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

宋九的不作爲,古通判一顆心更加安定。

然而沒多久,他的心又提了起來。

消失許久的郭二再度出現了,但他不是一個人返回江州城的,與他一道來的有很多人,包括潘家,郭家,韓家,符家,石家,高家,甚至有幾個衙內親自來了江州,包括潘惟固。

這些年在宋九帶領下,他們發了一筆財,從河洲到廣南,再到海外。

宋九最看重的是海外,其次是廣南,最後纔是河洲。他們最看重的是河洲,其次廣南,最後纔是海外。因此造成兩種不同的結果,宋九將視線向海外關注,多數衙內卻向廣南關注。

河洲分錢雖多,但只有三十幾年辰光了,以後就要交給朝廷。廣南的產業纔是他們真正的產業。因此將重心漸漸投入到廣南。

大批衙內派人進入廣南,有利有弊,弊的地方避免不了會與當地的豪強產生一些衝突,但這個弊恰恰是宋九想要的。同樣是豪強,兩者的凝聚力卻是天壤之別。

利的地方更多。同樣是投入,一種是趙承宗那種短平快,利用權利強行的剝削式投入。一種是高投資,長線投入。通過河洲,後者的投入讓更多的人接受。

宋九離開廣南,影響力還在,不僅是甘蔗,棉花,諸多衙內在宋九指導下,開始試種一些南海來的香料,茶葉,桑蠶,以及一些作坊。絲茶在廣南產量高,可質量不行,也沒有關係,它們在中原未必受歡迎,但可以通過市舶司向海外銷售。

這種長線投入,給當地帶來先進的技術,帶來經濟活力,提高了稅務,加強了同中原的聯繫。

而且因爲宋九。多數衙內主動讓各家管事善待百姓,作爲並不是太惡劣。

正是這些衙內投入,使廣南越來越繁榮。

宋九讓郭二回京城帶信,這些衙內立即派人來江州。

但他們到來,使古通判心驚肉跳,一人好對付,然而那麼多衙內。那一家衙內都有深深的背景,古通判哪裡敢得罪?

宋九“抱病”迎了出來。

潘惟固說道:“妹夫,真讓你猜對了。”

“什麼猜對了。”

“父親大人。”

趙匡胤拜祖後不久,開始調兵遣將,以党進爲主帥,潘美爲都監。楊光義爲都虞候,郭進爲忻代行營馬步軍都監,兵分五路,郝崇信、王政忠出兵汾州,閻彥進、齊超兵出沁州,孫晏宣、安守忠出遼州,齊延琛、穆彥璋兵出石州。郭進出代州,進攻北漢。

當然,五路大軍調動,再加上準備物資糧草,以及隨軍民夫,離出兵還有一段時間。

宋九感到有點奇怪。

若是按照以前趙匡胤的用兵,皆是拿下一地,穩上幾年。再拿第二地。從兵法上來講,也就是熬兵,有戰有閒,這樣士兵不會成爲一支疲兵。然而這次爲何如此之快?

北漢是快完了,可北漢不可怕,可怕的背後還有契丹。

難道趙匡胤想迅速一統中原,以便確立皇儲?

宋九忽然毛骨悚然。若真是如自己所猜想的那樣,趙匡義不得不動手了。而且大軍北上,京城沒有多少禁兵,也是動手的最好時機。

那麼今年冬天……

京城內。趙匡美府中。

趙匡美也在問:“皇兄,爲何不讓曹彬領兵?”

“三弟,曹彬仁慈,用來征討江南可以,但對付北漢契丹恐不行也,去年一年,我看他種種用兵,心中戰戰兢兢,豈能再讓他用兵北方?”

“原來如此,難怪皇兄過了許久才承諾給了他平章事之職。”

“用兵之道,一是佈置謀劃,二是兵力對比,三也是運氣,這是他的運氣,也是我大宋的運氣,故皖江口之戰我軍扭轉。而且我也承諾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況且我是皇上,豈能不遵守承諾。故思來想去,還是給了他樞密使之職。”

“皇兄爲何不讓潘美爲主帥?”

“北漢氣數將盡,不足爲慮,難的是以後,爲何我於內庫藏錢帛,想收回幽雲十六州,將是一場鏖戰,會持續多年。若不儲備大量錢帛,到時候必然會勞民傷財,沒有財力支持,說不定隨時能功虧一簣。同時也要練兵練將,國家不能將用兵寄託在潘美一人身上。否則潘美若出事,國家將無將可用。”

“倒也是。”

“好在北方開始廣種棉花,將士們漸漸不畏寒冷,能與契丹一拼了,否則想收回幽雲十六州更難。”

“當年幸好皇兄未聽陶谷之言,宋九,我大宋之久也,”趙匡美道。河洲種種好處,趙匡義是將錢花下去了,趙匡美沒有花,前後分紅包括契股便賣,得到二十多萬緡錢帛。所以趙匡美對宋九一直抱有好感。

“宋九……”趙匡胤喃喃一聲。

他在皇宮,可以聽到種種消息,不過這個消息有真有假,只能靠他智慧去辨認,不過隨着宋九去江州,三拜江州城,以及其他種種的事蹟也反饋到了京城。

對三拜江州城他沒有多排斥,僅是三拜,沒有大肆張揚,趙匡胤也不喜曹翰的作爲。

似乎江州局勢對宋九不是很妙,宋九去江州是二弟的主意。看似二弟在“陷害”宋九,不過隨着諸衙內去江州,趙匡胤也反應過來,江州的惡劣局面實際僅是一種假象。

無論古通判與張霽如何折騰,他們背景太淺了,哪裡是宋九對手。

但宋九若將江州變好了,那就是赫赫政績,這不是巴蜀與廣南,巴蜀僅是打了一個賭,況且後面還有呂餘慶、丁德裕與曹彬的支持,廣南做得不錯,可若沒有潘美呢?

宋九若是在江州做好了,意義截然不同。因此趙匡胤開始懷疑宋九與趙匡義之間的關係。

趙匡胤沒有多說話,無論有沒有關係,問題皆不大,一旦拿下北漢,便會進一步削弱二弟勢力。於是說道:“三弟,京城你也要替我關注。”

“你是說二弟……”

“母親臨終前曾當着我與趙普的面,再三囑咐我以防後周之弊,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爲我所擁有,因此扶持二弟以防萬一。我爲讓母親瞑目九泉,當時答應下來。”

趙匡美點了點頭。

這是防止萬一的。但那有那麼多英年早逝的人?

大哥也沒有當真,不然也不會讓趙普打壓二弟了。

再說兩個皇侄也大了,看樣子大哥想扶德芳爲皇太子,大哥還是年富益壯之時,也不急,不過北漢一滅。國家穩定,那麼必須給皇侄鋪路了。實際往深裡說,母親喜歡二弟,當時臨終所言,也是有所偏心。這個趙匡美就不大好說了。

但對大哥的做法,趙匡美不是很擁護,難道二哥有這麼大膽子。敢謀反篡位?

……

宋九病好了,病好了就要理政。

這時的宋九不再是初來江州的宋九,古通判隱隱感到哪裡不對。

宋九做法依然十分正常。

接手政務後,將幾個主要的胥吏召集,詢問政務,有的讓他滿意,有的讓他很不滿,便換掉了三個胥吏。

沒有全換。僅是換掉三人。

古通判嘴角嚅嚅,最終還是沒有反駁。若這樣也要反對,那就代表着他是想要將宋九完全架空,必然就要撕破臉了,想想城中那些衙內,這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然而宋九動作並不大,又讓幾個學子察看江州郊外情況。甚至測量彭蠡湖畔的湖水深度與淤泥深度。

僅是如此。

陸續地有原江州百姓過來討要房地,宋九答覆還是在拖延。

但沒有幾天,宋九就接到一個漁民的密報。這個漁民在彭緣湖打漁時,無意中將漁船駛到彭蠡湖深處幾個沙洲。那天晚上他看到一個沙洲附近停泊了許多船隻。

於是好奇地將他的小船靠近。看到有許多人聚集在沙州上議事,他藉助蘆葦隱護潛伏過去,就聽到一個消息,領頭的人似乎叫羅大,因爲不滿官兵對他窮追不捨,將一些對宋朝不滿的百姓聚集,準備攻打江州謀反。

宋九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就傻了,立即將古通判喊來詢問:“古通判,你有沒有緝拿一個叫羅大的人?”

“我是下了捕文,此人是一個惡跡斑斑的大盜,必須要緝拿歸案。”

“惹麻煩了,”宋九將情況一說,古通判立即問那個漁民,然後拿出地圖察看。

良久讓漁民退下,說道:“九郎,派官兵追繳吧。”

“他們只是聚集,並沒有立寨,彭蠡湖那麼大,如何追繳?而且朝廷不欲江州多事,拿到了還好,拿不到怎麼辦?”

古通判臉色變了變,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關健他心中有鬼,若是驚動朝廷,自己貪污受賄的事必然揭開,要命的那兩本賬冊還控制在羅大手中。

宋九沉吟一下道:“他們是烏合之衆,攻打江州城多半是不敢,我就怕他們危害彭蠡湖航道安全。而且他們若大肆劫船,手中錢帛越來越多,力量也就越來越大,江州現在連一個完整的城牆都沒有,到時候會真的來攻打江州。”

“要麼調禁兵過來吧。”

“朝廷僅在南亭駐紮兩營禁兵,還非是水軍,茫茫彭蠡湖如何得行?並且朝廷將要對北漢用兵,若是江州出了大事,你我皆承擔不起。”

“朝廷要對北漢用兵?”

“恩,這事兒……”宋九想了許久,說道:“我們去看一看城外三營廂兵。”

兩人出了城,觀看廂兵,這三營廂兵皆是臨時組織起來的,老弱病殘的一大半,一是勞役,二是震懾,至於戰鬥力,宋九看後不由地搖了搖頭。他沉思良久後,說道:“只能再組織一批廂兵了。”

“九郎,沒有那麼多人手啊。”

“有,德安。”

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459章 小妾第165章 有約第490章 大秘密第436章 神的黃昏(五)第233章 千古遺恨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79章 勇退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367章 相才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503章 遺言第188章 立必行第263章 辭戟(下)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69章 神奇(上)第148章 背後(上)第356章 無敵第133章 荒野(上)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233章 千古遺恨第23章 父輩(上)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137章 對峙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10章 製造標準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71章 神奇(下)第354章 誰想不到的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28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下)第493章 原因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502章 黎明第208章 遊園(中)第294章 小魚(下)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79章 勇退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24章 父輩(下)第185章 釘子戶第265章 折騰第121章 變化(下)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27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中)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328章 憐奴第447章 野望(下)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447章 野望(下)第170章 巫蠱第300章 愛情問題(下)第3章 好戲第456章 忠心第477章 幾千年的話題第15章 非奸即盜第129章 雪話(下)第175章 聘禮第415章 一地雞毛(上)第170章 巫蠱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179章 開業(中)第278章 公主(下)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82章 誘、惑(下)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207章 遊園(上)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02章 停修第13章 從此醉(下)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139章 派系第159章 核心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243章 插花第420章 飄搖(上)第343章 矯正(上)第12章 從此醉(上)第517章 養豬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286章 落幕第88章 神靈第175章 聘禮第66章 懸賞第263章 辭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