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竹 詩

中年文士自然不擔心到來的幾個人,對他們的戰兵有任何威脅。但藤牌遮擋之下,竹筒槍或許殺傷力有所受阻,但一百多人一百多支槍,還不將他們轟成碎渣!

中年文士不說看,看着戰臺下的對峙。生蠻各族的精銳,目前僅僅是圍在人羣之外,戰臺四周,幾萬人在,也不可能一時間散走。

最大的問題,目前還是在高臺上的蠻族核心人羣,無法離開竹筒槍威懾之下。雖說將朱成章已經控制在手,使得持槍的士兵不敢開火。

楊繼業見巫虎帶人過來,雙方對峙。如今自己身邊的保護人,楊猛已經受創,雖說受傷不嚴重,但自己面臨的危險已經不可控。巫虎肯定也是看到這一點,纔要強闖上戰臺。

巫虎的身材雄壯,一條齊眉短棍,很顯強勁。楊繼業看着文士說,“這是我二哥,他擔心我被你們偷襲,要上戰臺來。你們不會不讓吧?要不,我回到高臺去,反正接下來是我們倆比詩文。”

楊繼業說着,做出退開的意思。文士也知道,楊繼業一旦離開戰臺,那就更加難以掌控。但此時,也不適合將對抗升級,自己這一邊已經勝了一場。

“楊秀才,還沒比作詩,你可不能就走。”中年文士冷聲說,“何況,皇孫在此,他沒發話,你怎麼能走?”

“你是擔心我在高臺那邊,有人替我作詩?”楊繼業笑笑,自然明白對方的用意。留自己在戰臺,相對於將自己控制在這裡,不管接下來是輸是贏,都可隨時抓住自己。

楊繼業對於逃走還是很有信心的,一來對方以爲自己是一個文弱書生,沒有防備,戰臺雖說有一定高度,跳下去卻完全沒問題。二來自己目前戰力雖不強,但防身和逃跑卻還是能夠,加上有楊猛在身邊,彼此配合默契,逃走就更有把握。

蠻族的人,有這些時間,應該做出一系列的應對佈置。其他人不知自己的情況,巫家的人,肯定明白自己逃離戰臺後,該如何配合。

“那可不好說,楊秀才還是留在戰臺比試,衆人看着,豈不更好?莫非,楊秀才沒有把握?”中年文士冷笑連連,“據我所知,楊秀才幾年來不過一書呆子,從沒聽說過有什麼詩才。今天的第二戰,你是輸定了,纔想着提前逃離,對吧。”

“我是秀才功名,在荊蠻楚地人人皆知。就不知閣下是童生,還是蒙童?不過,你穿着文士服,都不敢穿功名服,不知假裝文士、附庸風雅?

要說到詩才,在荊蠻楚地誰不知我詩名楊詠石?”

“楊詠石?自封的嗎。”中年文士譏笑一聲。“荊蠻楚地出名,真是好大的名頭啊。”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一首《詠石》詩,恰好是本人在縣學考察學業時所作。小王爺可爲我作證,不信啊,你問問小王爺吧。”楊繼業說着指了指劉浪。

中年文士好歹是進士出身,原本對楊繼業能不能做出什麼詩句來,不太在意。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人,又有多少詩才,有多少見地?論才華,不可否認是有少年天才的,但楊家那個書呆子,除了讀幾本經典傳承並沒聽說過作詩,哪怕也曾作詩,卻沒有絲毫名氣。

科考對詩才的要求並不高,中平即可,但詩才卻不一樣。只是,這時候中年文士將《詠石》詩品味一下,臉上即便凝重了些。

文無第一,文人相輕。但對詩詞而言,做出來的詩句,還是有明顯好壞的。中年文士也知道,他們今天所作的詩,高下之分肯定很難爭辯,判定,但如果楊繼業做出的詩句狗屁不通,那還是可碾壓對方的。

如果說這詩是楊繼業所作,對他的壓力,一下子就山大起來。

中年文士自然不會去找劉浪求證,冷眼看着楊繼業,說,“楊秀才,你詩才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再輸一場,那可沒有機會了。”

“誰輸誰贏,你還看不到嗎?說句難聽的話,你這個狗頭軍士真不合格。你要聽我一句勸,從今天起,離開朱成章或許還可保住小明,不然啊,肯定沒有善終。”楊繼業如今毒舌起來,也是非同小可。這哪是書呆子能夠表現出來的?

“死到臨頭,還在巧言令色。”中年文士惱羞成怒,說,“出題吧,讓你死得快一點。我們請皇孫出題,楊秀才有沒有意見?”

“好啊,請皇孫出題,確實很公正。”楊繼業也明白,對方必然不會將主動權放給自己一方。

劉世博在幾個人的護衛之下,到中年文士身邊,說,“要作詩,就以竹子爲題吧。五言、七言、律詩均可。但全詩不能有一個字出現竹字,三息之後開始。”

“好,我沒問題。楊秀才,你怎麼說?”中年文士說。

“我也沒問題啊。”楊繼業原擔心出其他生僻的題,讓他難以搜找到適合的詩詞來。以竹子爲題,那就太好了。

“我先來吧。”中年文士想這樣雖說給楊繼業多一點點時間,但卻可壓迫楊繼業,讓他緊張而沒有思路。“《詠竹》:汝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迎風曲頭擺,誰不知此心。”

中年文士唸誦出來,也不知是不是太早就有準備了。不過,這詩只能說一般般,對竹子的譏諷也是明顯。在描述上,還算精準。

楊繼業聽後,將對方的詩句重複一遍,搖搖頭,笑起來,說,“果然是沒有功名的白丁啊,這樣算不算打油詩?”

也知道楊繼業肯定會貶損自己的詩,中年文士面帶微笑,很自信的樣子。而他身後的劉世博,這時候說,“好詩啊。全詩無一竹字,卻將竹之態生生描繪出來。更對竹之軟弱、見風搖擺,淋漓盡致地在詩裡。好詩啊。”

楊繼業知道,劉世博自然會挺着中年文士,轉身對劉浪說,“小王爺,這也叫詩?皇孫,這個白丁之輩,你回去還是將他投進牢獄,免得再四處招搖撞騙了吧。”

“休呈口舌之利,你的詩呢。”中年文士說。

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440章 敢不敢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541章 完 勝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104章 汗如雨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34章 《勸學詩》第383章 逼 問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54章 逃得掉嗎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510章 孺慕心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293章 假 打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514章 一起嫁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70章 攻楊家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710章 密 謀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60章 大火阻路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94章 應對問答第248章 暗 謀第274章 身子麻第47章 低級粗糙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36章 選 兵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8章 酬 謝第499章 議清剿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60章 大火阻路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330章 沒信心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100章 我們做第353章 作戰任務第206章 謝禮和情誼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621章 撫卹其家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482章 前無路第18章 縣學內第230章 求 寶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540章 一戳難防第69章 精銳齊出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35章 認死理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640章 召見楊盛文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708章 有多強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58章 真面目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63章 城外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