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入相(下)

未動身之前,先看了鑄錢監。

宋九奏摺到了京城,古通判與張霽二人削籍爲民,這讓潘憐兒更不滿意。當年宋九僅是出征了交趾,便讓趙匡胤削籍爲民。兩者能相同嗎?

至少有一個流放處執吧。

宋九好言安慰了許久。

對宋九在江州的做法,朝廷未置與否,但同意了兩條。

那就是將江南國學改成白鹿洞書院,從江州財政中撥出一筆款子,扶持白鹿洞書院,並且從河洲書院裡調出一些師生,前往江州。但白鹿洞書院以儒學爲主,其他學問爲輔。

第二條就是鑄錢監。

並且三司調來詳細的數據,又從其他數州調來一些匠戶。

年底鑄錢監就能正式營業。

宋九看着三司數據,開始起銅產量並不高的,但隨着火藥的使用,每月江南銅產量在逐步增加,若是按照這個走向,明年整個南方課銅量能達到三百多萬斤。

這是課銅數量,再包括私銅,實際產量能達到五百萬斤。

並且它是指原始冶銅後的結果,若是推廣反射爐冶銅,這個產量會增漲兩到三倍,包括一些貧銅礦也能利用上。

但這些銅不可能全部用來鑄錢,大約能利用三分之二,那麼一年能鑄錢三百到四百萬緡。

這個鑄錢數量仍滿足不了國家的貨幣需要,可多少能解決一半錢荒的問題,至少兩三年過後,朝廷不需要下詔錢不得過江。

它尤着國家的民生,朝廷對此十分重視。

宋九看了看,帶着家人前往湖口。

江州十分麻煩,然而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時光漸漸接近十月,紛爭漸漸平息。

宋九又派出官吏,於彭蠡湖修築一個面積達到四百多頃的湖圩。它不是爲了大興圩田。江州如今成了地廣人稀之所,圩田雖然肥沃,築圩堤時需要大量人力財力,築好後還要興修溝渠,平整田畝,汛期時又要防洪抗訊,老百姓未必喜歡。

所以從宋九去湖南提出築圍。再到江東,如今真正的圍田與圩田並不多。

它主要作用,還是起一個表率,以後人口增漲了,就能用它做一個示範。

同時又於江州城外勒石爲巨碑,上面標洲彭蠡湖以及周邊地區可以築圩的範圍。可以築圩,但必須留下深湖區域,以便蓄水,包括各個河道也不能大肆侵佔,否則一旦汛期來臨,洪水不得泄,就會出現大面積澇災。所謂的圩,在汛期時圩區遠低於河面,一旦圩堤沖垮了,那會死很多人的。

除了巨圖,還有相關的文字說明。

除了這三件實事,宋九也沒有其他舉措了,要麼就是成天地調解。

一直調解到年底,才勉強將江州所有宅地處理。

……

風依然很是凜冽。但江河冰川漸漸融化。

前面就能看到河洲魄麗的身影。

它已經成爲京城最亮麗的風景線。

潘憐兒高興地從船艙走出來道:“官人,京城到了。”

宋九聞聲,放下書本,也從船艙裡走出。回京的這段時間,宋九一直在埋頭苦讀,以後的日子一定要做一個文官,但有學問的人越來越多了。不讀書是不行的,能讓這羣文人活活吃死。

兩人站在船頭,潘憐兒悄聲問道:“官人,你認爲陛下真的病崩?”

“勿要問。”宋九嚴肅地說。

去年年底。宋九在江州聽到趙匡胤駕崩的消息。

聽到的傳言更多,真真假假,宋九難以辨別。

中間有諸多謎團,即便是宋九,身在局中,恐怕都不能得到真相。而且他也不能去查問真相,找死啊。

但在短短兩個月內,已經能看出趙匡義重視內治的程度。先是在年底發佈詔書,以賈琰爲三司副使,之前前川與夔峽分別設轉運使,峽鹽運到荊南,導致西川百姓缺鹽,趙匡胤生前時追究了兩地轉運使的責任。

這個追究是沒有道理的,川鹽是井鹽,產量就那麼大,調到荊南了,當地肯定缺少鹽巴。於是趙匡義赦免兩地轉運使之失,任命西川轉運使申文緯遙兼峽路,峽路轉運使韓可玭兼西川路,讓兩地轉運使互兼異地長官,那麼對對方的情況就會了解。至此,巴蜀鹽業運輸再沒有發生梗阻。

接着趙匡義聞聽有的節度使能養一千多匹馬,用一千多個僕役,並且這一情況十分普遍,於是在朝會上問,這些節度使錢是從哪兒來的?就象宋九算的賬那樣,養一匹馬相當於養幾個僕役,即便節度使薪酬很高,但頂多養一百匹馬一百個僕役就吃不消了。在趙匡義逼問下,大臣不得不吐出真相,各節度使利用朝廷官運,夾帶私貨進京販賣,以謀取私利,既省了運費,又避免了稅務。

趙匡義下詔嚴令禁止。

然而他無論在內治上再怎麼精通,趙大死得不明不白,軍事上又成了短板,只能在史書上留下一個不好的名聲。

但趙匡義登基,對宋九卻是一個福音,剛過完元旦節,趙匡義便下詔,將宋九提爲參知政事。

宋九返回船艙,問憐奴:“你家官人究竟叫什麼名字?”

他寫信讓昇州知府楊克讓打聽李秀,楊克讓年底給他回了一封信,說查無此人。

金陵有叫李秀的大戶,但皆與憐奴所說的李秀不符合。

宋九便追問憐奴,問急了,憐奴便哭。宋九無奈,只好讓楊克讓再打聽,但快近了京城,宋九又接到楊克讓的信,信上首先恭賀宋九進入兩府,最後還是說查無此人。

在江州也就罷了,但到了京城,宋九不能不明不白地帶着她回家。

wωω▪тTk дn▪C ○

憐奴急切地說:“宋國公,奴婢替你帶孩子。”

“你有何難言之隱,儘管說出來,說不定我能替你解決。”

憐奴又垂淚了。

宋九沒辦法,只好不問,但向潘憐兒努了努嘴,自己不便問得太深。可是妻子能問。

回到家中,三個姐姐也高興地趕過來。

趙匡義登基後大赦天下,然後封賞羣臣,宋氏封爲開寶皇后,趙德昭封爲武功郡王同平章事加節度使,趙德芳爲開封府尹同平章事,趙匡美爲齊王。位宰相之上,昭慶公主爲鄭國,延慶公主爲許國,永慶公主爲虢國。權知高麗國事王伷爲高麗國王,後面的這個就別當真了。

而且趙德芳雖爲開封府尹,但無處理開封政務之權。真正處理開封事務的是趙匡義的親信,原開封判官程羽權知開封府。

宰相薛居正加左僕射,沈義倫加右僕射,盧多遜爲中書侍郎平章事,曹彬呆在京城什麼事也沒做,加同平章事,楚昭輔爲樞密使。

等到京城安定後。趙匡義這才下詔讓潘美等將回京,然而那些大兵們繼續留在北漢境內。

要召回的,但那時不敢召回來。

這段時間,升官發財的不知凡幾。

可真正升得快的只有宋九一個人,再看看兩府,薛居正他們都是老人了,就是趙匡義登基,新人仍然僅是盧多遜一個人。

因此宋九一回來。大姐準備擺香案祭祖。

“大姐,不用急,我會祭祖的,但不能太囂張,做人還是低調一點好。”

“也是。若是玉蘋能回來就好了。”

“大姐,放心吧,我一定會讓契丹將玉蘋送回來的。若不是爲了她,我也不會這麼快答應做參知政事。”

“玉蘋回來,也要做參知政事。”

“大姐,你不懂。這個參知政事那麼好做的?”

潘憐兒在邊上點點頭,在路上宋九也與潘憐兒說過,兩府數人,薛居正、曹彬、沈義倫是老好人,楚昭輔與宋九關係不錯,盧多遜雖奸滑,但與宋九沒什麼矛盾。

然而洛陽還有一個人。

潘憐兒表示懷疑,宋九道:“你看吧,他會回來的。” ωωω●Tтká n●¢Ο

趙普手腕太高明瞭,而是兩府諸相才能比較弱,除了盧多遜外,其他幾人皆拿不出手。因此只要給趙普一個機會,繼續從魚又化爲龍。一旦趙普回來,那麼宋九呆在東府同樣會難受。

大姐又看着憐奴,問:“她是誰?”

“你問憐兒吧。”宋九沒好氣地說。

數次問憐奴,皆讓妻子打斷了,這個嬌小的弱女子跟在他身後快半年時間,居然還沒有摸清她的身世,這讓宋九感到很無語。

潘憐兒小聲地在大姐耳邊說了幾句。

大姐看着憐奴,眼中狐疑,潘憐兒是說憐奴知書達禮,宋家太單薄了,想讓宋九納下來。可她弱小的身材,讓大姐懷疑她能不能生養孩子。

宋九聽不到她們在說什麼,但能猜到,低聲道:“憐兒,她是有夫君的人。”

“她叫憐奴,與我有緣,你不要爲難她哪。”

“由你吧,我去中書報到去。”

宋九騎馬去中書交接,中書幾個大佬齊齊賀喜。

剛在談話時,小黃門讓宋九進宮。

由小黃門帶到皇宮,見到趙匡義,宋九山呼萬歲,然而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趙匡義讓他坐下來,說道:“宋卿,你在江州做得不錯。”

“不敢,臣臨行前,江州還有許多矛盾。”宋九道。表面上看宋九在江州做得不出色,產生諸多糾紛。原江州百姓還是感恩宋九的,但江北來的百姓心中皆在怨恨宋九。實際兩者,真正吃虧的是原江州百姓,現在估價,無論是宅或是地,都貶值了,並且貶得厲害,江北大戶與商賈暫時多出了一些錢,然而相對於江州的前景,他們其實是沾了大便宜的。除非他們想學趙承宗,或者象張霽時那樣,以小博大。

宋九喊過去的諸衙內管事能理解,然而這些江北百姓不能理解。

因此走的時候,送行的百姓並不多。

但宋九在江州所做的,爲以後江州打下了好底子,並且多少挽回了朝廷在江南的惡劣名聲。

趙匡義笑咪咪地看着他,很早的時候趙匡義就想用宋九爲相了,說道:“宋九,朕以你爲參知政事,可有什麼國策對朕說一說。”

“啊。”

“就象諸葛亮見先主,王猛見符堅,姚崇見唐明皇那樣。”

朕賞識你,給朕來個隆中對吧。(未完待續。。。)

第52章 比較(上)第514章 三憂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235章 比較第537章 大結局(四)第324章 棋子第356章 無敵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3章 好戲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301章 高下(上)第311章 同病相憐(上)第273章 中傷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373章 原因第26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上)第258章 天堂的**第461章 走馬燈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216章 夜宴(一)第217章 歸來(上)第17章 約戰(下)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145章 祭文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134章 荒野(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131章 詰問(下)第220章 大婚(上)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500章 破騎軍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257章 神仙第166章 鏡子(上)第535章 大結局(三)第510章 膠着第444章 高處不勝寒(中)第425章 上位(上)第205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上)第216章 夜宴(一)第221章 大婚(中)第113章 教材(上)第155章 清明(中)第71章 神奇(下)第215章 賀禮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175章 聘禮第183章 求實(上)第447章 野望(下)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90章 又玩大了第300章 愛情問題(下)第497章 鹹平軍第515章 捉貓貓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89章 郭成儀(上)第257章 神仙第313章 才第450章 良機第491章 狼來了第272章 伐第354章 誰想不到的第212章 哥哥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9章 歪才第321章 大江(下)第217章 歸來(上)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476章 一(下)第293章 小魚(中)第342章 親事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508章 口袋第194章 快樂第67章 高第79章 勇退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426章 上位(中)二百十八章 歸來下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274章 反擊(上)第387章 好人第168章 鏡子(下)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77章 卷(下)第243章 插花第450章 良機第381章 鬥吧第452章 西北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