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用意有二

早在五天前,太子劉靜所帶的三萬禁軍駐紮在金坪城外三裡。軍營連綿,倒是有些軍中氣象。這裡地勢不算險要,如果有大隊韃子圍過來,肯定是無法死守的。

金坪城是一縣城,城牆不算高。不過,以前金坪城還沒被攻破過,主要也是因爲沒有大股的韃子軍兵過來。

太子到來,使得金坪城這邊的人們既激動不已,也擔心有大股韃子人馬聞訊過來。太子乃是天命之人,如果在金坪城這邊有所傷,那就是金坪城的大罪。

勤王軍目前在哪裡,誰也不知,但已經有快馬傳訊,說已經有幾支軍馬快速過來匯聚。

太子離開京都,接近北地後,便放慢行速,目的也是給北上的王師追趕的時間。北上王師,本身就是從不同的省、府、州或縣的駐軍抽調,聚集成軍的。先不說戰鬥力如何,僅僅是聚軍在一起,都是需要時間。

如今,太子在北地聚軍,也是要各地儘快督促執行軍兵北上。如今,顯然是已經有一些效果,纔會有萬人隊急急忙忙匯聚過來。

金坪城的位置還是比較好的,處於左丞相朱子善所劃下的防守圈子線上,金坪城的後方,就是圈子內了。作爲戰略防禦的一個點,金坪城這裡並沒有多少投入,也不是文朝與韃子逐漸攻略要地。

太子劉靜因禁軍駐紮金坪城外,也是想在這裡等幾天,然後往前推進,抵達到興隆城。興隆城是州城,城高地險,攻守兼備。

不過,興隆城作爲防守圈中的一個重要駐點,太子劉靜也明白,聚軍與興隆城實際上比在金坪城更適合。

金坪城距離興隆城近兩百里,中間有山地也有比較平坦區域。實際上,韃子如果靠近這邊防線,他們從金坪城往興隆城推進是比較危險的。

韃子如果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區域伏擊,太子身邊縱然有三萬禁軍,也難以阻擋韃子騎兵的衝陣。而前來北地的王師,戰鬥力如何,實際上沒有多少人指望他們的。不過是因爲王師匯聚,人多勢衆,與韃子對拼,總能夠消耗韃子的兵力,達到驅趕韃子推出關外的目的。

對於在北地的戰事,劉靜也是明白的。這次之所以冒險來北地督軍,一來是要與軍方有交集,纔可能博得更多軍方的人支持;二來也是最爲重要的,那就是他得走出來,纔會讓朝廷內外,都知道太子病體好轉,能夠入朝主事。這樣,消息傳開,纔可能將這些事情傳到兒子劉銘得知。

兒子劉銘如今藏身何處,太子劉靜也不知。劉銘不迴歸,文昭帝自然也不可能將大位交託給他。一個沒有後代的太子,怎麼可能得到大位?

當然,這份用意也只有劉靜自己知道,哪怕身邊的人都不會透露。對於韓立仁這些人,太子劉靜固然信得過,但涉及到國祚延綿的大事,他不會與這些近臣言說。

禁軍這邊,每時刻都有飛騎進出,探子也在往外散放。禁軍雖說號稱戰力強大,真實戰力如何,確實沒驗證過,但禁軍各軍種卻是齊備的。跟隨太子來北地,一路上也是盡職盡責。

禁軍明白太子於國的重要性,也就明白他們這三萬人的重任,哪怕三萬人都拼光了,也得護送好太子,確保太子的安全。

戰場上,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泄露出消息,韃子軍兵的探子,有沒有將太子北上的訊息截獲,然後派兵來襲擊太子一行?

太子劉靜在金坪城外的中軍,縣衙的縣令也至中軍拜見,帶來了金坪城的犒軍之物。縣令彙報過一天的縣城情況,實際上也沒多少事情說,但太子在中軍,縣令哪怕不願意過來,也得每天露面,前來請安。

賞了座,劉靜側臉看着韓立仁,說,“韓學士,我等在金坪城這裡已經五天,是不是該往前推進了?”

“殿下,金坪城處在北地外圍,”韓立仁不是謀臣,對軍國之事所知不多,也不敢亂髮言,但太子問了,也不能不說,“殿下不避兇危,親來北地督軍,是要督請各勤王大軍儘快前來北地。殿下往前推進,王師也是在北上的路上。下官以爲,還是在金坪城多等兩天爲妙……”

“難啊……”劉靜這次果決地往北地走,要督促王師北上,可這些天來,有更深刻的感觸了,文朝一直以來都是重文輕武,真的就是最好的治國之道?

外族強敵無力抵禦在國門之外,外寇入境,禍害民衆,邊軍駐軍等,也是束手無策。到北地等,官衙和地方,都在商議破敵,條陳不少但真能夠有效的卻見不到。

文官們大義凜然,武官也信誓旦旦,可真要對敵,往往是一擊即潰。目前,北上王師還沒抵達,劉靜心裡已是心冷,期待值不大。但他既然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只能繼續走下去,拼一拼,賭一把。

與天雀關等邊軍也是有聯絡,但邊軍也表示了,他們可派兵過來接應和保護太子,但路途不能太遠。至少要等太子一行抵達興隆城後,會有幾萬人過來,接應太子他們抵達幽州城。

“韓學士,據說蘇杭平倭軍大勝幾場。能對蘇杭平倭如何看待?”劉靜也明白,北地這邊他們所知不多,更不能多做討論,借鑑與蘇杭之戰,或許可讓北地對戰韃子,有所收益。

“殿下……”韓立仁平時本身就少有關注這些事情,但因爲楊繼業去了蘇杭遊學,他多少還聽說一點,“倭寇和韃子,不能相提並論。倭寇兇殘,但倭寇終究是癬疥之疾,不足爲患;

韃子擁有軍兵二三十萬,後金這邊,民即是兵。而騎兵在北地縱橫,他們野蠻兇殘,成天在馬背上衛生,我朝縱有騎兵,也沒法與之抗衡……

殿下,這不是下官長他人之氣……”

太子劉靜點點頭,而坐在裡面的人也都認可這一點,比騎兵,文朝確實無法比較的。“殿下,北地要平穩,還得着力於邊牆的防禦……”

第35章 認死理第499章 議清剿第672章 心與善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248章 暗 謀第229章 失 寵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52章 皇上查閱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74章 露臺上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379章 領軍需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79章 磨刀石第521章 託 付第239章 新朋友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423章 藥浴效果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27章 笨死了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202章 開 倉第135章 談崩了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74章 露臺上第678章 爭欽差大臣第626章 徐金勝運氣差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113章 產業規劃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66章 多寶和尚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70章 攻楊家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01章 誰 錯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241章 見學政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89章 一屋不掃第201章 誰 錯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632章 幫妹妹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