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

原經略司判官田況調爲寧朔軍副都指揮使,徐平上書要求朝中新派判官來,並推薦了曾公亮。趙禎經過權衡,最終答應了徐平的請求,派曾公亮任秦鳳路經略司判官。曾公亮在朝中編兵書,算是知軍事,而且兼任天章閣侍講,爲趙禎講解經義,算是他熟悉的大臣。

做皇帝的,總是免不了向邊地派出自己熟悉覺得信得過的臣僚。沿邊數路中,其他幾路趙禎很難這樣做,文臣經略的屬官是他們自己闢的,武將根本就排斥文人蔘與軍事。只有徐平這裡來者不拒,還會主動要求朝中配屬官,趙禎的親信便就大多塞到這裡來。

徐平在西北,打勝仗滅党項是目標之一,戰爭中重整軍事文化和制度是目標之二,他要的人才是有高的文化水平的人,其他都在其次。不會打仗,那便去學,只要用心在這裡總能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新的軍事文化和制度也就宣揚出去了。而且以現在徐平的地位,也不用擔心官員到了秦州悛怙難制,現在朝中除了幾位老臣,沒人敢在他這裡撒野。

徐平在朝中的基本盤,本來是以三司官員爲主的財政專精的文臣,到了秦州之後又多了新軍制中成長起來的將領。隨着戰事的進行,秦州管轄的事務越來越複雜,這兩部分官員開始有交叉,他們將來會成長成什麼樣子,徐平的心裡也沒有底。

曾公亮的到來,使秦州軍的正規化再進一步,各種制度開始系統化,並形成成文的條例。或許將來的兵書中,秦州的新軍制將成爲重要的部分。

緊接着,徐平新闢原任鳳翔府通判的同年樑蒨爲秦鳳路主管經略司公事,負責帥府的日常雜務。徐平自己則從日常事務中脫身出來,對隴山以西的軍政、民政重新梳理。

隨着戰事的進行,經略司的屬官編制比以前開始增加,以適應新制度下,邊疆軍事民政越來越向經略司集中的趨勢。秦鳳路經略司,現在應該是判官兩人,主管公事一人,勾當公事一人,機宜一人,還有由副都部署兼任的經略安撫副使一人。此時桑懌由於軍功升遷,以秦鳳路副經略使兼副都部署,兼宣威軍都指揮使。在編制上,徐平的帥府還少一人勾當公事,徐平還沒有想好合適的人選。秦鳳路的帥府五司各有職掌,雖然主持各司的多是武將,但也明白吏事,並不急着把缺的人選補進來。

徐平不在帥府的日子,軍事上的決策權交給桑懌,日常事務的處置權則交給王凱。經略使的軍事權力,實際上來自兼任的都部署,特別是指揮作戰的權力。王凱則是秦州的監軍,在現有的制度上權力有限,一切都來自於徐平的授權。徐平在秦州的軍改,慢慢已經涉及到了邊路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以及各自的權力。由於還在試行,在制度上秦州帥府與制度設計有很多衝突的地方,一時改不過來,靠着徐平的直接授權在運行。

秦鳳路能夠如此運行的核心,還是趙禎沒有收回去的便宜行事之權。這道詔書只要還在徐平的手裡,很大程度上他就可以繞開樞密院和三衙,以自己的意志在秦州行事。而連續幾次軍事上的勝利,鞏固了徐平的權力,只是臨時性的授權終究不牢靠。

大宋的軍事制度在設計上分權厲害,犬牙交錯,很難形成一個人獨斷專行的局面。哪怕同一個時間,邊路帥臣和邊路帥臣的權力實際也是不相同的,要看兼任的官職,還要看臨時給予的權力大小。現在的西北沿邊五路當中,徐平的權力最大,鄜延和環慶兩路的帥臣權力最小,軍事上他們上面還有一個陝西路都部署夏守贇。

經過數個月的磨合,秦鳳路在軍事制度上的運行才正常起來,雖然還缺少制度上的保障,但已經足可以適應現在的局勢。進入夏季,徐平在定西城的日子越來越少,更多的時間是在秦州,軍中的日常事務他已經很少插手了。

這一天,徐平在秦州帥府召見石延年、範祥、王拱辰以及新任秦州都監趙滋議事,討論一年多來並帳爲村、編戶齊民的成果,以及未來制度施行的原則。

石延年道:“自一年前在秦州周邊並帳爲村,現在隴西縣以西,天水縣以北,均已經完成。原本以爲會引起蕃人不滿,多生事端,一年下來,卻沒想到事情反了過來。現在離着秦州近的地方,不時有蕃落要求州衙在他們那裡施行並帳。只是現在州里官吏不足,人手稀缺,只能拖下去。如今隴西已經設縣,要想把並帳推行的地方再廣一些,必然還要設更多的縣鎮。只是秦州地處西北,朝中官員多不願來,此事麻煩。”

王拱辰道:“蕃人的眼皮淺,他們願意並帳,不過是眼紅並過帳的地方蕃戶,從官中得了好處。秋冬季節,草木枯黃,並過帳的地方,由官府賒給他們牧草糧食,到了開春之後剩的牛羊就多。千百年來的規矩,牧場就在那裡,誰家的牛羊多,吃的草就多,就越是能賺便宜。見了這好處,纔有那麼多蕃落要求並帳爲村。不過,他們並帳了,我們就要賒給他們牧草糧食。賒出去的東西,可不一定收得回來,總是有風險在。我記得在京西路的時候,經略便就不同意施行青苗法,賒草糧食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定西縣就是古渭州,那裡隋之前爲定西郡,唐時廢定西郡時改爲渭州。後來沒入吐蕃之後,屢經反覆,州治暫寄於平涼,後來便改平涼爲渭州,就是現在大宋的渭州。那一帶施行並帳爲村之後,重新設了定西縣治,隸秦州之下。大規模地並帳爲村,編戶齊民,必然導致秦州的民政事務變得越來越繁雜,現有的秦州編制已不能適應。

秦州在並帳爲村時,同時伴隨的是經濟扶持。特別是過去的這個冬天,在王拱辰所轄的營田務支持下,對並帳的牧民無息賒給了大量牧草和糧食,避免了他們的牲畜大規模地減少。這便造成一個問題,並帳之後的牧民牲畜遠遠多過了往常年,他們便在對牧地的爭奪中佔了上風,引起尚未並帳的蕃落眼紅。而現在大規模地推廣並帳措施,秦州現在的人力物力有些難以支撐了。

徐平想了想道:“此事急不得,我會給朝廷上書,多向這裡派些官員來。沒有好處,難免有官員畏懼路途堅險,不想到邊地爲官,此事還是要跟審官院商量,無非是讓邊地的官員減少磨勘。地方打下來,總得有人守才行,想來朝廷不會爲難。”

第20章 西行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81章 祭奠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74章 無妄之災第50章 牛羊滿欄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45章 將校營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8章 唐大姐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73章 田二第26章 慶祝第272章 換將第61章 轉機第58章 仙人跳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4章 談判第9章 科舉冤家第227章 超市第65章 離開河陰第98章 定策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6章 書生張載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6章 還錢第161章 開課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9章 白沙鎮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38章 統計學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40章 軍令之外第32章 小縣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34章 雜事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33章 家信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89章 定論第8章 通判廳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319章 使節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48章 下忠州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209章 階下囚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1章 酒精燈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28章 優遷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25章 搜尋第9章 詠梅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19章 審問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87章 好事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3章 誥命第16章 活在洛陽第257章 文武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