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竹 石

劉浪迫不及待離開這危險之地,聽楊繼業這樣說,便帶着兩個護衛往戰臺下走。將下戰臺時,回頭看楊繼業一眼,準備說一句什麼,卻卡在喉嚨裡沒有說出,隨即扭頭下戰臺。

見劉浪走下戰臺,周圍的蠻族人都嗡嗡嗡地議論起來,擔心楊繼業在戰臺上已經沒什麼保護的力量。

這時候的戰臺,就剩下楊繼業和楊猛兩人,黑大地和中年人,另外被抓上戰臺的幾個少蠻主,這些人與對方之間,基本沒有對抗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孫和朱成章就算將楊繼業之外的其他人,都殺掉,對於蠻族這邊的影響力並不大。

當然,高臺上所有蠻族核心成員,此時都還處在竹筒槍口袋威脅之下。 時間拖延,各支蠻族對於精銳槍兵的開火,也是有應對之策。

至少,蠻主們安全退走絕對沒問題了。如此,整體的發展趨勢,對於朱成章一方是很不利的。而導致這樣變化的原因,就是楊繼業衝上戰臺,與對方鬥智鬥勇的結果。

也因此,見小王爺劉浪離開戰臺了,下面幾萬人都在擔心楊繼業的安危。楊繼業卻面色平靜,帶着微笑,看着皇孫。

中年文士也明白此時局勢的轉變,對他們已經不妙了,可是,朱成章還在楊繼業手中控制着,也不好發難。但只要楊繼業還留在戰臺上,也相當於將他控制在手中。

楊猛的戰力確實不錯,在阿三這樣的大宗師進攻下,還能夠守住不完全落敗。可他們這邊,出了阿三這個大宗師,另外還有幾個高手。要抓住楊繼業,繼而用途交換朱成章,完全沒有問題。

“楊秀才,這時候還不將你的詩說出來?莫非做不出,又要認輸?我倒是希望你送出一首詩,哪怕口水詩也不至於辱沒秀才功名。”中年文士自然要儘量打攪楊繼業的思路,不讓他認真去作詩。

見劉浪離開槍兵守衛區域,楊繼業才說,“你一介白丁都念出打油詩來,我堂堂一個秀才,還不如你一個白丁?荊蠻楚地誰不知我楊詠石之名?聽好了。

《竹石》這詩是寫給所有蠻族的,他們在荊蠻楚地一隅,生活困苦,地域偏闢,可每一個蠻族人都善良、面對艱苦毫無怨言,勤勞樸質,與人爲善。今天,我就用這詩贈給千萬蠻族人。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而東西南北風!”(原作者:鄭板橋)

在場的蠻族人,對於詩詞自然是無法理解,但楊繼業先前所說的,短短的幾句話,卻說到萬千蠻族人的心裡。他們生活條件苦,但他們堅韌,不向困難低頭,錚錚鐵骨,千百年一直堅強地生活在荊蠻楚地。

站在高臺上的巫小陸是讀書人,雖說他也不完全理會楊繼業這首《竹石》,可他還是感覺到詩裡表達的感情,當即大聲地喊,“好詩。這首詩必定會傳遍文朝——”巫小陸在喊出聲來時,已經是滿臉的淚。

自小家裡人都跟巫小陸說,男兒不準哭的。可這時候,他真的忍不住哭出聲來。巫素貞在幺弟身邊,確實聽不懂詩,卻爲楊繼業所言而流淚。僅僅地抓住巫小陸,心裡在祈禱,“千萬要平安回來,千萬要平安回來。”

蠻族的人原本不知如何表達,可聽到巫小陸的叫好聲,便有幾百人跟着叫喊:“好詩——”

稍停,幾萬人一起叫喊,“好詩,好詩,好詩……”

楊繼業見蠻族人的迴應,知道這樣的迴應對戰臺上不會有多少影響。隨即將手舉起來,下面的人當即安靜。

他的動作,使得戰臺上中年文士和皇孫等見到楊繼業這時候,在蠻族人羣心目中的份量和感召力量,心裡也在琢磨,如何才能轉變爲主動。

“皇孫,請您評一評詩吧。我雖然自知,這一首詩傳頌到京都,又將是一首名傳千古的好詩,但您是評詩的人,還要尊重皇孫,請皇孫給予評判。”楊繼業故意說,對於鄭板橋這一首言志之詩,在後世都是非常有名氣的,此時,將這詩與荊蠻楚地的蠻族聯繫在一起,更能夠彰顯出詩的內涵。

這詩幾乎將蠻族千百年來,在荊蠻楚地生活的狀況,精確地描述出來,也展示出他們的精神與不屈之態。

劉世博雖說讀書不多,但還是勉強可讀懂好詩的。當然,這時候也完全可睜着眼睛說瞎話,將中年文士的那《詠竹》拔高,貶低楊繼業這首《竹石》,判定楊繼業輸一場。

中年文士對楊繼業這詩的好壞,自然分辨得出,他本身也可說瞎話的,但聽到戰臺四周的叫好聲,心裡也明白,真的說瞎話,引來的後果是比較危險。

中年文士看着皇孫,劉世博猶豫不定,不知該如何說。

“好詩。”戰臺下突然涌進一羣人來,又一個文士出現了。戰臺下朱成章帶來的精銳槍兵,見到有人衝擊過來,立即分出兩小隊,用槍指着來人。

然而,來人卻也是槍兵,那些人大聲吼叫,“鎮邊王府公幹——”

誰想,鎮邊王府的人這時候趕過來了。楊繼業站在戰臺上,見鎮邊王府的人感到,頓時放鬆不少。心裡也在說僥倖了,先叫劉浪下戰臺,使得他進到安全範圍,總會博得鎮邊王府的好感了。

兩隊槍兵的竹筒槍相互指着,對峙。中年文士見到戰臺下出現的人馬,臉色立即陰沉,知道這時候,所有的先手和優勢都失去了。

鎮邊王府的人馬,肯定不能與他們帶來的精銳相提並論,但拼死一戰,他們也不過百多人。何況,生蠻各支的精銳,也過來了吧。

好在有皇孫、有朱成章,這些人的身份,鎮邊王府也不敢招惹吧。

局勢的轉變,對蠻族和楊繼業更加利,使得中年文士也明白,這時候,哪怕貶低楊繼業的詩,也不起作用的。當即對皇孫劉世博點點頭,劉世博說,“兩首詩,各有所長,各有其韻。全詩也都是無一竹字而言竹,不過,楊繼業的《竹石》略高一籌……”

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491章 進 城第539章 約 戰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138章 仿製成功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3章 老 媽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569章 分頭跑第696章 破王家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234章 碎馬腳第660章 了心願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74章 露臺上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452章 皇上查閱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166章 一記耳光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53章 混亂起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113章 產業規劃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188章 消滅掉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13章 到 手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172章 打 獵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65章 又得趕路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47章 低級粗糙第252章 連遭失利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98章 忠心換槍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696章 破王家第58章 真面目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65章 匪衆逃散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5章 抄 詩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481章,倭寇噩夢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521章 託 付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239章 新朋友第231章 上 朝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24章 俘獲三個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349章 新規劃第567章 韃子增兵第655章 勝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