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應對問答

楊繼業見賈紹民看過來,而他沒有要動的意思。當即加快兩步,上前,長袖一甩,做一個鞠躬禮。

楊繼業的童生功名不是在柳河縣所取,算不得是賈紹民的學生,可他卻是柳河縣舉薦、審覈之後參加府試,然後拿下秀才功名。從某種意義傷說,賈紹民與縣內的秀才,是存在一種關係的。

楊繼業自然明白,在賈紹民面前,該有的禮儀、態度,不會有絲毫過線,免得留下不懂規矩的印象。

對於文士、學霸,適當地倨傲也是必須的。所謂恃才傲物,眼高於頂,有時候就是自信、是實力強的表現。以爲謙遜、退讓和低調,只會讓人以爲你確實不行,沒有真才實學,不敢在人前表露。

但驕傲和自大,本身也是要看場合的,在前輩、師長面前表現出來,哪是找死的節奏。

“縣尊大人鈞安,學生得知大人召見,急急過來,還是來遲了。”楊繼業表現超乎比較倉皇的樣子,自然是做給對方看,不等賈紹民有所表示,又說,“這幾天學生躲在巫家寨,昨晚才歸家。”

賈紹民見楊繼業這樣的態度,站起來,很滿意。一個人才華橫溢,卻知進退,自然讓人讚賞。笑吟吟地看着楊繼業,過一小會,才說,“楊詠石,年少高才,成爲國之棟樑,指日可期啊。好好好。”

“縣尊大人,學生可不敢。自知才疏學淺,如今日日苦讀經學,勤學不輟,不敢或忘縣尊大人的教導……”

“楊詠石太謙虛了,”賈紹民轉移話題,“楊老大人身體安康吧。”

“多謝,家父一切都好。”楊繼業說,“縣尊大人,端陽節祭臺上,得大人照護,家父平安。學生一直念念在心,感謝大人了。”

“楊詠石,老大人是荊蠻楚地定海神針,是文朝之柱石,本縣令對老大人敬仰在心,深受潤澤,獲益多多,不敢或忘。”賈紹民說這話,也是真心。他到柳河縣來出任縣令,難度可不小,方方面面的,都是實力遠高於他的存在。

不論是王府、駐軍、還是熟蠻一系,甚至山匪,地方家族等,都不是他一個外來者能夠撼動和左右的。當然,文朝的縣令,那是來之於京城的委任,皇家的代言人和代牧者,地方上是必須要給面子,脅從管理好地方。

可在實際的工作上,其中的複雜性,完全看個人的能力了。右丞相這邊對縣令還是很給面子的,也使得賈紹民在職位上,有更多一點點的話語權。

如今,面前這個少年秀才,對於巫家寨的影響和關係,已經非同小可。以後但凡牽扯到熟蠻的事務,如果有難處之事,誰不定需要他從中斡旋。

這次見面,一開始就非常融洽,彼此的態度都很好。楊繼業也覺得,在文朝第一次與文官接觸,不是太難。當然也明白,今天能夠如此,關鍵還是有一個好老爸。

讓了坐,上了茶水。賈紹民見楊繼業一直都小心翼翼,坐的時候,半邊屁股坐在凳子上,可面上的神采卻又沒有絲毫拘謹,自然而大方。只能在心裡感嘆,楊家出來的,教養上真是無懈可擊。

這是楊家出龍的端倪啊。少年厚才,倨傲無拘,那是很正常的。可少年高才,偏偏對應無差,內省知禮,高下分明,這樣的少年,才說真正的妖孽。

“楊詠石,在這裡無需多禮。”賈紹民微笑着說,“今天,巫家小幺兒沒跟過來?”

“小六也在苦讀。”楊繼業聽得出來,這時候,給巫小陸美言幾句,說不定下次科考,他的童生功名就拿到了,“巫家長輩,對小六學業進步遲緩,有些不悅,禁足攻讀,也是要準備秋試。”

“苦讀好,才學都是苦中來。”

“是啊,古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六的進步也很大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道理啊。”賈紹民一呆,顯然對這句話很驚訝,是第一次聽到。楊繼業也不知這句話出自哪裡,即使在宋朝以前就有了這樣的詩句,可前世的歷史和如今的歷史,也不見得重複。(詩句出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楊繼業自然不會再去糾結這樣的話,“縣尊大人,柳河風波,完全得大人處置得當,黎民百姓,免於兵災禍患。是大人您積福於柳河,想來,秋後也該高升了吧。”

賈紹民也沒想到一個少年秀才,會聊到這樣的問題,不知是不是右丞相遞過來的話,想看看他的態度?

對於官員的升遷,秀才們不會多關心的。賈紹民說,“柳河風波,能夠如此順利平息下來,那是文昭帝皇福澤萬民,王府之力、駐軍戰功、右丞相坐鎮力壓羣邪,下官適逢其會,坐一點點職分之事,不值一提啊。

下官爲柳河縣令,自當奮勇,力雖薄,不辭生死之心也是該當如此的。至於升遷之事,可不敢去琢磨。”

“縣尊大人德才兼備,柳河萬衆肯定捨不得大人您高升。”楊繼業笑着說。

“楊詠石這話,下官可不敢當。造福一方,該是縣令的本分,下官到柳河來,德政不彰,心裡萬分慚愧。今後,當時時謹記在心,不敢或忘。”

“縣尊大人,小六這段時間跟在我身邊,他苦讀之餘,也曾問過我。他的學業欠缺在哪處。我才薄學淺,無以迴應。學生可請教大人嗎?”

到這時候,給賈紹民一點事情做,施恩於己,施恩於巫家寨,實際上也是拉近彼此關係的手段。

賈紹民也沒想到楊繼業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神態一滯,隨後卻放鬆了,說,“楊詠石,你這是……巫家小幺的學業,得問問夫子纔有定論。不過,找個時間讓他來縣衙,我考考他吧。”

“謝大人,小六得知,一定很開心,也會心存惕惕。”楊繼業笑着說,賈紹民給出這樣的答覆,實際上等於許諾了某些事。

賈紹民也笑笑,實際上,縣裡這邊每一些年,都會將功名名額給熟蠻一族,作爲對熟蠻的籠絡之策,對他們的實際學識並不太重視。

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44章 一幅對聯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409章 沱田坳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430章 直搗賊穴第112章 土茯苓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35章 認死理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704章 安 睡第587章 知與行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343章 耍蠻氣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424章 接戰前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417章 你在逼我第707章 密 談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124章 馬 事第217章 玉滿懷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498章 議婚事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619章 殺上去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400章 天不負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710章 密 謀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81章 攢 刺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633章 信誠苑第243章 爭 辯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530章 新婚了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424章 接戰前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406章 祥山鎮第619章 殺上去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4章 詭 異第17章 夜校之議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4章 《勸學詩》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54章 逃得掉嗎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124章 馬 事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510章 孺慕心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668章 見先生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