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兄友弟恭

林素娘笑着與張三娘一起把兩個小孩放在廳堂中間,便退到一邊。地上鋪的毯子上面擺了各種各樣的物品,最顯眼的位置自然是徐平和父親的官告和敕命,這一點林素娘和張三娘倒是想的一致,孩子將來最好能當大官,還要是跟徐平一樣的大官。次一點的位置上擺的,便是林素娘和張三娘爭執的地方,最後各讓一步,一邊是金銀,一邊是詩書。因爲最近通行紙鈔,張三娘還特意加了一疊錢鈔上去。至於其他的,無非是通常擺的那些,果兒食品,七寶玩具,道釋經卷,稱尺刀剪,算盤等子之類。

這種場合秀秀是不能參與的,這便是外室不好的地方,禮儀上的母親沒有她。當然少了日常的爭吵,還有各種各樣的煩心事,這又是在家裡比不了的地方。

趙禎坐在最中間的位置,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兩個小男孩,滿面都是羨慕,絲毫都不掩飾。他也生過一個兒子,但是當天便就夭折了,連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都沒有來得及舉行。已到壯年,遲遲沒有子嗣,去年不得已接了堂兄趙允讓的兒子與先前就在宮中的趙允成之子一起撫養。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只是爲了防萬一。

宋朝納宗室子弟入宮,在宮裡開皇家幼兒園和小學,從太祖時候就開始了。太祖雖然有兒子,但還是接了子侄輩和孫子輩的幾個孩子入宮養在身邊,特別是孫子趙惟吉,尤其得到他的喜愛,不管走到哪裡,都讓小黃門抱着跟在自己身邊。不過真正把宗室子弟接入宮中,有當作子嗣培養的意思,是始自宋真宗。悼獻太子趙祐九歲不幸夭亡,當時真宗已到壯年,便接弟弟趙元份的兒子趙允讓入宮撫養,不久之後第六子即趙禎出生,便就又把趙允讓送回家去了。當時趙允讓還年幼,而且並沒有賜爲皇子,只是萬一的備份而已。哪怕不接入宮中,沒有子嗣的真宗一旦有不測,最大可能接位的也是趙允讓。

會有這樣的傳統,應該是與宋朝是從後周柴家的孤兒寡婦手中奪了天下有關。皇帝年齡小了太過危險,爲了不重蹈覆轍,便早做準備。但這個時候,沒有人相信那個養在宮裡的小孩會在未來真地成爲皇帝,純粹就是一着閒棋,當不得真。歷史上是因爲宋仁宗所有的兒子全部早夭,再也生不出來,到了生命的最後幾年才賜趙宗實爲皇子,接了皇位。這種制度正是從那個時候完善的,現在還只是一種嘗試,那兩個小孩連皇子的身份都沒有。

徐平坐在趙禎身邊,笑吟吟地看着兩個兒子。他們抓什麼徐平並不關心,想讀書可以給他們請最好的老師,想當官最少恩蔭有出身,想要金銀家裡有的是,總之這兩個孩子想要什麼自己這做爹的都能給他們。不指望他們給自己掙來什麼,只要好好地做人,不墮了家風,徐平就心滿意足了。毯子上擺的東西,實際都是吉物,這個時候沒人給自己找不自在。擺的位置跟長輩的希望有關,但擺在上面的東西,卻都是精挑細選的,都是好的寓意。

兩個小孩被放到毯子上,先是對視了一眼,而後好奇地看了看四周,有些迷惑。到底是大戶人家的孩子,這種場合並不怯場,只是有點不知所措。

張三娘看兩個孫子不動,不由就急了,連續幾天,她可是教了又教。爲了讓孫子把官告捉起來,她把徐正的官告要來,讓孫子練了很久。哪裡知道真正上場了,這兩個孩子把教的東西全忘了。見兩個寶貝孫子還在那裡你看我我看你,張三娘急得坐不住。

林素孃的心裡也急,不過這種時候,面上可不能表現出來,一直從容微笑。見兩個孩子一直不抓,林素娘只好起身,上前抱住兩個小傢伙,溫言又教一遍。

趙禎看得熱鬧,忍不住拍了拍身邊的徐平,指着中間毯子上的兩個小夥大笑起來。

母親又教一遍,兩個小傢伙終於記起來要幹什麼了,一起看向擺在最顯眼的位置的官告。這是張三娘千叮萬囑,一定要讓兩個孫子抓的。爲了吸引他們,徐正的官告都被她偷偷塗上蜜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能用到的全都用上了。

大兒子本來離着官告的位置近,看了一眼,又轉身看了看身邊的弟弟,最終沒有爬過去把官告拿在手裡,而是含着手指,看着弟弟慢慢爬過去把官告拿了起來。

張三娘長出了一口氣,手捧胸口,對身邊的徐正道:“好孫兒,好孫兒,遲遲不動,可是把婆婆唬得不輕!拿了爹爹的官告在手,一世有大官做,果然是好孫兒!”

徐正不屑地搖了搖頭,他這些年混在一起的人物非富即貴,眼界高了,哪裡還像妻子那樣沒有見識。徐平這種身份,孫子做官有什麼稀奇的,有本事不做官,那纔是人物。

趙禎看着徐平的二兒子把官告拿在手裡把玩,突然大笑:“愛卿,你家二哥拿了官告在手,將來是要做官的!不過這可由不得你,卻是朕說了算!今日開心,便賞他個官做!”

徐平嚇了一跳,忙道:“陛下,官爵朝廷公器,豈可私下授受!他若是有福,將來自會沐天恩,有官做,若是沒福,也不失富貴員外!”

趙禎搖了搖頭,怪徐平大驚小怪,不過他不願意,也就算了。

這孩子將來終究還是會做官,現在先封了,只是多拿幾年俸祿,徐平家裡怎麼會差那個錢?君非問疾而入大臣之宅謂之謔,趙禎今天來觀禮,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再給一個襁褓之中的孩子授官,徐平非被臺諫言官罵死不可。怎麼算,徐平都划不來。

見兒子把孫子到手的官給推掉了,張三娘有些不高興。不過徐平官運亨通,這幾年自己升不動了,轉了不少官到父親身上。升官升得多了,也就沒那麼稀罕,張三娘也就罷了。

林素娘面帶微笑,心裡高興,隱隱得還有那麼一絲失落。兒子要當官,但林素娘又想讓他讀書,做個飽學大儒。到底哪個重要一些,她自己的心裡也分不清楚。

看着徐平的二兒子慢慢爬回來,趙禎對徐平道:“愛卿家風極佳,那官告本來是離着你家大哥近一些,他卻故意讓給了弟弟。所謂兄友,不過如此。”

話音未落,卻見小傢伙爬回哥哥身邊,把拿到手裡的官告又塞給了哥哥,一臉憨笑。

趙禎看得目瞪口呆,過了一會才道:“所謂弟恭,不過如此!”

坐在一邊的張三娘卻有些發急,低聲道:“乖孫兒,這東西也有讓的?”

徐平看着兩個兒子,面帶微笑。孩子去抓官告不算什麼,那都是大人教的,在這種場合圖個樂呵而已。但親愛禮讓,那就只能說明是林素娘平時教的好,今天給自己掙臉了。

作爲文官,徐平也算是詩書之家了,孩子喜歡當官真不能算是值得誇耀的事。但兩個小傢伙不爭不搶,衆人圍觀之時,把到手的東西讓來讓去,把徐平的家風給撐了起來。

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8章 冬日牡丹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304章 那便來戰!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37章 夜對第11章 遇仙樓第194章 立場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48章 轉折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4章 邊亂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42章 方田均稅第72章 夜襲第62章 算計第51章 大典(下)第81章 談不攏第61章 裂痕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94章 春狩防秋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3章 秀秀(下)第173章 夜對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52章 糾纏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54章 攻城(中)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2章 知己知彼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73章 夜對第88章 改制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52章 糾纏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5章 歲除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1章 治術(二)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19章夜戰第67章 晾到一邊第32章 長命縷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6章 慶祝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0章 匪訊(下)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4章 規劃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54章 出路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2章 小縣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37章 何爲神?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6章 餘波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23章 流民第4章 炒花生第129章 刻漏社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288章 分岐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28章 換相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95章 簡在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