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

垣武城是一個千年的古城,最初的土築城牆。而後,隨着發展,城牆擴張和不斷修繕,成目前這個樣子。

初步目測,城牆高在九到十米,也就是三丈高左右。這是一個商業、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與省城相比,並不差多少的存在。

城外不遠,是兩條江流匯合,分別是蠻江和楚江,其中一條蠻江就是柳河縣城外那條江流而下,匯合之後,形成更大的一條江流,通向長江。從柳河縣城過來,可走陸路也可走水道。相對而言,運送貨物從水道走便利一些。人走馬行,自然從陸路走。

楊猛跟在楊繼業身邊,顯得忠厚,也顯得木納,倒是非常適合他的身份。樹崗被安排過來,帶着五組老隊員,作爲楊繼業身邊的護衛。

進垣武城門,這些人都分開不作爲一夥人,免得城門上的守兵對他們警惕。各人的身份,早就解決了。王府中的楊繼業去府城的意思,自然會安排與幫忙。

守在城門口的軍士,查驗進城的人並不嚴格。見楊繼業身穿秀才服,對他們一行人都不看路條、證明等,看兩眼,便放行。

楊繼業對軍士行了禮,說,“謝謝,各位辛苦了。”倒是讓值守的軍士愣住,然後忙表示感謝。

軍士的社會地位與文士的社會地位,相差比較多,哪怕是垣武城的駐守將軍在這裡,楊繼業如果不理會他們,將軍也不敢對他怎麼樣。

楊猛雖說高大,但面相看得出是少年,而樹崗面冷,身份自然也不難看得出,是楊繼業身邊跑腿的角色。作爲少年秀才,身邊帶幾個人行走,遊學,在文朝是很正常的。

過城門,站在城門不遠處,看到五組隊員在經受檢查之後,被放進城,楊繼業才鬆一口氣。這些人數雖不多,但經受過嚴格訓練後的人,精神氣質與平常人完全不同,擔心軍士對他們有所懷疑而過多盤問。

都進了城,才注意看這街道。垣武城街道比較寬,相比於柳河縣城的街道,這裡可能是柳河縣城街道寬度的兩倍。城門口這邊,做生意的不多,也沒見有小攤或推車或擔着的生意,使得街道顯得更寬大。

沿城牆距離城門口三十米處,有斜坡上城牆的石級,楊繼業有些想上城牆看看,這城給他什麼樣的感受。柳河縣城雖也有城牆,但縣城裡的內牆不高,給人的感受就差。

這裡的內牆足有五米左右,不從設定的通道走,還真不能上城牆。也說明城內的高度與城外之前的海拔相差不大。

垣武城的城牆修築雖比較完善,但這裡的戰事卻不多。相比於中原大地,各朝更替,逐鹿中原,垣武城這裡就相對偏遠,主要的敵人是蠻族可能引發的變亂。

從春秋以降,垣武城的大戰屈指可數,但凡朝廷更迭,演變到垣武城後,都沒有死守頑抗的。高層的人已經對新權力進行投誠、歸順,這也是垣武城能夠保持完整的原因之一。

垣武城有多大,楊繼業沒有概念。從巫龍等人的描述中,感覺是很大,但如今垣武城的具體情況,也分成城內和城外。因爲商業樞紐,人口在近幾十年裡驟然劇增,城內顯而易見地住不下,便沿江流兩岸,擇地修建,形成城外區域。

不過,或許因爲擔心蠻族叛亂,城外建築羣落,不是在西門方向,而是在東和南,也是順着江流的方向。

一個月前,已經讓人在城內高價盤下一酒樓、一核心區域的門店面。這時候,之前在垣武城的巫家寨人,就過來迎接,帶着楊繼業等人先去門店面那裡。

往中心區域走,看到沿街道攤位、商鋪,各種掛牌、旗子,讓人眼花繚亂的。事先買下的這一家商鋪,從正面街看,也是平常。主要經營的是雜貨,門面寬有九米以上,三層樓。

從旁門進,裡面是一個院子。院子不算大,五六十個平方,一角種着一顆老桂花。往縱向是另一樓,也是與門店面一起的,作爲庫房、居住區、生活區。

再往裡則是第三進,這裡是核心層居住之處。楊繼業則會暫時留在這裡,從這個小一些的院落往後方向看,那邊是一小山。山上有零散的房子、廟宇,樓的背後是林子,古樹高大。

看到這裡的結構,楊繼業的感概是垣武城雖然是商業繁華的都市,房價還是不高。既然如此,確實可多入手一些房產。不過,這裡的房子願意賣掉的房主,估計不多。在市中心,有門店面的祖產,傳給後代子孫,完全可保他們衣食無憂,誰又肯將這樣的門店面出手?

“少爺,您住頂樓吧。”這裡的管事楊俊在前帶路,往樓上走。這裡的樓道陰暗,多少有些潮溼,楊繼業對這種環境是不怎麼喜歡的。可對於垣武城而言,修築的房子,估計多是這樣的風格。

這房子背靠山林,說明這裡不是真正的繁華中心。不過,作爲自己備考之地,確實要找清靜一些的所在,才適合。

另一處是酒樓,據說房子連接兩條街,可從兩條街進酒樓。那邊的繁華,估計會比這邊更好。

目前的位子是在垣武城偏北,但也不在城邊。窗外的小山是城中山,因爲有廟宇,山上的林子才得以保護,而修建的住房也受到很好的控制。

到三樓,有書房、會客廳、客房、側臥和主臥,自然,文朝的衛生間不會每一層樓、每一房間都設置,而是用馬桶。用水也不會像後世那般方便,除非居住在山區,纔可能引來自來水。

對楊繼業這樣的人而言,抽水馬桶、自來水和電燈,是最習慣的生活方式,這時候卻完全不可能實現。

房間的設施倒是不錯,全是木料打造,而在楊繼業到來之前,也進行了清掃。楊猛住在側臥,與楊繼業的房間臨近,才便於保護楊繼業的安全。

樹崗和一組隊員住一樓,也是保護楊繼業安全的人員,另外四組隊員則住第二進房子,作爲保護整棟樓的力量。

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481章,倭寇噩夢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553章 邀入夥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379章 領軍需第54章 逃得掉嗎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40章 端陽詩會第117章 搭搭手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86章 裝傻啊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452章 皇上查閱第431章 有刺客第49章 鷹巢山匪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50章 倩影再現第343章 耍蠻氣第25章 你是誰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4章 一幅對聯第285章 趕時機第113章 產業規劃第31章 逃 學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98章 忠心換槍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11章 一拳之威第29章 伯權大師第7章 鐵 叔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65章 匪衆逃散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137章 耶律鍾玉的蹤跡第12章 討價還價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699章 排禾縣第516章 找王爺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577章 少爺秘事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167章 誰出戰第55章 冬梅落陷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707章 密 談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333章 楊詠石的曾經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57章 攻 殺第61章 豹虎鬥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443章 傳假令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240章 求 聯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6章 過 關第717章 算你狠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157章 互 罵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491章 進 城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