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變化(上)

“諸卿,你們看一看,”趙匡胤將三司一份報表遞了下去。報表是宋九幾個進入三司做書吏的學生統計覈算的,它是給皇上看的報表,不敢用阿拉伯數字,不過了列了表格,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盈利多少,甚至哪些地方支出地方上報來得不對,都寫了。當然也不是地方上有意要混淆賬目,這是以前記賬算賬方式的必然結果。

與賬務無關。

讓大臣們看的是十四場茶務的收入,原先度支郎中蘇曉建議置榷蘄、黃、舒、廬、壽五州茶,置十四場,這五州有淮南路的,也就荊湖北路的,但打來打去,百姓沒有了,土地荒蕪了,於是蘇曉便提議給茶農本錢,耕具,讓茶農能有一個安定生活來源,大肆種茶,茶葉成熟後朝廷統一收購。實際也就是朝廷變成了一個超級大的大主戶,一個有良心的主戶,至少那些地方們可不會給佃農耕具與生活費用,租了我的地,不管你如何經營,到時候必須交租子。

兩三年下來,終於得功,十四個茶場籠利一百多萬緡錢!

並且救人無數。

僅是茶場本身就讓許多百姓得以養活。

現在伸手的人不多,制度沒有崩壞,甚至從廣義上來說,它是一個有利的政策,雖導致茶葉貴了,老百姓吃的是賤茶,能貴多少。不但老百姓,就是胡大吃的茶還是夏天老茶葉做成的茶餅。這等於是變相地從富人身上剝奪一部分收入歸入國有。

趙普道:“蘇曉善政也。”

趙匡胤額首,雖得蜀,蜀國亂成一團。國庫的收入讓呂餘慶集中起來。送入內藏庫。然而國家收入不會增加,湖南那邊開始恢復生機。但今年還是投入,撥了幾十萬緡錢帛給了王祜。讓他恢復農業生產,修一些水利,以及慈助一些民間學舍,也就是宋九獻出的計策。其中最少一半被朝廷錄用。所下去察看的官吏回來稟報,說荊湖隱隱有大治之相。

但這也得要錢。

若是趙匡胤不給,那就成了巧媳婦做炊,無米下鍋。

宋九還有一份功勞,隨着他與秦再雄結爲異姓兄弟,那幾個蠻子將貨物帶回辰州。秦再雄將貨物分配下去,南北江許多酋長寫表,請求內附。這也加速了荊湖穩定。

所以王祜恨鐵不成鋼,趙匡胤也有些無語。慢慢來吧,這小子做事開始識些輕重,再磨幾年,河洲差不多了,以後再說。

但這份報表與宋九無關。

實際朝廷收入並沒有增加,象關中與荊湖因爲要支持出兵巴蜀。騷擾了百姓,趙匡胤不得不下旨免一年稅或者免半年稅,以做安撫。然而一個榷茶,便將這個損失彌補回來。

再加上坑礦增加的數量。今年國家收入不但不減,反而會增加一些。

其他大臣看後,一個個也是默默無言。一百多萬緡錢,國家總收入也不過兩千來萬。實際化成緡錢,僅僅一千五百萬緡而已。

“淮南生機恢復。百姓始安,然需一良吏指引,朕想讓蘇卿去任淮南轉運使,諸位意下如何?”

大家皆沒有反對,就是升得快罷了,蘇曉是後唐秘書少監蘇瓚的兒子,蔭補爲後漢華州支使,到後周因爲明曉律法,遷爲大理少卿,到宋朝與竇儀、奚嶼、張希讓以及燕博士他們共同詳定《刑統》爲三十卷及《編敕》四卷。當然,燕博士在裡面只是一個唱配角的。蘇曉因功復遷爲大理少卿,又遷爲度支郎中,現在又遷爲淮南轉運使。其速度也不亞於做火箭。

但總的來說,國家財政仍沒有轉好,需要善長經營的人才。

象這樣不“擾民苛民”的好辦法,那是越多越好。趙匡胤用意也是如此,將這個報表給大家看,你們也要多想想辦法。

趙匡胤正在準備讓大家退下,趙普說道:“陛下,臣以爲陛下應當去河洲看一看。”

趙匡胤驚詫地看了趙普一眼,自己與二弟對宋九十分欣賞,什麼規矩穩重,自己兄弟倆沒有規矩,還不是一步步走了過來?立了規矩又如何,看看兩川那邊,有規矩不執行,能奈何?

“陛下,臣以爲陛下要看一看那些流民。”

“難道那些流民安置得不好嗎?”。

“非也,我去看了幾次,兩千六百餘戶流民,一萬多百姓,除了數人因病死去,餘下百姓安排得很好,此乃韓將軍之功也。但韓將軍未看到它更遠的意義。”

“則平,你說說看。”

“自下以來,多次天災人禍,有時盛治之朝也有天災出現,一旦天災出現,便會有流民產生。”

趙匡胤額首,宋九一個長者皇帝讓他聽了很是歡喜,這樣的皇帝誰都想做,事實他也自認爲自己做得不錯。僅是治理上,甚至比世宗還要強些。然而立國以來,要麼大旱,要麼澇災,或者手下諸將引起的人禍,國家就沒有消停過。

趙普又說道:“我朝安置流民,冠於歷朝歷代之首,然而廂兵設得多,無疑會增加國家支出,各州縣又要撥款賑濟……”

“則平,你說得好啊。”趙匡胤明白了,這個辦法利用得好,也會是一項大國策,沒有了流民,便不會有黃巢等類似的盜賊發生。但這同樣會有許多困難,從龍椅上站起來,走來走去,過了一會,說道:“則平,二弟,薛公,守則,劉卿,你們隨朕一道去河洲看一看。”

與大禮不同,實際就是帶着幾個重臣不擾民地下去看一看。

但也不少人,這是皇帝半公開出行,必須帶着一大羣侍衛,以及玉輅,一行人浩浩蕩蕩奔向河洲。

呂端帶着幾個開封縣官府迎到東水門。

出了東水門便能看到大羣災棚。然而趙匡胤奇怪地問了一句:“呂知縣,爲何災棚子分散成十幾處?”

這是幾千戶災民。甚至包括少量京城下屬縣的災民,趙匡胤雖不會親自來觀看。也會過問的,聽到一些佈置,但沒有詳問。呂端伏下,說道:“陛下,此乃宋九之說。”

“宋九說了什麼?”

“他說大災之後往往就會有大疫,因爲災後人與牲畜多死,又不及時掩埋,往往屍體腐爛,會產生很多病毒。這些病毒很細小,肉眼看不見,但真實存在,又因爲細小,那怕風一吹便吹向四處,碰到了人,或者從鼻孔裡進入五臟,或者從肌膚裡進入血肉,特別是水災。因爲糞坑家圈污水橫溢,食物發黴,又利於易傳染病疾的蚊蠅繁殖,然後是人。人連飯都吃不上了,哪裡顧得醫治,於是帶着病患與流民一起逃荒。這些人又聚集在一起,大疫便產生了。”

“大災便有大疫?”

“是啊。宋九又說現在能力不行,若干年過後。物格學發揚光大,便能造出一個顯微鏡,能將一根頭髮放大到一棵樹幹粗,那麼肉眼就能看到那些病毒。因此災民到來後,他沒有將災民放在一起,而是打散成十幾個點,又及時讓大夫們過看患者,將患者放在單獨的工棚裡,只允許家屬來看望與服侍,雖因病死了人,卻是不多,只數人。”

“這小子有心了。”

“陛下,此也是微臣讚賞的地方,他將人命看得比天還重,最怕死人,與微臣交談時說了好幾次人命關天。”

“人命關天,好,好,好,”趙匡胤說了幾句。

不過未必有人會同意,特別是武將們。

走過石橋,是新石橋,這是朝廷錢建造的,南邊還有一座石橋與一條水泥路,那是河洲的諸股產業,沒有人懷疑會混亂,也許舉國最高明的一羣算術家與算賬高手,就是在宋九諸學生中間產生。特別宋九出的那三道數學題,至今無一人能解出。問宋九,宋九隻說那還是普通的題目,只要學子學習三年,就會有一部分人能解出。然而書院畫出來了,也明確說了會有深造班,那是四年五年漫長的教育,這又會是什麼樣的算術題?

來到一個災棚點,主要就是看災民情況。

男子與中年婦人一起到東邊去勞作,災棚裡還有一羣人,老人,特別一些小姑娘,那怕能做事,只要未出嫁的不得到東邊勞動,不然會發生不好的事,以及一些小孩子。

秋天深了,穿的衣服始厚,有許多人穿着舊衣服,上面還補着許多補丁。這個也知道,爲了節約用費,用錢進城收購的舊衣服,韓重贇與宋九又拿出一些善款,聽聞後趙匡胤將宮中的一些舊衣分散下去,不是河洲,而是其他未來河洲的災民,京城也有一些好心的百姓將舊衣服送過來。至少過冬的衣被不愁了。

不過也沒有多少閒人,有人看着孩子,四周就是水,防止他們玩水出事。還有人在做衣服,居然又弄來一些繰車,讓那些少女們在織衣,包括一些老嫗。趙匡胤道:“做得太過了,如此老嫗,居然也要勞作。”

呂端立即解釋,不解釋不行,有韓宋的責任,也會有他的責任,這是相連的,道:“微臣也說過,宋九沒有同意,他說這些老嫗家園淹沒,有的人又有親人淹死,若將她們供養起來也不是不行,況且她們還有家人在做工,能養活她們。不過閒着無聊,工棚不是家園,心中就會想着一些不好的事,那麼積擾成病,反而不好。不如讓她們做一點事,能得到少量回報,也能讓她們生活更充實一點。就是孩子,宋九也想抽空教他們識幾個字,然後嘆息沒這時間與精力,手中的錢帛也不足,只好作罷。雖說一說,他用心還是好的。陛下,其實還可以對比的,你看一看一些沒有安置於京城流蕩的災民表情,再看到他們的表情。”

“他的錢都亂用了!”趙匡胤看着南邊一大片亮燦燦道。

呂端很不同意,他又說道:“這個未必,此子貪財,但一顆心卻也不錯,雖是那種溫室蔬菜用去很多錢,微臣也看過,也問過,他說牽連很多的技術,會養活更多的百姓,而且仁有婦人之仁與真正的仁者之心。這些錢投下去,以後會換來更多財富,再說若普及教育,最少要派十幾個先生過來。京城士子未必會過來,會過來的還是學舍學子,可學舍學子能過來相教的只有幾十人,這幾十人同樣一人當成三人用,一是他的助手,二是學子身份繼續學習,三是還要監督幾個工程賬目,甚至協助指揮。不可能分出更多人。”

說到底宋九還是愛財,這個呂端都沒法替宋九辨解,只能說做到他這一步,十分不容易。

這樣講就講通了,至於那個溫室蔬菜等會兒也要過去看,趙匡胤與趙普仔細地觀察着災棚的佈置,這背後意義恐非韓重贇與宋九所能會意的,它又是一種新的安排災民之策。

若是數策執行,那麼舉宋便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個意義看似不大,實際十分重大,重大到趙普都親自進勸趙匡胤御駕來看一看的地步!(未完待續……)

第287章 春行(上)第369章 拓跋第166章 鏡子(上)第240章 脫變第372章 包青天第454章 燕南歸第102章 好東西第250章 暖冬(中)第185章 釘子戶第336章 東華門第476章 一(下)第415章 一地雞毛(上)第217章 歸來(上)第329章 毒狐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194章 快樂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491章 狼來了第488章 要翻天第503章 遺言第236章 三槐王第46章 正八品第130章 詰問(上)第245章 獻酒(下)第373章 原因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419章 荒誕(下)第346章 輕敵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517章 養豬第344章 矯正(下)第263章 辭戟(下)第121章 變化(下)第507章 求和第209章 遊園(下)第343章 矯正(上)第186章 用(上)第114章 教材(下)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276章 良臣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309章 碩麥(中)第522章 第三十七計(上)第361章 黑遼河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126章 影響第488章 要翻天第535章 大結局(三)第308章 碩麥(上)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45章 摺紙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25章 殺傷力第133章 荒野(上)第222章 大婚(下)第373章 原因第148章 背後(上)第217章 歸來(上)第160章 提親(上)第138章 草芥第176章 真是他第42章 真小人第61章 愛因斯坦第374章 交鋒(上)第144章 事了(下)第504章 開始了第95章 一把手的問題(下)第491章 狼來了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102章 好東西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492章 疏忽第167章 鏡子(中)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371章 那一年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475章 一(上)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270章 危機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91章 地圖(上)第476章 一(下)第415章 一地雞毛(上)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215章 賀禮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2章 人心第212章 哥哥第134章 荒野(下)第283章 春闈(上)第80章 **(上)第416章 一地雞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