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招人手

輔兵的作用是協助正兵作戰的,比如說運輸問題、生活問題、建立營寨等等。一般而言,輔兵都是徵召民壯,比如說行軍過程,命令一些民壯將物資運送到某地,然後就放對方返回。

可蠻族軍這邊招生的輔兵不一樣,不參加對倭寇的直接作戰,但作爲蠻族軍的輔兵,必須參加操練,這是招收輔兵之前就先申明的。這些輔兵,有自己的軍餉,可在蠻族軍中記功,受到獎勵和晉升。

楊繼業的意圖也明顯,這時候乘亂時,招攬這樣一支力量,訓練之後,等平定倭寇時,把他們轉化成榮盛系列的力量。

輔兵經過一段軍事化的訓練之後,再經過與蠻族軍一起作戰,肯定會受到操練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洗腦之事,楊繼業一直都在做,不過動作不大,逐漸推進,讓這個團隊有更強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的人手召集,是以粥場爲中心,有鄭明亮、趙佩龍、王敬寶等三人爲最初的核心。這一批人,一開始是在杭城周邊各村寨求購米糧,爲粥場開辦下去而努力。

等一段時間,這些人逐漸習慣與人交往後,楊繼業便讓他們帶着貨物,走在村寨之間,既做買賣生意,也在蒐集着各地的消息情報。這些人出去都是以小隊爲單位,白天分散,夜裡聚集。聚集之後,每一個人必須將一天所作的事情,所有的感悟說出來。

這樣做,楊繼業的說法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可買到米糧,或賣出貨物賺取盈利,來支撐粥場的運轉。

但實際上,每天這樣聚集說感悟,有好的想法、行動,自然會得到同組之人的跨贊,這其實就是後世的所謂直銷組織的做法。

讓小隊中的人有認同感,慢慢地對這個集體就有禮感情,也會讓每一個人在精神上進行蛻變,更快速地改變自己以前的行爲習慣。

楊繼業想將這樣的一羣人,發展成爲經營主體人羣和蒐集消息的人羣。這是爲下一步在文朝,不斷擴張實力先打一個基礎。

平倭軍到杭城外駐紮、整軍、操練,這也是與倭寇作戰之前必須要做到事情。不論是徐金勝這個大將軍,還是張濤這個監軍,都明白目前的平倭軍真正可戰的也就王府軍這一萬人。他們自然不肯輕易出戰,免得大敗虧輸,無法向上下交差。

整軍的時間,沒具體定下,但一個月甚至更多時間,蘇杭這邊也不好催促,但朝堂那邊卻是三五天來一道指令,要求平倭軍儘快提軍主動找倭寇決戰。

朝堂如此決策和要求,也是因爲張濤這個監軍之前在彙報李家寨殲滅倭寇的戰報上,言辭誇大,將平倭軍的實力提高了一兩個等次,也將倭寇的實力說得差兩分。

這一個月來,蠻族軍那邊已經招收了六千輔兵,合起來差不多一萬了。每天都消耗很大,訓練也異常艱苦。不過,這些輔兵經過最初的艱苦之後,挺過來了,就感受到在蠻族軍中那種快樂。

只要刻苦訓練就能夠吃飽,還能夠有肉吃;官兵同吃同住,甚至連將軍都跟他們一樣吃住、一樣訓練,甚至正兵們的訓練量更大。

人的心裡滿足感很奇怪,有時候要得到的非常多,有時候卻又非常簡單。這些輔兵原本居無定所,朝不保夕,成爲輔兵後,雖說訓練艱苦但人家將軍都一樣在訓練,他們心裡就滿足而平衡。如此心態之下,對訓練絲毫不排斥,也就有更好的訓練效果。

對於體能訓練、基本戰技訓練,有一個月的基礎,即使這些輔兵今後在戰場上遇到倭寇,至少不會比平倭軍裡的其他軍兵差。他們的戰力一時半會還不會體現出來,但平定倭寇很可能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

有這些時間的磨礪,足夠讓這些輔兵脫胎換骨。

除了輔兵這邊招收六千多人,粥場那邊的人手也在膨脹,兩千多人。人手多了之後,負擔也是沉重的,至少一點,讓楊繼業比較滿意,那就是粥場的人手,目前的情況下,能夠做到收支平衡了。其中有好幾個人有很不錯的表現。

人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是簡單地在村寨竄走,而是開始做具體的一些事務。比如說開始搞高度酒這個項目,依然是收購土茯苓,然後做酒廠。

高度酒的銷量,在蘇杭這裡的市場,遠遠大於荊蠻楚地和垣武城。另一進項較大的,就是鹽的販賣。

這是劉裕等人明白楊繼業辦粥場的規模後,又不肯白拿他們送過來的米糧,便給他提供這樣一條渠道。

鹽和鐵,自古以來都是統治者掌握在手中,鹽業的利潤太大,也是經濟命脈之一。但蘇杭這邊臨海,是產鹽之地。鹽業官賣,分往各地都有指標的,但這些指標卻有彈性,有操作的空間。

如此,有劉裕等人幫忙,楊繼業便從這些人的指縫中,得到一些鹽的指標。將鹽津縣販賣、銷售,那些高利潤,自然落到各個環節的人手裡。

到楊繼業這邊的人手中,這些鹽不會在蘇杭這邊出手,賣掉,而是運送回荊蠻楚地,甚至他們還接觸到販賣私鹽的路子。在蘇杭,產鹽之地,熬鹽的鹽農們,除了將產鹽上繳,自家也會偷偷留一些,就成爲私鹽的來源。甚至有人在外海島嶼進行曬鹽,偷運到陸地來,從不同的渠道散往全國各地。

楊繼業粥場的人,對這些路子他們有,便與楊繼業提議。楊繼業自然不在意,私鹽自古就有,也是鹽農和地方上一些豪強們的生路,不可能完全斬斷。拿到這些鹽,然後運送到荊蠻楚地、甚至送到蒙匈族那邊去,中間少了很多環節,這就是真正的暴利。

目前的發展,還不侷限在掙錢,主要是要將這一批人養活,讓他們看到活的希望。一個月時間,楊繼業也是忙碌,同時,也將自己在蘇杭的圈子逐漸擴大。

期間,與徐金勝見過一次,與於連欣倒是有幾次在一起吃飯。於連欣間接地提到監軍張濤,要楊繼業讓蠻族軍那邊警惕。

楊繼業不置可否。

第31章 逃 學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95章 二八分賬第17章 夜校之議第513章 遣人去北地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38章 學內功第433章 三段式第138章 仿製成功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535章 來戰——第386章 新年新家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204章 賺大了第448章 去皇宮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61章 豹虎鬥第529章 一口老血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421章 訴衷腸第568章 軍營破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136章 難取捨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382章 槍來——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123章 讀與考第25章 你是誰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49章 鷹巢山匪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551章 纏 鬥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551章 纏 鬥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43章 耍蠻氣第171章 對 衝第38章 學內功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85章 刮骨療法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532章 必要休整第338章 追 擊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269章 欺負人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587章 知與行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230章 求 寶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