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

戰爭首先在瓦橋關前線龍猛堤打響,宋將荊嗣手下只有近千兵馬,不敵,但居然讓他平安逃回瓦橋關。

同時崔彥進與米信等部先後到達,隔水相望,然而不能進關。

這時城中一員勇將叫張師的自告奮勇站出來,想將契丹大軍衝散,好使崔彥進等人進城。

張師很勇敢,然而另外一個人更勇敢,看到張師帶着手下在大軍中如若無人之敵,耶律休哥親自上馬,撲入陣中,將張師斬到馬下。

然而讓人歎服的是主將雖死,可張師手下不慌不忙,從容應戰,成功退回瓦橋關,沒有全軍覆沒。

耶律休哥沒有攻關,而是看着崔彥進等人的大軍。

他發現了宋軍一個缺點,各路兵馬援瓦橋關而來,臨時聚集,並無統一的指揮部署,於是決定親率精騎突襲。第二天耶律休哥帶着鐵騎渡河猛攻,此時宋軍各部相互獨立,又是猝不及防,面對耶律休哥的突擊,沒能很好組織陣型,各部只好做簡單的相互掩護以求自保,且戰且退。一直將宋軍趕到莫州,斬首上萬,生擒數名宋將。

遼景宗大喜道:“爾勇過於名,若人人如卿,何憂不克?”

這個……

不要說,只要契丹出十個耶律休哥,又得重用,那麼趙匡義哭都來不及。

輸給了耶律休哥不醜,崔彥進等人卻不服氣,重新整隊。欲雪前恥。

另一邊耶律休哥卻在壓制契丹諸將,看到耶律休哥大勝。其他將領想要如法炮製,耶律休哥卻搖頭說道:“今天我抓住了宋軍空子突襲了一把,他們也發現問題所在,明天再去就不奏效了。我軍渡河襲擊宋軍勝算不大,而目標僅是取回雄州,非是要殲滅城外宋軍,只需擋住他們即可,何必進攻他們。徒增危險?”

因爲耶律休哥看出一個問題,首先是張師,主將戰死,部下卻不亂,從容撤回瓦橋關。

自己突然襲擊,雖大獲全勝,但沒有造成宋軍全面崩潰。這兩條證明宋軍戰鬥力不弱。組織有序,若是要輕敵,就會失敗。

契丹其他人不聽,第二天數萬鐵騎急於立功,渡河來襲,但這次宋軍在崔彥進指揮下。列成方陣,反過來將遼軍壓縮到河邊,大敗之,斬首三千餘人。

契丹攻打瓦橋關又未成功,看到宋朝援軍源源不斷而來。在耶律休哥建議下,大軍撤退。

若戰。可能會勝,可能會敗。勝也會是慘勝,宋朝還有軍隊,不會亡國,甚至不會丟掉瓦橋關。但若敗,這二十萬兵馬那幾乎是契丹的所有家底子,他們沒了,各部反叛,契丹瞬間就會四分五裂。

見好就收吧。

果然。

聽到契丹二十萬軍隊南下,趙匡義如同喝了興奮劑一般,以趙延美爲東京留守,王仁贍爲大內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副之,再次親征北方。

車駕到達大名府,聽說契丹人撤了,趙匡義想要再攻打幽州。

第一次攻打幽州失敗,那是沒有賞將士,大軍疲憊,但現在呢?

李昉進諫道:“北鄙戎人,自古爲患,乘秋犯塞,往往有之。陛下櫛風沐雨,衝冒嚴凝,親御戎衣,以攘民患。敵人震懾,畏威而逃,因而剪之,易於拉朽。況幽薊之壤,久陷敵人,慕化之心,倒懸斯切,今若擁百萬橫行之衆,吊一方傒後之民,合勢而攻,指期可定。其如大兵所聚,轉餉是資,且河朔之區,連歲飛挽,近經蹂踐,尤極蕭然,雖偶薦於豐穰,恐不堪其調發,屬茲寒冽,益復罷勞。況今小寇宵奔,邊陲寧肅,若親巡塞下,震燿威容,固足懼彼殘妖,亦恐勞於大舉。伏望申戒羽衛,旋師京都,善養驍雄,精加訓練,嚴敕邊郡,廣積軍儲,講習武經,繕修攻具,竢府藏之充溢,洎閭里之完富,其月歲之間,用師未晚。”

這就是宋九看不起文人的地方。

之所以伐燕雲,門戶也,不得不伐,什麼吊一方傒後之民,虛僞之極。

但國家經濟確實是吃不消了。

不但宋朝,就是契丹這一年多的慘戰,經濟也開始凋零。

於是趙匡義悻悻地下詔,讓曹翰修雄、霸、平戎、破虜、乾寧等軍城池,開南河,使雄州到達莫州能通漕運,然後在大名府校獵,再返回京城。

趙匡義到了京城,又有許多人建議速伐幽州,剛回京城擔任左拾遺的張齊賢上疏進諫,河東新平,民心未安,邊境也沒有建設防禦的軍寨,因此必須先守好國家要害,增壁壘,民心安定,纔可以兵出雁門、陽武谷。

邊寨必須要擇人,擇卒不如擇將,任力不如任人,邊關有良將,又有良臣使民獲休息,田業增而蠶織廣,務農積穀,以實邊用,敵人安肯投死地而爲患?

聖人先本而後末,安內以養外,人民是本,疆土是末,望擇通儒,採訪兩浙江南荊湖兩川嶺南河東,有僞詔命苛賦者,改而政之,以德懷遠,以惠利民,則遠人之歸,可立待。

張齊賢心意是好的,百姓纔是根本,連番用兵,國用吃緊,各地賦稅漸漸加重了。必須要休生養息一段時間再說。

但無論張齊賢,或趙普,或者後來的名臣田錫、王禹偁都沒有說出最重要的一點,門戶。

明朝的不算,雖得燕雲,但讓李自成弄得差不多了。

只看唐朝,唐朝甚至都沒有修長城,爲何突厥人不敢深入?沒辦法深入,除非一個一個城池強攻下來,然而遊牧民族善長野戰,卻不善長攻城。但若不攻城,這些城池留守的兵力就是大患,一旦深入。前面大軍受阻,後面阻攔。那就會出大事情了。因此突厥在武則天時騷擾邊境,只是到達定深等州,不敢南下。

但沒有了幽州的縱深,遊牧鐵騎就可以輕易南下,如澶州之戰,還有金人的南侵。

拿不下來沒辦法,若能拿下來,即便大家苦一苦。還是很划算的,那是百年大計。

只能說在沒有想出很好計策之前,不能盲目進攻,否則就是大敗。

張齊賢的進諫,終於使趙匡義按下心思,說來說去,與李昉所說的一樣。連番大戰,百姓與國家吃不消。

實際他還有一條未說,戰爭對宋朝百姓造成傷害,相反對契丹百姓豈不會產生傷害?爲什麼趙匡胤在內藏庫準備了那麼多錢帛,當真是買人頭?

還有一條,爲何遼景宗會撤兵。這是一個秘密不怪張齊賢,直到宋九歸來,纔將這個秘密揭開。

北方大戰方起便落,另一場小型戰役在南方打響。

候仁寶、孫全興與劉澄不得不出兵。

有宋九與潘美前例可依,於是水陸出兵。但做了改動,非是選擇在西道江(紅河)。直接殺入交趾內腹,那樣劉澄沒把握。畢竟他們不是潘美、尹崇珂與王明。

於是改在了西道江北面的白藤江,這裡離邕州近,能水陸及時地配合。想法也不錯,沒有絕對優勢之前,最好是白藤江,無論南漢,或是後來元蒙皆是這麼打的,勝敗無關,這是合乎兵法的打法。

劉澄先殺入白藤江,擊敗交趾水軍,擊斃數千兵交趾兵士,擄獲了一些戰艦。候仁寶聞訊後立即發兵,然而主將孫全興卻在花步滯留了七十天,候仁寶很生氣,數加催促,孫全興不知何故,就是不肯出兵。

接下來的事更滑稽了,劉澄大步到達後,孫全興只好出兵,兩軍相會,派斥候出去打探,斥候回來稟報,說沒有發現敵人,兩人一商議,沒有敵人那就撤兵吧。於是又撤回邕州南邊的花步。

最滑稽的是他們撤兵,也不對候仁寶說,候仁寶傻呼呼的孤軍深入,敵軍來詐降,天真的候仁寶前去受降,不幸遇伏而死,宋軍此役大敗,也不能算是大敗,死了數千人,交趾那邊死的兵士更多。

他一死,留下無數爛攤子。

首先幾名逃回的宋兵跑到邕州城中搶劫百姓財產,並且在城中造謠,讓百姓惶恐不安。但這時廣南有兩個名臣,一個是轉運副使周渭。這是一名傳奇色彩的大臣。

若是無周渭十幾年如一日呆在嶺南,宋九推行的政策很有可能都被一羣庸官破壞掉。

宋初得到南漢,戶口只有十七萬餘戶,如今達到三十三萬多戶,不完全是仁政導致的增加,還有從交趾擄來的百姓,計入戶冊的蠻戶,一些隱逃戶。但實際增加的戶數也接近了十萬戶,是宋朝人口增漲最快的地區。

中間周渭功不可沒。

這點小事兒對他來說很容易解決,先是將幾名搶掠的兵士斬首示衆,後是讓兵士解甲進城,於是人心始安。

然而還有一個爛攤子,與潘美宋九那次征討相比,這一行幾乎用滑稽來形容,準備更是不足。首先是藥材,然後是宋九在諒山佈下的幾個棋子也未動用,再就是兵士來源。那次用的皆是嶺南兵,而這次用的多是荊湖兵,甚至有來自長江地區的兵士。

而從廣南到交趾森林密佈,多發瘴毒,實際就是瘧疾與水土不服導致的各種惡症。若是個體問題不大,如今有許多衙內組織船隻在海外經商,還有宋九在那幾個島上的經營,也有瘧疾,然而危害並不大。但在軍中性質不同了,幾千人聚在一起,很容易感染。因此孫全興帳下許多兵士感染了瘧疾,更不敢進攻交趾了。然而退也不敢退兵。

就卡在花步哪兒,生病的兵士越來越多。

廣南還有一個名臣,寇準的岳父許仲宣,他當機立斷,下令撤兵。爲方便就糧,許仲宣讓軍隊屯於諸州,又大開府庫,自行賞賜,然後找來大量草藥與大夫,替兵士看病。

這更滑稽了,行兵作戰,糧草,軍醫,草藥,這是必須品,居然軍中沒有,讓許仲宣來挽救……

打的鬼仗!

但不會就這樣結束的,因盧多遜,不但糟蹋了幾千將士,同時還將趙普大妹夫弄沒了,趙普會怎麼想?

盧多遜這樣做肯定不對,但趙普也不值得同情,因爲他更殘忍更無恥。

然而趙普比盧多遜手腕高超多了,他已經看到時機,趙德芳今年春天也莫明其妙死了。

趙普還沒有動手,他在等……(未完待續)

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31章 到處是黃金第53章 比較(下)第291章 大魚第348章 必死(下)第77章 卷(下)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461章 走馬燈第45章 摺紙第290章 郭成儀(下)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8章 神奇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210章 錢啊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215章 踢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270章 危機第5章 損人不利己第40章 挖祖墳(上)第343章 矯正(上)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76章 真是他第178章 開業(上)第128章 雪話(上)第422章 定(上)第94章 一把手的問題(上)第156章 清明(下)第252章 寶寶第164章 新知州第78章 孤家寡人第388章 新人第9章 歪才第134章 荒野(下)第3章 好戲第189章 強上了第45章 摺紙第155章 清明(中)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62章 我的地盤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272章 伐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355章 有一種痛叫虛僞第144章 事了(下)第138章 草芥第383章 中策(下)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373章 原因第419章 荒誕(下)第245章 獻酒(下)第394章 持續性的打臉(下)第167章 鏡子(中)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356章 無敵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525章 選擇題(下)第417章 一地雞毛(下)第361章 黑遼河第196章 國舅(下)第216章 夜宴(一)第442章 妖星(下)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74章 南方(下)第18章 君子第276章 良臣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324章 棋子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396章 梟雄的末落(下)第64章 糊塗第221章 大婚(中)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156章 清明(下)第80章 **(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311章 同病相憐(上)第324章 棋子第174章 嘉禾第220章 大婚(上)第371章 那一年第216章 夜宴(一)第18章 君子第26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上)第10章 製造標準第361章 黑遼河第345章 殺氣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49章 盛況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510章 膠着第222章 大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