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柳之南險些落淚,深吸了一口氣,問他:“爲何?”

“我們成婚還沒多久,不該動輒就提分道揚鑣。再者,我的經歷你還不知道吧?還不知道,我不記得你問過。”孟宗揚扯出一抹笑,“我三兩歲的時候,我娘被休棄,帶着我流離失所,最終貧病交加而死。雖說那個男人後來也死於戰亂,跟着他並不能有什麼好結果,但是最起碼,我娘不該是那種死法。”

柳之南點一點頭,“所以,你死活都不想成爲你生父那樣的人,是麼?”

“沒錯。雖說如今世道不似我娘那會兒,可女子和離之後,要面對的太多,再嫁與否,都不見得能比和離之前過得更好。”孟宗揚輕輕嘆息,“再者,我從相識到現在,喜歡二字,不是說說而已。不是假的。”

“不是所有的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柳之南似笑非笑,“你現在已經對我失望之極,只是因着舊情,纔不忍心放棄。再者,其實你不願和離的癥結是因心結,你不想成爲你生父那樣讓你鄙棄的人。有些夫妻如何也不能白頭到老,不是品行的問題,而是性情使然。看看你我就知道了。”

孟宗揚沒說話。

柳之南卻看住他,“孟宗揚,你想一想,當初你喜歡的柳之南是什麼樣子,看看現在的柳之南是什麼樣子,再想想你希望柳之南變成什麼樣子。我不說你,只說我自己。我現在特別厭惡自己,恐怕比你生氣時對我的那份厭惡更重。我不明白,我爲什麼因爲你變成了這個樣子。我也不明白,日後我爲何要照着你的心思改變自己。”

孟宗揚對上她視線,眼中情緒太多,讓人無從分辨。

“我最好的出路,是孑然一身,自由自在。和你成婚至今,我終於明白了這一點。”柳之南笑了,“而我想如願的話,就要等你願意放手那一日。那麼,好,來日我跟你到任上,橫豎我在京城也沒臉見人了。”

她沒有指責,很平靜。越是如此,越是證明那些話是她心跡。

心裡話要麼讓人感覺似蜜糖,要麼讓人感覺似毒藥。她的言語,傷人至極。

他在言語上已失去再挽留的餘地。

他只是輕笑,“隨你怎樣想,屆時隨我前去就好。可以各過各的,你可以歷練一番,只當是孑然一身的開端。”

“那就各過各的。多謝。”

三日後,錦衣衛將徐寄思的供詞轉交內閣,楊閣老種種歹毒行徑公之於衆。只唆使宋清遠刺殺柳閣老一條,便足以讓他下獄。

柳閣老不在朝堂,主事的是孟閣老。孟閣老當即拍板,將楊閣老收押至天牢,其餘罪行查實之後再轉奏皇上。

幾位重臣皆無異議。

越十日,鎮南侯聶宇休妻。

八月下旬,在京參與江南貪污案的官員紛紛落馬入獄。

這一年葉潯生辰前後,京城出的事比哪一年都要多。

九月末,皇上攜燕王、柳閣老、葉世濤回京,開始大刀闊斧地針對江南貪污案整頓朝綱。

貪污案查抄的贓銀源源不斷地流入國庫,過千萬兩之多。皇上在這同時開始籌劃對西夏用兵。

到這時,上至朝臣下至百姓,都明白了皇上之所以嚴查貪污案,是要整肅官場風氣,亦是爲了用兵以此方式籌備軍需。

打仗打的是什麼?是良將,是士氣,還是軍需。

與西夏的談判一直不順利,西夏國分明是不想歸還他們早在百年前就佔據的領土。而西域總督談判期間一直言辭閃爍拖拖拉拉,其實不過是在等皇上一句開戰的旨意。這亦是皇上要他等待的。

——局勢到現在已明朗起來,皇上將兩件國家大事放在了一起,相形爲之。

不論是懲戒一衆貪官,還是對西夏用兵,都是獨斷專行不容人置喙的態度。

是我的領土,你不能侵佔;是百姓的銀子,你不能貪污。

這就是這一代帝王的心跡。

自然是阻力重重。

再彪悍的帝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官員、制度挾制。

用兵的事倒是沒人敢往死裡反對,皇上在登基之前,是一代權臣,在成爲權臣之前,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的悍將——在有銀子打仗的情況下跟他談軍事,是自取其辱。

讓皇上頭疼的反而是江南貪污案。

皇上回京之前,楊閣老的黨羽隱忍不發,也是知道做什麼都沒用,幾位權臣根本就是鐵了心要收拾楊閣老,你在他們面前上吊他們都無動於衷。只有等皇上回京之後羣起上奏,纔會有效果。

而他們齊心上奏保楊閣老的同時,楊閣老包括陸先生這些年培養起來的分散在各地的人脈也開始發揮作用:官員不論等級大小,每人每天一道摺子;名士不能上摺子,便頻頻發表爲楊閣老辯駁甚至是歌功頌德的文章詩詞。

江南貪污案,成了全國皆知的大案。楊閣老的名聲響亮,成了無人不知的名人。

楊閣老不但沒因此被人唾棄,反倒成了亦正亦邪之人,怎麼看待他的都有。

這種情形令人憤怒,卻無法阻止。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爲楊閣老站出來說話是爲何?有人是因與他同流合污,怕他倒臺之後自己也會沒命,有人是因仰慕他一生從不失信於人的品行、敬重他是爲皇上登基立過功勞的人,而最重要的,則是因爲楊閣老是傳承陸先生才學、修爲的第一人——可以說,真正的幕後推手是被囚禁的陸先生。

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到明面上罷了。

陸先生固然是皇上的授業恩師,卻也是曾意圖謀害帝后的人。朝廷第一大罪人,誰敢當衆爲陸先生鳴不平,便是公然挑釁帝王權威,那是要滅九族的。

只能用楊閣老借題發揮噁心皇上。

這些人的力量之中,包括諸多名士、學子,而他們形成的那股力量,影響深遠。

楊閣老是必須要除掉的,但是,絕對不能以江南貪污案、刺殺柳閣老、陷害徐閣老這樣的罪行處置他——這些罪行都是爲很多人質疑甚至絕不肯相信的。比之相信這些,他們更願意相信徐寄思是屈打成招——錦衣衛是什麼人?屈打成招幾乎是很正常的事,大多數人都對此堅信不疑,由此深信楊閣老是被污衊的。

皇上面對這些的局面不動聲色。自然,皇上自來是喜怒不形於色,誰想從他臉上看出什麼情緒,這輩子都難。他任由人們彈劾的彈劾、保人的保人這般不斷循環地鬧騰,自己着手別的事。

先是爲已休妻的聶宇賜婚,將邢顏許配給他。

聶宇接旨後,過十日成婚。

聶宇再娶一個月後,南疆一向神出鬼沒的一夥反賊行事猖狂起來,集結了幾萬人四處橫行,皇上委任其爲平南大將軍前去平亂。

南疆之事,是在皇上意料之中,卻在別人意料之外。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在祁先生的錦溪書院開設恩科,選拔人才。

南疆開戰之際,皇上命戶部兵部籌備糧餉及押送糧餉的人員,傳旨濟寧侯對西夏下通牒:不服不順則戰。

隨即,皇上開始逐一處置江南江南一帶地方貪污首腦,再順延到各個品級的官員,一概按律例嚴懲,又委任賢能有才之輩補缺。只是將楊閣老丟在天牢不聞不問,不給任何人一個說法。

換一個帝王,敢這般並行處理三樁事,怕是早已引起譁變天下大亂。他卻始終穩如泰山,也真沒人敢極端行事大肆煽動人心籌謀造反。

第一,極端行事的第一人是皇上,他六親不認的種種行徑,再過百年,怕是依然讓人膽寒;第二,皇上自登基之前便與燕王齊心爲民謀福,至如今,用兵的錢財都是出自國庫或是貪官之手,百姓未被殃及,是以民心穩固。

疆域廣闊,有一兩處不安生很正常,但是真要讓百姓放着安穩太平日子不過造皇上的反,是癡人說夢——百姓如今正喜滋滋地盼着皇上創造一個盛世讓他們享福呢,並且這是絕對可能的。

而皇上比較難辦的,是不想讓那杆子稀裡糊塗爲陸先生、楊閣老鳴不平的學士學子對他心寒,鬧到日後影響招募人才的地步。

人們自然清楚皇上的爲難之處,明白要將楊閣老推上斷頭臺,還需時日。

只是仍舊意難平。

明知一個人該死而不能殺,明知一個人有罪而不能以這罪行給他懲戒……任誰都會慪火不已。可朝堂官場就是如此。

早在聶宇遠赴南疆征戰之前,他攜邢顏到裴府做客。

那日兩男子在外院敘談,葉潯則在內宅招待邢顏。

邢顏隱約聽說過葉潯不少事。她欣賞這樣的女子,卻也有些打怵。尋常處事強橫的人,待人時冷淡甚至傲慢都不在少數,真怕葉潯讓她碰一鼻子灰。

午後微暖的陽光映照下,清冽的空氣中有着淡淡花香。她帶着兩名丫鬟,隨引路的裴府中人進到正房。

廳堂三圍羅漢牀上端坐的女子,有着優雅的儀態,絕美的容顏。笑盈盈站起身來,身形曼妙,透着柔弱。

不需引薦,邢顏便知這是葉潯。她被那柔和的笑容感染,就此放下心來,上前見禮。在這片刻間,對上葉潯視線。

必然是有着諸多起落、城府深藏的女子,但那雙眼睛澄澈明亮,流轉着璀璨的光華,不摻雜任何雜質的純淨。

邢顏如何不知,這只是葉潯平日裡的樣子,必然還有着凌厲、咄咄逼人等面目。卻依然有些驚訝,除了那份美,到底是與想象中反差太大。

葉潯也認真打量了邢顏一番。

初見聶宇時,感覺他是個很矛盾不簡單的人物;得知他對前一位聶夫人一往情深時,唏噓不已;後來得知他真正的意中人是邢顏並且終成眷屬時,由衷地歡喜。誰都一樣,願意看到有情人得到圓滿。

邢顏該是因着被囚禁時吃了不少苦頭,身形羸弱,容貌姣好,氣質婉約。面色泛着些許病態的蒼白,有着一雙大大的杏眼,眼神如孩童般懵懂無辜。

落座閒談,邢顏絕口不提過往是非,更不曾提前一個聶夫人。千帆過盡,她不見絲毫哀怨憎恨,彷彿什麼都不曾發生。

這樣的前提之下,葉潯與邢顏很有些好感。卻也都沒因這好感而生出常來常往之心,裴奕與聶宇若是面和心不合,她們自是不能交好。還是要問問他們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