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李璋隨軍

軍情緊急,朝廷本想讓徐平等人年前即赴陝西,然而諸事紛擾,等到年後,還是沒有出發。年節的各種慶祝活動剛過,趙禎又把徐平召進宮裡。

賜了座,趙禎道:“候過了上元節,你們三路帥臣便就趕去陝西,你行裝備好沒有?”

徐平恭聲答道:“回陛下,年前就已置辦整齊,只等軍中齊備,便就出發。”

趙禎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問道:“帥府所屬的幕職官,我看奏章你並沒有舉闢完全。”

“京城與陝西遠隔萬里,幕職最好有能熟悉邊事的,只好等到那裡再補齊。”

趙禎又問:“機宜文字與主帥最親密,以往帥臣多用子弟,你家裡好像沒有什麼人選?”

既然這麼問了,徐平知道趙禎要給自己塞人,忙道:“陛下說得不錯,機宜並未闢人。”

“哦——”趙禎點了點頭,“你看李璋如何?他與你自小一起長大,便如親兄弟般。機宜文字掌軍中機密,要用自己最親近的人,官員中貌似就他最合適?”

徐平笑道:“臣也是這樣想!不過一是怕陛下捨不得放人,再一個李璋的官職已高,做機宜有些委屈了他,是以一直猶豫不定。”

“爲朝廷效力,如何能夠在意官職高低!只要能夠立下些少功勞,朝廷必不吝封賞!”

趙禎說得大意凜然,徐平不由有些想笑。明明是趙禎想讓李璋跟着自己去西北,撈些軍功在身上,以後升他的官免了朝臣的許多閒話。話說出口,卻變得公事公辦的樣子。

只有徐平才讓趙禎放心,換了別的帥臣,不管是哪一個,趙禎都不放心讓李璋跟着去那裡。戰場上不是開玩笑的,刀槍無眼,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把小命交待在那裡。就是不直接上戰陣,一直待在帥司裡,如果戰事不力,也免不了受牽連。不管哪種意外,都是趙禎不能接受的。這寶貝表弟這些年一直跟在他的身邊,看着成長起來,不想出一點閃失。

最初的幾年,朝廷規劃的就是防守,並不去進攻党項。經略安撫使,官名的本意就是管理自己境內的地方,沿邊招討使纔有進取的意思,也僅僅限於沿邊。用這樣的官名,本來就說明了朝廷現在的党項攻略,僅限於防禦元昊的進攻。

安撫使源遠流長,到了唐朝更是大量設置安撫大使,但都是因事而設,事畢則罷。入宋之後,張齊賢在真宗時首先以經略安撫使統兵,是這一官職成爲帥臣的源頭。但因爲與武將的都署司關係難以協調,很短的時間張齊賢就被罷職。此次因爲党項反叛在陝西路設帥臣,是真正開始以文官統兵。朝廷也是不得已,武將中實在挑不出人來。而且太宗真宗年間用武將當帥臣,仗打得相當窩囊,惟一有點樣子的澶州之戰,指揮的還是寇準這個文官。文臣統兵跟崇文抑武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武將在過去幾十年裡沒有證明自己。

徐平欣然答應帶李璋去西北,趙禎明顯放鬆下來,對徐平道:“此次去秦鳳路,我給你便宜行事之權,雖然帶陝西路副經略使,但一切事務得以自專,不必經略使允許。党項犯邊,無非是在麟府、鄜延、環慶和涇原路,難到秦鳳。此次十數萬京城禁軍到陝西,他們心氣頗高,要一擊而破党項主力。統兵的幾位大將我都召見過,似不是虛言,或許真就能夠很快經元昊沉重一擊呢,這也說不準。不過你對禁軍一向不看好,那幾位統兵官對你成見也頗深,不與他們在一起也好。開頭幾年秦鳳路不預戰事,你又帶那麼多百姓過去,就像你說的,廣積糧,高鞏城,緩用兵,不失穩健。如果其他幾路真能建功,將來穩定西北也要靠你在秦鳳路打下的基礎。如果事有不協——秦鳳路也能收拾殘局吧。”

徐平張了張嘴,想說又不知道該怎麼說,乾脆沒有回答。

此次去陝西的京城禁軍,除了隸徐平之下的歸明神武和宣威兩軍,還有許懷德帶拱聖軍上十指揮及其他一番號的禁軍到環慶路,葛懷敏帶捧日天武約一半兵力和其他一些番號的禁軍去涇原路,任福帶龍衛、神衛約一半兵力及其他番號禁軍入鄜延路。

捧日、天武、龍衛、神衛號稱“上四軍”,是禁軍精銳中的精銳,兩位最高統兵官位列管軍,普通士卒的待遇也是其他軍所望塵莫及。禁軍揀選,其他軍是從廂軍選拔合格的兵卒入禁軍,這“上四軍”則在禁軍中優中選優,士卒素質堪稱天下之最。除上四軍外,拱聖軍就是第一精銳,爲其他軍所不能及。

派出這些禁軍中的精銳入陝西,顯示朝廷下了莫大決心,雖然爲求穩妥,不急着跟党項決戰,但心氣還是很高。統兵官紛紛向趙禎表態,元昊不來則已,來就讓他有來無回。

受到這種氣氛感染,趙禎又樂觀起來。萬一徐平只是杞人憂天,禁軍實際沒有那麼不堪,真能夠給元昊以痛擊呢。直接滅掉党項趙禎是不敢想的,在他心裡,只要能夠把元昊打痛,逼着他來求和恢復原來的局面就很理想了。党項那不毛之地,窮山惡水,又是蕃漢諸民族雜居,管理不易,真宗時就已經絕了直接治理的念想,趙禎也沒有郡縣其地的想法。

如果其他四路進展順利,那徐平這裡就沒那麼重要了,他帶了百姓去,能把那一帶開發起來,作爲統治西北的根基就好了。只有元昊在其他四路大逞兇威,宋軍無法抵敵的時候,徐平在秦鳳路才能做爲後備力量,顯出重要性來。

想到這裡,趙禎對徐平道:“唃廝羅對本朝一向恭順,初期跟党項作戰,最好能夠藉助他的力量。你到秦州,初期可着力屯田實邊,收攏周邊的生熟戶,不要急着跟唃廝羅起衝突。若是元昊出兵攻本朝,前線將士用命,予以痛擊,則唃廝羅出其側背,党項必然不能抵敵。元昊堅持不下去,自然只能去帝號,乖乖向本朝稱臣。”

徐平感覺到了趙禎的猶豫不定,跟自己私下裡商量的時候,說得興致起來了,便想着北逐諸胡,建不世武功。被別人說得動心了,又只想着恢復原來局面。這個樣子,只能說明趙禎對軍力國力還沒有信心,下不了痛擊党項的決心。

“陛下,吐蕃部族衆多,唃廝羅也只是共主,管不了各部豪酋。党項攻來,吐蕃羌人尚能團結起來,聽唃廝羅號令,要攻出去,唃廝羅只怕就管不了衆人了。所以吐蕃防党項攻則有餘,指望他們攻元昊,那就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趙禎道:“有總勝過沒有,總之初期你只是在秦州周邊屯田,招討諸蕃,也不要去動唃廝羅的人。——記住,若要對付唃廝羅,必須要有朝廷旨意!”

徐平只能躬身聽命。這對他定好的策略倒並沒有什麼影響,本來初期就主要是發展自己,向周邊的一些小部族下手。跟秦州接壤的部族,大多是與唃廝羅敵對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對大宋那麼友善。

讓徐平真正感到難辦的,是到西北的禁軍統兵官,大多都跟自己矛盾,不知道到了那裡之後雙方會是什麼態度。

第16章 嶺南故人第31章 牛官司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68章 交權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51章 新市場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1章 回莊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33章 學習第295章 強兵策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92章 收權第193章 拔牙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71章 意外第167章 獵犬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86章 應對第41章 意外第84章 三衙改制第37章 三頭目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59章 民間亂相第69章 姚黃魏紫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14章 盛宴第220章 星空(下)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90章 公人世界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99章 刻書準備第61章 意外第125章 歸正人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6章 不要失職第44章 增兵第14章 賜名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91章 反擊第62章 這有何難?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79章 宣傳戰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42章 動盪第46章 外戚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58章 仙人跳第127章 大捷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86章 有錢人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0章 生財之道第45章 白砂糖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20章 破陣子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187章 包拯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2章 星第148章 軟着陸第55章 藥銀第38章 必勝之勢第75章 僵局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46章 印錢吧第67章 海外琉璃第95章 遷隆峒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63章 瞎氈來歸第58章 夜戰(中)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08章 彎弓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