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

趙普推薦王化基,趙匡義對王化基稍有一些印象,但御史中丞不好當的,它是言官之首,因此召見王化基,問以邊事,王化基道:“治天下猶如植樹,所患根本未固,根本固則枝幹不足憂,若朝廷大治,邊鄙何患乎不安。”

趙匡義以爲然。

實際在這一點上宋九與趙普意見差不多,必重內治,必重根本,但區別就是宋九是根本好了,就必須撥出一部分力量解決邊境的問題,趙普根本就根本了,至於邊患,能做縮頭烏龜就做縮頭烏龜吧。

若是沒有宋九出現,趙普在這一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又將李繼捧放回夏州,結果李繼遷派使來降,諸臣稱賀。然後呢,二人在西北勾結起來,李繼行得到大量喘息發展的寶貴時間,幾年後的李繼遷才真正到了尾大不掉時候。

然後宋朝苦逼了。

這是趙匡義對王化基的審覈。

別以爲御史中丞,就可以大嘴巴亂噴了,越是言臣,說話越是要注意。

對王化基與宋九的關係,有的人會猜測,實際知道真相的人並沒有談論。宋九自從進入中書後,就有意淡化了與書院的聯繫,王化基爲人老成,處事公平,也不會故意巴結宋九。

然而肯定多少對宋九會有些幫助作用。

這就是趙普釋放的善意。

其實到這時候,更多的人都明白了,趙普快不行了,他下去後,宋九將會如日中天,不收收手,不怕宋九報復他的後代嗎?

外面許多人在談論這件事。

參謀司第一次開工。

現在人數還不多,曹彬,米信,田重進,劉延翰。

商議的就是河北河東邊防。重心還是在河北,特別是米田劉三人,久在河北,對河北地形熟悉。

今年已在逐步動工,就是挖池塘,至於種植棘刺與灌柳以及蘆葦,要到來年了,宋九說的於邊境建設一些堅固的大堡大砦,今年更不行了,那必須等災害過後。國家財政情況緩上一緩。才能動工。

這個水長城如何挖。這個綠色長城如何建,選擇在哪些地方建大堡砦,也要考慮的,一是這幾位老將的經驗與智慧。二是前線將士反饋的意見,二者結合,最後在西府決議,交給趙匡義拍案,然後頒成詔書,到前線執行。

但是宋九也低估了未來的災情……

長尾巴的彗星走了,旱災則在繼續延續。

這麼長這麼大的旱災在宋朝建國近三十年的史上也極爲罕見的。

甚至有人在想,若不是國家前幾年備有大量儲糧,宋九又正無心中爲提高糧價。將儲糧與夏稅糧食陸續提前分散到各州府……大家都不由地打了一個冷顫。

趙匡義以歲旱減膳,然後祈求昊天上帝,或者又去拜三清,或者拜如來觀音,反正法門想遍了。老天繼續大太陽明亮動人,一滴淚水也不落。

他只好將諸相召集,先是看着宋九,感謝地說:“宋卿,久也。”

以前的那些糧食還是那些糧食。

然而一個在春天運,一個在這時候運,則完全是兩樣。

那時候糧食不值錢,貪不貪沒多大意思,這時候運,能運一半到各州府庫裡就算不錯了。

實際上若無宋九的屯田制度,在史上這時候還發生一件事,國家稅糧拼命地往京城運。然而前線軍糧卻十分缺乏,一條途徑,由朝廷將稅糧往前線調,但與調到京城來不同,那是從各個運河河道由船運來的,甚至百姓是徭役,廂兵做押頭縴夫,船舶都可能是官船,因此在賬面上成本比較低。

可是運到前線不一樣了,漸漸河道變窄,必須改換小船,改換車子,就算是徭役吧,這些廂兵與民夫得在路上吃,得在跑上喝。於是消耗十分可怕,可怕的不是消耗,因爲這個消耗不大好統計,給了官吏機會,貪墨嚴重,查都查不好。

www★ t tkan★ c ○

或者還有一件事,西夏崛起後,宋朝馬匹來源可憐,只好大肆買馬,但因爲官吏馬虎了事,許多馬還沒有運到各個牧監,就死了。一匹馬從買的時候到運回來,成本十分高昂,甚至有時候能接近一百貫錢。

面對這種情況,宋朝苦逼了,只好承包給商人。

現在也能看出來,朝廷利用官府的資源,建設了許多坊場河渡,除非象河洲那種“合資企業”,不然開始時收益都不錯,但往後去漸漸就不行了。在史上只好等王安石出來解決了。不過現在宋九陸續將這些坊場河渡承包出去。然而到了私人手中呢,馬上就煥發生機。

宋九前年主管三司後,又再度大肆拍賣,甚至有的坊場河渡索性變成真正的拍賣,非是承包,賣給私人,朝廷不再插足。經過宋九大肆行動,朝廷近半坊場河渡變成了私人經營。

面對這個結果,不由讓人想想無語。

甚至趙匡義有一次咆哮如雷,朕難道待你們薄嗎?

不過讓宋九拉着他,然後勸說,問題也不僅是官員貪墨,實際貪墨的主體還是各坊場的小吏,不清廉的士大夫與小吏會勾結起來,貪上加貪,清廉的士大夫以錢爲阿堵物,不想沾碰,也給了小吏機會。

其次有一些士大夫不用心經營,或者不懂不會經營。

也不完全是士大夫貪墨導致各坊場收益越來越低。

其實這些道理基本都一樣。

因此在史上迫於前線運糧困難,便讓商人運糧於邊塞,然後根據運糧遠近,道路難易給其值,執券到京師,再補償緡錢,或者移文於江淮,給茶鹽鈔,謂之折中。隨後導致茶政鹽政迅速崩潰。不僅如此,一些黑心的商人與官員勾結起來,開始往裡面摻沙子與黴變陳糧了。本來待遇就差,再吃這個糧食,邊塞將士如何有信心與敵人作戰。於是到了後來,在宋朝傳出一句話,好鐵不做釘,好漢不當兵。

但因爲宋九的屯田制。不論在京畿還是在邊塞,都有大量屯田,若非今年旱情嚴重,邊境的軍糧都能勉強持平,即便是今年,糧食差口也不大。因此這個折中存在沒有意義了。

趙匡義說宋九,宋朝久,倒也不算是虛誇。

宋九微微欠身道:“臣那敢。”

但他在心中也叫幸運,幸好自己未貪戀權勢,進入中書。不然這種情況。自己如何應付?

他心中叫幸運。中書苦了,好在趙匡義理解,說道:“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自星文變見以來,久缺雨雪,朕爲人之父母,心不遑寧,直以身爲犧牲,焚於烈火,亦足以答謝天譴。”

東府幾個大佬面有懼色。

趙匡義居然想要爲火裡跳,自己是東府的宰相,那麼要往哪裡跳?

冬月還不落雨雪。臘月還不落雪雨,田錫終於忍不住了,直接說,此實陰陽不和,調燮倒置。上侵下之職而燭理未盡,下知上之失而規過未能。

不要找原因哪,就是趙普的錯!

趙普布的局效果就出來了,張齊賢、呂蒙正等人對趙普都多少懷着一些感謝的心情。看到奏摺,心裡在想,不管怎麼說,趙普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國家多事,又累又懼,導致病重,你雖是一個大嘴巴,但說話得知輕重啊,因此出爲知陳州,讓你到地方上反思去吧。

然而朝堂中的大嘴巴不要太多,雖然趙普布了一些局,然而他一生坑的人太多太多了。

到了春節後,趙普身體稍稍好一點,再三提出退出相位。

這一回他真的怕了。

與上次不同,上次趙匡義爲了讓他退出相位,不知敲打了多少次,趙普一直裝聾作啞,然而這一回趙匡義再三挽留,趙普堅決不從。

不但不從,而且主動要求去洛陽。

主要是夜裡受不了,天天晚上夢到趙廷美來拘魂,還能呆在京城麼?

趙匡義只好同意,並問了一句:“國家事可以託負於何人?”

“宋九,呂端,呂蒙正,張齊賢,寇準等皆是未來國家棟梁之材。僅是寇準年齡偏輕,還需磨礪數年,方可重用,至於其他數人,陛下儘管可以託負兩府要事。”

“卿與宋卿英雄所見略同。”

“他也看好這幾人?”

趙匡義點頭。

趙普有些發苦,半天后才說道:“那老臣可以放心離開京城了,有此數子,國家必然更加興盛。”

趙匡義下詔,以趙普爲中書令西京留守河南尹,讓他去洛陽。

趙普離開了,趙匡義又找到宋九,國家遭此大災,必須要能人主持東府事務,想讓宋九接手。宋九果然拒絕:“陛下,東府有呂蒙正即可。”

“朕擔心呂蒙正資歷淺了,擔負不了這個重任。”

“陛下,諸葛亮乃是千古名相,然而他同樣有很多錯誤,最大的錯誤就是凡事親手操勞,結果導致蜀國人才得不到磨礪,他一死,國家亂象叢生,不久爲魏國所滅。陛下既然敢一手提撥數人進入兩府操磨,爲何不敢用之?況且災害無定數,有災年必有豐年,有豐年必有災年。遼寇卻是時時刻刻威脅着邊境安全,西府之職也不可忽視。”

趙匡義沒有辦法了,況且還有那個讓他心動的計劃一直未發動。

於是兩府人選沒有再變動。

宋九在家中暗暗與潘憐兒擊掌歡慶。

這一回趙普下去與上次下去可是兩樣了,說不定那天在趙廷美鬼魂折磨下,就要見閻羅王去分辨是非黑白了,那麼朝中再無那一個大臣能威脅到宋九。

這樣想也不錯,首先西府,王顯,張齊賢,張宏,還有一個宣徽北院使兼同籤樞密院事的張遜,東府依然是呂蒙正,王沔與辛仲甫。王顯與張遜是沾了趙匡義的關係上位的,才能並不突出。辛仲甫雖在地方立了赫赫政績,但來到京城時間並不長。至於呂蒙正、張齊賢與張宏、王沔,都是趙匡義朝的新科進士,論資歷宋九就將他們甩了十萬八千里。況且這幾人大多數與宋九關係不惡。再加上一個監督宰執羣臣的御史中丞王化基。

誰來威脅宋九?

就在這種情況下,宋九參加朝會。

他與呂蒙正一在東一在西站班,不過東面的肯定更貴一點兒。

分別站在首位,然而呂蒙正看了看宋九,多少覺得有些渾身不自在。

嚴格意義上來說,宋九站班是站在第二位的,儘管他是西邊官員的第一位。

宋九開始未注意,看到呂蒙正神情,也不由地掃了一眼身後,忽然產生一種錯覺,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那怕他只在西邊第一位,現在這種感覺,就是高處不勝寒!

趙匡義還未出來,宋九低聲對王顯說道:“王公,我在西府時間是不是呆得太長了啊。”

王顯要流淚了,你神馬意思啊,論時間長是俺啊。

第347章 必死(上)第213章 肥羊(上)第87章 巡察(下)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79章 勇退第508章 口袋第108章 走後門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79章 勇退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136章 夜審第410章 鐵血之路(十)第90章 又玩大了第55章 爹爹第502章 黎明第165章 有約第389章 封禪(上)第159章 核心第480章 不殺第36章 果子(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252章 寶寶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443章 高處不勝寒(上)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221章 夜宴(六)第384章 雁歸來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4章 父輩(下)第315章 脫變(上)第371章 那一年第219章 弄錯了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58章 勁弩(下)第372章 包青天第188章 立必行第482章 天堂第344章 矯正(下)第493章 原因第158章 勁弩(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3章 父輩(上)第189章 強上了第174章 嘉禾第206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下)第180章 開業(下)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418章 荒誕(上)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37章 果子(下)第466章 很短的飆風(中)第100章 大舟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242章 撫桑第171章 死(上)第380章 交鋒(下)第55章 爹爹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161章 提親(中)第132章 搶老婆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218章 夜宴(三)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216章 親征第515章 捉貓貓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76章 卷(中)第350章 狐狸第373章 原因第136章 夜審第137章 對峙第165章 有約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184章 求實(下)第356章 無敵第413章 鐵血之路(十三)第80章 **(上)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388章 新人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71章 神奇(下)第71章 神奇(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89章 結社第109章 新任務(上)第93章 兩道詔書第500章 破騎軍第475章 一(上)第181章 功名(上)第59章 七幅畫第158章 勁弩(下)第67章 高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193章 朝會第531章 軍事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