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喜與優

朝堂每一個重要職位,都是有根腳的。韓立仁雖然早得知兒子會被提拔,但成爲吏部左給事中的重要位子,還是心虛。

韓家是個什麼樣子,韓立仁自然明白,兒子之前是欽天監主簿,正八品,驟然調到主要位子去,估計也是做一尊泥菩薩。

但他也明白,兒子這職位,很可能是太子府的意思,或其他人想太子府表達什麼意思。

實際上,誰也猜不中韓新勇升職的根源,吏部那位老大本來是朱子善這個左丞相安排的,可在韓新勇入職當天晚上,這位就去了左丞相府,給朱子善做解釋。

朱子善也明白,韓新勇上位是一個信號,表面了太子府那邊還是有影響力的,不容誰藐視。只是太子府的第一個動作,只能靜觀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朱子善氣惱兩天也就散了,太子劉靜對他肯定沒有好臉色,他也不在乎。左丞相府僅對皇上負責,自己做一個孤臣,這本身沒有錯的。劉靜能不能上位,誰敢肯定?

如果他朱子善目前就傾向太子劉靜,說不定明天就像楊盛文一樣,被髮配邊關。

親王府那邊這幾天比較平靜,劉佩親自到皇宮與大哥劉靜見面,道賀,之後還專程跑到太子府一聚。這都是做給外人看的,皇家兄弟之間,也有親情與兄友弟恭。

親王府表面平靜,但對劉佩而言,這時候也不敢立即對太子劉靜有什麼行動,主要是的觀望一番皇宮的態度。

誰知,韓新勇這個小小進士,才二十三歲,真正是小字輩。一下子升遷到吏部去,出任左給事中,從七品。在朝堂,品序與京都外是不一樣的,有些給事中品級不高,但卻是非同尋常的職位,權力很重。

如果過一些年,韓新勇再進一步,成爲吏部督給事中,正七品,就真正把住很多人都升遷之道卡。

這個職位有人,今後在朝堂就可提拔自己的人放在重要位置,逐漸蠶食朝堂的職權。這樣的可能性,哪怕只有一點,都會引發很多人的聯想。

劉佩如何不會多想?韓新勇莫名其妙地升遷,根腳自然不難看出是太子府,要不然,憑韓家如何能夠掙到這樣的職位?

更讓劉佩惱火的是,宮中顯然是默許了這件事,難道父皇還是舍不下那個在鬼門關邊呆着的廢物太子?

鎮邊王府的信息不算閉塞,但對京都的消息,確實稀少一些。鎮邊王爺也知道,他不受京都那些人的待見,隨流有人在京都打探消息。不過,這些都是基層人員,無法與在職位上的人接觸,自然信息並不靈通。

等從京都傳回太子進皇宮的事情,都在半個月後。另外,縣衙這邊,先兩天聽聞這個消息。

縣令賈紹民得知太子康復,也是歡喜。想着要不要將這個消息傳給楊家,想必,楊家對太子的身體好轉,是最關心的一個人。

但賈紹民也明白,自己這縣尊同楊盛文這樣的存在,直接去求見,還是有諸多不便的。楊家到柳河縣來,就受到限制,不插手地方諸事不與各方勢力結交。

至於楊繼業與蠻族、與鎮邊王府之間的往來,甚至與他這個縣尊都有不爲外人所知的利益關係,自然與楊盛文沒聯繫。

不過,猶豫之後,賈紹民還是知道跑楊家去,不多坐,就把這個消息說出去,然後感嘆幾句關於楊繼業的話,便急匆匆離開。

楊盛文與京都切斷了所有聯繫,這是他自己主動做的。除了之前一些人給他銀兩,救濟他家的花銷,其他一切都不再與外面聯絡。安心讀書,安心思考儒家的發展和未來的走向。

送走賈紹民,楊盛文站在門口一直不動,知道楊媽過來,見他不對勁,說,“老爺,這是怎麼了?可不要嚇我……”

楊盛文回過神來,看着老伴,笑了笑,說,“好事。縣尊過來,說是病了幾年的太子,前些天去皇宮見了皇上。張洪庭和韓立仁陪着太子前去,這是太子能夠視事了,對國家說來,是大喜事。”

“太子也是一個可憐的人兒,這些年遭罪太多。唉……”楊媽感概起來,“繼業這些日子也不知在哪,遊學這樣久,老爺你也不叫他回家?”

楊盛文也無語,老伴轉念將話題扯到兒子身上。可兒子在蘇杭的事情,他又如何敢透露?

對於王府軍去蘇杭作戰的事,荊蠻楚地都知道,蠻族軍在蘇杭兩戰皆勝的消息,早傳回來。楊盛文即使不出家門,但家裡得到的消息也不少。

而蠻族軍上下得到大量封賞,在蠻族那邊人人都稱讚少爺,這樣的消息自然也瞞不過楊家。

楊盛文並不深究,對於小兒子能夠令蠻族折服,讓蠻族感恩,是樂意見到的,至於兒子如何做到,他不想深究。不然,以楊家的關係和背後可動用的人手,要查明楊繼業所爲。

不過,他如今確實不會干預兒子做什麼,只要不做危害家國之事,就隨他折騰了。

最爲緊要的,是不能將兒子在外面所作的事情,說給老伴知道,不然,非要天天都念叨不可。

長子在邊關身亡,爲國赴死,於楊家而言,那是天大的禍。但楊家沒有在任何所在表露過心裡的苦,也是如此,楊盛文對老伴纔會隱瞞。

楊繼業自小顯得文弱,於讀書有些天分,體弱而內向。誰知因爲去年的三月三從樹上摔落下來,倒是讓他完全該了性子。

要不是知道兒子的轉變,誰也不信一個人會在短短一年間,變成完全不同的性子。

對於蘇杭那邊的戰事,楊盛文不去問,目前所知,也是從蠻族那邊傳過來的。兒子在蘇杭,沒有直接上戰場,卻在杭城外辦粥場,救黎民。

對於蠻族軍的戰事,自然會有楊繼業插手其間,楊盛文哪怕沒看到,他都明白這些。

如今的蠻族軍戰力如何,楊盛文也沒有明確的評價。能夠兩戰都殲滅倭寇,可一窺其貌,卻讓楊盛文放心不少。至於對兒子的安全問題,鐵叔也說過,有楊猛、巫豹在身邊,只要不落到大軍包圍之中,都不可能出事。

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221章 沒找到第35章 認死理第81章 攢 刺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89章 一屋不掃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510章 孺慕心第201章 誰 錯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200章 強 攻第2章 有鬼呀第704章 安 睡第27章 笨死了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89章 一屋不掃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621章 撫卹其家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167章 誰出戰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627章 再出手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456章 追與逃第661章 見面歡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287章 行動了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7章 鐵 叔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371章 解愁一席話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116章 削勁哥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339章 挽 留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34章 《勸學詩》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532章 必要休整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20章 曲解經典第96章 再進王府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229章 失 寵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31章 逃 學第16章 你賴皮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480章 死亡線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386章 新年新家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109章 教數字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12章 討價還價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665章 無戰損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433章 三段式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592章 宮裡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