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

武承肅端坐在龍椅之上,看着殿中站着的蕭長經。

連丁鑫都被他遣了出去。

丁鑫與幾個心腹侍衛本不願出去,奈何武承肅勒令,只得懸着心一個個退了下去。

武承肅倒不怕,這蕭長經不過是個文士,雖有君子之名,卻是個不執劍君子。蕭長經的兵刃,不過是那張能將活人說死的嘴。他將人悉數遣下,並不是因他故意託大,而僅僅是爲了聽蕭長經說些什麼罷了。

而蕭長經從進殿起就沒跪過,只以揖禮相見。

這讓武承肅愈發認定他是來勸降的。

“有話直說罷了。”武承肅淡淡道。

蕭長經點頭而笑,忽然反問了一句:

“敢問燕皇爲何要戰?”

“人來犯我,爲何不戰?”武承肅語氣平平,聽不出一絲怒意。

“犯燕者遠千里而來,不辭辛勞,不畏寒熱,不計死生,又是爲何?”蕭長經又道。

武承肅略想了想,不緊不慢道:

“盤算經年,累計數輩,終於等來良機,先毒而食其子,後決而曝其短,攪民心、激民憤,如此大費周章,怎肯輕易放棄?”

蕭長經搖頭嘆道:

“可惜,可惜!燕皇只看其表,竟不知內裡究竟如何,也是辜負了這天下人給的賢君名聲了!”

“文遠君何出此言?”

武承肅依舊不見一點動怒,看他的態度,竟似乎是與蕭長經論道一般。

這令蕭長經不解。

可蕭長經並不十分在乎——他今日只管說服武承肅,至於武承肅動不動怒,會不會殺他而後快,蕭長經其實不甚在意。

且他也管不了那麼許多。

見武承肅問他,蕭長經自然要把話說下去。

“古人有云,‘物不平則鳴’。

“若天子愛民,庶民安居,誰敢有怨?君主賢聖,諸侯長治,孰願揭竿?

“君主勤政圖治,當以德服遠邦,以禮待諸侯,忌多疑善怒,忌剛愎黷武。

“若爲君者不仁,則臣多邪佞,民多暴亂,江山頹、天下傾,不過指日罷了。

“又有民怨沸騰,宇內不寧,現天裂地動、長旱洪水,又有赤氣、天鳴等異象者,乃因濁氣過盛,以致天怒也。

“昔年勾踐臥薪,霸王破釜,以區區之力撼天子之威,皆乃從運而起,順天應民耳。乃知夫醞百年之計,舉全國之力,馳萬里而襲,蓋因君主失德,民意所向如此。

“而今燕皇固而不降,請皇叔以戰,輕一城之民,則又不如彼吳王、秦皇了。”

武承肅面上全無表情。

他就那麼看着蕭長經。

這番道理他懂得,只是被周道昭一路算計,當真是家破人亡了,武承肅心中難免有恨。

如今聽了蕭長經的話,再去回想從前,武承肅不禁動搖。

說到底,魏國又有何辜?好端端的一個國家,就那麼被燕國攻破,成爲屬國、年年進貢不說,還時刻被先皇忌憚,隔一段時間就要試探一番,稍有反抗怕就要遭殃。

誠然是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之故。

反觀魏國,周道昭與其父經營這些年,卻積累到今日這般繁盛,何嘗不是治國有道呢?

雖周道昭心思陰險、手段毒辣,能驅使良才乃至萬民爲其所用,便是他的好處。

這樣的人,確實也配做這個天下之主。

見武承肅只顧沉思,半天也不說一個字,蕭長經張口又是一套說辭。

“倘有聖人治國,必有賢臣輔之,當可令天下定,百業興。如此,則國泰而民安,兵戈休止,殘暴亦平……”

“文遠君且歇一歇。”武承肅忽然打斷道,“那周道昭非聖非賢,不過是他手段狠辣,又比朕早生了些年頭罷了。魏國得勝,卻並非因他周道昭如何賢明。”

蕭長經愣了一下,繼而大笑出聲。

武承肅心說此人果然聰明,只不知爲何要爲周道昭所用。

然而這些閒話他沒心思問,眼下他關心的,是現如今心頭唯一記掛的大事了。

“敢問文遠君,若朕昭告天下,讓出這皇位,魏國將如何安頓武氏一族?”

蕭長經來時並無人明確告知此事,只周繹與他長談時說起過,倘若武承肅願降,周繹定極力護武氏一族性命,以“王”號封之,不過爵位不能世襲,且合族均要圈禁起來,由魏軍嚴密監視控制罷了。

可若要再回去傳信給周道昭確認,只怕夜長夢多,萬一武承肅與其父一樣陰晴不定、出爾反爾,那自己可說了這些,以後再要勸降就難了。

假使樑國作保,周繹堅持,留下他們一家子的命該也不難。

蕭長經纔要開口,便忍不住在心中暗罵自己:“蕭文遠啊蕭文遠,你何時也做起這種欺人的把戲了!武庚稱你‘文遠君’,你卻要隨便那話哄他,即便做成了此事,以後還有何面目見人?”

武承肅見他半晌不言,以爲他知道什麼消息,許是周道昭容不得武氏也未必,未免有些猶豫。

蕭長經思慮再三,終還是說了實話。

聽見周繹願意保他家人,武承肅只大笑着說了三聲“好”,當即站起身來,將禪位的聖旨寫了,端端正正地蓋上了寶印。

擬完旨,武承肅回頭,伸手撫了撫龍椅,平靜地對蕭長經道:

“文遠君且先回去,十日後朕自會將此旨昭告天下。請魏國二公子放心,即便朕不禪位,這皇位也再坐不了幾天,不如拿它來換一家活命,換天下太平。之所以還要十日,是因朕尚有一些要緊事,須得妥善辦了才能安心。”

蕭長經還想爭執,意欲帶着聖旨離開,言十日後他自會將聖旨請出,讓天下人都知道燕皇禪位之事,而十日之內,他必遵守約定,等武承肅將事情辦妥。

武承肅盯着他,似笑非笑:

“你若不信,便是給了你聖旨又如何?朕若無心,何須騙你?即便現在就將你拿下,或殺或禁,爾等又能如何?勸你莫要囉唣,免得朕反悔。”

見武承肅動氣,蕭長經知道再糾纏也是無益,長揖一禮便要告辭。

“且慢!”武承肅開口阻攔。

蕭長經站定,回頭看着武承肅,拱手以示禮貌,等武承肅開口說話。

武承肅猶豫再三,終還是沒能開口,只叫了幾個人,吩咐送蕭長經出城。

蕭長經見他不似要反悔的模樣,想是有事要求周繹,只不好意思開口罷了。

“燕皇若有什麼事,十日之後親自與二公子說,豈不更好?”

武承肅笑着點頭。

如此確實更好。

第二零五回 畫中話(三更)第七十三回 事違願第三一五回 醉也難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三四五回 人思變第六十一回 想當然(補加更)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三一七回 尊有儀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六十七回 誠相隨第二九三回 生嫌隙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三三七回 情淺深第三三九回 近眉睫第七十五回 意外事第一七二回 壘高臺第四回 聽水榭第三一三回 終身誤第二五九回 激將法第一三四回 佔先機第二二一回 欲欺人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二四二回 跳梁戲第十一回 風波起第五十四回 強打探第三零九回 苦謀生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一四九回 牡丹餅第三零六回 風滿樓第二二零回 守不嚴第三三六回 幾人回第二九九回 留戀處第二四五回 不速客第一二四回 擇其宿第三三一回 連陰雨第四十五回 始定心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一一八回 喜樂同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一三七回 欣難抑(三更)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五十二回 神難安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八回 鴛鴦譜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一四三回 孰憂喜第一五九回 靜藏動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二十回 起居注第二一二回 惱無情第八十五回 親成仇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六十四回 失心瘋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三十五回 及笈禮第一三七回 欣難抑(三更)第六十三回 如夢中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三四七回 吝同歸第一七五回 毋擅動第一二八回 現高明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五十二回 神難安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十八回 太子妃第一九三回 偏討嫌(二更)第三四七回 吝同歸第三一二回 哀滿腹第二零八回 窺天機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二九八回 杯中物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三一一回 洞於先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五十六回 無退路(補加更)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二四四回 履薄冰第九十二回 無退路第二十四回 賞秋梨第一四四回 淺談兵第七回 丹青閣第三三五回 醉沙場第二二零回 守不嚴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