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私鹽販子

從與衆人分別,瞎廝鐸心一路上便就陰沉着臉,一句話都不說。老首領知道自己想讓甲寒回來讓他感到不快,只能嘆氣。甲寒在秦州造出了這麼大的聲勢,爲本部族的未來着想,最好是把他迎回來。朝廷真地要吞併周圍的部族,誰又能夠擋得住?

秦州能夠一直維持現在這種蕃落衆多的格局,是因爲從大宋立國開始,便就不對外開拓,這是從太祖的時候便就定下的政策。朝廷只對漢人的傳統土地有興趣,其他的蕃部地區懶得搭理,沒有收回燕雲之前,不會對其他地方動手。太宗曾經想把交趾郡縣其地,對党項的反叛全力鎮壓,最終都沒有成功,這種守本土不開拓的政策便就沿續了下來。

有北邊的契丹壓着,宋朝的財政壓力一直很大,開拓土地是要花錢的,花錢的事情很難獲得朝野贊同,這是河湟衆蕃部存在的基礎。

現在因爲党項反叛,朝廷要向河湟地區開拓,決心下了蕃部不願意又如何?老首領活了幾十年,對這些事情還是看得清楚,秦州周圍並帳爲村完成之後,周圍的蕃落也很難倖免。反對又怎麼樣?難道還想起兵反抗?從宋立國,在秦州這個地方,還沒有哪次蕃部鬧事對朝廷造成過威脅。田仁朗任秦州都巡檢,動輒夷滅成千上百的蕃落族帳,誰又能把他怎麼樣?還不是當煞星好好供着。鬧得最大的一次,宗哥李立遵以唃廝囉的名義號召,聚衆近十萬作亂,結果三都谷一戰被曹瑋追殺數十里,從此河湟沒人敢再跟朝廷作對了。

大勢來了,浩浩湯湯,任何人的反抗都是螳臂當車。現在的大帥到了秦州之後的政策很清楚,改變了以夷制夷的政策,要整理周圍蕃落,全力對付党項。好在大帥在經略蕃部的時候不以武力掃蕩,而是示之以恩,最少到現在爲止,都是對蕃落讓利。部族最好的應對就是抓住這個機會,爲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妄想反抗是自尋死路。在這個時候甲寒爲部族爭氣,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哪怕將來本族並帳爲村,也不會受到多大損失。

可惜這中間的利害關係不好跟兒子講,不然傳揚出去,可能會受到帥府的忌恨,由此引來報復那就得不償失了。反正自己把握着族裡的大方向,兒子縱然現在受到些委屈,總有一天會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至於什麼蕃部只會放牧牛羊那就是廢話,秦州周圍很多蕃部本來就是漢人,晚唐被吐蕃佔住之後才蕃化的。只要耕種田地比原來過得好,不知多少蕃民願意並帳爲村呢,幾個首領爲了自己的利益怎麼可能攔得住。

回到族裡,瞎廝鐸心一句話也不說,直接回到了自己的住處,把門一關,任誰都不見。

老首領的帳裡,幾個漢人服飾的人早就等在那裡,見到老首領進來,忙起身行禮。

雙方見禮畢,老首領道:“今天到秦州城裡事情太多,勞幾位久等了。”

衆人中一位看起來是頭領的人道:“族主客氣,我們等上一等打什麼緊。對了,族主這次到秦州有沒有重要的消息?聽說你家裡在納質院的兒子甚是爭氣,恭喜族主!”

老首領連連拱手:“那兒子小時候就送去了秦州,沒想到大了還有這個運氣。他現在經朝廷賜了姓名,姓是國姓,名爲甲寒。”

幾個人紛紛道賀,那個頭領又道:“聽說現在秦州城裡開了一傢什麼三司鋪子,裡面賣的有上好細鹽,價錢極是便宜。若是如此,我們這些販鹽的沒了生計,族主部族裡的鹽池一樣難辦。有那便宜的細鹽,你們煎了鹽賣給誰去?”

老首領笑喝喝地道:“我到那裡見到細鹽,聽說他們只賣十文錢一斤,也一樣心慌。後來找了帥府裡的蕃落使,他到本路大帥那裡說項,大帥讓三司鋪子收買我們的鹽,再製成細鹽發售,不用朝廷自己的細鹽了。這位大帥甚是心善,不爲難我們這些蕃人。”

聽見是這個結果,幾位私鹽販子心裡冰涼,不過那頭領臉上沒有表現出來,還是滿臉堆笑道:“那恭喜族主了!官府收鹽,是長久買***以前還要好上不少。不知道他們收多少錢一斤?細鹽只賣十文,給你們的價錢也不高吧?”

“還好,大帥吩咐三司鋪子,不賺我們的錢,給的一斤六文,過得去。”

幾個私鹽販子互相對視一眼,那頭領試着問道:“有那個三司鋪子向外發售細鹽,能賣六文錢一斤也算不錯了。族主,我們多年交情,能不能帶摯我們一番?”

老族主的心裡生出警惕之心,笑呵呵地問道:“以我們的交情,能幫你們忙我自然會幫了。只是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我能不能幫上忙。”

“六文錢一斤的鹽,我們這生意便就沒法做了。但多年結下的人脈,一些其他有鹽池的部族,他們沒有族主這種運氣,守着鹽池卻賣不出鹽去。我們卻不過情面,不知道能不能用族主的名義,把鹽賣給三司鋪子,他們讓一文兩文錢的利也是可以的。”

老首領忙道:“這個可是使不得!今天說定了,我們每個月賣給三司鋪子的鹽是有定額的,比先前族裡煎的鹽還少。本族的鹽都賣不完,怎麼還能賣其他的鹽!”

附近有鹽池的蕃部,除了上丁族外,再就是疊州和宕州。不過那兩州的鹽一向都是隻銷往蕃羌腹地和利州路一帶,並不賣到秦州來。這幾位客人說要賣其他地方的鹽,老首領首先想到的就是党項過來的青白鹽,他們因爲叛宋,被斷了銷鹽的門路,一向都靠這些販私鹽的賣鹽。如果真是如此,自己代賣党項的青白鹽,被朝廷知道了可是滅族之禍。

秦州推行低價細鹽的政策,腦子正常的都知道是爲了封堵党項的青白鹽,斷他們的財源。在這上面鑽空子,通敵叛國的罪名只怕跑不掉,老首領幾個膽子敢做?

幾個私鹽販子聽了老首領的回答,非常失望,禮數倒還不缺,對老首領道:“沒想到朝廷還有這諸多限制,看來收你們的鹽是格外恩典,可憐其他部族了。”

老首領道:“我們能這個好處,是靠着我去找帥府得來的。你們不妨告訴那些有鹽池的部族,也可以一樣去找帥府,不定三司鋪子也會收他們的鹽。”

“族主說的是,等見了他們,我便跟他們說一說。”

鹽販首領嘴裡答應着,面上卻不見絲毫輕鬆。其他部族死活跟他有什麼關係?這一帶販私鹽的多是跟党項有關,因爲大宋禁私鹽,他們自然就站到對方一邊去。現在三司鋪子賣細鹽可謂是釜底抽薪,這些私鹽販關心的是党項來的青白鹽怎麼辦。

只要背靠党項,總能找出一口飯來吃。如果党項的鹽也賣不出去了,他們對党項來說就失去了利用價值,以後哪裡還有生路?販運私鹽在大宋已經是死罪,再失去党項這一座靠山,將來的日子只怕是難熬了,總要想個辦法才行。

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38章 必勝之勢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92章 餘波未了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95章 強兵策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8章 春忙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4章 規劃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9章 宣詔使臣第9章 進殿面對第158章 桃花運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4章 炒花生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50章 防秋第214章 蠟丸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7章 第一權臣第64章 三路出擊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68章 田園風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315章 亂戰第297章 大政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01章 陛辭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7章 盼盼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60章 釜底抽薪第201章 提舉官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83章 有放有收第45章 白砂糖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89章 魑魅魍魎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58章 桃花運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9章 理通事順第53章 查稅第10章 治術(一)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207章 離別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5章 對抗第20章 早朝第24章 煩心事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46章 泉布第3章 洞房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66章 初戰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69章 國子監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68章 交易第115章 開戰第75章 僵局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1章 矛盾第298章 試用期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20章 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