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上位(上)

“張指使,爲什麼國家有如此大臣,卻多災多難,遠不及盛唐?”京城裡一個官戶家中,少婦坐在房中問道。

“契丹很強大的。”張耆勉強地回答。

“強大到打不敗的地步?”

“也不是,打到最後總有一個勝負,我朝地大物博,經濟富庶,不過,想打敗契丹,收回燕雲很難很難。”張耆回答得越發困難。

“如果不收回燕雲呢。”

“不行啊,大娘子,你想一想啊,這一戰蕭燕燕還沒有舉國出兵,似乎兵力還不足十萬吧。然而前鋒打到哪裡了,若是舉國出兵,十幾萬遼軍下來,是否輕易就撕開了大名府最後的防線,一直打到京城來。所以這一戰還要打下去啊。”

“百姓太苦。”

“誰說不是呢,陛下都親自下了罪己詔。”

“但爲什麼一個文臣能打好仗,那些武將養着幹嘛?我不是說你。”

就是說我,我又能怎的。但這個問題讓張耆更頭痛,他想了半天,才答道:“也不是宋公能打吧,他每次出征,都詢問武將的意見,比如楊業,打的時候又交給武將指揮,不粗暴干涉。”

“那爲什麼離開宋公,這些武將又不行了?”

“宋公是兩朝老臣,名震中外,聽說那個遼國太后甚至開出王爵代價準備捉拿宋公。所以他在,就能將大家震住。”

“那爲什麼皇上又震不住?”

“大娘子,不能亂說啊,皇上在京城。宋公在前線,皇上離得遠。宋公就在他們身邊。”

少婦當然不會傻到問趙匡義又爲什麼在高梁河失敗了,那是能震住了。可是趙匡義又自作主張了。

其實隨着宋九回來,許多人也在反思。

然而宋九終是一個文官,不是武將,難道往死裡用?

不過趙匡義卻有了答案,那就是去找代替的人選。李繼隆,他能否合格,就等宋九回來對他的評估了、。

外界不知道。

百姓一邊議論遼國的殘暴,一邊對宋九敬仰萬分。

隨着一頂小胡牀慢悠悠地擡向皇后,許多百姓都停了下來。駐足觀看。

“宋卿……你氣色很差啊。”

“臣受了些風寒,問題不要緊。”

“傳御醫!”

“陛下,真的不要緊,陛下勿用對臣再厚愛了,不然臣爲了報答陛下,只好將這條命賣掉了。”宋九開了一個玩笑。之所以找李繼隆,甚至這一戰是觀察,也是磨礪,就是想撤身的。功高了未必是好事。

“宋卿,”趙匡義還沒有本事能看穿宋九內心世界,感慨萬千地拉着宋九的手。

“臣還有一事請求陛下寬恕,當初曹彬從涿州撤回雄州。陛下詔去新城與米信會合,一爲取糧方便,二爲能及時威脅遼人。然曹彬不能制諸將,最終改從白溝道赴岐溝關。再去涿州。故臣向陛下請了那道旨書。本臣在心中不想動用它,可當初雖三股南下的遼軍因分散。被我與將士擊崩,但敵人主力尚在,甚至每天繼續向遼境押送大量婦孺財貨,臣故命三軍齊動,將遼軍早早逼退。然而我數下命令,趙延溥仍找萬般理由推卸,故臣去了瀛州,將趙延溥斬殺……”

“殺了就殺了。”

趙匡義在氣頭上,殺了當然就是殺了,但宋九還是要解釋一下,因此又說道:“實際看到河北慘象,臣當時連殺宋偓與張永德的心都有了。”

“殺宋偓……”趙匡義乾笑起來。

這可不是一個很好聽的笑話。

宋張二人可不是劉廷讓,他們資格更老,這個就不說了,而且他們身份尊貴,不說宋偓夫婦一滴滴數個王朝皇室的血脈,張永德也還是柴榮妹夫呢。甚至當初若無張永德,趙匡義就娶不了符氏,那麼就會導致一系列結果,例如這個點檢不成好事,可能就會導致柴榮也起了疑心病,在自己未見閻羅王之前幹掉大哥,或者說大哥會遭到符彥卿等更多將帥反對……一環錯整個環節全錯。

這個就象當年趙普想幹掉符彥卿一樣,可最後呢?

宋九又說道:“這是臣的想法,不過遼國那邊臣從斥候嘴中聽到蕭太后同樣怒不可遏,差一點準備再發師南侵。”

“這個瘋女人,朕,朕!”趙匡義氣得差一點說不出話。

宋九知道蕭燕燕的強勢,但聽到斥候選反饋的情報後,同樣有些出忽他的意料。實際蕭燕燕還比君臣二人想得更強勢,史上遼國打慘了,宋朝那邊事更多,西北李繼遷越鬧越大,巴蜀那邊也鬧事了,趙匡義便想議和,你不打我,我不打你吧,至於燕雲咱也不要了,但兩次議和皆被蕭燕燕拒絕。然後到了澶州城下,實際那時遼國情況很危險,甚至很可能如寇準楊延昭所說的那樣,能將蕭燕燕母子與十幾萬遼軍生吞活嚥了,可就是這樣,蕭燕燕還從宋真宗手中咬了好大一塊肥肉,才率軍離開。這些宋九不大清楚,反正這個強勢的蕭燕燕讓宋九頭痛了,甚至都想到一條,從戰俘中挑選幾個貴族,也換不回玉蘋。

除非將蕭燕燕逼到山窮水盡之時。

這個談何容易。

“是啊,陛下,但是這個太后最後有沒有出兵?沒有。爲何,百姓吃不消了,即便出兵,她今年也要緩一緩。”

趙匡義想北伐,甚至準備從河東河南四十個州府八丁取一,以丁壯爲義軍,於是大臣們就勸說啊。

京東轉運使李惟清第一個就急了,說,若這樣,天下不耕矣。

本來因爲戰爭,百姓負擔更沉重,這一抽百姓會更加民不聊生。特別他治下的各州丁壯也要抽。

三次上疏爭之,趙匡義不同意。

打臉打狠了。趙匡義怒火中燒。

李昉一想不能這樣幹啊,不用抽。只要詔書一下,馬上整個北方就騷動不安了,因此帶着羣臣勸說,河東河北百姓常年生活在遼國鐵騎陰影下,他們習戰鬥,很勇敢。可是河南百姓呢?他們未經訓練,未經戰鬥,哪裡會打什麼仗?只要詔書一下,馬上爲了逃避兵役。隱於山林,相聚爲盜,朝廷不但徵不到丁壯,還要派兵剷除。那麼河北閭閻既困於戎馬,河南生聚復擾於萑蒲,矧當土膏之興,更妨農作之務。

治河不行,卻上詔封禪獻媚的趙孚也上書,古者兵交。飛矢在上,走驛在下。這是什麼意思呢,戰爭不是爲戰而戰的,而是爲和平而戰的。咱們在上面打,下面卻繼續派使相相互議和。因爲咱敢打,所以利於議和。不會被對方逼迫着提出一些過份崛起的條件。

關健就是宋朝提出議和,蕭燕燕會不會答應。除非宋朝獻出關南十縣之地。那麼不如讓遼國派駐五萬精兵駐紮在東水門外了。

不然就是提出宋真宗那樣的條件,不是在城下。可能母子生命不保,蕭燕燕都未必答應。

因此趙孚說得不知所云,沒有說服力。反正說了一大堆似是非是的廢話,於是不起作用。

還有人說,朝中有人說王師小敗,蕃兵正驕,這時候議和,是代表我們害怕他。但實際它是樊噲空言,匈奴好打啊,樊大將軍你有沒有打敗他們?因此要內修備戰,外許歡盟,最好有一些聘書,禮幣……實際就是宋朝給遼國一些好處吧,如和親,如獻幣,那麼遼國得到這些好處,還會入侵嗎?

趙匡義氣一點氣噴血了,還和親呢,朕把你們女兒嫁給遼人去。

倒是準皇太子元僖(又改了名字)說得比較理智。

春天來了,正是播種時季,這時候將百姓抽爲義卒,百姓心中會不會服氣,會不會安心?況且他們未經訓練,能不能派上用場。就是訓練能上戰場了,所費甚廣,國家經濟能否吃得消?況且敵人出塞,邊境安定了。即便他們再入侵,也要到秋後了,不如於將相之內,先有材謀之人,付之兵權,給予一些權利,精擇銳旅,分守邊城,優恤其妻兒老小,激發其勇力。將有謀兵激勵,還會害怕敵人嗎。

然後說了一大堆,幾乎每一條都言之有物,因爲元僖也沒有勸住趙匡義,李昉情急之下,將這些情況一起通知了宋九,希望宋九勸服趙匡義。

畢竟他人在前線,又擊退了遼國人,說話更有說服力。

其他人所說的宋九未注意,但注意到了這個元僖的發言。

當時宋九第一個懷疑是元僖背後有高人指點。

當然也有可能這個元僖是“天縱其才”。

第二個懷疑便是這個元僖想上位了。

趙匡義做開封府尹時也參與朝政,但他不同,他不是皇太子,不管怎麼說,嫌疑不大,甚至趙匡胤要讓他說。

然後在心中嘆惜,小子,你太急了。

實際爲了上位這兩字,很多人苦逼。趙普在下面急啊,皇上,俺遞了梯子給你下,你還不召俺進京啊?

李昉心想,俺雖呆在上面,但呆的時間很短啊,後面有宋九,有趙普,個個如狼似虎啊,該怎麼應付?

還有,趙孚,田錫,胡旦他們同樣也着急啊,俺不要首相,那怕混一個副相也好啊,該怎麼辦?

實際最後真正上位的人,正陪着宋九的小姨子在家中享清福。

又最後上位的人,正在張耆家中翻看一本本書籍,或者對着紗窗幽嘆,有了新人忘了舊人,怎麼不來看奴家啊?

趙匡義悲憤道:“宋卿,朕不是不知道,可一想到河北幾十萬百姓,朕痛心疾首啊。”

宋九終於知道了。

趙匡義這回想北伐,還真是假的。

不是北伐,河北這攤子事鬧大了,就是趙匡義本人都有用人失誤的地方。

若不表示表示,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最少不能向河北百姓交待。

可能元僖最好發話時趙匡義就好收了,但自己在往回趕,所以還繼續裝作堅持北伐,反正宋九回來了,也會繼續給他臺階下。

敢情自己風風火火,不顧自己身上不舒服,匆匆趕回京城,是自作多情了。(未完待續。。。)

第366章 幕後者第242章 撫桑第316章 脫變(下)第201章 父親(下)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403章 鐵血之路(三)第383章 中策(下)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257章 神仙第240章 脫變第77章 卷(下)第115章 流民(上)第490章 大秘密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19章 分岐第389章 封禪(上)第38章 信(上)第220章 大婚(上)第140章 奸細第242章 撫桑第208章 遊園(中)第350章 狐狸第347章 必死(上)第515章 捉貓貓第306章 不殺人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507章 求和第481章 等的人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145章 祭文第287章 春行(上)第456章 忠心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207章 遊園(上)第425章 上位(上)第177章 夜探第217章 夜宴(二)第436章 神的黃昏(五)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261章 保護(下)第321章 大江(下)第486章 南方(下)第344章 矯正(下)第36章 果子(上)第149章 背後(下)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337章 窅娘第307章 不殺人(下)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497章 鹹平軍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374章 交鋒(上)第482章 天堂第113章 教材(上)第181章 功名(上)第224章 誰敢惹(下)第127章 廟還小第137章 對峙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192章 上朝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514章 三憂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347章 必死(上)第223章 皇后(上)第134章 荒野(中)第207章 遊園(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43章 矯正(上)第62章 我的地盤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303章 打獵(上)第8章 神奇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497章 鹹平軍二百十八章 歸來下第388章 新人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492章 疏忽第222章 大婚(下)第345章 殺氣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58章 異人奇課第43章 燙手的承務郎(上)第360章 小把戲第79章 勇退第18章 君子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59章 七幅畫第171章 死(上)第121章 變化(下)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441章 妖星(中)第65章 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