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上 朝

鼓聲響,雖在三更,朱子善坐在轎中,快速地往待漏院趕。

文朝沿襲前朝的上班方法,上朝的時間確實早了些。不少人會一直坐着喝茶,免得在睡夢中人是迷迷糊糊的,造成應對不當。

上了年紀的人,最怕的是上朝,卻又期待上朝。不過,對朱子善而言卻不擔心這些事情。進待漏院,先到的人都站起來,湊到朱子善面前招呼、見禮。

自然有人帶着朱子善往他專用的座位,在座位上靠着牆,補覺或吃些東西。待漏院有水果、零食用於充飢,但附近的街巷子,早有專做這些官員生意的小攤子。

小攤子的早點,做得精緻,口味好,是不少開銷擔負得起的人最愛的光顧。有人知道朱子善的胃口和喜好,到小攤買了幾份吃物,送到朱子善專座旁的桌上。

朱子善作爲左丞相,位高權重,對於朝堂衆多決策上,有較大的拍板權限。

文朝的早朝比起前朝而言,要更爲辛苦一些,三天一朝。當然,到如今,因爲文昭帝身子骨等原因,上朝已經沒有什麼規律,聞鼓聲而上朝,或內官傳知而上朝。

早朝和平時朝堂辦公,稍有不同。即使沒有早朝,該處理事務,左丞相府也會組織相關的官員、幹部推進工作。

左丞相的職權有多重,也只有這些朝臣才明白。這也是朱子善出現,爲什麼會有不少人湊上來獻殷勤的原因。

五更上朝是規矩,但具體時間上,隨着文昭帝的年老、體弱、多病,這個規矩也在不斷地變更。今天 ,會是什麼樣子,連朱子善都不敢說準。

待漏院又工作人員,招待和服務的水準雖然不是很高,對於上朝的官員們,也不會要求太高。連朱子善都如此,其他人又如何提意見?

有工作人員清點了到崗情況,大家簽了名,工作人員便離開。所有人或站或坐,都在養着精神。除非又具體的事情要聯絡,纔會湊在一起,悄悄地溝通。

真正有事的人,也不會在待漏院這裡進行磋商,擺明了大家都知道的事,誰會這樣做?

坐下來休憩,一直到天色微明,纔有內官出來。高唱上朝,在待漏院的大小官員便打起精神,排好隊。文武之間、職位之間,都是又固定位子和順次的,誰要弄錯,肯定有嚴重的懲處。

文官這一列,自然是左丞相朱子善排在最前,另一排是武人、貴勳,從權力上而言,文臣爲主,武人不管多高的職位,只要又文人在場,都必須以文人爲核心。

這也是文超借鑑於前朝的模式,對於讀書人而言,唯有這樣的模式,才吻合聖人之道。

鼓樓的鼓聲再響,殿堂裡大聲的吆喝傳來,上朝的人羣開始進入。

朱子善也在琢磨,差不多二十天沒上朝了。這一天卻要臨時上朝,到底是文昭帝突然清醒了,還是病重之際,要有所交待?

關於文朝大統的傳續,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非同尋常的大事。左丞相府對文昭帝之後,誰來繼承大統,自然很在意,卻又不能表現出太過關心。

哪怕在細節上,朱子善都知道,左丞相府該有的態度和注意事項,免得讓自己走楊盛文的後路。

按班站列,各人都規規矩矩的,雖說文昭帝還沒露面,但這裡也是有專職管理上朝紀律的專幹,一旦被他們記在小本本上,皇上有可能在上朝完畢後,留下訓誡。這種懲戒雖說不會過嚴厲,但在晉升的時候,皇上一旦想起來,很可能會將你名字劃掉,那纔是最爲冤苦的結局。

隨着一聲唱“皇上駕到——”兩列站班的文武朝臣,都精神起來,矚目着皇上出現到坐於高大的寶座上。

有資格上朝的官員,雖說不一定就是品級很高的領導,但必然是朝堂中有着必要的職位、職事,纔有資格上早朝的。

朱子善微微弓着腰,卻很注意地看着皇上在內官攙扶下出現,一直到坐上龍椅。即使朱子善所在的距離與龍椅上的文昭帝最靠近,但依舊又不小的距離,加上殿內的燈光下,確實看不到皇上的臉色。

表情夜看不細緻,從以往的經驗來判斷,這一次的皇上早朝,精神和身子還不錯。如此,朱子善反而警覺一些,打起精神。

靜候一陣,見龍椅上的那位沒有發脾氣,朱子善知道該自己出場。往中走兩步,就脫離了縱隊隊形,站在中間凸顯出來,先彎腰對皇上施禮。禮畢,朱子善才將這段時間的工作主要情況,進行彙報,彙報之後,將寫成的工作總結、工作彙總,遞交。

有專門的人員,將奏摺轉交到文昭帝手裡。文昭帝打開看,很專心的樣子。實際上,皇上對於這些仔細的工作,會不會用心,誰也說不好。

等文昭帝放下奏摺,對朱子善勉勵幾句,他便回自己的位置。其他的人,有什麼工作要回報、要請示,也都排在朱子善的後面。

早朝確定的工作基本完成,便有專職人員唱出,提示誰還有事要彙報、要請示,抓緊時間,早朝就快要結束了。

“臣有本要奏——”一個叫趙兆新的小官員,從縱隊中站出來。

文昭帝看了一眼,說,“准奏。”

趙兆新彎腰行禮,大聲唱讀自己的奏摺。奏摺的內容說到,目前因爲太子府的原因,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太子病重,不能處理工作。如此情況下,國家的未來沒有確定,讓臣民們瞎猜,人心不安。

目前,劉靜太子已經是這個情況,前後五年多了。爲文朝的發展和安定着想,該確定新的第一繼承人,穩定人心,也使得文朝邊關將士,有戰意有信心。

趙兆新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人,職位不高,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明白,議論太子廢立之事完全是給自己找死。這些年來,好幾個提出廢立太子的人,都還關在牢裡。

不過,趙兆新敢站出來,提出這個話題,自然是有其背後的原因。大殿裡一片寂靜,都在等文昭帝的反應。

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230章 求 寶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568章 軍營破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621章 撫卹其家第241章 見學政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60章 大火阻路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443章 傳假令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533章 多高士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7章 一聲炮響第198章 降不降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243章 爭 辯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12章 討價還價第12章 討價還價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56章 各方反應第178章 勝 出第198章 降不降第360章 覆 滅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533章 多高士第8章 闖王府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79章 磨刀石第24章 俘獲三個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225章 看不透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433章 三段式第627章 再出手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93章 初進縣衙第243章 爭 辯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91章 劁 豬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406章 祥山鎮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84章 又見啞巴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197章 破關卡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240章 求 聯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535章 來戰——第200章 強 攻第553章 邀入夥第3章 老 媽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35章 認死理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90章 知與行第124章 馬 事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707章 密 談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665章 無戰損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207章 年少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