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心與善

等劉銘走後,韓立仁突然問起,“賢婿,你剛纔對皇孫之言,是何意?聖學、聖人,不可褻瀆。讓外人聽到,那可是大罪。”

“岳父之言有理。”楊繼業笑笑,“三皇五帝之時,孔聖未立,禮儀未顯。那時候的人們如何立身?”

韓立仁沒想到楊繼業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時間也覺得不好迴應。楊繼業並不等岳父回答,又說,“孔聖之時,推崇禮儀,提出復古禮,尊周公。爲何?是因爲春秋戰國期間,禮儀崩壞,人心不古。

何爲禮儀崩壞、何爲人心不古?古人質樸,遇事待物,從善而選。心之所向皆爲善,有善心善念,行爲舉止盡皆相隨,纔有三皇五帝之禮樂、盛世。孔聖所處之亂世,人心不向善,孔聖深憂之,然後周遊列國,再有《春秋》《論語》。岳父,聖學由來,是如此吧……”

韓立仁當即站在那裡,沒有往前走,而是在思考。對於聖學,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特別是要說服別人,贊同自己對聖學的理解,這是非常難的。

立場不同,對立的立場之間,是不講對錯和道理的,只要否定對方,讓對方錯,就是最核心的支撐。至於自己對錯,完全可自圓其說,哪怕不能自圓其說,也會自我屏蔽,有選擇地將自認爲對的東西說出來,批駁對手。

在後世,有些話題在朋友之間、同學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同事之間,都不能討論的。一旦提及,必然是爭吵,無理由地爭吵,不歡而散,更有甚者會動手打架。(如俄烏、芯片……)

古人對聖學,也是有派別和傳承的,立場並不一樣。彼此之間的爭論、辯駁,也是必然的。

韓立仁同楊繼業之間的關係不一樣,聽楊繼業這樣說,纔不至於立即產生敵意,故而會思索。

“妹夫,對於聖人之學,還要慎言。”韓新勇說,他雖說也年輕,可在吏部做事,心裡那種敬畏更強。

楊繼業對韓新勇點點頭,笑着說,“二哥言之有理。孔孟之道,勸人心從善、行爲善,是以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爲何習相遠?那是因爲在人的每一時、每一刻,都在大善、小善、小惡、大惡之間選擇,亦使人心迷茫,唯有時時明心、向善,擇善,不忘本心本念,纔是孔孟之學的核心。岳父,是不是這個道理?”

“言之有理。”韓立仁說,我朝士林,對於聖學義理也是有不同學派,多師從前朝朱夫子之學。朱夫子編撰四書,乃是傳世大儒,令人敬仰。

“岳父,朱夫子對儒學攻讀,確有所稱,不過,依舊是一家之言。如何領悟孔孟之道,聖學經義,總之還得看一個人的行止、擇訣之間,細微出見真意。”楊繼業說。

“妹夫,慎言啊慎言。”韓新勇顯然有些急切,對楊繼業述說的對聖學的理解,大爲不滿,更多的卻是擔心他走向士林的對立面,從而受到打壓。

最爲關鍵的是,楊繼業的科考還沒結束,如果在科考中所言,與考官的觀念不同,考試不過而落榜,那都是必然的結果。

而這樣的結果,不論是右丞相府還是韓家,或楊繼業本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等楊繼業科考之後,再怎麼發表自身對聖學的觀點,那就是學術之爭。雖有對錯高下之辯,卻不會幹連到科考。

楊繼業對明代王守仁之心學,還是有所接觸,結合自身在文朝所見所聞,以及文朝目前那些儒學、儒士,覺得有必要爲士林吹起一股新風。

與韓新勇爭論沒有必要,等知書堂開辦之後,這樣的爭辯才真正具備影響力。至於說,自己提出心學的好處,真正導引人務實起來,對科考只有幫助。

一個人的文名鵲起,科考的成績也會相應地拉高,不然,張榜之後必然會受到質疑,閱卷官、主考官也有巨大壓力。

皇孫劉銘返回太子府,太子劉靜知道他在韓家做什麼。兒子到荊蠻楚地後,得到楊家那位幺兒保護,同時,楊家幺兒對兒子立志、意志力、價值觀等方面都產生了較多影響,使得目前兒子只肯認楊繼業爲先生,對於太子府的一些儒家名流、學士,並不認同。

“回來了。”劉靜說。

“父王。”劉銘上前行禮,“好久沒聽先生教導,今天的見先生,回來晚了。讓父親擔心了。”

劉靜點點頭,說,“主要是擔心你的安危,太子府如今力薄,而那些人肯定會盯着你的行止。我擔心他們窮兇極惡,不知會做出什麼來。”

“父親,孩兒知道了。以後我會小心的。父親,孩兒與先生在一起,纔是最安全之地。阿德隨行,楊猛也送我回家,實際上,先生身邊有蠻族的人暗中保護,縱然有些人想做什麼,也無法做到的,您放心。”

“楊家這一位如此厲害?”劉靜也聽說過楊繼業的,阿德曾說到荊蠻楚地的情況,當時楊繼業與魔教對抗、與鷹巢山匪對抗等,多少還是聽說的。當然,蠻族軍體系裡稍微隱秘的東西,阿德也無法接觸。探聽不到這些事情。

“先生當然厲害啦。”劉銘語氣肯定,不容置疑,“我對先生很多事都不盡知,那時候在荊蠻楚地的巫家寨,先生辦的夜校,能夠讓全蠻族人嚮往,讓他們讀書、識字、辨數……先生說‘男兒當自強’,又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對了父親,今天在韓家,先生談到北地經營之策……你看看吧。”

劉銘說着,將之前在韓家做到筆錄那出來,遞給太子劉靜。劉靜接了,他對楊繼業的詩才、對楊繼業關於蠻族多方面的事,確實有所知,可在大事上的政見,還不瞭解。

看到關於經營北地的論述,一條條列在那裡。雖說這些天來,太子府和朝堂羣臣,都在討論北地經營策略,但對比楊繼業所說,就有較多差別。最大的差別在於,這些陳條,確實能夠一條條去做,落實下去。

“這些是你先生所說?”劉靜說。

“父親,自然是先生所說。”劉銘有些驕傲。

第38章 學內功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336章 殺 賊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31章 逃 學第482章 前無路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70章 攻楊家第93章 初進縣衙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00章 強 攻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539章 約 戰第607章 破祖宅第80章 單 挑第29章 伯權大師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577章 少爺秘事第533章 多高士第2章 有鬼呀第292章 飛鴿傳信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516章 找王爺第708章 有多強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92章 族羣分別第648章 孤德不彰第229章 失 寵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704章 安 睡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230章 求 寶第200章 強 攻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89章 一屋不掃第86章 裝傻啊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171章 對 衝第507章 歡喜的巫小陸第202章 開 倉第136章 難取捨第167章 誰出戰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58章 真面目第307章 辦學堂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390章 奇襲見湖鎮(二)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280章 百十斤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362章 想不透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287章 行動了第136章 難取捨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8章 闖王府第499章 議清剿第80章 單 挑第554章 留火種第34章 《勸學詩》第11章 一拳之威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90章 知與行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424章 接戰前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33章 看夜校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251章 證據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