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上)

宋九決定不是會投入,那他做不來的,畢竟趙匡胤對他不算惡。當然,自己對趙匡胤更不惡,做爲一個臣子,自己做了很多,馬上又要替宋朝做出貢獻。

他也不敢進入,這些猛人兄一個比一個狠,明面上看到的是數人倒下,這些都大大佬,倒下醒目,下面此起彼伏的人更多,甚至許多無名小卒因之而死。自己捲進去是送死的,而非是謀富貴的。

所做的決定僅是旁觀,不參與,不提醒,順其自然發展。

三月十四,宋九匆匆忙忙回到京城,再不回京城,丈母孃要找他算賬了,馬上潘惟固大婚,卻找不到新郎,事兒就會鬧大了。宋九帶着一大堆圖紙,文字記錄,進了皇宮。

趙匡胤看了,搖頭,只能證明宋九有心了,他也沒那細功夫慢慢翻看,於是說道:“你就稟報吧。”

“喏,陛下,想要解決牛的問題,微臣想過,一是肉價便宜,多,價格下跌,否則以後國家發展,有錢的百姓越來越多,吃肉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牛肉只能越來越貴。這個貴,意味着宰牛的人也會多起來。其次就是讓牛貴。”

“讓牛貴?”

“陛下,牛再貴,養的人還是養,不養的人還是不養,現在不是牛貴賤的問題,而是阻止百姓宰割,使牛數量增加,就象琉璃一樣,纔出來很少,於是貴,貴得我都無法想像,我售出一件器皿是五十貫,眨眼就變成一千多貫。蔬菜我是一斤四百文左右售出來的,市上還不知變成幾貫錢一斤。無他,太少了。牛價未起來,是朝廷在控制調控,而且朝廷以它計稅,或者將百姓財富增加達到增稅用意,飼養的人積極姓不高,所以牛價未起來。若是牛肉價格是五十文錢一斤,牛價是七八緡錢一頭,朝廷又不用它來增稅,會將是如何?”

“這個很難。”

“是難,所以它成了千古以來未解決的課題,朝廷所能做到的只是下禁令不讓百姓殺牛,死牛讓里正做證明。於是中原一直缺少耕牛。而且微臣又想到一件事,馬價很貴,爲何馬又不多?”

“說說看。”

“這是微臣看馬監用意,朝廷飼養馬成本很高,儘管有了牧場,大麥需要購買,還有其他飼料也要購買。大麥便宜,但從產地運到牧監,官吏再撈一點,就變得不便宜了,中間還役使了百姓,若將這個人力也計入成本,成本更高。反過來若是百姓飼養呢?一天只要幾升大麥,大麥就種在地裡,成本只要幾文錢。一年不足兩緡錢成本,至於牧草,可以讓孩童放牧,或者割草回去過冬,這又不可計入成本。爲何沒有多少百姓養馬呢?微臣到處看了一下,很少有百姓養馬,一是馬太貴了,儘管它比牛作用更大,能拉東西,能跑,能耕地。而且馬又計入財產徵稅,本是五等戶,一匹馬出來,馬上變成四等戶,相差一個等級,徵的稅務截然不同。因此這個馬在民間也有,要麼象微臣這樣的,不缺這幾個錢,平時又用到馬,於是養上幾匹。要麼就是用它來拉貨物,或者拉車子載客。但這種用馬,都是城鎮用馬,皆需要昂貴的成本。因此馬雖貴,得養馬人不多!”

“有理。”

這就是一個論證的過程。

說牛賤,又徵稅,殺是不敢殺,所以養的人不多,那麼馬呢。

有了它就可以證論若是將牛價提上來,免去稅,就會有更多人願意養牛。

宋九又說道:“牧監也有許多不妥,首先地利的影響。唐朝養馬西起蘭州涼州秦州,內達涇寧岐處,東接銀夏南河套與樓煩(山西西北部)。我朝養馬主要在開封、鄭州、洛陽、大名、滑州、衛州、澶州,利用幾萬頃荒田作爲牧監。這就是第一個問題。陛下,周邊良馬有三,一是青海馬,青海馬以青海湖一帶爲佳,洮岷處又多是矮小之馬。西北馬以涼州馬與河套馬爲佳,府州馬也爲良馬,往內陸來則次之,包括河東馬。三是契丹馬。”

“契丹馬不佳。”

“陛下,微臣以爲佳,特別是契丹西北烏古敵烈等部所產的馬,雖奔跑速度不快,但它們能吃苦耐勞,能適合遠征,長途跋涉,持久力長,能入平原低窪地帶,能入雪域寒城。”

“就算它佳吧,”趙匡胤一笑,居然退步,主要他想聽宋九往下繼續說。

“最好的是青海馬,這是唐朝的說法,但它們有一個顯著缺點,與吐蕃人一樣,適合在高原缺氧環境中奔跑作戰,到了低窪平原區或者炎熱區也不行,故吐蕃一直對大理虎視眈眈,只撥掉大理臨近高原西部地區,而不能南下深入。西北馬最好,跑得快,能高能低,故爲唐朝牧監場所。但陛下,你來看地圖。”

宋九指着地圖詳解。

青海湖產良馬,可在赤山以西,更高更冷,天氣更涼爽。

涼州與南河套產良馬,但也有一條線,隴山(六盤山)到兜嶺到橫山一線以北以西地區,與青海湖一個道理,天氣更冷更涼爽。烏古敵烈產良馬,也是一個道理,金山(大興安嶺)以西,水汽不足,雖冷天氣乾爽。

宋九又說道:“桔子在南方爲桔,在北方爲枳。我朝的馬僅有一小部分是從契丹私販過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從回鶻那邊得來的,大部分還是來自西北馬,是良馬。可在我朝飼養若干年後,開始變異,到下一代馬力會更弱。甚至到了北方戰場上不適應那種寒冷天氣,眨眼就能凍死。我還做了比試,去了府州地界,未與折知府的大姐發生衝突之前,與一個牧民比試馬力。微臣養的馬不差,但牧民的馬眨眼之間便將微臣的馬丟下。只是朝廷還一直未用騎軍直接與契丹或者西北羌人發生衝撞,大家皆不得而知。”

“繼續說。”

“這是地理位置的差異,其次是人,馬的飼料是規訂數量的,一匹馬吃多少,上下浮動不大,想多報,三司也不會同意。一些官吏想要貪墨,於是剋扣馬的飼料,馬養不好,甚至發生許多馬死亡現象。再說地,牧監所佔的地雖是荒地,多是水草豐美之所,這些地適合用牧監也適合耕種。現在人口不多,一旦國家安定,人口數量增加,必然會侵地。”宋九忽然想到以前他不知在哪裡看到的一組數據,說王安石推廣保馬法是迫不得己,宋朝一年僅是養馬費用就達到了五十多萬緡錢,還不計買馬成本一百多萬貫,一年所出馬只有一千來匹,真正能供騎馬當戰馬的只有兩百來匹,一匹戰馬成本達到兩千貫!汗血寶馬!

“那你說怎麼辦?”趙匡胤慍怒道,但在心中說道,這個問題得派更多官吏下去查一查,若真的是如此,事情可不小。

“陛下是想要南唐那樣的溫順百姓,還是要唐初、戰國時秦朝,或者漢文景漢武時的開拓進取之百姓?”

“與馬有何關係?”

“租馬。”

“租馬,如何租法?”

“必須派良吏主持此事,到各牧監將一些矮小,受傷殘疾的馬剔出來,這些馬也不能養,早晚得讓小吏養死,將它們分成公母租給各大戶人家。無論死活,不管不問,一戶人家一雄二雌,十年後交適當齒齡馬兩匹,二十年後復交兩匹,以後朝廷不會再讓他們交馬,也勿需交納任何稅務。讓他們飼養耕地,繁育。”

“二十年……”趙匡胤猶豫不決,算是百分之五年利息,二十年下來也不止四匹馬,況且還有三匹本馬。

“陛下,不給百姓還是會死,將這些馬挑出來,牧監因爲小吏貪污或者管理不善,依然繼續死馬,不如交給百姓,百姓養馬的人多了,會騎馬的人也多了,若是鼓勵百姓業餘之時練練武藝,到用兵時就是沒有禁兵,也能挑出一些精兵出來。唐朝府兵制敗壞,主要原因是均田制敗壞,府兵制原先不是不好,培養了大量戰鬥力極強的兵士。微臣不是鼓勵恢復府兵制,而是擇其精華,讓民間出現大量可用的兵源,說不定還能刺激禁兵平時的訓練。同時藏馬於民間,非是藏馬於西北,西北全部是羌人,蕃人,陛下認爲他們可靠嗎?唐太宗乃是千古一帝,他一生最後悔的是征伐高麗,微臣以爲非是征伐高麗,其過錯一是嫁文成公主,和親不提,反而送去幾萬工匠,由是吐蕃強大,自毀長城。二是遷各族胡人散於西北幽州,這些本是中原的籬笆,現在到處是一片胡音,說不定將來就成爲我朝一大害。”

“藏馬於民?”

“是啊,並且也沒有那麼簡單,若不派良吏,想來領養的大戶人家未必能得到,得到的說不定非是育期馬,而是將要老死之馬。或者一些有關係的大戶人家,小吏將能上戰場的壯馬當弱馬饋贈。或者將一些嚴重殘傷或者病得奄奄一息的馬強行攤派給百姓。那非是藏馬於民,而成了國家的弊政,嚴重憂民。”

實際也不大好,交給百姓,百姓一定用來拉車耕地,馬一拉重,而不是經常奔跑,到了戰場上還是息菜,但總比現在諸牧監胡亂養馬要好。宋九此議非是爲戰馬,還是解決耕地問題,以及使國內馬數量增加起來。

“這與牛有何關係?”

“有,馬多了,又是用來耕地的,保護牛還不是用來耕地的?並且養的馬多了,就會有馬老死,它也是肉食,也能取皮革。當然,它是微臣附帶的想法。主要還是使肉類價格下降。因此真正的辦法是養,大規模的養。我朝牧監幾萬頃,幾百萬畝,養了多少馬,一百畝地只能養一匹馬。而且是一等一的好地方。若是這些地方種紫苜蓿,一畝地能收乾草近兩千斤,能養四匹馬。懸差是四百倍!”(未完待續。

第440章 妖星(上)第224章 皇后(下)第436章 神的黃昏(五)第13章 從此醉(下)第369章 拓跋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第84章 夜郎(下)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212章 哥哥第385章 五十年第391章 打臉(上)第55章 爹爹第16章 約戰(上)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4章 打賭第453章 山後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289章 郭成儀(上)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310章 碩麥(下)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244章 獻酒(上)第419章 荒誕(下)第79章 勇退第186章 用(上)第184章 求實(下)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183章 求實(上)第258章 天堂的**第138章 草芥第196章 國舅(下)第302章 高下(下)第281章 可怕的誤會(中)第134章 荒野(下)第134章 荒野(下)第42章 真小人第77章 卷(下)第132章 搶老婆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312章 同病相憐(下)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18章 君子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192章 上朝第109章 新任務(上)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143章 事了(上)第65章 溫度第193章 朝會第186章 用(上)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108章 走後門第384章 雁歸來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514章 三憂第443章 高處不勝寒(上)第290章 郭成儀(下)第367章 相才第86章 巡察(上)第147章 迷茫第418章 荒誕(上)第195章 國舅(上)第421章 飄搖(下)第129章 雪話(下)第61章 愛因斯坦第64章 糊塗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383章 中策(下)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16章 約戰(上)第274章 反擊(上)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418章 荒誕(上)第518章 皇對皇第188章 立必行第222章 低產時代第502章 黎明第426章 上位(中)第281章 可怕的誤會(中)第168章 鏡子(下)第333章 入相(下)第250章 暖冬(中)第513章 寓言第27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中)第85章 內幕第426章 上位(中)第73章 南方(中)第59章 七幅畫第198章 插釵第290章 郭成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