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回 苦僵持(二更)

前朝的太宗皇帝做了什麼,世上無人不知,周綽拿他比周繹,其用意十分明顯。

見周紀過來,二人竟心照不宣,不約而同地揭過了周繹的事不議,只談論周綽的事來。話題轉換如此巧妙自然,周紀哪裡能聽出什麼不妥?

然而待周紀離開後,二人卻也沒再提前朝的太宗皇帝,只是深深對視了半晌,面上均露幾分堅毅。

周紀與傅天瑜又說了幾句,便都去沈夫人身邊,與一直陪在那裡的周紹、沈青英一起,陪沈夫人說話解悶。

周道昭遠遠看着幾個兒子,面無表情,倒真像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

與周綽有志難酬的苦悶不同,武承思此時正縱橫沙場,十分恣意痛快。

燕國對虞國之戰伊始,他還只是個執戟長,如今戰事將要結束,武承思竟憑着武功謀略,一路累計軍功,最終做到了先鋒營副指揮使的位置。

武承思年少,又是皇親貴胄的出身,這樣的人本忌諱升遷過快,但其在軍事上的才能天賦卻是有目共睹。即便他的升遷並不全看軍功,同樣摻了不少人情在裡面,但對武承思忽然出頭,軍中並無異議。

做上副都指揮使的武承思愈戰愈勇,帶領三千鐵騎爲先鋒,屢次打亂敵人的佈陣,使得燕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僅打得虞國潰不成軍,連沿途幾個多年未曾歸附的小國都順便打了下來,直逼虞國都城而去。

武嶽聽到接二連三的捷報,接着幾國歸附的國書,心中愈發歡喜。他派人送了多少賞賜到廉王府上,更兩次犒勞在沙場上征戰的軍士,使得軍心鼓舞。原本不愛征戰的將士紛紛立誓效忠,情緒十分高漲,好像打仗忽然變成了趣事一樣。

皇后錢氏聽說此事後,卻動了別的心思。

自錢惠君出嫁,錢氏一族可算是青黃不接,並沒有適齡的嫡出女兒可以頂上。現有兩個合適的女孩子,模樣、人品自不必說,都是族裡費力調|教的,然而年紀未免太小——大一點的纔剛過了金釵之年,另一個卻只有十歲出頭。

這也是錢皇后遲遲不動陽筠的原因。

錢氏如今雖壓過衛氏一頭,但論及在朝堂的勢力,衛氏並不比她差上許多,之所以錢皇后可用之人甚多,竟能死死壓住燕皇武嶽,其實是因爲沾了太子的光。這事她從未提過,但早已心知肚明。

若錢皇后沉不住氣,急着現在就除掉了陽筠,且不論武承肅是否反彈,屆時折了錢氏最大的一條臂膀,只說東宮那個有子的衛良娣,她就應付不過來。

武承肅爲了陽筠勢必和她翻臉,到時太子不再偏向錢氏一族,朝堂上多少人便不會再偏向皇后。而武嶽又巴不得他們倒下,若衛氏適時安插人手,奏請立衛良娣爲繼妃,十之**就要成功——錢氏哪有能力對付這許多勢力?

錢皇后極可能控制不了局面,只能把到手的權力拱手送給衛氏。

與其費力去鬥根基深厚的衛氏,不如先養着無依無靠的陽筠,待兩三年後錢氏二女長成,到了議親的年紀,她輕易便可將陽筠這根刺拔掉。那時族中有適齡女子,即便武承肅不再偏着母族,總不至於當衆翻了臉,錢皇后想扶植孃家,立錢氏女爲太子妃,倒還有過半的勝算。

然而當聽到疆場屢傳捷報,錢皇后竟有了別的打算。

她先是暗暗慶幸了一番。

幸好姜華早給她通了消息,沒由着武承肅給陽筠胞妹定下武承思,而是由武嶽出頭,定了個沒出息的武承訓,大大削弱了陽筠可能得到的支持,不至於以後拔刺時連着自己的肉。

轉念一想,錢皇后竟看到了另一條出路。

武承思前途不可限量,若能抓住這個人在手,錢氏一族勢必更加壯大,今後無論是立太子繼妃,還是有其他什麼事與人相爭,錢氏一族的勝算都要大上許多。

錢皇后心中大喜:這可是後福無窮之舉。

待平復心情之後,錢皇后先是確定了衛氏沒有適齡女子可以相爭,接着比較了錢氏二女與武承思的年紀,終於定下計策,想將較大的錢惠雯許給武承思,等兩三年後完婚,年紀較小的錢夢嫺則再多養兩年,回頭頂了陽筠的位置。

然而半月後,臨水城忽然聽到了別的消息。

燕軍已將虞國攻破大半,只剩國都及附近兩座城池久攻不下。原本勝利在望的一場仗,卻因虞皇膽小而淹蹇,忽然僵持了起來。

原來虞皇怕死,一早便在都城河左及臨近國都的二城屯糧養兵。河左城內屯兵十萬,臨近二城也各有三四萬兵馬,城中糧草更是足以支撐兩三個月。燕軍雖有二十餘萬,卻因月餘的征戰而疲乏不堪,哪裡還有力氣攻城?

強攻三天未成,連火藥都難攻破城門,大家都難免泄了氣。

見將士毫無鬥志,惠王下令退兵五十里紮營,一方面防止有人突襲,截斷燕軍的退路,便於接受後續的糧草補給,另一方面也是對三城形成了合圍之勢,卻不至於退得太遠,造成兵力分散。

燕軍糧草尚能支撐一月,押運糧草自是快不得,因此纔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說。若再有補給過來,總要四五十天才能送來。

那樣未免太晚了些!

連武嶽聽了都有些灰心,武承思卻不肯認輸。

他仔細分析了三城的地勢,發現三城鼎足而立。最北是虞都河左,緊靠北面的崇山峻嶺。往西是廣闊的白水河,東、南兩方均是闊地,正是如今燕軍駐紮之處。武承思反覆看着輿圖,兩日幾乎不吃不睡,忽然有了主意。

他將戰術報與惠王,經衆將領商討過後,竟得到了幾乎全部人的支持。

燕軍十日未攻城,只做了百餘隻巨大的風箏,並將餘下的火藥細細分配加工了一番。

第十日上,燕軍派了一萬步兵並八百騎兵先行,強攻河左城東門,餘下兵力列陣其後。臨近二城果然只派出一小撮人支援,合起來不過五千餘人,輕易便被絞殺精光。

另有五百弓箭手並十隻牀子弩,離河左城不過百餘步,只攻東城門,不理其他。

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九十六回 沉舟計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三十九回 延芳殿第一八六回 當畏言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一四五回 雨欲來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第三回 白紵舞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九十八回 陪入葬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二十回 起居注第三三六回 幾人回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一一四回 巧成拙第一二八回 現高明第三一一回 洞於先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六十回 悔當初第十二回 遣妾計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十二回 遣妾計第二七五回 避嫌疑第一一四回 巧成拙第一八七回 半憂喜第一四九回 牡丹餅第三零七回 計誅心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一百回 詢表字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一一八回 喜樂同第叄一九回 真性情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六十五回 做好人第一七九回 憶兒時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四十回 楚奉儀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二六六回 言無稽(三更)第一二四回 擇其宿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五十四回 強打探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二九八回 杯中物第一四八回 強支撐第一百回 詢表字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四十五回 始定心第二四九回 十傳百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九五回 三寶殿第三十九回 延芳殿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十回 蓄陰謀第一九五回 莫輕賤第二三零回 知節義第二百回 手足親第七十六回 生枝節第九十八回 陪入葬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六十四回 失心瘋第七十三回 事違願第七十五回 意外事第二六九回 全套戲第三一二回 哀滿腹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一九一回 琉璃子第一七八回 喜若狂第五十二回 神難安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二五一回 疑心生(三更)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六十回 悔當初第二六九回 全套戲第二六五回 傷心人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一四二回 暗潮涌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三十七回 三分話第一二五回 痼難痊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