到斂錢,宋人有許多良法,我們不妨學過來。除了榷賣,宋人還有兩種辦法從民間斂財最爲有效,一曰科配,二曰和買。用上這兩策,紙幣何愁花不出去!”

元昊聽了大喜:“這兩種法子我也聽人說過,都說來錢極快,只是不知道如何做的。國相熟知治國安邦之策,詳細給我講一講如何?”

張元掰着指頭說道:“先說科配。烏珠要跟宋人作戰,凡是有急缺的物事,只管看各府各州,有合用的便就徵繳上來,沒有合用的便就讓工匠去做,朝廷給他們本錢就是了。當然我們境內手藝人太少,這法子只能解一時之急。再說和買,便就是如糧草、駝、馬之類條仗要用到的,便就定個價錢,從百姓手裡買來。我們印出錢來,手裡錢幣不缺,要多少便就買多少,實在不夠無非是加印些錢罷了。”

“好,好,這個法子好!公平買賣,童叟無欺,我們有了糧草,百姓得了錢,豈不是兩全其美!不過,興慶府里人戶有限,只怕好多需用的物是還是難以採辦齊全。”

張元笑道:“此事最難其實在這裡,大宋都是編戶齊民,不管採買什麼,州縣向百姓攤派下去就好。我們就有些難辦了,人戶許多都在各地豪酋手裡,無法攤派。烏珠,爲臣心裡有個主意,可以把這事辦了,只是好處要分潤些出去。”

元昊一聽要分好處出去,面色立即變得凝重:“分潤給誰?”

“當然是各大族豪酋。錢印出來之後,烏珠便就招大酋到興慶府來,把印出的錢打折給他們,從他族裡買合用的貨物。比如錢上印一千貫,只作價五百貫、七百貫給他們,烏珠親信的人,這折扣不妨打得重些,疏遠的不妨折扣打得少些。這些豪酋拿了錢,還是當足貫到族裡收繳貨物,自己也落下好多利息,他們還不滿心歡喜?”

元昊低頭,想着張元提出的辦法,臉上不由露出了笑意。印錢並不難,難的是錢印出來之後怎麼花出去。對於党項來說,由於跟大宋的社會基礎不同,科配、和買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物資和人口大多都在各大族手裡,元昊也不能向這些大族強行攤派。一族兩族他可以強行施行,把各大族全部得罪了元昊自己也坐不穩位子。張元提出的最後一個辦法便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讓豪酋一起到紙幣的戰車上來,一起向底層搜刮財富,大家一起發大財。分潤出去那幾折算什麼,錢是用紙印出來的,無非是再多印一些罷了。

只要有了各大豪酋的支持,元昊便就無所顧忌,底層的貧苦人還能翻了天不成。只要得到了支撐戰事的物資,在前線打了勝仗,那參與戰爭的人也會得到好處。如此一來,天下財富便就迅速向自己和各大族酋長手裡集中,他們還不對自己感恩戴德。

按照張元印紙幣說錢的法子,這天下除了底層百姓,所有人都得到了好處,這真真正正是萬全之策。這種事情元昊早就想做了,只是找不到這麼好的辦法而已。

第60章 慶功第3章 盡頭牙第35章 災民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30章 端午(中)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7章 雜談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295章 強兵策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5章 廷辨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9章 問道第114章 心經第119章夜戰第25章 官身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77章 決戰第31章 造紙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9章 名人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93章 多方牽連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26章 慶祝第49章 天津曉月第35章 申峒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00章 鑄錢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56章 驚變第55章 利用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63章 瞎氈來歸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6章 書生張載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章 馬政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88章 棄杖不殺第297章 大政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4章 故人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93章 拔牙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56章 國柄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63章 在路上第64章 金光頂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14章 心經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04章 多賣酒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86章 兩全其美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39章 待以客禮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22章 甩鍋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49章 舊部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74章 砲戰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