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落幕

宋九苦笑,這纔是一個真正的誤會。他不喜趙普,也用了手腕,那就是河洲。但那是在暗處的,在這時代沒有人有本領將它放在臺面上,說自己是對付趙普的。

若非自己南下,發生了許多事,他一直與趙承宗保持着不鹹不淡的來往,還說了多次“好”的建議,只是趙承宗不聽罷了。可在公開場合,宋九仍不想得罪趙普。

試問這個天下間,有幾人敢公開對抗趙普。有,看看他們的下場。

有的大臣眼中閃過哀憐的眼光。

河洲爭來爭去的,那是小一輩的事,趙普不能直接插足,那樣會讓人產生沒有肚量的看法。河洲也佔着理,於私善待百姓,於公交稅,各種利於國家技術的研究。

但直接得罪趙普,別以爲沒漏洞,有心找宋九的漏洞,仍有。趙普想弄死宋九很難,但想將宋九送到沙門島多半還是能做到的。

然而誰敢說?

宴會散後。

各自懷着不同的心思,坐看着趙普如何出手報復。

不過誰都沒有想到這是趙普最後的輝煌。

這兩年發生的事,一次次地超過趙匡胤的底線。宋九搪塞地說了一句話,因爲沾到論語,大臣沒有一個說話,趙匡胤是看在眼中的。他又想到以前種種的事,柴宗訓之死,堂帖勝過制書,以及去年下半年三司傾盡手中力量,只徵來了十萬石糧,導致北方几十州府百姓年底大飢,若非宋九寫信去廣州,若非是自己急調陝西糧食。今年春天可能會出現大麻煩,所爲者何?

甚至在各州縣長史眼中,只有中書,沒有他這個皇上。

不過趙普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趙匡胤動得極其小心翼翼。先是下了一詔。堂後官十五人,從來不曾替換,宜令吏部流內銓於前資見任令錄、判司簿尉內,揀選諳會公事、有行止、無違闕者十五員,具姓名奏,當議差補。仍三年與替,若無違闕,其令錄除升朝官,判司簿尉除上縣令。

這個堂後官就是指中書門下政事堂服務的最高級別小吏,分爲諸房堂後官與提點五房公事堂後官。諸房堂後官的職責,在點檢審覈各房守當官、主書、錄事、主事所處理的各項業務公文書;提點五房公事堂後官。則是將各房轉呈上來的公文書,做最後的勾檢稽覈。

他們名是官,實際爲吏。

然而從他們職權來看,其權比許多官員權利更大,可以說是首相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這份詔書絕對沒有問題,這些老吏久掌中書門下許多重大政務,卻沒有遷升。時間長了,他們必然不思進取。但以他們資歷,擔任知縣,各州通判,司法司戶錄事與縣尉主薄足夠了。將他們換下去,補充十五名沒有違制或犯過重大錯誤的小吏進來,那會替中書增加新鮮血液。

詔書前面下達,後面讓武德縣尉姜宣乂爲眉州別賀,充堂後官,又以新成州錄事參軍任能、前郫縣令夏德崇、前三原縣尉孔崇照進入中書擔任堂後官。

還是沒有問題。

但是這些堂後官一換。趙普就等於膀子砍掉了,大腿削斷了。因此趙普提出了反對意見,陛下,你換掉一批堂後官可以,但不能全換。他們初來乍到。不熟悉中書事務,全部換掉,中書就會癱瘓。趙普一反對,威力十足,吏部內流銓正在準備繼續選堂後官,聽到趙普反對,不敢再選撥了。因此只選了姜任夏孔四人。

趙匡胤被趙普弄得苦逼了,內流銓不將人數報上來,他就沒辦法將趙普手下這些堂後官一起替換掉。一怒之下,將舊堂官劉重華等四人召到皇宮,直接說了,你們這些堂吏擅中書權,多爲奸贓不法,希望你們改邪爲正,歲滿無過,朕賜予你們上縣知縣官職,若繼續象以前那樣,朕必將重懲不怠。

這是第一回合。

趙匡胤動手,卻讓趙普掰了過來,兩人打了一個平手。

看到兩人開始惡鬥,參知政事劉熙古,也就是趙匡胤登上帝位後論功臣時,霸府第一功臣幕僚,他夾在中間,表示很難受。皇上,你老人家我得罪不起,趙普,你老人家俺也得罪不起,四次上表,以有足疾求致仕。趙匡胤不悅,我用你就是分趙普權勢的,因此同意,以他爲戶部尚書致仕。

第二回合開始。

趙普在做木材生意,在他帶動下,許多官員也做木材生意。供備庫使李守信受詔,替朝廷於秦隴間替國家經營木材。看到其利可觀,將國家的錢帛挪用過來,替自家經營木材生意,賺了很多錢。

邸報上所說的很簡單,及代歸,爲部下所告,也就是趙匡胤下詔將他詔回來,用其他人代替他,但部下將李守信挪用公款做生意的事捅了出來。但爲什麼在這個當口上將李守信替換回來,爲什麼他部下會反告李守信?

供備庫使也不是小官了,李守信坐在這位置上還會很笨嗎?他剛到中牟縣,聞聽此事,知道事情不妙,寫了一封信給他女婿秦州通判馬適,上吊自殺。趙匡胤派司勳郎中蘇曉前去按察。蘇曉下去後毫不客氣,大肆抓捕,包括李守信送給女婿的那封信,也查了出來。趙匡胤想要赦免,蘇曉不同意。於是將馬適棄市斬首,籍其家,牽連的更廣,許多人家一起破產,將李守信挪用的公款終於收繳上來。趙匡胤大悅,以蘇曉爲右諫議大夫、判大理寺事,尋遷左諫議大夫,監在京商稅務。

因此百官震賅,沒有人敢再去經營秦隴木材生意。

沒有動趙普,但這個矛頭分明就是對着趙普。

第二槍剛剛平息,第三槍又開始。京城左右軍巡院,典司按鞫,開封府舊選牙校。分掌其職。上哀矜庶獄,始詔改任士人。後面一句沒問題,關健是前面一句,前面一句的七個字,開封府舊選牙校。

沒辦法。趙普尾大不掉,趙匡胤在深宮中,以前一直通過兩條線當中樞神經,一是趙匡義,二是趙普,趙普這根中樞神經出現問題了。只能嘗試着重新打通開封府這根神經。

但是趙匡義繼續裝懦弱。

第四槍又發。

這又是一出句踐臥薪嚐膽的故事。

雷德驤彈劾趙普,被貶到商州做司戶參軍,原商州知州與雷德驤關係交好,趙普不悅,將他的親信奚嶼調到商州。奚嶼於是三番四次地刁難雷德驤,雷德驤苦不堪言。說了一些怨懟的話。奚嶼大怒,正好聽到雷德驤有一篇文章寫了一些對朝廷不大滿意的話,秘密派人從雷家家人手中取得,以此將雷德驤關在大牢,準備處置。

這是否有罪呢?

沒有!

宋朝不興文字獄,唐朝也沒有,要麼蘇東坡烏臺詩案吃了一些苦頭。但也不過關在牢房裡呆了幾天,隨後王安石就將蘇東坡貶到黃州,照樣吃酒作樂,照樣寫大江東去。若有文字獄,最少白居易與杜甫能死千遍萬遍。

不要問奚嶼有何膽量,看看姚恕下場吧。當時趙匡胤還不想動趙普,因此僅是貸其罪,削籍徙靈武看管起來,滿足了趙普大部分的願望。靈武就是後來的西夏,銀夏。真正貶到大西北。

但雷德驤還有一個兒子叫雷有鄰。他是一個舉子,多次省試不中,以爲是趙普故意打壓。有沒有這回事,未必趙普授意了。但肯定有,這時還沒有實施糊名考。無論誰做主考官,誰敢將將他錄爲進士,想找抽啊!父親出事後,他就象沒有發生這事兒一樣,繼續與一羣文人好友遊歷交遊。他家門口也有一個讀書人,叫王洞,一道參加春闈,美其名曰同年,實際非是同年,若是雷有鄰也中了進士,那才叫真正同年,他沒中,王洞中了。王洞後來遷爲秘書丞,他對王洞低三下四地巴結,王洞也沒有想到其他,看到他沒多少事,整天都有空,以前兩人關係不錯,就象朱三與宋九一樣,便多將家事託負給他打點。堂後官胡贊李可度等人在職很長時間,是趙普的心腹,由是權勢很大,別人想找他們辦事,必須送厚禮才能辦成。有一次王洞讓雷有鄰代替他換半鋌金子回來。

在古代一般金銀熔鑄時多鑄成條狀,也就是一根金條銀條,這時又稱爲一鋌金銀。發展到後來,將這個重量製成標準的重量,一鋌金銀標準重量是在五十兩,半鋌就是二十五兩金子。這時金子還是很貴的,宋九家不算,對於普通官員家,半鋌金子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雷有鄰便奇怪地問:“王兄,你換這麼多金子做啥?”

“我想送給胡將軍。”

胡將軍就是胡贊,他趙普的帳下武吏,故人稱爲胡將軍。

王洞巴結胡贊,就是想胡贊在趙普面前多說說好話。以前雷有鄰也出入過胡讚的家,甚至還替王洞送過一些薄禮。王洞沒有想到其他,便說了出來。雷有鄰一聽機會來了,說道:“王兄,交給我辦吧,你是秘書丞,去胡將軍府上,太過顯眼。”

王洞也就同意了。

包括胡贊也沒有想到其他,殺人不過頭點地,難道因爲雷德驤彈劾了趙普,就將他們一家來個滿門抄斬,加上雷有鄰做得很小心,胡贊多少有些同情,因此漸漸與雷有鄰交好。

所以案發後,這些官吏貪污受賄,是咎由自取,但時人對雷有鄰也不是很贊成,他爲父報仇動機是好的,可手段同樣低下。

不久後,雷有鄰終於拿到他所想要的東西。有了王洞與胡贊這根線,雷有鄰交際圈在擴大,又與上蔡縣代理主薄劉偉交遊。劉偉是代理官,按照宋朝規訂,凡代任官,必須滿三任以上,沒有犯錯誤,再憑藉三任以來的有效證明,呈給吏部審批後,才能轉正。但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麻煩,其中一任文件丟失了。劉偉的大哥劉侁是進士,替他僞造了一份證明呈到吏部。關健這個證明需要加蓋官印,劉進士才情好,不但僞造了證明。還僞造了官印。

僞造官印何罪?

看看宋九將他的小官印往門票上一蓋,假票立即自動消失。那可是死罪。

因爲是朋友,劉氏兄弟沒有瞞他,雷有鄰也知道了。

又從胡贊處聽到一則消息,王全斌平蜀。巴蜀大亂,朝廷選派良吏治蜀,也選了宗正丞趙孚前去西川。趙孚看到西川混亂,貪生怕死,不想去,於是稱病不任。又求趙普說好話,趙普真的庇護了他,沒有讓他去。

有了這三條足矣。

雷有鄰又從朝堂一些動向,隱隱看到皇上對趙普不滿,因此擊聞登鼓,狀告堂後官胡贊和李可度受賄。是趙普包庇;劉偉僞造官府證明文件得官,是趙普有意批准;當年平蜀,宗正丞趙孚本應被派去入蜀,但卻裝病不去,也是趙普所縱。

實際這次狀告的力度還不及他老子。

不過時與勢不同,趙匡胤換一個堂後官都換不了,心中惱恨可想而知。聽聞後立即派御史臺審問。這些都是事實,審訊後趙匡胤立即下詔判劉偉處死;王洞與趙孚,責杖免官;胡贊、李可度免官並沒收家產。以雷有鄰爲秘書省正字。

這中間有兩人一直消失不見。

一是趙匡義,雷有鄰積心蓄慮,謀劃良久,肯定與趙匡義無關。第二個是宋九,宋九也消失了。

有了這個藉口,趙匡胤詔參知政事呂餘慶與薛居正升都堂,與宰相同議政事,以分趙普之權。其實這時趙普還有着一線生機。那就是呂餘慶。趙匡胤分解趙普之權給薛居正與呂餘慶,不是指望薛居正,他是前周大臣,真正指望的人是呂餘慶,是霸府功臣。一代良吏,才四十幾歲,正是年富益壯之時。不過呂餘慶讓趙匡胤很失望。

他對宋九說我不是趙普的人,然而確實與趙普關係很好。或者他也沒有弄清楚,你們三趙之間分分合合的,是真打壓還是假打壓。繼續以趙普馬首是瞻。

也就是國家政務繼續掌控在趙普手中,並沒有達到趙匡胤想要的局面。趙匡胤就問盧多遜,盧多遜南下南唐爲使,此人要學問有學問,有談吐有談吐,與李煜合對了拍。而且態度禮貌,不象以前宋使那麼倨傲,於是與李煜相談甚歡,臨別時派人對李煜說我們宋朝正在修天下方誌,史館中獨缺江南諸州的,能每州給我一本,讓我帶回去嗎?

小事一樁,李煜立即派手下連夜搶工謄抄,以免耽擱了盧多遜開船。這個傻帽,只要他派人抄,盧多遜等半年也會等啊。將南唐一羣小吏累得半死,盧多遜輕鬆地將江南十九州地形,屯戍遠近,戶籍多寡等機密一網打盡。

由時趙匡胤更加看重盧多遜。趙匡胤問,盧多遜答:“陛下,東水門外是衙內事務,臣不言,秦隴木材臣也不知,臣不言,臣只說臣在京城所看到的,趙普廣治豪宅,侵佔民房,本是市內一等繁榮之所,民房擁擠,趙宅卻寬廣得可以治蔬圃,又用空障地私易,又營邸店奪民利。其他的臣不知。”

盧多遜不冤枉趙普,這些趙匡胤以前也經常去趙普家,都能看到。

但他說了幾次,趙匡胤一直猶豫不決,於是趙匡胤又問另一人,李昉,昉曰:“臣職司書詔,普所爲,臣不得而知也。”

趙匡胤默然。

何謂默然,有兩種,大臣說得對,趙匡胤不想承認,只能默然。

還有更可怕的一種,大臣說得不對,趙匡胤又不能明處反駁,於是默然。

李昉的非是前一種,而是後一種。

爲何要問李昉,因爲李昉的歷史。乾德二年,也就是宋九第一次科闈那次科舉,張昭與陶谷掌春闈。陶谷誣奏崔頌向給事中李昉替其親戚求東畿令,引張昭爲證。張昭說沒有此事,那時候趙匡胤有意扶持趙普上位,打壓後周舊臣力量,陶谷做爲趙普的親信,是趙普的勢力,同樣也要扶持。因此不悅,將李昉貶爲彰武行軍司馬,崔頌貶爲保大行軍司,張昭逼得三章請老。

李昉與趙普有恩怨。

所以趙匡胤才詢問李昉。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李昉說的是公道話。但更非是,李昉提爲兩制官,居然向堂後官拱手行禮,再加上科闈發生的事,在趙匡胤心中李昉也不是一個直官。

爲什麼這樣說,無他故,害怕也。

若這次李昉打了趙普的小報告,還好一點,若是呂餘慶敢分趙普的權也還好一點,那麼說明會有更多的大臣在自己提醒下,敢與趙普對抗,趙普就不會一權獨大。可是這些大臣沒有一人敢說,包括盧多遜,頂多說了廣治了豪宅,不敢說隴秦木材,不敢說河北,那麼自己連出了幾次狠手,產生了什麼作用?

趙匡胤沒有辦法再用趙普了,直接下詔將趙普罷爲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

其實事情到此本來還可以結束的,趙匡胤面對着趙普曾經的權勢產生了嚴重的多疑,產生了嚴重的懷疑,甚至又認爲呂餘慶是趙普的人,多次旁敲側擊,呂餘慶沒有辦法,只好以病求解職,罷爲尚書左丞。以趙光美爲永興節度使兼侍中,趙德昭爲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薛居正爲門下侍郎,沈義倫爲中書侍郎並平章事,石守信兼侍中,高懷德王審琦加同平章事,盧多遜爲中書舍人參知政事,楚昭輔爲樞密副使,皇弟趙匡義爲晉王兼侍中,位在諸相班上。

看看這幾人的升遷就知道趙匡胤的用意,趙匡美與趙德昭仍是打醬油的,但一個是三弟,一個是兒子,自家人。薛居正雖是老實人,但並沒有與趙普走得有多近。石守信如今也能算是皇親國戚,高懷德與王審琦是兒女親家,並且他們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杯酒釋兵權中的主要人物,杯酒釋兵權主謀就是趙普。盧多遜一直與趙普不感冒,楚昭輔也是如此。更不要說趙匡義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徹底洗掉趙普的影響。

一個時代終於落幕,趙普臨走時說了一句,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

那不是嘲笑,趙普也沒有想到後面發生的事,若那樣,以他的權謀,早搶在盧多遜之前就是撈到一個最大的果實,何必搞出金匾之盟的鬧劇?這是害怕,害怕趙匡義也象他那樣,將他往死路上逼……

因爲這一句,他留下一條後路,所以後來又能東山再起,儘管那時的趙普遠不是現在的趙普,不過以後趙普權謀術再深也未必會有史上的好結局。因爲除了盧多遜之外,還有一個人。

宋朝最可怕人物,不是王安石,不是趙普,也不是司馬光,真正可怕的乃是三百年第一人,范仲淹!

因爲其德操無瑕疵,所以才真正讓人可怕,那怕是呂夷簡這樣的治世能臣,動操有術的權謀大師。宋九不及范仲淹,可能勉強算是一個縮小版的范仲淹,要命的某些方面,又比范仲淹對國家的作用更大。

趙普離開京城了,黃葉翻飛中,秋天來臨。宋九終於能喘一口氣了,可是宋朝將會迎接一出最沉重的史頁。

第405章 鐵血之路(五)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214章 肥羊(下)第169章 寒瓜第386章 禮物第58章 異人奇課第473章 真相第176章 真是他第319章 五字第140章 奸細第93章 兩道詔書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173章 第一槍第49章 盛況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157章 勁弩(上)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346章 輕敵第243章 插花第519章 景德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178章 開業(上)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223章 皇后(上)第24章 父輩(下)第25章 殺傷力第440章 妖星(上)第271章 前兆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352章 安定第67章 高第99章 加碼第170章 巫蠱第47章 玩大了第210章 錢啊第427章 上位(下)第220章 夜宴(五)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53章 大笑第317章 學問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301章 高下(上)第10章 製造標準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374章 交鋒(上)第170章 巫蠱第362章 號角第217章 歸來(上)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6章 金子第453章 山後第291章 大魚第27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中)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369章 拓跋第500章 破騎軍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494章 朕累了第235章 比較第267章 海貨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492章 疏忽第69章 神奇(上)第514章 三憂第518章 皇對皇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127章 廟還小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41章 挖祖墳(下)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332章 入相(上)第215章 踢第403章 鐵血之路(三)第158章 勁弩(下)第497章 鹹平軍第394章 持續性的打臉(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303章 打獵(上)第194章 快樂第245章 獻酒(下)第527章 好鄰居(下)第514章 三憂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317章 學問第111章 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