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郭成儀(上)

“不能打,”潘憐兒也說道。

宋九沒有做官了,但沒人會藐視。他在嶺南所做的一切,趙普這一回反過來刻意封殺了消息。不過隨着趙普倒臺,嶺南種種傳到中原,何謂良臣,這纔是良臣,不是巴蜀,巴蜀只是逼王全斌不殺人,沒有展現宋九的治理能力。嶺南纔是真正良臣的所做所爲,有人暗示將宋九譽爲唐朝的宋璟,漢朝的黃霸。

宋九前幾年擔任三司判官,有人不大服氣,但若是現在擔任三司副使,不會有一個人說閒話。甚至許多百姓巴不得宋九直接擔任三司使。

這也是一種勢。

宋九呆在家中搞研究,宋家門第並不低,京城許多貴婦人與潘憐兒常來常往,消息十分靈通。

宋朝還未動手打南唐,但宋家提前聽到一些動態。例如江南人樊若冰,傳言舉進士不中第,上書言事,不報,遂謀北歸。先釣魚採石江上,以小舟載絲繩其中,繩頭系南岸,再迅速抵達北岸,以度江之廣狹,數十次往返,得其丈尺之數,於是逃到京城來說有策可取江南。何策外人莫知,趙匡胤聽後命其參加學士院試,賜及第,授舒州團練推官。樊若冰又對趙匡胤說他母親與親屬皆在江南,恐爲李煜所害,願迎至治所。趙匡胤即詔李煜護送,李煜聽命。又復召若冰爲贊善大夫,且遣使至荊湖,如樊若冰之策,造大艦及黃黑龍船數千艘。

老百姓仍搞不清楚,認爲朝廷莫明其妙,不就是用小船量量江面寬廣,何至於封賞如此之厚,包括潘憐兒。

宋九反問了幾句,若攻南唐,哪裡最重要?

採石磯!

爲何要丈量幾十次?

這個潘憐兒就不大懂了,宋九又解釋道,若是僅丈量寬狹,數次足矣,這個丈量除了寬狹外,還有水流湍急,適不適合大舟而過,岸邊深淺,適不適合船隻順利抵達對岸泊下來,兵馬渡江。以及其他種種,裡面學問大得狠。然後再問,爲何要讓他監造大船?

這回潘憐兒與玉蘋都想了出來,那就是他對江船懂。

宋朝在造海船了,朝廷的船不多,倒是諸衙內前後打造了九十多艘船,下水的就有七十多艘。論船舶技術,仍是泉州第一,廣州次之,這是無奈,雖宋九從泉州與廣州,還有吳越弄來了許多工匠,基礎工匠不行,不過密州海船漸漸能與吳越海船相比了。可江船仍不行,行的是河船,在汴水黃河裡航行的那種幾百石几十石的中小船隻。江船技術仍是南唐爲翹楚。

樊若冰是文人出身,他想考的是進士,何來的造船技術,這是數年來暗中偷學來的。

憑這兩點,還不能重用嗎?

所以說才子做不好皇帝的,書法繪畫文章與作詞能力,無幾人能勝過李煜,特別是填詞,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又有幾人能勝過李煜?也許大蘇與辛棄疾比他強,但不會強多少,至少也是李清照,柳永,納蘭等人的級別。別忘記了,李煜不是後繼者,而是開創者。可是做皇帝不行了,明知宋朝虎視眈眈,各州圖籍給了盧多遜,樊若冰的家人又送到宋朝,自此樊若冰再無牽掛。

這是備戰。

但從一些貴婦人說話中,仍得到一個消息,朝廷仍以招降爲主,攻戰爲輔。原因很簡單,幾次伐國之戰,損失慘重。湖南叛亂不休,幾個名將名吏數年大治,才勉強使民不痛恨。巴蜀更不用說了,至今百姓對宋朝仍沒有抱好感。南漢最好,可是那把火燒得心寒。最好不打。

想招降必須讓李煜信任。

劉鋹再不好,也是一個國君,如果一個衙內想揍就揍,李煜敢投降嗎?

潘憐兒乞求地看着宋九。

這事兒可大可小,弄不好大哥要倒大黴的。

宋九撓了撓頭,喊來郭大,道:“你將郭成迅速喊來,還有那個郭成儀也帶上。”

“喏。”

一會兒郭成帶來,宋九道:“郭成,你陪我去開封府。”

將郭成帶到開封府,問了問衙役,趙匡義將潘惟德笞了五十下後,關進開封府大牢。不是鬧着玩的,若是笞五十下,那倒是無所謂了,就怕後繼的處罰。

宋九拜見趙匡義。

趙匡義喝道:“若爲公事,衙堂陳述。若爲私事,偏廳相見,但不得談公事。”

不準求情,求情沒用。

“二大王,私事,是一樣好東西,並且它的靈感不是來自微臣,是學子所思,這正是微臣看重的,請於偏廳相談。”

趙匡義看着郭成,不認識,但宋九說的意思他明白,書院培養了許多學子,但不能圍着宋九做助手,他們要讀力思考,讀力做事,那纔是宋九所說的百花齊放。也不會幾十年後,宋九去世了,國家不會因爲宋九,物格學進度停下。

但這時候來,說不爲公事那是不可能的,先聽聽再說。

來到偏廳。

兩人爲了避嫌,至少宋九明處還是趙匡胤的桃花,所以也好久未見了。但宋九覺得很奇怪,明知道趙匡義離成功離那殘忍的一夜不是很久,可看到趙匡義並不覺得害怕。

想了想,心中感到慚愧。

自我心理剖析,原因很簡單,趙匡義雖手段殘忍,但他害的是皇帝,是宗室,對大臣還可以。既然不害大臣,宋九纔不會害怕。

然而從宋朝走向來看,宋朝需要趙大,而不是趙二。趙大在,內治還可以,就是遜色一點,但勝在武功上。若有趙大,說不定幽雲十六州能拿下,西北也不會叛變讀力成功。

不過明知如此,宋九龜縮了。

趙匡胤姓格多疑,就象竇儀,明知道是能臣,有宰相之能,一直未重用,若是提撥得早,何來趙普專權一事?或者馮瓚,那樣的能臣居然一直在地方上飄來飄去,若是早一點重用,那怕給一兩個虛銜重職,又豈能爲趙匡義收買?其實用來用去的還是他自家人,先是趙普,後是趙匡義,最後想提撥趙匡美。不敢用臣子,這纔是趙匡胤最真實的評價!

還有的就是王祜,因爲沒有聽話加害符彥卿,又沒有重用,但真加害了,成了小人,會不會重用?還有就是宋九馬仁瑀之類更次之的臣子,雖用了,但因爲種種原因,沒有放手去用。

雖然這些短處不妨礙趙匡胤的偉大,但逼得宋九不得不退卻。

還有這些人的手段,宋九自付遠不是這些人的對手,說不動趙匡胤,權謀又非是這些人的對手,如何不退卻?

實際內心深處,宋九不想挑起沉重的命題,讓他做廣南轉運使,做了,做得很好,但不做了,也就不會想了。也想國家好,他所做的研究,許多是利於國家的。然而讓他擔當着生命危險,他又不願意去做。

趙匡義一度裝軟弱,宋九一直是裝不知。

宋九將郭成儀組裝起來。

趙匡義不大懂,宋九解釋道:“二大王,這是我學子郭成所做的儀器,他在廣南量山高度時,發現一點,理論上正午影子是最短的,可南與北影子長度皆不相同,又想到我所說大地是圓的理論,大地隨着太陽轉動的理論,然後做出來的儀器。”

“廣南的學子,請坐,”趙匡義客氣地說。

宋九在廣南推廣先進種植,包括最獲利的棉花,以及未來最獲利的甘蔗,但不僅是棉花與甘蔗,還有種種作物,包括各種糧食的先進種植,飼養業,蓄牧業,漁業,同時還有茶果香料經濟木材。大多數完成了使命,陸續回來,但後者仍然每年派出一些學子與老農前去替換,這個時間有點長,最長的達到十年。

先說作用。

不管花多少錢,得說作用,若是作用足夠大,花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廣南有沒有先進的耕種方式,有,廣州一帶,就是廣州一帶,也不是最先進的耕種水利方式,首先沒有象樣的海堤,其次對農業不是太重視,之所以南漢不愁糧食,完全是天氣因素,一年兩熟,一年三熟。最後沒有象樣的水利,包括成熟的圩,圍,堰,陂,梯。但是宋九來到廣南,不但帶來中原最先進的耕作方式,甚至還超前了。

並且與原先的自發不同,它是有意識的引導,以落後地區爲中心,漸漸推廣,幾百個中小型農莊,不但前後運作了近九千頃成熟的耕地,交給了當地百姓,同時在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耕作養殖經驗後,請當地百姓參觀,以此來迅速推廣。

其次是錢,想投資就得要錢帛,宋九換了一種方法,利用手中職權,將河洲與中原一些暢銷產品運到廣州港與番商交易,賺了許多差價。這個差價包括宋九家投入的一些錢帛一起砸了下去,這是農場的原始資本,然後利用高價的棉花換回,有沒有賺錢,賺了,可是入不敷出,總體,若是將前期賺的錢扣除,實際是虧了一點。不過這個經驗得到了,推廣的應當是前朝所沒有最先進的經驗與技術。

宋九有功勞,掛在河洲上,大家都清楚,包括廣南的百姓。正是因爲這幾百個農場的帶動,廣南耕種養殖業幾乎達到明朝中葉的水平。所以百姓感謝宋九,宋九說我沒做什麼,實際真做了不少,包括礦坑的四六分制,廣南沒有實行宋朝的礦坑制度,而是全部交給富戶經營,先期提供一些條件,例如道路,以及一些器械,隨後提供一些定量的火藥,礦主交出產量的四成作爲課量,餘下的由自己所得,想賣給朝廷就賣給朝廷,想自己賣只要不逃稅,聽之!

不是真正的無爲,有爲,只是引導,寬民,由是廣南截然不同。

這中間,先進的耕作養殖引導作用功不可沒。但沒有老農,學子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上。沒有學子,老農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子的理論知識開拓了老農的識野,又將這些先進的理論隨着返回,帶到宋朝各地。老農的實踐補充了學子實踐的不足。

然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水土不服,所謂的瘴癘,也就是瘧疾,使許多學子中招,宋九在廣南時陸續送回許多學子,回京後又招回許多學子,但還是有七名學子永遠地倒在廣南。

廣南不變好,他們犧牲也就白犧牲了,廣南幾乎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趙普下臺後,這些情況陸續反饋到趙匡胤耳朵裡,趙匡胤痛惜,追贈七名學子官職。並且下了一道詔書,只要學子在廣南逗留一年以上時間者,又通過書院的畢業考,一律錄取,提爲各縣主薄縣尉。多還是南方,不過那是正式的官職了。

實際還有,在北方還有一些農場,第一批由朝廷拍給私人經營,第二批開始,但沒有吃多少苦,只是書院內的獎勵,例如加學分,給予一些錢帛獎勵,多與宋九家沾上了邊。那不能格外的優賞。

不管以後對趙匡義如何評價,他同樣是一個重視民生的人,因此聞之廣南的學子,十分客氣。(未完待續。!

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444章 高處不勝寒(中)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336章 東華門第384章 雁歸來第195章 國舅(上)第45章 摺紙第40章 挖祖墳(上)第348章 必死(下)第264章 人才第55章 爹爹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347章 必死(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38章 信(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201章 父親(下)第216章 懲戒第283章 春闈(上)第261章 保護(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213章 肥羊(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174章 嘉禾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423章 定(中)第507章 求和第442章 妖星(下)第320章 大江(上)第339章 遙遠的地方(上)第65章 溫度第446章 野望(上)第216章 夜宴(一)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497章 鹹平軍第213章 肥羊(上)第194章 快樂第134章 荒野(下)第75章 卷(上)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91章 地圖(上)第171章 死(上)第320章 大江(上)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22章 麻煩來了(下)第167章 鏡子(中)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49章 盛況第484章 奇葩(下)第399章 未卜第45章 摺紙第168章 鏡子(下)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385章 五十年第140章 奸細第381章 鬥吧第229章 石嶺關第283章 春闈(上)第314章 才子(下)第195章 國舅(上)第388章 新人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184章 求實(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213章 肥羊(上)第222章 低產時代第381章 鬥吧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504章 開始了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224章 皇后(下)第87章 巡察(下)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215章 踢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392章 打臉(下)第372章 包青天第337章 窅娘第507章 求和第182章 功名(下)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352章 安定第176章 真是他第86章 巡察(上)第345章 殺氣第23章 父輩(上)第126章 影響第89章 結社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13章 肥羊(上)第425章 上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