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就在這時候,葉潯隱隱聽到了庭旭清脆悅耳的語聲:“去看妹妹,小蘭,帶我再去看看。”

小蘭是正房一名小丫鬟。

葉潯由衷地笑起來,隨後剜了裴奕一眼,“你這隻狐狸,騙我很好玩兒麼?”

“我可沒說我們添的是兒子。”裴奕笑意更濃,“猜着你就是方纔那反應,一試果然不出所料。”

葉潯沒轍地嘆氣,又道:“我只是沮喪罷了,以爲這次又和上次一樣,完全和料想的不一樣。”

裴奕道:“可是娘說,兒女雙全了,過兩年再添一兩個孩子更好,熱熱鬧鬧的。”

葉潯眨了眨眼睛,“也行啊。”第二次比起頭一次,真是小巫見大巫。她怕的不過是第一胎那份煎熬,如今親身經歷告訴她這回事是越來越順利,也就不似以往那樣牴觸了。

“真的?”裴奕側身倚着牀頭,把她鬆鬆地抱在懷裡,星眸特別明亮,“我可當真了。”

“幾時騙過你?幾時跟某個人似的那麼不着調了?”

裴奕哈哈地笑。

葉潯掙扎着坐起來,“快把孩子給我抱來,我要看。”

“行,等着。”他起身出門去,過了一會兒,親自抱着女兒走進來,身後跟着滿臉喜悅的庭旭。

庭旭先到了牀前,揚着臉問葉潯:“孃親,你是不是很累呀?臉好白啊。”一時間沒想起來臉色差這種詞彙。

“孃親沒事了。”葉潯摸了摸兒子的頭。

庭旭開心地笑起來,開始訴苦:“我要來看你,可是祖母、爹爹都不讓……哼!”孃親一不舒服他就不能親近,這也算了,今日竟然連人都不讓他見,他那會兒險些氣得大哭,直到看到小小的妹妹,才高興起來。

葉潯柔聲道:“祖母、爹爹也是爲了孃親着想,不準生氣啊。”

“沒生氣。”庭旭轉臉看向父親懷裡的小嬰兒,“小蘭說,我當哥哥了。妹妹好小。”

葉潯聽兒子說完,這纔將女兒接到臂彎,笑道:“你剛出生時也是這樣小小的。”

“是嗎?”庭旭半信半疑,爬到牀上,細細打量着襁褓中的妹妹。

葉潯也在斂目細看。孩子剛出生都是一個樣,小臉兒紅彤彤,五官還未長開,要過段日子才能辨出輪廓。

這時候,太夫人過來看葉潯,進門就將孩子抱到了懷裡,吩咐葉潯:“快躺下好好兒歇息,等會兒多吃點兒東西。”又將庭旭從牀上拉下來,“旭哥兒不準讓你娘勞心勞力,等過一兩個月就好了。”

庭旭嘟了嘟嘴,“我沒讓孃親抱。”

太夫人慈愛地笑起來,“這就對了,看沒看妹妹?”

“看了。”庭旭抿着嘴笑,“我喜歡妹妹。”

一家人聚在房裡,說說笑笑。

裴奕早就給女兒取好了名字:庭昀。

庭昀是他盼了許久才得來的,打心底視爲掌上明珠。這顆明珠過了滿月之後,小臉兒的輪廓變得清晰,一如他所願,酷似葉潯。也是因爲這一點,庭昀深得葉家、柳家四位老人家的疼愛,太夫人就不需說了,每日帶着庭旭留在庭昀眼前。

美中不足的是,庭昀出生在夏季,又是生來怕熱,到了酷夏,偶爾極爲悶熱的夜間,熱得哇哇大哭,要人一直抱着才肯睡——這件事毫無懸念地被裴奕承擔下來。

因着庭昀出生,庭旭每晚歇到東小院兒去了,原來住的西梢間讓給了庭昀。

夜裡只要庭昀哭鬧起來,裴奕就會過去,再回房的時間就沒譜了。將庭昀慣得一度沒人抱着就不肯入睡,還挑人,不是習慣的他的臂彎懷抱是決不答應的,可以一直哭上大半晌。

葉潯看得只頭疼。他哪裡是寵愛,是溺愛庭昀。

“妹妹真嬌氣。”庭旭則偷偷地跟她這樣說。

葉潯大笑,也不知這小傢伙從哪兒學來的這句話,“是,妹妹有點兒嬌氣,我們旭哥兒不學她。”

“嗯!”庭旭重重地點了點頭,“妹妹還小,我是哥哥,不跟她比。”

這就是太夫人和裴奕的老生常談了。葉潯心裡暖暖的,把庭旭攬到身邊,平日更添了三分寵愛。至於庭昀,用不到也輪不到她寵愛,某些人根本不給她時間和機會的——這個夏季,皇上循例帶着妻兒去消夏了,他便得以偷懶,常留在家中。

邢顏每次過來,都見葉潯如無事人一般做針線、看書、寫寫畫畫打發時間,驚奇不已,問過幾次庭旭、庭昀在哪兒。

葉潯總是告訴她,庭旭跟着太夫人玩兒或是串門去了,庭昀則由侯爺帶到書房去了。

邢顏由衷地爲她高興,“這樣多好啊,再沒有誰比你更有福氣了。”

“這倒是。”葉潯嘴上這樣說,心裡卻道:但是生了兩個孩子的是我啊,我也很想每日陪着他們的,唉……看起來,還真得再生個孩子,到那時總能哄着一個吧。但這樣的話,也只能在心裡嘀咕,說出去怕是誰都會笑她不知足。

葉世濤這段日子和孟宗揚書信來往幾次,又不厚道地讓手下查了查,瞭解了來龍去脈。

孟宗揚起初是和柳之南一樣的說辭,後來見葉世濤問的誠,是真的擔心他,這才吐露了幾句心聲。他說之南的話也沒說錯,他們大致就是這麼個情形,原由還是以往那些心結不能打開;又說她之前是決意過個一二年就和離的,眼下肯退一步已是不易,既然以往都有錯,那就給他一段時間,看看到底能不能挽回,也看看他們當初是否真就看錯了人。

葉世濤看着那封書信,心裡挺不好過的。斟酌了幾日,他再度給柳之南去信,表兄妹兩個書信來往了一段時日。

柳之南見表哥是真的擔心他們兩個,有些話也就明說了,包括她覺得自己最適合孑然一身的生活,況且眼下已經賺到不少錢了,往後也不用愁沒有出路。她現在不提和離的事,是想等過幾年,孟宗揚死心了,也就刻意順利地分道揚鑣了。

葉世濤對她直言道:如果沒有孟宗揚,那邊的人誰會容着你搶生意賺錢?如果你離開他,柳家會不會怪你不知好歹?你的祖父祖母、父母都會老去,終究會先一步離開你,到那時你真遇到什麼事的話,誰幫你?

柳之南迴信給他:“我有哥哥啊。你也是做哥哥的人。”

葉世濤真的動氣了,耐心也告盡,回信時毫不客氣地道:“你不是阿潯,你的哥哥不是葉世濤,你的嫂嫂也不是江宜室。我、宜室和阿潯,這一生都要相互扶持。你哥哥自然還會照拂你一二,卻也有自己的日子要過,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在你遇事時次次及時伸出援手。你以爲你是誰?重的過你兄嫂的兒女?而你這種不知好歹的貨色,你的侄兒侄女,誰又會高看?”

他一口氣寫完這些話,還是氣不順,思忖片刻,又加了幾句:“縉喬在廣東爲你做的太多了,你竟毫無察覺,着實讓我欽佩。依你這般的遲鈍、愚昧,真沒人暗中相助的話,怕是早已賠的血本無歸。”話已說到這地步,也就不介意將所知的都告訴那個笨丫頭,“就連你在京城的香露鋪子,如果沒有縉喬從初時就幫你,你怎麼可能那麼快就回本獲益?柳之南,縉喬有不足之處,我從不否認,但他對你那份好,這塵世中你再找不到第二個。我再看兩年,如果你依然如此,我會勸他休妻!不必回信。”

錦衣衛就是有這點好處,知道的太多。正是因爲知道孟宗揚不聲不響做了很多事,才真正的心疼起這個表妹夫來。也是因爲這心疼,纔將連妻子、阿潯都沒告知的一些事說給柳之南聽。而告訴柳之南的這些,不過點滴而已。

他知道,孟宗揚自然是不願不肯說這些的,他說了,他未必感激。

不管那些,他覺得應該讓柳之南知道。

如果柳之南依然不在意,那麼……孟宗揚也真就不需再珍惜這樣一個女子。

在他看來,柳之南沒心沒肺的程度,比當初的他還要惡劣。不知珍惜,對成家這件事連一點點的責任心都沒有。總得讓她明白,她是有多不知好歹。

秋季,裴府又添喜事,是一件讓葉潯一頭霧水的喜事:裴奕升官了,任兵部右侍郎。

按理說,裴奕今年才二十歲,繼續熬資歷才正常,皇上卻將先前的兵部右侍郎外放,提拔了他。反常得很。

她忽然想起外祖父對她說過的話。

外祖父說,裴奕三二年就能讓她安享榮華。她若有所悟,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又怎麼能高興呢?皇上的破格提拔,一定是爲着日後要用他,而且還是大事。

只要是大事,就會承擔天大的風險。即便是對裴奕的能力深信不疑,還是會揪心不已。

他不再是前世那個寂寞孤絕的男子,他是她兩個孩子的父親,她容不得受不了他出哪怕一點點閃失。

可是爲了一生,他要成爲裴奕——不是皇上器重的少年得志之人,不是柳閣老的外孫女婿,只是裴奕。

亦是爲了一生,她要陪伴並支持他,要成爲他裴奕的夫人,而不能一直是柳閣老的外孫女。

暗自愁悶了兩天,也就想開了。他這樣的男子,骨子裡流着豪情或殘酷的血,不讓他到危機重重的地方去溜達一圈兒,他怎麼能甘心?

該以他爲榮纔是。

一直感覺不大好,一直寬慰着自己,只等着皇上懸在她頭上的那塊大石頭砸下來。可皇上偏偏不讓她如願,事態讓她繼續的雲裡霧裡:

立冬之前,皇上集結精兵十萬;立冬之後,下旨着裴奕帶兵去往西域,給出的理由是要確保與西夏的戰事必勝,並且西域兵士苦戰一年,不乏傷病者,需得支援。而之所以要裴奕前去,則是要他到軍中歷練一番。

朝臣也好,葉潯也好,覺得不對勁,可又想着是在情理之中,便願意相信。

誰都希望戰事早些平息,誰都不願在狼煙戰火的陰影下度日。

裴奕離京之前,葉潯什麼都不問他,只是溫言叮囑他到了西域之後要注意哪些事,又列了一張藥草單子,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她幼年在西域長大,對那裡的風俗氣候很瞭解。

相比較而言,裴奕比她還要傷感些。不放心母親、妻子,捨不得一雙兒女。可有些事,是義不容辭的,一定要做。

離別的日子如約而至。

庭旭和庭昀還沒醒,尤其庭旭,後知後覺更好。

葉潯陪着裴奕去往太夫人房裡。

太夫人一直噙着眼淚,仔細叮囑了一番,末了,讓葉潯送送裴奕。

走向垂花門的一路,他一直握着她的手。不需叮囑她什麼,她一向謹慎縝密,又有兄嫂幫襯,不需擔心。

她也想與他說點兒什麼,卻是喉間發緊、心頭苦澀。

卻都極力隱藏下了心緒,對視時,總是給彼此一個笑容。

到了垂花門外,葉潯停下腳步,“我就送你到這兒。”送得再遠,終須要道別。

裴奕頷首,“等我回來。”

葉潯微笑着輕聲道,“我會照顧好娘和孩子,你只需平安回來。我等你。”

裴奕將她擁到懷裡,用力地抱了抱,“回去吧,早間天寒。我走了。”語必放開她,轉身闊步走遠。

葉潯緩緩轉身,慢吞吞回到房裡。

裴奕這一走,庭旭一時接受不來,起初兩日總是問爹爹怎麼還不回來,小臉兒上盡是落寞。兩日後,心火所致,竟病了。

太夫人又是想念兒子,又是心疼孫兒,守着庭旭沒少掉淚。

葉潯神色如常,請太醫來看了看,沒用藥,自己親自打理庭旭的藥膳。庭旭好了之後,又鬱鬱寡歡幾日,才又似以往一般生龍活虎的。

對於葉潯來說,兒子還好說一些,難辦的是庭昀。

庭昀被裴奕寵得養成了壞習慣,每晚都不肯好好睡覺,奶孃或是葉潯抱着都沒用,哭累了才睡。

這情形維持了幾日,葉潯險些心力交瘁,後來索性由着女兒哭,自己只是把她放在身邊,輕輕拍打着。要是裴奕在家,他也會一點點幫女兒改掉這習慣,但他離京了。她每日要早起晚睡的打理諸事,沒有裴奕那樣的精力;由着奶孃和裴奕一樣嬌慣女兒,女兒日後不會與她親近;太夫人近幾日本就睡不安穩,決不能麻煩的。想來想去,也只能這樣,再心疼也要爲了日後心狠一時。

那些日子的晚間,葉潯咬着牙聽着女兒哭,自己死命忍下淚水。

可以因爲感動、喜極落淚,卻不可以因爲遇到的波折落淚。

哭又能怎樣?全無用處。

庭昀的習慣到底是被板了過來。

裴奕還在去往西域的途中,濟寧侯傷病復發的消息自皇上之口傳遍京城。

京城剛一派兵點將,濟寧侯就傷病復發了——怎麼那麼巧呢?

自然不是巧合,誰都明白,絕對是濟寧侯先一步寫密摺給皇上說了病情,皇上纔派裴奕去往西域。

也許,皇上是真的要裴奕小試牛刀歷練一番;也許皇上是希望裴奕成爲當年的他,立下不世之功,從而揚名天下,在朝堂就此有了堅不可摧的根基。

反正明眼人都知道,皇上對裴奕、葉世濤和孟宗揚,恐怕比對他自己都要好幾分。他不要同宗手足,這三個異姓人更似他手足。

一干重臣都不敢與皇上說裴奕太年輕怕是不堪大用之類的話——皇上是十八歲揚名天下,而裴奕今年二十歲,你要真與皇上說這種話,皇上一定會說他這還是強忍了好幾年呢。

……

攤上個彪悍霸道又比修煉成精的狐狸還壞的皇上,只能認命。

太夫人和葉潯之前想到的,最好最壞不過如此,分外平靜。

這件事過了半個月後,聶宇凱旋迴京,婉言謝絕皇上的賞賜,稱病在家,掛了個閒職,擺明了是要好好兒陪伴妻子。

邢顏卻仍舊是隔三差五過來,刻意給葉潯打岔,說說笑笑,一坐就是大半晌。

葉潯是怎樣待她的,她就是怎樣待葉潯的。

此外,葉世濤和江宜室一得空就過來,哄逗一會兒孩子,或是與葉潯說說話。

葉家、柳家四位老人家也總是得空就來看看她,生怕她又是擔心又是忙碌地熬壞了身子。葉潯投桃報李,稍有閒暇便去兩邊坐坐。

日子反倒比何時都忙碌,離愁就這樣一點點消散大半。

一次去葉府的時候,走在光霽堂的甬路上,葉潯與葉冰不期而遇。

葉冰看起來不顯憔悴,身形甚至豐腴了一些,只是舉手投足間都沒了以往的樣子,極爲謙恭敦厚的樣子。

葉潯大跌眼鏡,險些以爲認錯了人,葉冰見禮時,愣住了。

倒是葉冰笑道:“總是湯藥不離手,以爲會憔悴的沒個樣子,卻不想,竟胖了起來。唉,也是虛胖,難怪大姐驚訝。”

葉潯這才收斂情緒,笑着還禮,又問:“怎樣?調養得好些沒有?”

“好一些了。”葉冰低眉順目地答話,“太醫說不需再日日服藥了。”

“那就好。”葉潯客氣地笑着,“方纔去給祖父祖母請安了?”

“是啊。祖父祖母也沒少爲我費心,我來得就勤了一些。”葉冰有些不安,“大姐夫不會生氣吧?這不是你來見我……”

“怎麼會。”葉潯笑着擺一擺手,“別擔心。”

葉冰鬆了一口氣,隨後欠身道辭。

葉潯望着她的背影,仍覺陌生。後來才知道,這一年來,祖母和二嬸悉心寬慰葉冰,又一點一點薰陶,才讓葉冰慢慢走出陰影,不似剛被羅氏惡整之後那般自卑了。如今很多人都對其改觀,完全是敦厚賢良的人了,與現在的妯娌相處得很是融洽。

葉潯後來與祖母說體己話:“京城有位沈大夫,他的娘子最善常調理女子這樣的症狀,我是聽皇后說的。夫妻倆這兩年忙着寫一冊醫書,便鮮少爲人診治了,可若是請的誠,總不會拒之門外的。您讓冰兒去試試吧。”便是隻爲了讓祖母心安一些,這話也是應該說的。

“好啊。”葉夫人笑眯眯地點頭,溫暖的手撫過葉潯的臉頰,心頭感慨到底是沒說出口。

不需說,哪裡就用她與阿潯說什麼了?

裴奕抵達西域之前,那邊出了大事:

濟寧侯連續幾年征戰加之常年廢寢忘食地處理公務,病情其實很嚴重了,若非如此,怎麼可能稟明皇上。就在近日,實在支撐不住,不能親臨兩軍陣前,躺在病榻上做出部署。

也正是在這當口,一直連連取勝的情形逆轉。

怎麼樣的名將,帳下難免有好大喜功、不聽話的將領。濟寧侯遇到了這情形。

一名參將作戰時,將濟寧侯窮寇莫追的軍令渾然忘卻,奪下一個小鎮之後,依然跟在敵軍後面窮追不捨,爲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參將及其手中精兵走入了西夏的埋伏圈,無一生還。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西夏一萬軍兵殺了個回馬槍,返回小鎮,見人就殺,小鎮上八百三十二人殞命於敵人的屠刀之下。行兇之後,西夏國棄此地而去。

皇上接到濟寧侯的戰報和請罪的摺子時,爲之震怒,第一次在大臣流露出真實情緒,又親筆寫下一道聖旨:犯我者,必逐之;辱我者,必誅之。來日爾等百倍殺敵,血債血償!

兩國交兵,與無辜百姓有何關係?本就因戰事受苦,如今竟被這樣殺害了。

隨後,皇上恨不得將那個惹禍的參將亂刃分屍、誅滅九族,恨不得即刻親征,也只能想想。

他是帝王,勝得起,也要敗得起。況且西夏最是熟悉他,此事興許就是爲了激怒他。不能衝動,相信裴奕就好。

裴奕率兵抵達西域之後,初時任先鋒,協助濟寧侯的同時在軍中立威,再有便是開方子調理濟寧侯的病情。

至第二年春末,將濟寧侯取而代之成爲主帥,濟寧侯也終於能夠安心養病了。

這一晃便是小半年了,裴奕的家書只有幾封,並且皆是言簡意賅。

葉潯猜測他太忙,寫信給他的時候便也話語簡潔,不想卻招來裴奕的擔心,問她是不是有什麼事。

她就如實說了,怕他太忙,信寫長了看起來費時間。

裴奕回信則說就指着她的信件打發每個長夜呢,要她只管似以往一樣。同時也頓悟她爲何如此,再寫信時,言語就多了起來,和她說起戰事之外的所見所聞。

葉潯自然依他所言,細細地講述庭旭、庭昀兩個的近況,時不時將孩子的樣子畫下來隨着信件送到他手裡。

那個在沙場上出生入死的人還有閒情逗她:不能畫一張你自己的?

她看了又是想笑又是想哭,回信時說不給畫,回來時自己看就是了。

相思太苦,尤其是這種摻雜着擔憂、懼怕的相思。

爲了緩解這種情緒,爲了不至成爲怨婦,她開始着手一些正經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一年春日,葉潯着手整理這三二年間陸陸續續記載下來的藥膳方子,工工整整的抄錄。

她這邊這忙着,皇上召她進宮,說的就是此事,張口就問:“你那本《藥膳典藏》怎麼還沒交上來讓我過目?”

葉潯微愣,隨即汗顏。這倒好,連書名都給她取好了,可她這纔開始正經去做。跟皇上自然是不能扯謊的,如實說了。

皇上滿意地一笑,“用心辦這件事。事成後,你的功勞不在師虞之下。”

不論是謬讚還是由衷的言語,葉潯都不能再拖拖拉拉,盛夏之前終於將手中積攢的所有方子整齊地抄錄成冊,請外祖父檢查了幾遍,這才送到宮裡。

皇上接到手裡,斂目翻閱了幾頁,面含讚許,“等我細看看,再讓太醫院觀摩,無紕漏的話,便刊印成冊,推行至民間。”

葉潯有點兒懵,真沒想過這麼遠——也是不敢想。

夏末,與西夏的戰事終於有了結果,裴奕率軍大捷,一連收復多年前被西夏侵佔的三座城市。敵兵或被殺或被俘,傷亡過半,再無對戰的餘地,納降表拱手稱臣。

皇上卻不接受。

他記仇,受降之前,要西夏先將那次殺戮無辜百姓的將領、軍兵交出。

交出來做什麼?處死。

以他嗜殺的性情,絕對是兌現“百倍殺敵”才能解氣,現在只是跟西夏要那一萬人,已是難得的仁慈。

西夏當然覺得這要求太過分,已經心悅誠服地投降,怎麼還不依不饒的?他們開始氣憤、猶豫。

裴奕沒給西夏猶豫的日子,整頓三軍,蓄勢待發。代表皇上擺明了態度:橫豎你們都要繼續損兵折將,掂量着辦。那筆帳算清楚之前,接受納降心裡堵得慌,必須得把那口惡氣出了。

西夏如今畏懼裴奕及其麾下的虎狼之師,一如畏懼前些年的皇上,最要命的是,這兩人是君臣,一個在後面給糧餉,一個在前面征戰,帶來的災難無法預計。

認了吧。

可真要交出當初行兇的一萬人也是做不到的——那些人已有兩千多人陣亡。

皇上得知之後,老大不情願地將就了一次。

至此,裴奕功成身退,餘下的就是皇上和內閣要安排的種種事宜了。濟寧侯雖然還沒完全復原,但是如今戰事已過,他只需處理公務,應付得來。

裴奕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