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湖唐門 II

在唐門的九個孫子中, 老大新天和老三新傑的婚事, 是最讓奶奶頭痛的。 老大眼高於頂, 百花不入其眼。而老三,在兩三歲間就由其父跟他的患難之交的女兒蘭馨換貼訂了親。 但是由於那蘭馨家後來調守東部, 長年沒有見過新傑, 在其心目中極爲排斥這個沒見過面的未婚夫, 私下跟父親的幕僚有了私情, 但豈知那個幕僚在老家還有妻室, 只不過遠離家鄉, 又受不住蘭馨美貌的誘惑, 便跟蘭馨好上了, 但是又無法娶她爲正妻,而以蘭馨的地位, 也不可能嫁給父親的屬下做妾。 新傑常年跟着姑姑在外漂泊,在他十七歲的時候, 姑姑終於接受了丈夫已經再也不會回來的現實, 去了五臺山出家。 臨出家之前, 把她和奶奶當年建立起來收容和幫助孤兒寡婦的百花堂丟給了老奶奶一個人。 由於多年的半流浪生涯, 年方十七歲的新傑極爲獨立。 長年跟着姑姑浪跡江湖又使得他性格非常複雜, 豁達中帶着憂鬱, 開朗中偶爾有透着淡淡的憂傷。 他在文才和武功上盡得姑姑的真傳, 特別是在醫術上, 不僅熟讀各種典籍, 而且跟着姑姑在外也經歷了無數病例, 頗有心得。 新傑不願意回到西北唐家或是父親身邊受唐夫人的白眼, 於是就大部分時間自己在外遊蕩, 闖蕩江湖, 當然也幫老奶奶看顧着各地百花堂的運作, 雖然由一個大男人來照顧和打理這些婦孺的事情有點怪, 但是新傑覺得一是幫助奶奶, 二是幫助弱者, 也就樂意爲此操勞奔波着。但是老奶奶覺得很對不起他,在他二十歲的時候決定爲他娶回蘭馨姑娘, 結果哪知道花轎送來的是一個即將臨盆的蘭馨。 新傑實在無法忍受, 拒絕拜堂。 蘭馨孃家的人也因爲覺得她太丟人, 而且很有點想把這個麻煩丟給唐門的意思, 所以也沒有接蘭馨回孃家居住。

唐門四少中, 新傑是受唐夫人排擠的, 沒有自己名下太多的產業, 在唐門的實際商務中, 也是沒有地位的, 而且自從蘭馨的事情之後, 他在對待女人上, 變得跟他的性格一樣, 複雜而且時常自相矛盾。他對蘭馨的移情別戀很是理解, 畢竟兩個人雖然從小定親, 但從來沒有見過面。 然而他又確實不能接受蘭馨的過去, 讓她勉強做自己的妻子, 畢竟他對她也從來沒有感情, 所以不願意去包容,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他還沒有豁達到要爲自己不愛的人去承擔過錯。 但同時, 他對蘭馨又是同情, 而且寬容的。 雖然不和她拜堂成親, 並且不允許她跨進唐門一步, 但是又容忍蘭馨住在咸陽當初他跟姑姑住過的一個小院子裡, 生下她的私生子, 並且派人每個月送上足夠的生活費。

在他眼裡, 完美的女人和他理想中的伴侶應該是姑父失蹤前的姑姑, 仁慈善良,優雅高貴, 知書達理, 絕不是蘭馨這種自私而且性格極端且叛逆之人。 他不知道此生是否能夠碰上這樣的女子, 但是經過蘭馨的事之後, 他寧可慢慢等慢慢碰, 也不再願意跟不相知相識的人談婚論嫁。 新傑是唐門兄弟中最英俊的一個, 且武功高強, 又從姑姑姑父那裡學會了譜曲撫琴吹簫,所到之處,無不讓女子動心。他經常跟着江湖上的朋友或者文人出入酒肆妓舘, 也會跟這些人吟誦唱和,吹簫弄琴, 風花雪月, 但是無論是相熟的女子, 勾欄中的藝伎曾經跟他有過翻雲覆雨,調情遊戲的,都沒有碰上讓他動心的人。在日落黃昏之後, 他更願意安安靜靜地坐在書房喝茶看書。

也許是因爲在最脆弱和最需要人幫助的時候得到的關心和幫助, 蘭馨就像撈着了救命稻草一樣, 自以爲自己愛上了新傑, 並且忘記了自己曾經給新傑帶來的尷尬, 自說自話地把自己當成了他的妻子, 把原來在孃家時的情人拋到了九霄雲外, 開始了她對新傑長達四年多的追逐和無理糾纏。 新傑屢次向其說明都無什效果。只要新傑跨出唐門一步, 在咸陽城中, 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看到蘭馨像鬼魅一樣出現在眼前。 爲了眼不見爲淨, 他就只有又開始浪跡江湖, 一半是爲了巡視百花堂各地的分堂, 另外一方面是爲了躲避蘭馨荒謬的追求。 但是即便是這樣, 蘭馨有時候也會很意外地出現在他面前。 她經常會把孩子交給奶媽, 不聞不問, 然後追着新傑到百花堂的某一個外地分堂。 因爲百花堂是當年姑姑在遇見姑父之前和奶奶建立來幫助無助的婦孺和孤兒的, 在大部分地方以經營苗圃園藝, 種植各種香料賣給百草堂或者其他藥鋪來自給自足, 所以各地分堂的管事大多是女性爲主。 新傑每到一處分堂, 在蘭馨看來, 都是與那裡的管事有什麼姦情。 她把那裡的每一個管事都變成她的假想情敵, 經常無理取鬧。 每一次幾乎都以新傑動了脾氣, 派人把她押回咸陽而告終。

玫蓮的出現, 無疑是蘭馨最大的打擊。 她出現之後, 在唐門時, 常常和新傑一起研讀經典。 後來奶奶指派她做百花堂的大管事, 幫助他處理百花堂的雜事, 讓他更有時間去應付京中的各種事務, 並一起研究各種經典, 或是有時間經營自己的事業。在熟悉咸陽周圍幾個地區的百花堂之後, 玫蓮便開始跟着新傑對各個分堂逐一走訪, 並且一起在京城停下來, 幫他籌劃了京城青木茶社所有細節, 開出了青木茶社在京城最大的茶園。 蘭馨曾在咸陽唐門企圖射殺玫蓮沒有得逞之後,被她父親帶回了遼東, 但是不久之後, 她再次回來尋覓新傑, 並在京城中找到了他們, 對她的恨意日益加深, 最終導至了她再次在極其失望嫉妒和癲狂之後, 和九尾狐同流合污, 在玫蓮疏於提防的情況下施了這種世界上最強最怪異的藥千日迷情散。

今晚玫蓮隱隱地覺得似乎又要來臨了, 靜靜地躺在牀上想着她和新傑的過去。她有時候也很奇怪, 自己爲什麼會愛上這個男人, 她是一個曾經滄海難爲水的人。 一直以來, 對男人沒有什麼慾望, 宮廷的磨練讓她把常人對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嚮往耗蝕殆盡。 無論是前太子沂祥, 現在的太子沂義, 曾經伴讀過的各位皇子, 唐門風流倜儻, 性格開朗的大少爺新天, 都沒有動心的感覺。 但是她偏偏愛上了這個男人,在那個彩霞非常燦爛的黃昏, 在咸陽城中剛剛見到他不久,一大羣人坐在他的青木茶社中喝茶聊天, 唯獨他不知爲什麼自己坐在角落裡,眼中極度的憂鬱和寂寞深深地打動了她。

後來他告訴她, 在那一刻, 他在想着他的母親和她的慘死, 玫蓮一直覺得新傑懷疑他母親是被人暗害的, 雖然他從來都不承認, 但是從來也沒有否認過。

他的親生母親玉妍妍是玉門大當家玉振翔的女兒, 在新傑這次去江南玉門之前, 她雖然知道他是玉大當家的外孫, 但是並不知道他是大當家唯一的孫子, 玉妍妍是大當家唯一的女兒。 按道理來說, 玉大當家的獨生女兒, 應該在江南是尖上尖的人物, 做媒的都踏破了門檻,可是她偏偏在唐老爺調防江南協助疏通運河是認識了他。 玉門作爲江南第一大江湖門派和商社, 自然要參與運河梳理的資金籌措和人工捐派, 玉妍妍當時作爲玉門的聯絡人經常跟唐嵐打交道。 運河疏通牽涉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各方面的相關利益太過複雜。 唐嵐是當朝武將裡面的紅人, 又是當年先皇的外甥, 爲人正直得近乎於耿直, 在清理舊賬和新工程運作中得罪了不少人, 有爲官的, 有爲商的, 也有和官吏商人勾結的江湖人物。這些人急紅了眼的時候, 不管唐嵐武將的地位和皇親國戚的身份, 幾次三番暗算於他。 玉妍妍在玉門中管理事務多年, 江湖經驗也頗爲老道, 多次救了唐嵐的命, 一來二往, 兩人就有了感情。 那個時候唐嵐已經結婚多年, 妻子也就是現在唐夫人。 唐夫人出自於朝中一個武將之家。 唐嵐本來以爲武將世家的小姐, 怎麼都比一般人家的女子更爲豁達, 容易打交道, 也不會整天嬌滴滴地要哄着捧着。但是真正過了門, 唐嵐才發現全不是那麼回事。也許是因爲本朝已經百年無大的戰事了, 武將都已經被京城習氣同化了。 唐夫人身上有着京城裡面大戶人家多數都有的嬌氣和驕氣, 而且比一般女子更大的脾氣。 幸虧他長年在外地不是駐防就是練兵, 在京城的時間很少, 夫人在京城的家中霸道也好, 刻薄也好, 他眼不見爲淨。 除了回京述職或者辦事, 他很少回家。 不過說來也怪, 雖然很少回家, 但是在短短的三年之內他們也添了個兒子唐新天。 新天無論是長相還是性格都很像唐嵐。 也許是因爲玉妍妍的事情和教訓之後, 唐夫人的脾氣在後來的幾年中逐漸有些收斂, 但是其心中的算計和刻薄改變得並不多。

在無奈的婚姻之中, 唐嵐在江南碰到了他理想中的女子玉妍妍, 開朗豪爽, 並且善良, 經常爲他人着想, 當然還很漂亮, 玉門無醜女, 這是多年的事實。 本來這樣的夢中情人就已經很是讓他心動, 何況這個人又幾次三番地救了他的性命。 論武功, 唐嵐在江湖上也是頂尖高手, 領兵統帥也是無可厚非的人才。 但是大部分時間不是在朝中就是在軍中, 對於各種江湖手段, 邪人算計等等不是太有經驗, 所以多虧玉小姐出手搭救。但是在男女感情上, 唐嵐畢竟是過來人, 而且玉小姐又是他夢寐以求的, 自然不會放過。 玉大小姐雖然協理玉門中的許多事務, 在江湖中歷練頗多, 但是在感情上倒是單純, 可能她在玉門中的地位太高, 一般人不敢望及, 如果沒有唐嵐的出現, 她可能就會由人做媒, 嫁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 或者父親爲她在玉門內挑一個女婿。 總的來說, 玉小姐在男女之間的感情上和關係的處理上沒有太多顧忌, 是一個性情中人。 當她接受了唐嵐之後, 就義無反顧, 不在乎他有妻有子, 甘願爲妾。 但是玉門丟不起這個人, 所以玉妍妍被趕出了玉門。

新傑出生之後, 妍妍仍然得不到玉大掌門的原諒。 但是玉妍妍的母親畢竟放心不下女兒, 時常派人偷偷探望, 送東西給外孫。 在玉夫人壽辰那天, 妍妍決定偷偷回家探望母親。 爲了進出方便, 她沒有帶上只有十個月大的新傑, 但是從此一去不復返。 兩天以後, 唐嵐的屬下在黃龍的一處山崖之下找到了妍妍乘坐的馬車以及妍妍已無法辨認的遺體。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新傑一直懷疑。 當日天氣晴好, 而且母親身懷絕技, ... ...

由於新傑太小, 唐嵐無力自己照看他, 便送回咸陽, 請求奶奶看顧。 六歲以前, 新傑都在唐門中跟着奶奶過着愉快的生活, 有奶奶疼愛, 有姑姑真心喜歡, 姑姑自己沒有孩子, 把他當成自己的親骨肉, 他在很大程度上也把姑姑當作了自己的母親。

在新傑六歲半時, 一個意外事件, 打破了新傑的平靜快樂的童年, 那就是姑父的失蹤。 白天華自從和姑姑結婚之後就幫助管理唐門的一些西域的貿易, 主要是藥材和西北的藥房。 一個秋天的夜晚, 運藥材的駝隊和白天華都在進京城附近的路上消失了, 沿途有很多打鬥的痕跡和藥房押運夥計的屍體, 但是始終沒有看到白天華。 以唐門在江湖中的地位和白天華的武功, 這是非常怪異的事情。 其實這個事件只是“七舉子事件”的一部分。那一年是開科舉的一年, 各地舉子都入京會試。 當時的皇后, 也就是現在的太后老人家, 雖然在朝廷上有着相當的勢力和支持者, 但是在立太子的問題上, 還沒有絕對的話語權, 她的兒子儀親王是否能夠繼承大統, 當時還沒有完全塵埃落定。 競爭對手暗伏周圍, 伺機以待。 對太子位最大的競爭對手, 便是禮妃的兒子, 昊親王。 昊親王收買了七個各地來的舉子,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一不同的方式舉報說當年主考官收受賄賂,漏題給他們。當年的兩位主考, 一個曾經做過儀親王和昊親王的老師, 一個是皇后倚重的大臣。 老師當年在宮中教學之時, 從來不偏袒昊親王。 禮妃便設計讓他離開了王子師之位, 在翰林院編修史稿。 皇上爲了平息爭端, 也就聽之任之。七舉子事件的目的是全面打擊皇后在朝的勢力。

無巧不巧, 在這七個舉子中, 居然有一個還真是與監考的大臣是遠房的表親。 舉發之前,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喜劇的是, 他舉發之後, 家鄉的老人得知他惹了官司, 託了很多幾層關係, 來京城活動, 居然上門去找他舉發的大臣, 他自己知道後是否後悔, 不得而知, 但是他無意中說出的話, 讓皇后這邊抓住了把柄, 將該人弄出天牢, 另行關押審理, 取得完整的口供和證據之後, 一面由皇后面呈皇上, 一面已經有唐嵐帶着禁軍把昊親王以及明裡暗裡跟他來往的人全部控制起來。 唐門派出很多高手, 在襲擊的各處接應。昊親王當年在江湖上也是收羅了很多高人的。 沒有唐門的高手, 普通的禁軍根本不是對手。

妹妹的唐門, 自然是皇后在這些爭鬥中堅強的後盾。無論是江湖人脈, 文攻武略的人才, 都是沒有其他人能夠匹敵的。 唐門也是當時皇后的最大的資金贊助來源。 白天華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西域, 那次進京只是因爲其他唐門的人都忙於幫助皇后全力反擊 七舉子事件, 他實在是幫着進京做一些買賣上的事, 而且選擇貨運進京的路線和時間, 也都是避開皇后行事的。 準備先到京西唐門的花園先住下, 等皇后的事全面得手之後, 再進京的。 所以當初並沒有多少戒備。 但是對方把他當作進京支持皇后的新力量, 在路上襲擊了他們。 本來以白天華的武功, 一般的對手很難得手的, 但是對方誤以爲他是進京的主力, 從現場的痕跡來看, 至少有三位以上的頂級高手。也正是他們分散了力量去襲擊城外唐家西花園的白天華的商隊, 所以在城裡的力量分散了, 讓皇后一擊得中, 剪除了昊親王在京城的所有勢力。當時的皇上是一個省事的人, 不管兩邊打得如何熱鬧, 只要不用直接打到他面前, 要他做決斷, 他就跟沒事人一樣, 樂得撒手不管。 既然皇后有理有據的把昊親王扳倒了, 他也就順水推舟, 全權委託給皇后處理。

皇后雖然勝利, 但是讓妹妹的女婿發生意外, 也是很過意不去, 所以派出禁軍和唐門的人一起到處搜索, 始終不見蹤影。 當時唐門傾巢而出, 在老奶奶的帶領下, 在京城應付這些昊親王的事情, 而姑姑在西安留守唐門。 白天華出事之後, 姑姑從西安趕到京城, 從此開始了將近十年的尋夫之路。新傑是整個這個過程的見證和親歷者。 當姑姑開始出門尋找姑父之後, 咸陽的唐門就缺少了年輕的主婦。 唐老夫人畢竟已經是做奶奶的人, 地位和身份都不適合爲日常事務操勞。 平時這些家事都有姑姑幫着處理, 雖然她嫁給了白天華, 但是因爲白家在咸陽沒有其他親人, 小夫妻兩就常年在唐門幫助照看。如今家裡缺了主事的主婦, 唐嵐便決定讓自己的妻子回咸陽的唐門幫助照顧。 雖然唐太太不大會做人,在京城沒有婆婆要侍候, 而且迷戀京城奢華的生活, 但是作爲長房長媳, 除非不想要自己的這個地位了, 去咸陽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極不情願, 但是還是去了咸陽。 到了咸陽之後, 新傑便成了她的骨刺, 日日哽在那裡, 寢食不安。 奶奶和姑姑都是很精明的人, 便安排新傑跟着姑姑上路。

在姑姑不思念丈夫之時, 是非常優雅高貴而且睿智的人, 她跟姑父當年都博覽羣書, 精通醫道, 當然也深通唐門和白家的武功。 雖然在路上奔波尋找姑父的蹤跡, 但是姑姑從來沒有讓新傑的學業荒廢過。 經常都是早起先讀書練功, 然後再吃飯上路。 姑姑和姑父在結婚的頭兩年, 遍遊各地。 所以姑姑也帶着新傑去到每一個他們曾經有過美好記憶的地方, 希望能夠在那裡等到姑父的出現。 在每個地方都會住上短則十幾日, 長則半年。

一路上, 雖說是姑姑照顧他, 但是他也是姑姑在路上的唯一傾訴對象, 唯一的常年陪伴。

在新傑眼中, 姑姑是完美的女人, 而姑姑口中的母親, 也是完美的, 爲了感情, 是那樣的執着, 義無反顧的付出。 姑姑也許並不真瞭解母親, 但是她按照她對感情的理解, 畫出了一個她理解的妍妍, 並把這個美好的形象植入到新傑的心裡。 而父親在新傑的眼裡, 顯得多少有些淡漠, 他覺得他並不是那麼愛母親, 至少沒有保護好她。 而且對自己, 也不是那麼關心。 不過很難講唐嵐關心哪個孩子或者不關心哪個孩子, 他有三個孩子, 除了新天比較大, 早年經常跟在他身邊辦事, 現在新天基本上能獨擋一面, 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 比他還能幹, 現在來回奔波於咸陽和京城之間, 剩下跟他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小九。 新傑是他見的最少的孩子, 一是因爲他跟着姑姑在外面, 二是一看到他可能就會想起妍妍。 從來沒有人知道妍妍死後唐嵐在想什麼。 他確實也難過過, 但是沒有什麼特別的行動去追究妻子的死因。 也沒有因此而疏遠唐太太。 至少, 他們在妍妍過世之後, 還有老九這孩子。 新傑有時候真是懷疑, 父親是否真愛過母親, 或者說, 他是否真心愛過哪個女子。 在他看來, 也許父親根本不懂得愛情。 有時候連老奶奶都感嘆, 唐嵐好像不是她的兒子。 新傑相信自己的身體裡母親的血液, 讓他對真愛更爲渴望。

新傑本性是一個開朗善良樂觀的人, 也許這是老奶奶的性格和妍妍媽媽的性格在他身上的顯現。新天, 新傑, 四哥新原和小九新野都有着這種瀟灑陽光的本性。 只是新天經歷江湖多一些, 顯得更老成, 而新原和新野經歷的更少, 顯得更爲開朗幽默。 其他的幾兄弟, 特別是兩個姐姐, 更像他們各自的母親多一些, 多爲持重甚至刻板。 新傑也許小時候的經歷又使他變得矛盾, 有時極爲瀟灑幽默,開朗豪爽,有時候顯得極度憂鬱孤獨。兄弟們的陽光讓玫蓮欣賞, 但是讓她心動的卻是那份深深的憂鬱, 讓她有用一生去溫暖那個在憂鬱的時候顯得異常冰冷的人。

卷III-6初嫁爲君婦(VIII)(上)卷二-5 你情我願(V)卷III-3 重返京城(I)(上)卷III-1 江南的早春(XIII)(上卷III-1江南的早春(XII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X)(上)卷III-3 重返京城(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XII)(中)卷III-3 重返京城(II)(下)第七十四章(下)宴乎會乎 (下)卷III-36 妒火燒身(上)卷III-2 返京之路(XII)(下)第三章(中)你情我願(III)(中)卷III-2 返京之路 (II)(上)第三章 江湖唐門 II卷III-40 江南舊事(中)夢中的阿修羅卷III-5 故人重逢(III)(上)卷II-26 征程在即 (VI)(中)夢中的阿修羅卷II-17 洛陽之行(III)(中)卷III-69 愛恨情仇終有時(中)卷III-5 故人重逢(I)(中)卷II-18洛陽之行(X)卷III-47 紅酥手(下)卷III-50 登基大典(上)卷III-44 真相之太和殿(下)第十二章 君如磐石妾爲蒲柳第六十八章(上) 宴乎會乎 (IV)卷III-46 何當共剪西窗燭(下)II-7(下)你情我願(VII)(上)卷III-1江南的早春 (XI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V)(上)卷II-17 洛陽之行(VI)(下)第六十八章(下)宴乎會乎 (IV)卷III-6 初嫁爲君婦(II)(上)第五章 秋夜微寒卷III-2 返京之路(IIX)(上)卷III-3 重返京城 (VI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I)(中)卷III-18 尷尬人(II)(中)卷III-1 江南的早春 (I)(中)第五十六章 慈母愛心之吾兒婚事卷III-6 初嫁爲君婦(III)(上)卷II-1你情我願(I)第六十九章 (下) 宴乎會乎 (V)第五章 秋夜微寒卷III-5 故人重逢(VI)(中)卷III-31 步步逼近(IV)(中)卷II-14洛陽之行 (I)(下)卷II-19 雙雙歸來(上)第五十一章 我就是一個外人 (VI)卷III-2 返京之路(XII)(中)卷III-6 初嫁爲君婦(IV)(中)卷III-18 尷尬人(II)(上)卷III-63 新任道臺(上)第七十七章(中) 兄妹之情 (I)(中)卷III-1江南的早春(VII)(中)卷III-1 江南的早春 (V)(上)卷III-1江南的早春(II)(中)卷III-2返京之路(IX)(下)第二十一章 柳暗花明未必有村(II)卷III-16 九五至尊(下)卷II-13何爲過往(III) (上)卷II-10你情我願(X) (中)第六十五章 宴乎會乎 (I)第二十三章 柳暗花明未必有村 (IV)卷II-19雙雙歸來(II)(上)卷III-2 返京之路(V)(上)卷III-31 步步逼近(I)(下)卷III-23 一劍之柔(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IX)(上)卷III-34 按兵不動(中)卷III-2 返京之路(III)(上)卷III-69 愛恨情仇終有時(下)卷III-3 重返京城(IX)(下)卷III-30 關關雎鳩 III(下)卷II-12何爲過往(II)(中)卷III-2 返京之路 (XI)(下)卷III-6 初嫁爲君婦(IV)(上)卷III-3 重返京城(IX)(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IX)(上)卷III-31 步步逼近(IV)(下)卷III-2 返京之路(X)(中)卷II-25 上元燈節卷III-28 露夜馨晨(上)卷II-17洛陽之行(VIII)(上)第七十四章(下)宴乎會乎 (下)卷III-59 悔教夫婿覓封侯(上)第四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X)卷II-26 征程在即 (VII)(下)第七十六章(中)宴乎會乎(XI)(中)卷III-61 各路人馬(上)第七十六章(中)宴乎會乎(XI)(中)卷III-29 一僕二主(下)第三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I)卷III-37失陷失陷(中)卷II-1 你情我願(I)卷III-6 初嫁爲君婦(V)(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