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北地耕織

父子討論,楊爸對新軍的要求顯然不像楊繼業那種標準,但也明白。太子府當真要訓練軍兵,不是那麼容易的,幾個方面的侷限問題,都無法解決。

當然,如果太子劉靜地位換了,那就是另一回事。目前,這方面的工作肯定要做準備,籌備好,等條件成熟後,立即開始組建並訓練。

楊繼業也表示了,只要太子府確實要實施編練新軍,他可聯絡蠻族軍那邊,出一隊教練,協助編練新軍完全沒有問題。

換一個話題,父子倆的談話順利一些。楊繼業說,“父親,經營北地,除了要有強力的軍伍之外,實際上還有一些事情也可做的。

官衙的人,將轄區內的民壯組織起來,把荒地開墾,入冬開始種麥子,明春可種小米、高粱等。另外,荊蠻楚地那邊有一些新作物,也可讓人在北地試種,慢慢讓這些作物適應北地的寒冷……”

“組建民壯耕種?”楊爸說。

“是的,以工代賑,這些人沒吃的,只要官方運送一些米糧去北地,就可推進以工代賑之事,以後,耕種如常了,官衙管理,民壯也會聽令與順從。”

楊盛文不覺地點頭,“以工代賑,確實是好辦法。北地荒廢的土地太多,哪怕逐年開墾,也要三五年才能夠恢復到以前的耕種規模,這期間,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總比沒做事要好。”楊繼業笑着說,“這個事情,可責成戶部的人去落實,與地方官衙考績掛鉤,吏部覈查,獎懲分明,肯定能夠比預想的要好。

父親,不過這個事情也有不少漏洞,要先堵上才行。米糧運送,發放給北地民衆,可不能在中間環節出事。一旦有貪腐,好事就變壞是了。”

楊爸對朝臣辦事的習慣,是很熟知的,苦笑了一下,沒說什麼。過一會,楊爸突然說,“繼業,你的事情我是不想多問,覺得你自己也有分寸。不過,你從外帶回不少東西,來路可要正……”

“父親的意思我明白,”楊繼業點頭說,“蠻族軍在荊蠻楚地那邊剿匪,繳獲不少,到蘇杭那邊平定倭寇,繳獲也豐厚。這些繳獲,除了獎勵軍兵之外,我們在蘇杭開粥場,開銷也很大。招收蘇杭的流民、孤兒、孤寡老人等,這些事情在蘇杭都可查知的。蘇杭知府大人對蠻族軍所作,也是清楚。

父親,征戰打贏了,獲利豐厚,遠超想象。繳獲的米糧、銀錢、器物,都是有帳可查的。我雖說帶一些回來,那也是我在這些征戰中做出了努力,不然,何以服衆?

蠻族軍那邊的事情,最初是巫家寨而已。去年六月六蠻族祭祖會上,朱成章、劉世博帶去了重騎兵,準備突襲蠻族各部,要依據滅掉蠻族各部蠻主等人。是我和巫家兄弟,帶着巫家寨的人,力抗朱成章等人,破壞了他們要逼反蠻族的計劃,才讓蠻族的人,願意聽從我們的訓練……”

“哦,還有這樣一回事?”

“我回京都來,朱成章和劉世博他們,肯定會有不少小動作,我說這個事情,也是要父親心裡有數,應對朱子善和劉偉等人才有分寸……”

“我知道了。”楊盛文多少有些釋然,自家這個兒子,到底有多少事情還沒說出來?短短的時間,他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

對於最爲關鍵的不少事,楊繼業自然不會對自家老爸說,免得嚇到他。火槍兵的威力,超乎文朝所有人都觀念;發展海貿,進軍海外,也不是文朝人能夠接受的。蠻族軍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走着一條路。

等兒子走出書房,楊盛文在紙上些了四個字:編練新軍。隨後,標註陳條:歸屬、後勤、兵源、軍心。

放下筆,坐在書桌那,一時間想得有些發呆。

兒子才走出家門有多久?一年多一些,可如今他是什麼樣的見識?朝堂大臣們固然有不少人見識高深,文采好、學識厚重,但要談到軍國大事,有幾個能夠拋開誇誇其談而說一點有實際意義的、可執行下去的陳條?

楊盛文在想,要不要將兒子引介到太子殿下那邊去?幺兒才十七歲,還是太年輕了。科考功名倒是不差,已經是舉人,過兩年參加會試、殿試,能不能考中進士確實不敢定論,但僅憑如今這些見識和思路,完全可改變文朝的現狀吧。

楊盛文想到皇孫劉銘,他已經得知自家幺兒返回京都了吧?會不會,明天這位就來府上?楊盛文知道,如今,劉銘時常去韓家,雖說籍口是讀書,但只有楊盛文過,是去韓家探楊繼業的消息。

如此看來,等楊繼業科考成功,而皇孫劉銘接承大統,那文朝還不是兩人的天下?想到這,楊盛文突然覺得必須保證自家這個幺兒科考成功,下一步,在朝堂的佈局,纔會好走。

進士出身,有劉銘這個未來的皇上給位子,朱子善這些人想攔阻自家這個幺兒,估計會很慘的。劉銘的性子如何,目前顯然與當年不同了,如今唯一信賴的,是自家這個幺兒啊。

真如此,楊盛文覺得他就可放心,退職休閒,讀書賞花,不去幹擾文朝之事。

這是未來,可眼前的難關卻難以解決,楊盛文長長地太息。不論是右丞相府還是太子府,最爲關鍵的,還是力量不夠啊。

蠻族軍確實好,但如今卻不能將蠻族軍引入文朝紛爭,給自家兒子保留這份力量,以後推動什麼事情,纔會順手。

原本準備休息一天,再帶着韓玉芝去韓家省親的。可早早韓家那邊就來人,還是韓新勇親自過來,要楊繼業儘快去韓家。

韓新勇沒解釋,可楊繼業卻知道是誰在催了。便對韓新勇說,“二哥放心,早餐後我陪玉芝去府上。我們也該早去探視岳父岳母的。”

“妹夫,你明白就好,父親也沒什麼交待。如是不忙,在那邊多住幾天吧。”韓新勇笑着說。

楊繼業也笑笑,沒多說。

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34章 《勸學詩》第468章 煽耳光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57章 攻 殺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587章 知與行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136章 難取捨第52章 獻 詩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24章 俘獲三個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704章 安 睡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03章 報 官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77章 猜對了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529章 一口老血第293章 假 打第217章 玉滿懷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77章 猜對了第163章 竹 詩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171章 對 衝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67章 一聲炮響第717章 算你狠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443章 傳假令第252章 連遭失利第655章 勝三傑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130章 演 說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243章 爭 辯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217章 玉滿懷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514章 一起嫁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92章 族羣分別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198章 降不降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172章 打 獵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93章 假 打第408章 好東西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75章 赴死之殺第403章 三件寶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107章 師生關係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97章 虎口奪食第87章 戰後相見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349章 新規劃第626章 徐金勝運氣差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85章 刮骨療法第660章 了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