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國舅(上)

宋九去三司繼續看,但偶爾會看到王判官與楚昭輔有空吃茶聊天時,問一問不懂的地方。楚昭輔一一做了解答,這個速度比較慢,宋九五天才來一次,估計象這樣慢慢看慢慢想,再慢慢問,想要真正理事,得有一段時間。

另一邊卻是宋九的強項。

招生開始,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今年放出去的學子更少,也更緊張,有人出到每月薪酬接近六十緡錢拉人。更不要說到了官府馬上就成爲官員主要小吏,還有一個益州司戶參軍事呢。

然而二年級錄取的學子並不多,招得不少,來了二百多位,將試卷子發下去讓他們考,結果只有十六人勉強合格。但能組成兩班,加上原來的五十七人,合計七十三人。實際這個數字已讓宋九感到有些意外,還真能有十六人合格,說明自己印的那些書沒有白印。

燕博士苦笑:“宋九,你可知道這十六名學子來自多少州縣?不是京城,包括周邊二十幾個州府,涉及到六十餘縣,四千多名學子,層層淘汰,纔得到合格的學子。說不好聽的話,他們比你考中那個舉子難度還要高。”

“是不易了,”宋九淡淡說道。

自己的書銷出去才勉強半年時間,當然,他們以前有些底子,還有一部分學子去年就得到自己的講義,但這是沒有人指導純粹自己自學成才的,足見其天資。究竟如何,宋九從不會下任何評價。好與壞放在心中,也要給差生一些自信心。不然就會越來越差。

然後開始招收一年級生。

朝廷聽說擴班,又派來兩個先生。一個姓魯。一個姓秦。這個問題都不大,能教經義與明律的先生很多。主要就是物格與算術的師資力量並不雄厚。能讓李柱他們代教,河洲那邊還需要他們協助試驗,開發,再加上他們本身的學業,宋九不敢讓他們分心太多。十間教室,一間留做教師辦公室,還有九間教室,但宋九隻在原計劃上擴招了一個班。

河中仍是八十人。河北五十人,京城外坊貧困弟子是五十人,外地貧困弟子二十人,後兩者要持戶籍過來驗證,專指四等戶以下者。早在數月前,宋九二版印刷時就做了準備,拿出其中四千套書籍,以五百文的價格給京城兩個知縣,讓兩個知縣專門授賣給四五等戶以下來。兩個知縣錦上添花。凡來購買者再補貼兩百文錢。眨眼就搶之一空,但發生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有的百姓不是讓孩子學習,而是轉手倒賣給了人。那時這套書價格黑市上仍很高。最高在京城就達到六七貫錢一套。聽說後,許多人一聲嘆息。

宋九義舉,兩個知縣義舉。給貧困百姓孩子一個低廉的學習機會,本來是一件美事。結果讓這些人抹上了大片大片的黑墨。也因此,宋九最後又印刷一次。全部交給了書坊。

也有一些人家眼光長遠,將書留下來,甚至帶着孩子來到河中來旁聽,學習做小黑板粉筆。包括一些外地貧困子弟,他們望子成龍,也咬着牙,替孩子買了一套。但這些孩子原先都有些底子,不但宋九,各地都有一些善戶,資助教育,開辦私塾,招收一些貧困子弟,正是這種氣氛,范仲淹、歐陽修最終能成才。

餘下的還有五十個名額,全部放開,實際等於放給各個富人商人家的孩子。這一分擇,五類招生情況各不相同。外州縣二十名貧困學子底子最薄,其次是京城五十名貧困子弟,底子同樣不是很樂觀。河北也差了一點。河中經過數年露天教育,還有各個學子放學回去的指導,漸漸跟了上去,隱隱不亞於富家子。還是各個富家子實力最強,這是無奈的事,基礎不同,造成結果必然不同。但這個時間不長,不用半年,這些貧困子弟一旦給了他們機會,便會瘋狂地學習。特別是今年,從外坊招來的學子,他們不象河中,開始有了一些教育基礎,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學到一些知識,可想他們的天賦,說不定都有後來居上可能。這就是宋九的選生之術。

擇生時間不快,分批來的,先是河中,後是河北,再就是京城其他諸坊貧困子,然後是各州縣貧困子弟,最後纔是不限戶籍戶等的考覈。

宋九這次招生招得多,若包括那十六人,也是讓人感到很好笑的十六人,四千多人才錄用了十六個人,比例差不多幾乎達了三百比一,一共有二百六十六個學子。

朝廷希望宋九多招,各個商人同樣希望宋九多招。但這麼多學生來了,問題可不少。

宋九先來到開封縣衙,找到呂端,說道:“呂知縣,我有一件事要拜託你幫忙。”

“九郎,何事?”

“這次學舍招收外坊與外地的貧困學子一共七十人。”

“我聽說了,是一件好事。”

“但有問題,錢帛,我那一頓晚飯你也是知道的,說收二十文,二十五文的,實際虧大了。”

“別叫苦,我上次去順店吃了一頓飯,花了我二百多貫,你還沒有請我。”

“公歸公,私歸私,我再說早餐費用,又要幾文錢,艱苦一點,兩人合租賃一間民房,也要付一些錢,再加上其他的用費,一個月算下來,最少要花一千五百文錢左右。說是一年,實際那一次都不止一年。對於他們家庭來說,承負太困難。”

“就是七十名學子,對於你來說,還有什麼困難的?”

“是沒什麼困難的,我印書就軟貼了四千多緡錢,養七十個學子還養不起嗎?關健是我能養得起,但敢不敢養?”

“這倒也是,你爲何不上奏?況且你本來就是三司官員。”

“正是因爲現在學舍是我主持的。我又是三司官員,所以不能說。這才拜託呂知縣。”

“這……”

“呂知縣。實際我繼續在軟貼,這麼多學子要管晚飯。李媽媽在順店幫忙,不能全靠她,家中還有一些女子,翠兒、朱家與楊家的大娘子,青衣母親,勉強能忙得過來,我不說伙食軟貼,這些女子在忙碌,難道我不發薪酬。這些貼在暗處。貼多少都沒錢。但不能貼在明處。富家子我不管了,軟貼一點吧,食住用穿與我無關,然而這些貧困學子多是將爲朝廷所用。非是我的人,是朝廷的人。”

“九郎,不要說大道理,難道需要這麼擔心嗎?”

宋九盯着呂端看,因爲受某個偉人的影響,他對呂端無限的崇拜。他也身在局中看不出來?索性直接說出:“呂知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富與貴也不可兼得,況且大富大貴,說實話。我也想有錢,至少試驗就需要大量錢帛。但手中的錢太多,會有人眼紅。這個錢太多了。官就不能升得快。可官又升得快,呂知縣。你說需不需要擔心。高處不勝寒哪。”

“九郎,有趙相公在前面頂着。”

“呂知縣。誰能與趙相公相比?”宋九道,來到三司,才知道趙玭與趙普之間的矛盾,趙玭看不慣趙普的專權,於是處處與趙普抗拒,然後直接對趙匡胤說,趙普做木材生意,趙匡胤連王仁贍在益州搶了人家的小老婆都知道,況且趙普木材生意做得這麼大,難道不知道?趙玭又說,他不但做木材生意,第一不交稅,這就是宋九的用意,官員想做生意,本來就是極不公平的生意,例如宋九河洲生意公平嗎?也不公平,想要什麼人,無論管事,勾當人這樣的高級人員,或者各行大匠,大廚,掌事,主管,博士,鐺頭,過買,鬙兒,師公,大伯,前後作,當值,安童等等,大部分是從河洲河北招收的,可頂尖人員皆是挖來的,包括大伯師公鐺頭,也挖來了一些頂尖的,正是有他們帶領與協助培訓,整個服務質量纔跟了上去。這些人是如何挖來的?這個過程就不公平。再例如各種建築材料,以及購買其他的用品,這過程中又有多少公平可言?

似乎宋朝史上一度也禁止官員經商財博,但在這種大環境下根本禁不掉,禁來禁去,最後未禁掉,反而連稅也徵不上。後來索性放開,做生意吧,但你們交稅。實際那個來交稅?北宋滅亡得早,否則遲早會象唐朝那樣,或者象明朝那樣,斂來斂去,只有斂百姓的錢,中小商人的錢,最後無論怎麼內治,全部揭竿而起,整個國家還得完蛋,不用人口增漲到六千萬戶,三四千萬戶結束了,以北宋人口增漲的趨勢,不遭金人入侵,頂多五十年!

宋九帶的就是這個頭。

官員做生意可以,但必須交稅,還是要交重稅。

趙玭不傻,若是傻能從一個降將做到三司使這樣的高度嗎?首先說的就是稅。

其次說的就是軍士,趙普不但做木材生意,還用軍士替他伐木,販運,更不要說其他種種不公平的行爲。

趙匡胤一笑了之。

得知了這件事,宋九才漸漸摸到趙匡胤一個心態,官員發財沒事,只要不象王全斌那樣發得不知輕重,相反的手中有了財產,就有了牽掛,反而能更忠於宋朝。

將來的如何,可以慢慢來,但千萬不要象五代那樣,成爲十年二十年的短命王朝,宋朝才立國幾年呢。不過那是趙普,能將趙匡義打壓得那麼慘,趙匡義上位後,還讓他做了首相。這是什麼樣的本領?呂端大事不糊塗也不行。

宋九也動了一點小手腳,動得極其小心,極其隱晦,此人太厲害了。

呂端想了很久,說道:“我就替你說一說。”

宋九忽然醒悟,伏下說道:“謝過呂知縣。”

“不用,我終是缺乏你的勇氣。”

這二人對話極其奇怪,宋九如此小心了,呂端卻誇獎宋九勇氣,僅是一件小事,宋九卻大謝。但是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視一眼,忽然大笑。呂端想成長沒有機會給他成長,宋九連成長都不想成長,但兩人情況一樣,都沒有成長起來。這一笑,有很多意味的。呂端幹不過趙普,但同樣是一個聰明人。宋九說道:“走,我請你。”

“要請。”

宋九真請呂端去順店做客,兩人吃得奢侈,一頓飯吃了六百多貫錢。包廂邊上就有洗梳間,飯後還有服務項目,刷牙簌口,然後還有助消化的飲料,一邊喝着飲料一邊看歌舞。

呂端感慨萬千:“我長那麼大第一次吃如此奢侈的酒菜。”

“我也是啊。”

“那天陛下……”

“那是六人吃的,我們兩人吃了六百多貫,比那天吃得還要奢侈。”

“這個黑心錢你也敢賺啊,居然來吃的人還不少。”

“到這裡不是吃多少,而是吃多貴,吃的一種檔次,一種文化,一種氛圍。更不能說它是黑心錢,我的錢有用途,一是通過稅重新流向國家,二是通過試驗,將物格學發揚光大,再反饋給國家,現在是量變的過程,有些緩慢,到了質變時,呂知縣,那時候我朝會變得無比的強大。”宋九道,但這個,兩人肯定是看不到的。還有一句話宋九未說,這是一個搶時間的過程,搶在宋朝滅亡之前,物格學發揚光大,便會延緩國家滅亡,甚至能養活更多人。未發揚光大產生質變之前,國家滅亡,說不定有人責怪這種學問,但這門學問開始流傳,那麼反而是害了這個國家。但那太遙遠了,宋九都不會去想。

“我也享受了一回,”呂端樂道。

兩人看了一會歌舞,分別回去,宋九剛到家,看到潘家三兄弟都在,潘惟正說道:“我要吃果子。”

小三要吃果子,必須要給的,馬上小三長大,小四又上來了,小四長大,說不定後面還有小五,還有其他的孩子,姐姐家的幾個孩子,張媼媼的兩個孩子,每月家中果子的花費就是幾十貫錢。

潘惟德說道:“你太寵三弟了。”

“小嘛,讓一讓。”

“我母親要回家了。”

“哦,”宋九裝傻賣瘋,早就聽潘憐兒說了,但不能說出。

“她肯定又要罵我。”

“若是你母親同意,我今年準備大禮去你家拜年,攏絡一下感情,到時候就不會罵你。”

“我來就是說這件事,二弟明年春天成親,我思來想去,你反正準備了無數錢帛……”潘惟德揉腦袋,這個事兒不能提了,又道:“不在乎這點錢,只要母親一回來,你送一份厚禮上門,表示一下心意,不然我與二弟這個年也過不安生。”

“行。”

“放心,我不會白要你的禮物,到時候我會替你說好話。”潘惟固道。

“若成,就是一家人,切莫說兩家話。”

說了一會話,潘惟德說道:“九郎,你可知道國舅那邊的事?”

“什麼事?”

“作孽啊,”潘惟德搖頭。

“他吃人肉?”(未完待續。。)

第184章 求實(下)第43章 燙手的承務郎(上)第307章 不殺人(下)第210章 錢啊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324章 棋子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394章 持續性的打臉(下)第456章 忠心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93章 小魚(中)第10章 製造標準第474章 背嵬第163章 想不通第78章 孤家寡人第525章 選擇題(下)第371章 那一年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199章 牛(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蘋第39章 信(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9章 歪才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253章 大過第449章 風起第279章 二敲第255章 兩知州(上)第527章 好鄰居(下)第221章 夜宴(六)第320章 大江(上)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458章 朔州之戰第145章 祭文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165章 有約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22章 麻煩來了(下)第192章 上朝第243章 插花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62章 我的地盤第160章 提親(上)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174章 嘉禾第234章 快樂島第206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下)第265章 折騰第175章 聘禮第502章 黎明第263章 辭戟(下)第133章 荒野(上)第328章 憐奴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186章 用(上)第164章 新知州第503章 遺言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343章 矯正(上)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31章 到處是黃金第503章 遺言第325章 拜第274章 反擊(上)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189章 強上了第119章 變化(上)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76章 卷(中)第135章 夜戰第277章 公主(上)第89章 結社第440章 妖星(上)第420章 飄搖(上)第504章 開始了第474章 背嵬第463章 前戲(中)第392章 打臉(下)第498章 散財之功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423章 定(中)第474章 背嵬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252章 寶寶第453章 山後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279章 二敲第264章 人才第133章 荒野(上)第166章 鏡子(上)第381章 鬥吧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62章 我的地盤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78章 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