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佘太君(上)

“沒辦法。你們自己去遊樂場去看看,或者換作你們自己這樣排隊,舒不舒服?”

“那還能分多少錢?”

“第一年就未打算分錢,效益出忽我的意料,纔有分錢二字。要麼以後擴建,眼下先湊和着。”

這當然不妥了,以後擴建,就是成本。他們契股也會被稀釋,無奈,只好咬牙同意。大家商議好了,現在就要準備。實際停業造成的損失很大,連帶着包括順店與客棧生意都受到影響。

元宵節到來,趙匡胤看到天下太平,特地下詔將元宵節擴爲五天。這也能看到皇權的作用,過節過幾天不是古來傳統說得算,而是皇上說得算。但另一邊告示貼到附近各州,遊樂場元宵節過後停業擴建了。京城的百姓來回走一遭問題不要緊,遠處的百姓過來走一回,又沒有玩到,會叫冤的。但前面告未貼出來,後面門票讓黃牛倒成三倍價。

諸衙內們一個個義憤填膺,但又發作不得。

宋九開始帶着學子忙碌了,如何設計,計算,等等,必須在這半個月內安排下去,隨後他就要離開京城下去。

兩個博士在學舍裡嘆息:“九郎,今年又打算什麼時候畢業?”

“今年是不可能了,明天開春畢業吧。不過到了明年,可以放出很多學子。”

“到了書院不能這樣下去。”

“書院我還沒有聽到消息,若建,也要到明年才能建設。那時候李柱他們漸漸能成爲我真正的幫手。正規學子是三年制。不會耽擱這些學子。實際燕博士,張博士。那樣雖不會耽擱,實用性跟不上去。學兩年都未必與現在學一年相比。我還在爲此事發愁呢。”

幾年薰陶下來,兩個博士思想也漸漸開明起來,甚至將這個實用課反應到國子監裡面。

太學雖拖了一段時間,夏初肯定開學,但如何教這些衙內們實用課,一個個大儒們卻在發愁。讓他們教論語詩經行,實用課哪裡懂?這隻好摸着石頭過河,先開着,然後做比較。

宋九又說道:“不過書院也快了。那是書院,想來你們地位不會差,副山長差不多吧。”

兩個博士聞聲一振。

但現在幾十個三級年學子依然還不能稱爲真正的助手。

很快二月到來。

二月二還是一個小節,但宋九說走就走,還買了兩匹馬,帶了李柱、秦娃子、王魁、蘇小浩四個學子一道做過幫手離開。他們跟過去是協助宋九測量計算的。

潘惟德兄弟也隨着離開,田氏意思宋九終於明白,實際看着幾個兒子閒在京城,每天沒事。東跑西竄,田氏看不下去,從潘美那邊聽說自己下去看是真看,吃了一些苦。於是讓兩個兒子也吃一些苦頭,磨一磨,比在京城裡逛大街好。

來送的衙內衆多。越來越貴。

至少宋九做事做得漂亮,例如這次放出部分契股錢。不放也可以。但放了,大家夥兒一起來發財。這讓諸衙內感到開心。但與范仲淹那個越來越貴不同,那是清名,這是利益絞織的關係。同樣是貴,可貴的性質是兩樣。

訂親了,不需要遮掩,宋九好不容易看到潘憐兒。

潘憐兒穿着一身單薄的春衫,從車上走下相送,一人給了一個平安符。來到宋九身邊說道:“若是以後成親……我也隨你一道下去。”

“這個不用了,到時候不要說你母親,你兩個哥哥也不放過我。但也不要聽你母親的話,偶爾出來走一走,對身體有好處。呆在家裡不動,缺少鍛鍊,對身體健康沒有利,”宋九忽然想到她未來那個短命的妹妹,大宋的皇后,說道。

“嗯,你下去也要注意自己。”

一行七人上馬飛奔。

這七人只有宋九拿到出差費,其他都是宋九掏腰包的。

先看牧監。

此時與彼時不同,彼時宋九掛着巡察使的身份下去看,也沒有官員真當成一回事。這一回沒有掛着巡察使身份看,各州縣官員沒有一個敢慢怠的。而且宋九是太常博士時就敢抹王全斌面子,況且現在是工部員外郎三司判官。那是沒有外放,只要不犯大錯,這個職務一外放就是大州的知州。若是再磨勘幾年,回到朝堂最少是三司三部正使。若是有一些功績,那非是正使,以皇上對他的寵愛,什麼桃花的,有可能就是三司使,甚至樞密副使,說不定是參知政事!

那個敢得罪,宋九也沒有麻煩他們,也沒有空麻煩他們,他下來是看的,而且看的地方還很多,那有空與他們應酬,甚至一路屬於他的公使錢也沒有怎麼挪用。

看了牧監,隨後馳向關中,自關中看過後,迅速跨過渭水,馳向延州。有時候是飛奔前進,有時候停下來,而且停的地方很古怪,多是荒山野嶺。然後看山看水看草,甚至看土壤看河流,還與當地老農交談。

然後馳奔綏州,這裡屬於李家的地盤,不過李家現在沒有背叛宋朝,還是諸候王,但是臣屬宋朝的,甚至還會適度出兵相助宋朝,牽制北漢兵力。但朝廷接到消息,還是感到很意外。

往綏州去,這些地方雖名義是已成爲宋朝的領土,包括夏銀靈等州,不過宋朝並沒有轄治力,實際自延州開始,宋朝控制能力很弱了。趙匡胤想不大明白,爲什麼一個牛,要往北方去,難道從北方買牛?便將諸臣召集,包括退休的老宰相王溥。

老王是好同志,他父親更是好同志,王溥父親王祚是一個能吏,石敬瑭朝負責鹽鐵,劉知遠時的三司副使,後周時疏通了長達三百里的通商渠。使淮河許多地區免遭水害。一個水利專家兼財政專家。

王溥爲北宋宰相,有客人來拜訪王祚。王溥是兒子,只好站在邊上侍奉。他是宰相一站。那個客人敢坐,於是王祚就說,這不過是豬狗而已,大家沒必要爲他站起來。

趙匡胤也不敢罵王溥豬狗,但老子罵,王溥怎麼辦,只好唯唯諾諾。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王祚是左將軍衛上將軍,王溥就讓老子退休。王祚操起大木棍就往兒子身上砸,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

老頭子老當益壯,幹勁未減,但這事兒傳出去有些不妥,畢竟兒子也成了小老實,於是改稱,我是說臣衰老。本當致仕,然君恩未報,不敢乞身田裡。

老頭子幹勁不減,是良吏。王溥性格溫善,人緣廣,本來父子倆是完美的大臣。但正是因爲這個完美,又是前周故臣。趙匡胤反而不大放心,將王溥拜爲太子太保罷相。才五十歲不到。

罷了相,趙匡胤安心了,每有大事,偶爾也將範質與王溥喊來諮詢,範質死了,只有老王了。

君臣談了一會正事,趙匡胤便問大家:“宋九去了綏州,又向府州方向出發,是何用意?”

“難道他是想買牛?”王溥道,然而搖了搖頭。

西北盛產牛馬羊,也多運到中原,當成肉類銷售。但作爲耕牛不值了,僅是一路所需的人工與飼料錢就不止三緡錢,如何銷售?

趙普腦子靈活,在腦海裡浮想着宋九所行進的路線,說道:“陛下,他多半是想在陝西大肆飼養牛馬羊。”

“守則,然而他說過,黃河崩壞,正是關中陝西大肆砍伐農耕遊牧導致……”

“那老臣就不清楚了。”

“這小子鬼鬼祟祟的,”趙匡胤忽然喜道,若是能想出來,未必是好事,大家能想出來,那麼古人就能想出來,反過來說就不大管用。正是想不出來,說不定會想起用。又道:“派人傳快旨,通知他,西北非是我朝其他地區,勿得放肆。”

唐朝時党項爲吐蕃所逼,多向北遷移到涼洮蘭鬆軌一帶。安史之亂後,吐蕃挾逼党項與吐谷渾人,不斷犯唐,郭子儀提議將党項與吐蕃分割,一部分是朝廷主持的,一部分是自發的,向渭州慶州靈州延州銀夏等地遷移,中間還夾雜着大量吐谷渾人,以及少量吐蕃人。到五代時靈慶之間大族有野利、大蟲、阿埋、韋悉、褒勒、強賴、埋廝、骨尾、屈悉保、白馬、盧家、客戶、牛兒。慶州北有野雞、樹夥。馬嶺有殺牛、喜玉、折思、撥相公。慶州還有拓跋彥超、石存,也廝褒。涇有有野利、野龍。環州有皋家,環慶間又有司家。府州有折家、尼也、薄備。南河套一帶還有山前、山後、逸利、越利。麟州楊家,夏州拓跋氏。其中拓跋氏最強大,居然打敗了後唐前來進攻的大軍。不過漢化明顯,許多部族改成漢姓,如穆姓,王姓,折姓,楊姓,李姓等等。

但總體來說,他們是依附中原王朝存在的,因爲各自矛盾重重,一團散沙,暫時未成危害。

就是一條不好,進貢馬。

非是市易,市易好,那是商貿,中原也缺馬,但進貢了,不但要給市值,還有賞賜,以及中途損失。以至唐明宗時大臣範延光說了一句,由是郵傳之費,中估之價,日四五千貫,國力十耗子其七,馬無所使,財賦坐銷,朝廷將不濟。因此貢馬才漸漸減少。但還是有,雖是党項人,對中原依附比較強。

後周時柴榮先是籠格拓跋氏李彝殷,拜爲西平王。然而李彝殷一直腳踩兩條船,只是後漢不強大,他也無奈之。柴榮察覺了,同樣鞭長莫及。只要不公開背叛,由着拓跋氏來。然後下詔讓折家李家對付麟州楊家。

老大楊業幫助北漢,老二楊重勳只好臣服後漢,但不是李折兩家對手,楊重勳只好投降,然後再叛再降,到了北宋時看到宋朝越來越強,這一回終於老實了,擔任着宋朝的麟州刺史。只有府州折家最忠心,柴榮多次詔折德扆出兵對付北漢與契丹。由是父子俱領後周節鎮,李彝殷不大高興,小小折家居然與我平起平坐。派使向柴榮提出抗議,柴榮回詔不同意,折家是我罩着的小弟,不服氣也不行。李彝殷看到柴榮動怒,也害怕柴榮的武功。於是派使說誠惶謝罪。

宋朝繼承的基本都是後周格局。

柴榮厲害,趙匡胤也厲害,因此党項諸族比較老實。

但這中間最好玩的眼下非是拓跋李家,而是折家與楊家的關係,楊家內部的關係……

其實不用趙匡胤下詔書,宋九也知道。

到了延州就開始吩咐四名學子以及兩個大舅子,這裡非是中原,咱們小心一點。

而且一到延州,宋九就換上了宋朝的官服。

宋朝官員來了,不是平民百姓,由不得你們胡來。一路所過,有羌戶,有蕃戶,若說血緣關係,天知道是什麼血緣,這裡自唐朝安置政策後,什麼樣的種族都有,鐵勒人,回鶻人,突厥人,吐谷渾人,吐蕃人,党項人,還有許多逃亡戰爭來的漢戶,以及其他不知由來的種族。讓他們自己數,都未必能數清。

有的部族開化,有的部族封閉,有的友好,有的冷漠,有的充滿敵意。不過後者都是繞開走的,沒有必要去做俘虜。春天漸深,這裡也算是塞外,但漸漸暖和。

到了府州地界,大家喘了一口氣。所有地區當中,府家折家最可靠。

一行人到了府谷,這裡水草豐美,宜牧宜耕,居住着不少百姓。前面就是一個小山坡,翻過這個山坡不遠處就是府州城。

宋九來府州是問一件重要的事,同樣道理,對於西北各部他都不大相信,那怕對朝廷也比較忠心的豐州王家。只能折家讓他放心。

剛準備上土坡,一行鐵騎從坡頂上衝了下來,只有二十幾人,清一色的娘子軍。党項女子很野悍,也有許多女兵,這個不用奇怪。一行人準備主動讓過,可這羣娘子兵不饒他們了,一下子散開,將他們堵住,喝道:“來者下馬受死。”

宋九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對領頭的一箇中年美婦說道:“我是大宋三司判官宋九,請大娘子莫要誤會。”

“什麼宋九?”

美婦身邊的一個俏麗女兵對美婦介紹,這回用党項語說的,宋九一句聽不懂。他只是看着這個美婦,長得十分漂亮,英姿颯爽,不知道是那家的夫人。於是拱手道:“請問娘子尊姓大名。”

美婦聽女兵說完還是喝道:“宋朝三司判官更要下馬受死。”

潘惟德惱了,喝道:“你們折家想要謀反?”

他未上過戰場,但平時也練了武藝,至少還能與潘美戰上幾合,於是拍馬過去,美婦不屑地揮手,她以爲潘惟德也是一名普通的侍衛,於是讓手下的女兵應戰。

女兵使槍,潘惟德使朴刀,兩相打在一起。只幾合,女兵不敵。又上來一個女兵,潘惟固也拍馬上去。又上來兩個女兵,潘惟固眼看不敵,哇哇叫道:“人多算什麼本事。”

“好,那我讓你看看人少的本事,”美婦騎馬持槍衝了下來,讓四個女兵回去,一人獨戰二潘。他們在打,宋九傻眼,這玩意兒自己有力氣也使不上,不由抓腦袋,難道折家不是自己記憶中,或是在朝廷所看到的折家?正在他苦思不解時,二潘已被美女挑下戰馬,受了輕傷,還好未刺死。美女喝道:“兒郎們,將他們一起給我拿下。”

宋九要抓狂了,這些全是女兵,居然變成兒郎們,二十幾個女兵嘩啦一下子圍上,根本沒有反抗,一起被美女生擒活捉。”

第245章 獻酒(下)第380章 交鋒(下)第283章 春闈(上)第169章 寒瓜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355章 有一種痛叫虛僞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302章 高下(下)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243章 插花第266章 太狠了第440章 妖星(上)第461章 走馬燈第388章 新人第216章 夜宴(一)第484章 奇葩(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54章 清明(上)第171章 死(上)第493章 原因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172章 死(上)第196章 國舅(下)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208章 遊園(中)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321章 大江(下)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147章 迷茫第366章 幕後者第235章 比較第339章 遙遠的地方(上)第228章 猛人哥第416章 一地雞毛(中)第13章 從此醉(下)第113章 教材(上)第210章 錢啊第224章 皇后(下)第222章 大婚(下)第474章 背嵬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467章 很短的飆風(下)第224章 誰敢惹(下)第119章 變化(上)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391章 打臉(上)第385章 五十年第420章 飄搖(上)第24章 父輩(下)第310章 碩麥(下)第494章 朕累了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320章 大江(上)第385章 五十年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508章 口袋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310章 碩麥(下)第274章 反擊(上)第350章 狐狸第522章 第三十七計(上)第399章 未卜第17章 約戰(下)第2章 人心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300章 愛情問題(下)第380章 交鋒(下)第144章 事了(下)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119章 變化(上)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385章 五十年第347章 必死(上)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451章 亂戰第181章 功名(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314章 才子(下)第104章 太不現實了第83章 夜郎(上)第535章 大結局(三)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383章 中策(下)第22章 麻煩來了(下)第37章 果子(下)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27章 廟還小第243章 插花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265章 折騰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427章 上位(下)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354章 誰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