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世間唯情話最爲動人

世間言語,唯情話最爲動人。

“嚶嚀”一聲,此時長孫明月內心的堅殼,被瞬間擊打的粉碎,她的雙手穿過李沐腋下,用盡全身的力氣緊抱着李沐。

這一刻,在她心裡,她是無畏無懼的。

一切的憂鬱和離愁,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心心相連,彼此擁有。

縱然千山萬水又能如何?

兩情相悅又豈在朝朝暮暮?

……。

和氣麗日,山風徐徐,二人相擁,卻總有夢醒之時。

長孫明月忽地推開李沐,轉身逃回屋裡,只有小蠻在邊上福身相送。

李沐唯有長嘆一聲,斯人就在眼前,卻遠隔天涯。

李沐一早就離開越州經杭州返回長安。

他並不擔心長孫明月主僕的安全,從幾年前,狼牙衛就在此處暗中安排了人手。

否則,長孫明月又豈能憑藉主僕兩個女子,平安待在此處數年呢。

也就是這兩個未經歷人世不堪的人,才能天真地以爲,這世間好人多壞人少。

在馬車裡,李沐取出那方錦帕,誠如長孫明月所言,這帕子是有些年頭了。

上面繡有一句詞“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李沐初入長安,與長孫明月朦朧情竇初開,曾經念過幾句詩詞中的一句。

不想,竟在這帕上重見。

李沐能想象,以長孫明月離開長安時的急促,這方錦帕想來一直帶在身邊。

此時李沐的心中,涌起一股衝動,回去將她強行帶回長安的衝動。

但衝動終歸是衝動。

李沐更清楚,待情由濃轉淡,二人之間的隔閡便會越來越清晰。

這是永遠無法填滿的鴻溝。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不如無情。

……。

半個月後,李沐回到長安。

隨即召見倭國使團。

勒令倭國無條件投降,給出的期限是一個月。

倭國使團不知道這一個月的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倉皇離開長安,急返倭國覆命。

次日,李沐頒佈了征伐倭國的詔書。

大唐的戰爭機器再次開動,無數的物資向港口集結,渡海運往伽耶和石見。

不過這次戰爭並沒有影響大唐的整體戰略收縮。

調動的軍隊無非是駐遼東唐軍、歸義軍、及駐守在熊津等地的唐軍。

除了從中原調動戰略物資之外,大唐整體還是進入戰略休整階段。

此後,李沐與兵部右侍郎長孫渙有過一次私下奏對,隨後,李沐下詔,重新起用長孫衝,爵山陰縣子,授太常寺少卿、國子監侍講之職。

……。

武統二年五月。

這“武統”的年號,並非出自禮部,也非內閣或者大學士們的遴選。

而是由李沐這個大唐天子一言而決。

шшш¸ тTk an¸ ¢O

按當時李沐的原話說,“朕是大唐皇帝,朕說武統那就是武統,朕就要武統,怎麼了?”

對,就怎麼了。

於是,大唐繼武德年號之後,就是“武統”年號,至於貞觀年號,被隨即廢止,在史書中,做爲從武德至武統之間分岔的一個旁支。

不過,當時李沐的話確實引起了朝野不小的震動。

內閣及軍機十四大臣,皆擔心李沐因此而窮兵黷武,將大唐引向戰爭的深淵。

只是李沐做爲一個憑實力奪取天下的君主,其實就相當於開國皇帝了,大臣們心中終究對李沐懷有一絲敬畏,不敢明裡對抗。

特別是象房玄齡等這批歸附的大臣們,更是噤若寒蟬。

於是,不斷地用言語試探,從李沐批閱的奏摺中仔細斟酌李湘主的用詞、語氣,希望從中尋找到蛛絲馬跡,從而揣摩出李沐的用意。

直到李沐下詔,發動與倭國戰爭爲止,朝野總算是鬆了口氣。

此時,西南、西北戰爭已經平息,突厥主力已經西向,正在與吐火羅、泥婆子掐架。

党項人基本已經消亡,吐蕃自顧不懈,忙着內亂,加上唐軍在邏些城駐有大軍,基本不可能有餘力威脅大唐西南邊陲。

遼東靺鞨倖存的殘部,已經被蘇定方趕到了極北之地,憑那裡的物產條件,想要集結起一支能威脅大唐的軍隊,沒個三五十年的積累,如同癡人說夢。

室韋與靺鞨相比,損失小些,蘇定方在接到李沐那封信時,其實心已亂。他揮師南下掃蕩室韋時,更注重的是時間,所以,真正殺的人並不多。

而蘇定方徵室韋是在靺鞨被蘇定方蕩平之後,室韋國內的軍隊在面對蘇定方部以風捲落葉的氣勢時,大都選擇了投降。

因此,蘇定方沒有殺俘,這也是蘇定方徵發靺鞨、室韋三十萬勞役時,室韋人佔了二十萬的主要原因。靺鞨人,在蘇定方的鐵蹄之下,男人真得不多了。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大唐除了東征倭國之後,至少三年、五年之內不可能再有戰爭發生。

這也是內閣、軍機鬆了口氣的真正原因。

經過這一年多的時間,國內賦稅改革已經落實到各州各縣,占人口最大的普通百姓自然是擁護的,佔話語權最大的世家豪族已經被李沐土地價格一役打趴下了,之後又被李沐“忽悠”到了高句麗去買地受封,哪還會有精力、膽氣去對抗賦稅改革?

也就是說,國內上下舉着雙手雙腳地擁護賦稅改革,百姓們只是翹首以盼,等着明年農稅再降二成,至五成的程度,更期待着三年之後,農稅降至三成。

而李沐的軍制改革,確實比較兇險。

西南、西北的戰爭,讓整個朝堂爲之心驚,李沐自己也不例外。

不過這反倒促進了軍改的順利推行。

舊兵都已經裁撤光了,那麼新組建軍隊自然是速度加快了。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出乎意料地一致。

畢竟,誰也不願意面對外族的入侵。

所以,在大唐東征倭國戰爭時,大唐西南、西北、東北、東南加上駐於京畿的五大軍團都已經初具雛形。共計兵力爲六十五萬人。

這個時候,普天之下,就算升斗小民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舉世再無一國敢來冒犯大唐了。

就在朝野一片安樂氛圍之際,不安份的李沐適時拋出了科舉改革。

第一百十二章 再謀財源(第七更 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八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休戰言和第五百九十章 據理力爭(加更)第八百零八章 房喬怕了第九百二十章 段志玄謀反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六百零八章 長孫無忌情緒失控第一百六十四章 刀,有了自己的思想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掠奪人口第九百四十八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如此結果最合適不過第九百六十章 家的溫暖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二百八十章 臣願奉旨誅殺李沐第七百五十一章 高延壽獻策第九百八十四章 誰敢與朕爲敵,那就輾碎它。第六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九十章 想搞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沂被扣押第四百九十九章 長孫無忌服軟第九百零九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九百六十九章 八年的幽禁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第二百十一章 美人計第九百三十九章 強者間的廝殺第九百八十六章 連畜生都不如第八百四十五章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第九百三十九章 強者間的廝殺第二百四十一章 孤聽舅舅的第五十五章 誓師出征第九百七十五章 時政之爭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靖的諫言第四百五十章 故友重逢第五百零九章 和好如初第二百零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六百七十六章 民部左侍郎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三百七十一章 目標是李沂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潑髒水第五百零九章 和好如初第一百六十三章 禁婚令第一百九十六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八百二十七章 想逼死我嗎?第八百四十七章 這廝還有什麼不想要的?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信口雌黃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零五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還價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八百四十二章 匹夫有勇,士不如斯!第六百六十六章 若他不肯應承,那就除之第二百二十三章 袁天罡溘逝第九百八十六章 連畜生都不如第三百十九章 以小事大的新羅王女第三百二十章 而我,便是聖骨第八百九十八章 養寇自重?第二百零四章 釜底抽薪(三)第八百零五章 君臣之鬥第三百十四章 反而歪打正着了?第一百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零一章 鄭觀音(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潑髒水第六百九十一章 韋貴妃省親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姓異動(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滎陽之行(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能背黑鍋的幹才第三百十四章 反而歪打正着了?第六十四章 再立新功第三十七章 再遇李泰第六百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新政待發第一百零七章 募兵規則(第二更 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七章 作死的劉洎第六百七十章 長孫渙獻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孫無忌的貪婪第八百二十二章 李慎、李恪的選擇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嚇哭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私唔長孫渙第七百十九章 二崔所圖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勣竟是輔臣之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長孫無垢的懇求(加更)第二十八章 被彈劾第九百二十五章 殺!第一百四十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第六百九十章 可憐的史暕第五百三十七章 深諳人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閉關結束(加更)第二百五十二章 崔尚的野望第四百三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