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錢糧準備

郵寄司衙門,徐平有些不耐煩,問主管郵寄司的吳遵路道:“夏尚書還沒有來?如果再不來,我看就不要等他了,我們先商量着。”

吳遵路道:“我已經派了人去催,再稍等一等,不定已經在路上了。”

話音未落,一個公吏走進來,向吳遵路施禮:“待制,夏尚書說今天身體不適,就不過來了。有什麼事情,待制跟人商量了,到時知會他就好。”

吳遵路無奈地向徐平搖了搖頭:“夏尚書既然身體不適,那隻好我們商量了。”

夏竦不想去陝西,能多拖一刻就多拖一刻,被蝨子咬了也是天大的病。今天商量陝西路糧米物資的初步調配,夏竦名義上作爲陝西路的最高長官,怎麼能夠不到場?結果夏竦拖拖拉拉,最後竟然不來了。反正他到陝西也是混日子,其他人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說起來夏竦不是沒有能力的人,但心不在這上面,便就沒有辦法了。他以前在做地方官的時候,不管是管軍還是管民,做得都很出色。七年樞密副使,也中規中矩,如果直到陝西路踏踏實實地幹,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功績來。但夏竦一心想做宰執,被派到陝西讓他大失所望,消極怠工起來。

夏竦不來,範雍不在京城,在場的徐平就是最大的官員。忍住心裡的火氣,徐平對幾個人道:“夏尚書不來,那我們自行商討吧,到時結果知會他就好。”

衆人落座,徐平對陝西路都轉運使張存道:“張待制管陝西路漕司,那裡地方的錢糧你去了自然知曉,現在我們先說一說那裡的系省錢物中的幾大宗。”

“首先,以前每年陝西路向兩京輸送糧粟五十萬石,前幾年停了這項漕運。但收上來的糧粟還在,如今存放在陝西路幾個大州,主要是在河中府、華州、永興軍和鳳翔府。積年下來,如今約有近二百萬石之數。西北用兵,錢糧首先就用這些,撐過這一年,下年開始其他路的糧米纔會運到。永興軍路位於關中,沃土千里,糧米不缺,不需要用到這些儲蓄,其他四路如何分配,諸位是怎麼想的?”

張存看看吳遵路,又看看主管橋道司的韓綜,對徐平道:“侍郎是怎麼打算的?”

“各路雖有大小,但都位於沿邊,不是駐有大軍就是新遷去的百姓,都要用糧。爲免多了少了,我覺得不如這樣,就讓沿邊四路平分如何?”

如果是自己說了算,徐平肯定把大部分調往秦鳳路,不是因爲自己在那裡,而是因爲其他幾路從關內運輸方便。以洛陽爲中心,向西北運糧,最先供應的就是那三路。而無論是道路還是其他的基礎設施,洛陽爲中心的運輸網是其他幾條路線比不了的。但是現在陝西路分成三塊,爲了防別人說三道四,就只能平分,免得到時他們自己出了問題導致糧米不夠,怪到自己頭上來。不手握大權,就只能夠跟別人這樣妥協。

張存明白徐平的意思,秦州孤懸隴山之右,最需要儲備糧草。但三位邊帥中徐平的資歷最淺,年紀最輕,就不能不受這種委屈。

想了一會,張存道:“那便這樣,轉運使司留出五十萬石做爲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剩下的便由四路平分。不管哪路出了意外,都有這五十萬石救急,不致誤了大事。”

“好,便是如此。轉運使司手裡當有應急之糧,合情合理!”

從在邕州的時候,徐平便跟張存有合作,那個時候他還是自己的上司。這麼多年交旆下來,兩人的關係自然比別人親密,秦州真遇到了困難,他肯定會幫自己。

除了這近二百萬石的糧,陝西路還存了不少綢絹。這東西雖然不能當錢用了,但跟周圍的蕃胡貿易都還用得到,陝西沿邊,周圍幾路的集中了不少到那裡。邊路用兵,這些硬通貨比紙幣好用,按照均分的原則,也一樣分了。

這些儲存的物資,是徐平在三司的時候,爲了將來對党項用兵用到,特意在那裡儲備下來的。數年積累,數量極爲可觀,基本可以支撐一年多。

說過了陝西路的的系省錢物,徐平道:“陝西路的那些錢物,大約可以支撐一年,數年積蓄,也不過如此了。除了關中,陝西地瘠民貧,委實不能搜刮太甚,不然地話,激起地方民變,不是耍處。前方用兵,最忌後方不穩,此事張待制當特別留意。”

張存點頭表示自己明白,道:“所以進入陝西的軍民,所需糧米儘量從外路運來,不可在本地搜刮。今日請吳待制和韓提舉兩人過來,也正是這個意思。”

徐平道:“先說橋道司。前兩年便就整修到陝西的道路,現在大致已經完畢。只是這些道路還沒有真正用過,一下子涌進那麼多的車輛和行人,能不能承受得住,還說不好。橋道司要派專人跟陝西路聯繫,路上哪裡出了問題,哪裡擁堵,必須隨時解決。常言道軍情如火,絲毫耽擱不得,韓提舉你要記住了。”

韓綜應諾。他是徐平的老部下,配合默契,而且做事方法是徐平一手教出來,比其他的任何一個官員都靠譜。針對爲了應付戰事向陝西路的運輸,橋道司已經準備了預案,並向那裡抽調了得力人手,沒有天大的意外他們這裡不會出問題。

徐平信得過韓綜,不再多說,又對吳遵路道:“非到萬不得已,陝西路所需錢糧,不再靠商人入中,而是要郵寄司擔起這個擔子來。商人逐利,讓他們入中,大半隻怕還是從陝西本路搜刮錢糧物資,刻剝百姓。郵寄司要派專員,一隨陝西路轉運使司,一隨京西路轉運使司,保障洛陽到永興軍的物資運送,不可以有任何延誤。”

吳遵路應諾:“下官這裡已經有人了。”

“好!然後是運輸網絡,以兩京之間的驛路爲標杆,隨馬鋪遞鋪設置郵寄司自己的落腳點。你們是運物,不是住人,不用跟驛館那樣要求房屋整潔,關鍵是地方夠大。這些落腳點裡,要按計劃儲備供人食用的糧米肉菜,還要有供馬食用的草料。營田務曾經廣種苜蓿,壓成大捆存了起來。除了供羣牧司和牛羊司所需,尚有許多剩餘,你們把這些牧草存在各處地方,路上隨時取用。還是那句話,讓營田務等種植苜蓿等等牧草,或者讓民戶種植官收來壓捆,但切不可從民間徵草,經免引起動盪。”

(明天開新捲了,但願有一個好的開始。)

第55章 利用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54章 心有不足第243章 算賬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70章 兩個榜樣第9章 準備抓人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63章 放生池第99章 搞事情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235章 天機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55章 解套第46章 收割機第194章 立場第214章 蠟丸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87章 我們投降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54章 家賊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73章 童大官人第229章 圍寨第158章 桃花運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15章 妥協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79章 黑吃黑第5章 公路第181章 錢明逸第27章 小隱君第72章 夜襲第20章 早朝第12章 煙花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86章 有錢人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69章 對峙第196章 機遇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0章 西行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1章 治術(二)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5章 對抗第73章 田二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5章 擺攤第64章 歸來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312章 郵寄司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49章 天津曉月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33章 得失之間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37章 三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