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郵寄司

聽徐平說完,趙禎長出了一口氣,對李迪道:“依三司所說,天下富餘的錢糧都有了去處,哪裡有戰事,便從哪裡調撥,甚有條理。朕時常觀覽史書,每看到說起戰事,無不爲錢糧發愁,東挪西借,四處拼湊,甚是辛苦。三司如此做,便不至如此。”

李迪捧笏:“陛下說得是。不過,這些事情籌劃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甚是不易。雖然橋道司已經修好了道路,但真正用的時候,地方怎麼收集糧草,路上怎麼運輸,千頭萬緒不一而足。三司要真把這些事情都理順,只怕還要下無數功夫。”

陳堯佐道:“李相公說得太過複雜,事事都管,那還了得?世上的事就應當要快刀斬亂麻,有了路,有了糧,官府不要再去管那些小節。現在又有銀行,銀錢不缺,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價錢給得高,自然有圖利的商人把那些糧草運到地方。”

怕什麼就來什麼,徐平急忙道:“相公,三司花費了如此多的心力,無數的銀錢和人力物力投進去,就是不想把國家大事交到圖利的商人手裡。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商人於戰事,錦上添花他們做得到,想讓他們雪中送炭那是不可能的。商人圖利,雪中送炭之時正是他們謀利的時候,到那時他們要更高的價錢,還不肯把要的貨物送到你的手上,如之奈何?你越是要得急,他們越是不肯給你,這樣豈不是把前線作戰的將士生命看作玩笑?所以,剛纔講的這些,是不能夠靠商人的。”

陳堯佐不以爲然:“正是因爲商人圖利,纔要用他們。不過要錢而已嗎,難他們錢就好了!朝廷現在有錢!士農工商,各有用處,運輸貨物圖利,正是商賈乾的!”

“相公,商人謀利是靠的互通有無,低買高賣,不得已他們纔會去運貨物。到了戰時用到他們的時節,在商人看來,與其費心費力地運送兩件貨物,不如用一件貨物賺兩件的錢。所以,只有商人手裡的貨物你可買可不買的時候,他們最有用處,等到你要買他的貨物來救命的時候,那你最少要付出半條命去。這就是他們可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陳堯佐會這樣想,是因爲他覺得商人會按照他認爲的去做,那怎麼可能?哪個敢在戰爭中謀利的商人是乖寶寶?無奸不商纔是本色。戰事打得順了,一切都好,他們跟着軍隊一起發財,一旦有波折,這些人先就跑了。總覺得只要我能出足夠高的價錢,就一定有人會來賺這個錢,萬事不愁。話是不錯,但問題是天底下沒人出得起那樣的價錢。真正有錢是別人求着來賺你的錢的時候,等到你求着別人來賺了,多少錢都很快花光。

見徐平與自己相左,陳堯佐有些不高興:“那三司說怎麼辦?難道你還要剛纔的舊話重提,讓廂軍去運送糧草嗎?那樣兵額增多,反不如用商人划算!”

徐平捧笏向趙禎行禮:“剛纔陳相公所問的,正是臣要說的。路已經修好,內地的繁華州軍也有足夠的餘糧,還缺的是怎麼用來支撐戰事。第一餘糧要存,爲戰事準備的糧米不能放進常平倉,名不正言不順,很容易被挪用。所以臣認爲,應當別設一倉,與常平倉分別由漕司和憲司掌管。他們之間挪借,當有成例,不許私下行事。第二是運。以往徵用民夫,或者以支移之名強令民間轉運,都極害民。自去年起,朝廷已不許地方再有支移之類的雜色稅捐,所以不能跟以前一樣了。三司以爲,原隸橋道司之下的郵寄等事,當單獨出來,別立一司。沒有戰事的時候,他們正常運送貨物,依照物重和里程收費,足以養活本司的官吏。像三司鋪子、公司之間送貨等等之類的事情,以後都歸到他們那裡,民間商人遠程運貨,也一樣可以接來做。而到了戰時,則雜事一律停掉,再別招民夫,從民間僱船僱車,按照既定的路線運送糧草物資。徵用的民夫,一樣發錢就是。”

陳堯佐道:“如此做,除了別立一衙門,又與讓商人運糧有何區別?”

“相公,朝廷的衙門,命令下去他們必須做到,不然自有國法!而且,也沒有到了戰時亂漲價的事情,衙門的事情,當然是朝廷說了算!”

徐平所要做的,一是成立單獨的郵寄部門,從橋道司裡分出來,而且跟原有的樞密院下的驛站遞鋪兩不相涉。公文軍情等等依然是由驛站遞鋪傳遞,郵寄系統只從事民間的業務。驛站現在並不接民間信件的遞送,只有官員被允許纔可以使用驛傳。而百姓之間異地通信,還是隻能靠商人行旅託帶。這個市場是現實存在的,郵寄系統可以佔據。

最重要的當然是運貨,這纔是徐平要成立郵寄部門的用意。現在有三司鋪子,有各地公司之間的貨物運送,僅僅靠着這些官方平時的業務,就足以養起一支郵寄隊伍了。再加上民間的業務,平時他們說不定還能贏利呢。而到了戰時或者天災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現成的機制,大規模運送物資。人員不足可以從民間臨時僱,甚至車、船、馬騾都可以從民間僱,讓運力迅速增大。關鍵是有了這樣一個成熟的系統,一切有章可循,就避免了像以前那樣,事情一來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沒頭蒼蠅一樣只是亂忙。

總而言之,道路修好之後,再從倉儲到運輸,搭起一個架子來。這個架子平時可以養活自己,花費不多,而到了戰時,可以迅速轉變狀態,把物資運到需要的地方去。因爲僱員都是百姓,既不是官也不是兵,有事時招來,沒事時遣散,跟禁軍廂軍有進無出不同。

對於國家來說,關鍵是存在這樣一個機制,哪怕只是一個架子搭在那裡,真正要用的時候就有了憑藉。沒有這樣一個機制,事情來了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有了路,再有這樣一個機制,三司現在手裡有錢,從內地向邊境運送軍糧物資的系統便就基本有了雛形。實際上爲了應付戰爭,徐平是從硬件到軟件,建立起了完整的戰爭預備方案。等到相關的規例完善起來,戰事一起,把相關的方案激活就可以。

把事情做到這一步,如果到時候還能夠出亂子,徐平就真地無話可說。

見陳堯佐不再說話,李迪問道:“三司若是如此做,那除了新立一個衙門之外,每年還要多花多少錢糧?這個郵寄的衙門,按着你前面說的,可是要遍佈天下才可以,招僱的人爲數不少。雖然現在錢糧不缺,但朝廷總不能養太多吃糧的人。”

“回相公,郵寄衙門倒是花不了什麼錢糧。下官算過,僅僅是替三司鋪子運送貨物所得,將將就能把人養起來了,再接一些民間雜活,就足夠了。真正用錢的地方,是置辦車船之類。這些總是缺不了,倒也沒有什麼。”

第201章 陛辭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8章 交接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95章 垂釣黃河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83章 以打促和第49章 串連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3章 誥命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319章 使節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3章 護衛鐵騎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38章 軍法第168章 大新聞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173章 夜對第239章 馬帥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98章 東南茶法第7章 實際演示第68章 交易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44章 打起來了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34章 雜事第14章 規劃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39章 待以客禮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6章 活在洛陽第51章 綠影亭第37章 三頭目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26章 自助餐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5章 公路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8章 通判廳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47章 應對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6章 酒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15章 奇觀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58章 軍政結合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60章 呂公綽第73章 點將第33章 你是官了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304章 話從前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55章 藥銀第47章 帶毒的餌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00章 小人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