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保護(下)

“繼續說!”趙匡胤很不悅地道。難道連自己身邊太監也要替趙普說話嗎?

但他“誤會”了王繼恩。

王繼恩說道:“河北種種糾紛還是因爲勞力問題,開始時勞力緊張,多數勞力去了河洲,河北勞力緊張,爲了約束,造成一些不好的事。現在情況漸漸扭轉,不似從前,宋平家的慘案,還是那個管事貪色所至。”

趙匡胤額首。

這纔是稟報,他是自己身邊的人,要站在朝廷角度說話,不能挾帶其他想法進去。

王繼恩又說道:“然而二大王略有些弱,陛下下詔捉拿羅管事棄市,二大王前去捉拿,羅管事嘴中污言穢語,對趙相公多有不敬,讓二大王強行下令射殺。而且街坊多有傳言,說此案與趙衙內無關,僅是趙衙內手下犯了錯,倒是以罪勒歸私第,不勝忿恚,藉機將事態擴大,不然一個婦人怎能知道他的府第,到他府上喊冤鳴苦?奴婢斗膽說一句,二大王不行哪,再尋一人,才符合朝廷平衡之道。”

“尋誰?”

“薛相公,李相公……”

“別瞎扯,給朕添亂了,”趙匡胤道,連弟弟都鬥不過趙普,薛居正李崇矩他們更不行。然後坐下來沉思,看到弟弟是嚇壞了,最簡單的道理,京城種種傳言,顯然是趙普派人散發的,來抹去宋平一家慘案的影響,若是以前,弟弟能放過這個機會麼?趙普能散發謠傳,弟弟也能散發。看來二弟是想做一個太平王。不想招惹趙普。

宋九想問題簡單,大不了兩個人都不用。什麼問題也沒有了。

然而趙匡胤壓根就沒有想過,以至後來局勢那麼兇險。他想的仍是起用趙匡美。

成長不同,想法不同。

他非是李世民劉邦與劉秀,生生打出來的天下,因此敢用人。他也非是楊堅,未篡國之前,楊堅權傾天下多年,胸有成竹。柴氏江山他在裡面扮演的功勞並不多,而在皇袍加身之前,纔剛剛升爲點檢使。資歷不足,聲望不足,再加上前代種種,讓他對別人一直信心不足。

做了天子之後,想要了解外面情況,一是奏摺,天知道里面有多少水份。二是石漢卿與王繼恩這樣親信稟報打探,同樣也有很多水分。因此外面必須有親近的人把持國政。何謂親近之的,趙普。趙匡義,除了他們還能有誰,趙匡美,太小了。不行。因此只能在他們兩人之間玩一種平衡遊戲。總之,這種小心與不自信有好有壞,那就是逼着他施行種種仁政。使國家安寧,即便征伐過程也是小心翼翼。寧肯慢一點,也不能大踏步前進。以防意外發生。還有,就是對武將的矯枉過正,在二趙之間玩平衡……

前期確實需要這種平衡,沒宋九想得那麼簡單。

然而平滅南漢過後,二十幾員重將死的死,收權的收權,有沒有這個必要,天知道呢……除非宋九能力再強一點,直接影響到趙匡胤,然後再鬥倒二趙……好艱鉅的任務哦。

趙匡胤於是盯着地圖看。

他認爲趙普與弟弟反正在京城,自己眼皮子底下,蹦不出一個天來。因此想着嶺南,潘美南下,有大功,也有大過,於是不賞也不罰。

不過問題不僅於此,潘美軍事能力很強悍的,他在嶺南可非是劉鋹在嶺南,兵力雖少一點,然而嶺南離京城太遠,又隔着南唐與吳越福建,只有湖南一條路,湖南原來屬於誰治理的?以及蠻人,秦再雄還是宋九的乾哥哥。

而且北方兵士未經磨練,能不能適應南方的氣候?

不賞不罰可以,潘美他們也知道原因,但不能讓他們後院出事,那會讓他們寒心的。萬一逼急了,什麼都有可能。想到這裡,他問道:“你去了嶺南,說一說你的看法。”

王繼恩咯咯笑了起來,道:“陛下,潘將軍與尹將軍都傻了眼睛,還是奴婢喝醒他們的。”

“你不懂,”趙匡胤也得意地大笑,南下潘美是主帥,是頭號功臣,不能讓尹崇珂凌駕於上,那又讓潘美寒心。於是讓他們並列,用這招一作懲戒,二做掣肘,潘美就不會有其他想法。自己這步棋是一着妙棋,管他幾個知州,若允許,三個知州也行哪。

“是,以奴婢之見,南方最重要的人乃是宋九,奴婢所過之處,無數百姓聞聽奴婢是中使,一起伏下山呼聖天子,奴婢想,恐怕京城百姓也不會象嶺南百姓對陛下忠心,縱不如之,也不會出現巴蜀那種亂象。這中間宋九乃是頭號功臣。不過他也是頭號罪人,陛下用他爲都監,就是監督三軍的,馬逕山一戰,劉鋹請降,他未及時進勸,聽任自己丈人強行出戰,那時,他沒有看到即將倒下數千漢兵,而是看到的是他家中的美嬌娘,不然何來那把火。”

“什麼美嬌娘,瞎扯八道,”不過趙匡胤顯然很快樂,私下裡他也喜歡與太監或者一些親近大臣瞎說八道,甚至聽一些八卦。又說道:“你啊,也是一個欺負怕硬的主,不敢得罪趙普,連潘美也不敢得罪。此失非與宋九有關,他還年青,在磨勘期,主要是潘美缺少了決斷。”

“奴婢不懂。”

“你是朕的人,以後說話在有些骨氣。”

“是,是。”

“不管怎麼說,宋九這次在嶺南動靜不小,他欲要將功折罪,不能讓他寒心了。趙普手伸得太長,但他說得也有道理,無學子指導,恐怕不行。這件事由你來主持,勿要讓趙普接近那些學子,更不要讓人逼迫那些學子。你對這些學子說,書院是朕的書院,沒有朕之命令。任何人不得調動,堂帖也不行。再一件事。你去宋九家,向玉蘋將那些卷宗要來。朕要看看是那些官吏想要獻媚。”

“喏。”王繼恩走出皇宮,抹了一把汗,好不容易纔將二大王委託的事辦好了。不然河洲早晚讓趙普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下一根。但想要弄倒這個趙則平,還要費更多的苦心。

他是帶着皇上的旨意來的,幾個學子不得不同意。

秦娃子他們也隱隱感到朝堂局勢的兇險。這時,他們皆看着南方。這一刻,他們很盼望宋九回來,那纔是書院的依靠。

王繼恩又向玉蘋要到那份卷宗,帶回宮中。

趙匡胤打開一看。那還不清楚吧,立即下了一份制書,六個知縣,十幾個小吏全部罷免,其中七個小吏直接發配牢城。又來到高家,對燕國公主說道:“二姐,這樣你該放心了吧。”

接着又賜二弟十四把門戟。這個物事形狀很象戲文裡的方天畫戟,天子宮殿門、國學、文宣王廟、武成王廟、各州公府、貴官私第等門口都設門戟,以示隆重。但數量各有定數。因爲宋朝此時多執行開元禮,所以多是開元天寶規矩。最多的是二十把戟,廟社門(祭拜本朝前任皇帝或者皇上父親祖父的太廟門口)與宮殿門口各懸二十把戟。

東宮門口是十八把。嗣王郡王,若上柱國、柱國帶職事二品。散官光祿大夫已上,鎮國大將軍已上,各同職事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門十四戟;上柱國、柱國帶職事三品,上護軍帶職事二品。若中都督、上州、上都護,門十二戟;國公及上護軍帶職事三品,若下都督、中下州,門各十戟,並官給。

也就是做大臣的,最多十四把。太子不能算,那是半個人君。

但它貴就貴在不常設,非是嗣王或上柱國肯定就有的,例如趙普的門口,一把戟也沒有。只有得到皇上肯定的大臣門口才可以設戟,因此在唐朝,有大臣請戟,張介然說我三品官了,可以立戟,請皇上恩准,唐玄宗準了,還準他在家鄉故宅門口立戟。

宋朝立國,國公如走狗,但立戟的人家幾乎一個沒有。

意思是二弟,大哥還是對你信任的,可他根本不瞭解現在的弟弟。河洲財政太重要了,而且他比趙匡胤更瞭解宋九,趙匡胤要用趙普,他也要有用的人,包括宰輔,能用的人不少,但適合宰輔的人並不多,選來選去,只有宋九一個!當然,他不會說的,說出來估計能將這小子嚇死。所以他才隱秘地動用了一個關健棋子。

河洲保住了,宋九也保住,給再多戟也不管用,繼續裝死。

趙普這時候確實糊塗了,也太貪婪了,以至他的堂帖比詔書還要管用,下面許多官員寧肯執行他的堂帖,也不願執行詔書。在趙匡胤手中這麼幹,在史上趙匡義手中還這麼幹,可迅速讓趙匡義解決掉了,然後做乖孫子。

這一年京城上安始終飄蕩着一份不安的氣息。

老百姓沒有察覺。

甚至許多官員認爲趙匡義息菜了。

在這種詭異的氛圍下,劉鋹押到京城。趙匡胤派呂餘慶問焚府庫之罪,呂餘慶也是又好氣又好笑,幾個伐國大臣先後悲催,本指望這次潘美南下終於有一個好結局,沒想到又出了這檔子事。他問,劉鋹就答:“我也不知,是龔澄樞他們要求做的。”

趙匡胤又派中使問龔澄樞,李託與薛崇譽,幾個太監大臣推三賴四,這是南漢諫議大夫王珪看着李託說道:“昔在廣州,機務皆是你們所專,火又自內中起,你們欲推過何人?”

他也急了,換自己是宋朝皇帝也會動怒啊,那是多少錢帛?想一想那些宮殿裡的金山銀海,玉嶺珠河,能不動怒嗎。這個責任不能擔,一擔準得死。中使是宮中的太監,一句已經清楚,宋九當時急了,他也急了,想一想皇上爲了國庫與內庫多一些錢帛出來,省吃儉用,那一年能省出多少錢?這一把火得夠皇上省一千年的。氣憤之下,先唾其面,然後越想越憤怒,趙匡胤熬,連帶着他們也跟着熬,上去伸手一個個大耳光子抽過去。龔澄樞一看動武力了,沒辦法,個個承認,將事情經過逐一交待。但損失了多少錢,那一個人都沒辦法計算出來。

趙匡胤也憤怒,用帛系鋹及其官屬,這是好聽的說法,也就是用布繩子象栓狗一樣,系在劉鋹與其官屬頸子上,獻太廟太社。這才召見劉鋹,趙匡胤懶得問,而是讓盧多遜責問。劉鋹一下子跪在地上,說道:“臣年十六僭僞號,龔澄樞皆先臣(他父親)舊臣,每事,臣不得自由,在國時,臣是臣下,澄樞是國主。”

他自己乾的好事,全部賴在一個太監身上。

然後趴在地上請罪。

對於這個不要臉的傢伙,趙匡胤無輒了,讓大理卿高繼申將龔澄樞斬於鞦韆門外,徐徐道:“朕赦釋你之罪了。”

“謝陛下恩典,謝陛下,”劉鋹用頭撞地,那是真撞,頭都撞出血來。所有大臣看到他這個不要臉的樣子,都忍不住扭過頭,看不下去了。劉鋹又說:“還望陛下再下詔,讓宋九不要再打臣了。”

說完哇哇大哭。

奶奶的,這是怎樣的一個活寶啊,所有大臣又扭過頭。但當真是活寶?若此,他就不會做出那些喪天良的暴行。實際這一招很聰明,終其趙匡胤一世,他活得比誰都快樂。

趙匡胤氣樂起來,瞅着他的下面。趙匡胤也想錯了,那天宋九氣得快要發瘋,忘記了這一茬,沒有踢他小jj。然後潘美秘密將他押回京城,劉鋹躲過了一劫。

“宋九乃是我朝有名的軟溫臣子,爲何要打你?”

“臣有罪,臣有罪,應當阻止龔澄樞他們放火的。”

“你起來吧,以後既是我朝大臣,宋九不會再打你了,”趙匡胤道,暫時也不能殺,以劉鋹爲右千牛衛大將軍,員外置,封恩赦侯,俸外別給錢五萬,米麥五十斛。

得到劉鋹等人的口供,再對照潘美的奏摺,他非是一流的權謀大師,但是一流的軍事家,腦海裡迅速模擬出潘美南下的種種路線與用意,憤怒減少了一分。換自己,也多半不會想到南漢君臣這麼混賬。也不能給人留下一個重財輕民的看法,因此以潘美遙領山南東道節度使,尹崇珂遙領保信節度使,繼續同知廣州兼市舶司使。

又以王明爲廣南諸州轉運使,不過他在桂州不大方便,因此讓他調到韶州擔任知州兼廣南轉運使。朱憲知潮州。又聽從潘美建議,將周渭調到桂州擔任知州。將宋九調到惠州擔任知州,中奉大夫同兼廣南轉運使。這樣做,王明與宋九方不方便,趙匡胤不管的,兩人如何分轄權限,他更不會管的。又派出一些官員南下,餘下人等不變,僞漢官員聽任潘美等處執。

下完這道聖旨後,他又想到了宋九不辭辛苦,巡查諸州,這件事做得很漂亮。那麼大的地方,又是蠻漢雜居,不便一一處理,想要好,必須從上面開始梳理,選出好知州,一個好知州出來,再往下梳理到知縣,官員做事了,清廉了,整個嶺南就真正進入發展軌道。想到這裡,他又下了一詔,賜宋九門前立十戟!

這是變相的一種強力保護。

趙普要對宋九下手,二弟也沒有懷着好心,宋九在他們面前,比一朵小花還不如,隨便弄弄,就花謝人殘了,以前之所以苟活,那是趙承宗在弄,若是趙普弄宋九,現在宋九非是廣州通判,早就是一堆花泥。因此立十戟,他是朕的人,你們那一個都不準動。也是另外一種意思,朕放手你在嶺南做,看你最後能做出什麼。(未完待續。。)

第519章 景德第332章 入相(上)第199章 牛(下)第120章 變化(中)第458章 朔州之戰第13章 從此醉(下)第100章 大舟第147章 迷茫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215章 踢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9章 歪才第94章 一把手的問題(上)第17章 約戰(下)第450章 良機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55章 爹爹第407章 鐵血之路(七)第338章 坦白第318章 搖擺第356章 無敵第169章 寒瓜第135章 夜戰第342章 親事第368章 四種官員第525章 選擇題(下)第145章 祭文第301章 高下(上)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176章 真是他第488章 要翻天第192章 上朝第53章 大笑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235章 比較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161章 提親(中)第192章 上朝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第3章 好戲第454章 燕南歸第194章 快樂第184章 求實(下)第369章 拓跋第235章 比較第50章 火花四射第426章 上位(中)第218章 夜宴(三)第17章 約戰(下)第174章 嘉禾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216章 夜宴(一)第302章 高下(下)第399章 未卜第53章 大笑第156章 清明(下)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293章 小魚(中)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284章 春闈(下)第399章 未卜第127章 廟還小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386章 禮物第515章 捉貓貓第65章 溫度第255章 兩知州(上)第287章 春行(上)第301章 高下(上)第209章 遊園(下)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481章 等的人第274章 反擊(上)第391章 打臉(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453章 山後第266章 太狠了第347章 必死(上)第490章 大秘密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53章 大笑第174章 嘉禾第128章 雪話(上)第373章 原因第182章 功名(下)第191章 女人第338章 坦白第17章 約戰(下)第93章 兩道詔書第60章 關健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45章 摺紙第47章 玩大了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61章 愛因斯坦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291章 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