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一起發財

由於徐平堅持三都川一戰的遷官賞賜一次性給旨,免得招致軍中不滿,樞密院、三班院、審官院等衙門忙了一個多月,遷官的詔書敕令纔到秦州。

總的原則,凡是有功的普遷兩到五階,官低的遷轉的官階多一些,官高的少一些。徐平由陸海節度使、禮部侍郎改忠武節度使、兵部侍郎、臨汝郡開國公。桑懌落遙郡,爲江州刺史。高大全和張亢同遷三階,帶遙郡雄州防禦史。景泰入橫班,爲如京副使。

遙郡不在本州系銜,大多都是取忠、康、雄、榮、吉等好聽的州名,員額不定。大致的規律是邊將用雄州、忠州,宗室外戚用榮州,醫官則用康州。如果詳細計算遙郡官的升遷次序,則達百數,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升,這一階段實際相當粗略。

楊文廣和賈逵兩人各遷五階,是這一戰升官最快的兩人。楊文廣由三班奉職升任西頭供奉官,賈逵則由散直升爲左班殿直。就在不久之前,在延州的狄青剛剛因爲戰功超遷四階,爲右班殿直,反而落到了賈逵的後面。

此時已入臘月,詔敕到了秦州,大家升官發財,歡歡喜喜地準備迎接新年。

位於党項腹地的興慶府,卻沒有多少年味。對於牧民來說,冬天是最難熬的時節,天寒地凍,一不小心就有牲畜凍死。到了來年春天,還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家財,哪有心思。

張元帶着五六個隨從,身穿裘皮大氅,搖搖擺擺出了府第。此時大雪初晴,在地一片白色,踩在雪上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

到了城中最大的酒樓前,門前的小廝急急應上來,躬身道:“大人今天如何得閒?今天店裡新來了一種上好的烈酒,大人來得可是巧了!”

張元跺了跺腳,把鞋上的雪花震掉,隨口問道:“酒可是從宋境來的?我們這裡釀的烈酒,只有一個烈字,沒有半分味道,可是吃不得!”

小廝陪着笑道:“大人,酒是從汴梁城運來,真正上好名酒!”

張元點點頭:“好,取兩瓶來,今天我要宴客。還有,選一間臨窗的閣子,周圍都要空出來,不許再有其他客人。做得好了,我自有賞賜!”

小廝答應一聲,喚了另一個人來吩咐了,前邊帶路引着張元上樓。

厲中壇和童大郎、病尉遲三人走在路上,見童大郎面色陰沉,對他道:“哥哥,我們只是從党項人這裡求財,你又何必悶不樂?幫他們做些事,自領賞錢,又不是上陣對抗朝廷。”

童大郎嘆了口氣:“我在宋境犯下了殺頭的罪,來到這裡只是求個平安,哪裡會想到被你們再三拉攏。早知如此,便就不來這裡,哪怕事發了,也不過一刀下去碗大的疤。若是一不小心中了你們的圈套,給番人做事,豈不是埋沒祖宗!”

“我們只是求財,又不替党項人當兵打仗,哪裡就會埋沒祖宗!哥哥,異國他鄉,只有自己人靠得住,你就當爲人做事賺些錢財不就好?党項國裡,給番人做事的漢人多了去了,不少還做到高官呢,我們算什麼!”

聽了厲中壇的話,童大郎冷笑搖頭:“高官?是說張元那廝嗎?他不過是幫着元昊攬錢的忠犬而已,也敢稱高官!”

厲中壇嚇了一跳,左右看看,周圍並沒有行人,才小心地對童大郎道:“哥哥,番人雖然並不怎麼講避諱,但你如此肆無忌憚亂說,是要惹來麻煩的!”

說完,生怕童大郎再說出什麼犯忌的話,乖乖閉上嘴,不再交談。

爲党項發行紙鈔的事實際並不需要童大郎參與,他雖然幫着別人管了許久的公司,實際上只是傀儡,能夠粗略看懂賬目而已。只是現在張元和吳昊在元昊面前得寵,特別是張元,攀上了在党項握有實權的張家,炙手可熱。跟他們合作,厲中壇生怕自己被坑,拉上孔武有力的童大郎好歹心裡踏實些。

到了酒樓,由小廝領着到了張元訂好的閣子,厲中壇向張元行禮道:“大人最近氣色不錯,想來必然是正得聖寵,前途無量!”

一邊的童大郎冷哼一聲,不屑地道:“我們漢人,阿爹才稱大人,你這是認賊作父麼?”

厲中壇滿臉尷尬,連道:“入鄉隨俗,哥哥何必在意這些小節!”

雖然這樣說,卻也不再稱張元爲大人,只是稱相公。

元昊立國,官制大多仿自宋朝,文班歸中書,武班歸樞密,凡三司、御史臺、開封府等等一樣照設。張元此時被元昊任爲中書令,專門執掌印製紙幣,年後就要發行。

中書令是很大的官,本爲丞相之職,宋朝已經只存其名,不再除授。但在党項可不是如此,名義上這是中書長官,文臣都歸中書管轄,實際上卻不是這麼回事。元昊只是仿宋制初設了這些官位,國家制度根本不可能隨之變過來,真正管事的人是他另外任命的。中書令党項人也稱宰相,稱相公,那是學着宋朝人叫的,其實際職事是沿自原來夏州節度使的令史,只是管理文書的中下級官員,張元連跟元昊一起議事的資格都沒有。

張元可不管實際如何,他日常以國相自居,特別是對熟識的人,擺足宰相的架子。只是此時用得到童大郎,雖然他一再冷嘲熱諷,張元也只當沒有聽見。

分賓主落座,張元吩咐倒了酒,舉起杯來道:“這是從大宋開封府來的上好烈酒,在這裡價比黃金,等閒人可是喝不到嘴裡。我們情誼不比別人,且飲一杯!”

童大郎聞到酒味就有些忍不住,聽了這話,也不客氣,一口喝乾,自己拿起壺倒滿。

喝過幾杯,張元對童大郎道:“童大,你也聽說了,我受國主所託,要在党項這裡發行紙鈔。這一年軍興,花費巨大,大宋又斷了邊榷,只有如此攬些錢財,仗才能打下去。”

童大郎道:“你現在做了番人的官,不正是升官發財的機會?自己去做就是,何必來找我們?我一個該死的囚犯,哪裡懂得這些!”

張元不以爲意,笑着道:“我再是不懂,也知道單單只是印鈔,無非從民間斂財。党項比不得中原,地瘠民貧,對民間稍微刻薄一點,便就民聊生,要鬧出大亂子來。按着大宋的做法,應當還要開起公司來才行,這種事只有你最懂了。童大,不管你怎麼想,對我們來說這都是個發財的好機會。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看在黃白物的份上,你且放下心中成見,把真金白銀賺到手裡纔是真的。只要支撐兩三年不出亂子,就一世富貴了——”

第74章 無妄之災第65章 離開河陰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14章 蠟丸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16章 對衝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32章 長命縷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9章 準備抓人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85章 閒適日子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4章 邊亂第81章 各逞其能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50章 修兵書第220章 星空(下)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65章 智雲法師第27章 辨司馬光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72章 底氣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81章 試探第20章 繡花枕頭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34章 救星第87章 我們投降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302章 青冢第98章 定策第93章 新格局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31章 牛官司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21章 煙花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12章 治術(三)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30章 分道揚鑣第39章 先來後到第193章 拔牙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4章 邕州城外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258章 拆借第192章 鑿齒蠻第270章 震懾第93章 新鐵錢第65章 離開河陰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15章 合夥第20章 西行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52章 橫死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233章 學習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35章 食物和酒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99章 外任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70章 兩府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