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中策(下)

一品富貴sodu

這是最好的計策。

若是用上中下區分,下策是現在就強行乘遼國孤兒寡母用兵,上策就是這個計策。

可是人生終有許多無奈,明明是上策,宋九卻不能用,因此他只有採納心中的中策。又說道:“可是臣細想後,認爲不妥。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養兵就是用來打仗的,非是用來抗議的。”

“抗議?”

“就是懦弱啊,讓別人欺到頭上,打是不敢打,那怕手中擁有無數軍隊,欺負的國家僅是交趾這樣的小國,可不敢打,百姓又不服,那麼怎麼辦,只有派使者抗議了。”

“誰這麼做的……”趙匡義納悶地問。

“……它是臣的一個比喻,”宋九不大好說,你的子孫以後就這麼幹了,最終將國家幹完了,奇怪的是後來還有人不斷地學習。

“但戰爭打多了,將士疲憊,又不堪用。這些年北方打了許多戰役,將士有些睏乏了。數次戰役下來,遼國飽受創傷,各部紛紛反抗。我朝也未必好到哪兒,河北河東許多人家披麻戴孝,國家經濟也漸漸變得困難起來。雖然不能畏戰,最少要休生養息數年,國庫與內庫漸漸再度充實,才能發起更大規模的戰事。再者,國家新得定難,人心未安,也必須經數年治理,那麼定難不會拖累朝廷,反成了朝廷的一定助力,用兵把握更大一點。”

還有一條宋九未說。

這會花很多錢帛,當然,它比拼的就是破壞,然而這樣做的話,遼國肯定是先吃不消的。

但趙普肯定反對。並且反對得正大光明。

有趙普拖累,前線將士人心不能統一,甚至根本都不能通過。所以宋九直接放棄。

“那麼這個烏玄明……”

“這便是臣的第二個辦法。”

“說說。”

“朝廷不能用兵,也不能讓烏玄明立即被遼國殲滅。所以撥出五十萬緡錢款項,提供武器與棉布棉衣。而且必須是一些真正軍用武器。武器用來增加他們的實力,物資可以讓他們來拉攏各部人心。其次就是西北……王家!”

王家可了不得。

遼國去年冬天失敗了,蕭燕燕惱羞成怒了,若是敗給宋朝倒也罷了,怎麼敗給了一個小小的党項酋長。於是再度派一萬多大軍襲擊豐州,又讓王承美與折二擊敗。斬首兩千多人,三千帳投降,追到青冢。

青冢就是昭君墓,在後來的呼和浩特附近。

與王昭君無關,若是從後來遼國疆域來看,東勝也在遼國管轄之內。也就是若將東勝等處劃爲遼國所有,王承美深入敵境追了六七百里。

當然,它現在有些複雜,對於夾山(呼和浩特附近的陰山地區)與以西地區,遼國僅是羈縻,不是太重視。

然而宋九敏銳地發現了它的戰略地位。

但趙匡義有趙匡義的想法,此次大捷。趙匡義也賞功,以豐州刺史王承美爲團練使,沒細都大首領越移爲懷化大將軍,瓦瑤爲歸德大將軍,耶保移邈二族首領弗香克浪買、乞黨族大首領歲移併爲歸德郎將。

可是趙匡義內心不是很安,王承美兩次大捷,七萬多帳內附,也就是他手中最少有九萬多帳百姓,影響力上達北河套的陰山,東到夾山西側。南到府州。

趙匡義也擔心王家尾大不掉。

所以宋九想說服趙匡義不大好辦,想了一會又說道:“陛下,王家看似威風,可是核心力量太弱了,經濟又差。雖各部投降,卻很難凝聚。然而陛下你再看地圖,夾山離遼國西京有多遠?而且這裡契丹人很少,多是党項人,韃靼人,吐谷渾人與五代避難北逃的漢戶。若不管不問,他們最終因爲強弱關係,而被契丹拉攏。因此臣以爲同樣可以援助。撥十萬斤茶葉,十萬匹棉布,與五萬牀棉被,但這些物資不是用來賞賜王家,而是給他們於夾山、黃河築起兩道防線,十幾處堡砦。有了防禦陣地,這些部族有了自保的本錢,就不會倒向遼國。若是遼國不甘心,用兵於此,我朝可出兵援助,可用錢帛援助。等於又替遼國增加了一個敵人。若是遼國不管不問了,那麼可以用商貿與物資控制他們,可以用擄獲來誘惑他們,讓他們未來配合我朝,東向遼寧西京,北向陰山北的各部族。”

“這個……”

“王家核心力量就在豐州,號召力弱,凝聚力弱,不足爲朝廷邊害也。況且他們頂在前線,只要他們不斷與契丹交惡,後方又倚靠中原經濟,便不敢爲叛也。”

趙匡義還在默想。

與烏玄明不同,他在遼東,那怕將遼國鬧得天翻地覆,與宋朝沒有直接的邊境糾紛,然而豐州不同,並且他們又與府州折家關係默契,東接河東,南接定難,所以趙匡義肯定有一些想法。

“陛下,僅是少許物資,不會使王家過於坐大的。若是西北牽制,我朝又不出兵,烏玄明必滅也。”

宋九所說的茶葉只是一斤幾十文錢的普通茶葉。

棉布纔出來很貴,而且出來得早,在紡織機械未研發成熟很早之前,就改進了海南的一些紡織機,出現了粗棉布以及與蠶絲混紡的細棉布,纔出來時很貴。這些年從嶺南到湖南再到北方,棉田大幅度增加,導致粗棉布一匹只有三四百文錢,幾乎與麻布價等。混紡細棉布才勉強一匹一緡錢。

去年出現了新式細棉布,甚至出現毛料與蠶絲等多種混紡細棉布,這個價格很貴,其中一些優質布能達到兩緡多錢一匹。不過未來它同樣會下跌。

宋九所說的棉布則是粗棉布。

實際若沒有該死的戰爭,這幾年大治,會家家戶戶有新衣穿,也不愁溫飽,甚至能達到文景之治的盛光。

不過宋九不贊成那樣做。趙匡義不同意是其一,而且他坐視李繼遷崛起嗎?或者說燕雲不收回嗎?收不回是一回事,能收回爲什麼不收回?宋九不擔心成吉思汗,不擔心完顏阿骨打?但若是整個西北與燕雲在朝廷手中控制了一百多年,兩百多年。完顏阿骨打能不能拿下中原?忽必烈能不能殲滅南宋?頂多這兩人成爲一個冒頓罷了。

因此宋九是支持戰爭的,但要打得科學,不能冒進。

然而它們雖不是值錢的那種茶葉與棉布,可是運費在這時代太讓人悲催,無論運到遼東海濱,或者運到豐州。代價都很高。

於是在中書又遭到趙普強烈的反對。

西北在築路,在修寨堡,現在又拿出這麼多錢帛,國家經濟如何吃得消,老百姓民生又怎麼辦?

然而趙匡義雄心勃勃,沒有同意趙普的說法。

實際這兩項舉措很及時。

耶律斜軫輕鬆拿下通州到黃龍府、長春州一線。烏玄明進退兩難,他部下多少有些人心渙散。但就在這時候,宋朝大量的武器與物資到達,並且這次出現了更先進的弓弩,士氣再次高漲起來。其實就是能將耶律斜軫永遠的牽制在遼東,就當抵十萬精兵了。

至於王家與西夾山各族的小動作與築城堡,也讓蕭燕燕窮蹙。因此又發起了一次進攻。但這要到明年……

同時羊毛商路打通,阻卜人得到大量交換過來的武器與物資,與宋朝關係更進了一步,甚至有的部族公開請求投靠宋朝,這進一步抵消了蕭燕燕與韓德讓的治理之功。

其實到現在,許多人仍忽視羊毛商路的重要性。

這讓宋九苦笑萬分,一個羊毛,讓歐洲出現工業化革命,並且爲它的利潤出現過羊吃人的現象。

如果調劑得當,它就當抵在西北駐紮十萬雄兵!

現在還是一個開始。最少還有數年效果才能看出來。

吵吵鬧鬧間,夏天一步步深了。

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汝陰知縣孫崇望不顧朝廷制度,偷偷跑到京城擊登聞鼓,上訴他的上司潁州通判曹翰。

曹翰在江州做了一回屠夫。趙匡胤未處理,然而趙匡義不大喜歡,可是後來曹翰在討伐北漢時建下功勞,於是還讓他繼續留在潁州。

他打仗行,然而指望他做文官來治理地方能成嗎?

曹翰在潁州專事苛務酷斂,又不治政事,他的屬下孫崇望忍無可忍,來到京城上訴曹翰內爲奸贓,又私賣弓弩、槍劍、長矛、鎧馬、具裝。這個問題很嚴重,有的是軍制武器,不得買賣,他賣給誰了,而且他這些武器從哪兒來的。還不止,曹翰將前線的那一套用在潁州,在境內築烽臺,諸縣有寇盜,舉烽以應城中。這似乎是好事,可這是內地,動不動就點烽火臺,然後大軍出動,潁州百姓能安心耕作嗎。又擅自部署牙吏,剋扣官賣鹽所得錢銀,民歲輸租粟,以及絲帛,絹。又擅自加名目添賦斂民侵官地爲他自家的蔬圃果園。又讓判官元羽掌酒稅,取其額外錢五百萬,絹百匹。

趙匡義派滕中正查證得實,當所棄市,因有功,派吏護送到登州禁錮。

wωω_тt kān_Сo

估計潘惟正會很苦逼。

就是曹翰名爲禁錮了,也是一個大爺,潘惟正敢得罪他嗎。

趙匡義看着宋九,那意思是說非是朕不信任武將,看看這一出。

宋九舉起牙笏道:“武將可掌兵,可練兵,可領兵作戰,非長於文治也,治理地方須得文官,行兵作戰須得武將,此乃文武之術也。”

不要說文武各負其責了,曹翰本來就是一個屠夫,放在前線還可以,放在大後方用他來治理潁州,潁州百姓能不苦逼嗎?

李昉忽然舉起牙笏。

宋九提議於西北修路開堡,如果用後來宋朝的發展趨勢,宋九做法不是激進,而是太保守了。只要不讓西夏再崛起,那怕用一年國家財政投入西北也是值得的。

但現在肯定有很多人認爲宋九小題大作。所以宋九十分無奈。例如今年春天李繼遷見勢不妙,夏州城前一戰慘敗,也使他清醒過來,於是派使去麟州上書朝廷,俺們投降,永做不侵之臣。

有的大臣便認爲可以同意,但趙匡義十分氣憤,直接拒絕。

宋九提議,準他投降,但人必須進京城來。

李繼遷可能進京嗎?

接受詔書後,不答應,然後在南河套戈壁灘上東躲西竄。實際這時若是挾借折王兩家的力量,與陝西的駐軍,能立即將李繼遷殲滅。可正因爲大家這種心態,宋九緘默了。讓李繼遷再蹦達幾年,直到危害時,宋九纔打算說話。

這次拉攏王家,也是爲了以後那一步着想的,可是有苦難言,宋九說不出口。

西北繼續在修路築堡。

朝廷是通過免稅免役,或者直接給錢糧等各種手段,半補貼性質徵召民夫的。

然而路路克扣,是給陝西百姓帶來了一些壓力。

這一年河南府又言伊洛瀍谷水皆漲,壞官寺民舍甚衆,淹死的百姓達到萬計,陝州又言大水壞軍民舍千餘區。

所以李昉上書,請罷西北諸建設,以寬賦於民。

很難說出他的用意,還是替趙普攻擊宋九,還是確實替老百姓着想。然而宋九十分不悅,說道:“明遠,若是遼國與學我朝,於西北鼓起一渤海國,這後果你可承擔得起?”

“宋公,我未看到西北有何渤海國的可能,相反,因爲西北多事,反而讓百姓不滿,各族也有所怨言。”

“那一族有怨言,你是指橫山南山的野利部,還是指地斤澤各部?”

“宋公既擔心西北發動大規模的叛亂,爲何要扶持豐州?”

這件事宋九不知噴了多少口水,不想再辨,看着趙匡義說道:“這樣,陛下可否給臣放開一些權利,讓臣到三司看看,與如晦商議一下,也許有開源之舉,替國家增加一筆收入。”

“宋公,百姓不能再斂了。”

“開封織造斂民了嗎?”

李昉語塞。

說來說去不就是錢嗎,但人家有辦法掙錢,那還能說什麼?

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84章 奇葩(下)第360章 小把戲第350章 狐狸第261章 保護(下)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442章 妖星(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95章 一把手的問題(下)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24章 父輩(下)第399章 未卜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167章 鏡子(中)第42章 真小人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36章 三槐王第78章 孤家寡人第490章 大秘密第99章 加碼第144章 事了(下)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525章 選擇題(下)第420章 飄搖(上)第459章 小妾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257章 神仙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171章 死(上)第253章 大過第244章 獻酒(上)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90章 又玩大了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426章 上位(中)第158章 勁弩(下)第288章 春行(下)第207章 遊園(上)第65章 溫度第480章 不殺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263章 辭戟(下)第259章 槍桿子第486章 南方(下)第240章 脫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520章 從娃娃抓起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258章 天堂的**第197章 草帖子第447章 野望(下)第424章 定(下)第296章 盧宋會(上)第116章 流民(下)第13章 從此醉(下)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11章 師規第168章 鏡子(下)第113章 教材(上)第328章 憐奴第255章 兩知州(上)第173章 第一槍第194章 快樂第324章 棋子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19章 分岐第306章 不殺人第9章 歪才第177章 夜探第155章 清明(中)第310章 碩麥(下)第361章 黑遼河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192章 上朝第324章 棋子第186章 用(上)第33章 始識第477章 幾千年的話題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318章 搖擺第514章 三憂第17章 約戰(下)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420章 飄搖(上)第131章 詰問(下)第155章 清明(中)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458章 朔州之戰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403章 鐵血之路(三)第515章 捉貓貓第292章 小魚(上)第9章 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