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

PS :感謝書友“duwers_du”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放肆。”

房玄齡這下沒客氣,在政事堂公然指摘、詆譭皇帝和已經頒佈政令,這真要追究起來,房玄齡這個首輔也逃不了責任。

“劉尚書,你心中若有異議,可徑直向陛下上疏或勸諫或陳請,豈可私下詆譭。”

劉弘基有些不甘心地回道:“老夫所言都是事實,並無半句虛言,諸公心裡都很清楚,這天下讀書人有多少。尋常人家恐怕連一頁紙,一本書都買不起,還怎讀書,怎麼參加科舉?最後無非是在原本的讀書人中遴選人才入仕。”

韓瑗這下終於找到機會懟上劉弘基了,“劉尚書此言差矣,陛下在江南東道,不,江南道實施免費教育,爲尋常百姓家的孩子提供讀書的機會,又怎會是沽名釣譽呢?”

劉弘基嗤道:“你一個乳臭未乾的娃娃,也敢在老夫面前賣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培植一個能入朝堂的棟樑之才,所需何至十年?陛下在江南道扶持辦學確是有益天下讀書人,但時間才五年,改變不了現狀。”

韓瑗反詰道:“至少陛下去做了,雖然只有五年,但只要繼續做下去,再有五年,未嘗不能有貧苦人家的孩子成才,立於朝堂之上。如果象劉尚書什麼都不做,盡在此空口白話,那就算有再好的政令,也無濟於事。”

劉弘基不屑道:“就憑那些赤腳泥漢婆姨?還想入朝堂?這真滑天下之大稽了。”

房玄齡愣愣地看在政事堂外的天空,他的心裡也有疑問,皇帝究竟想做什麼?在做什麼?

……。

李沐在做什麼?

他正與孔穎達和一衆學士,在原本門下省的弘文館中,羅列漢字。

三天時間,孔穎達和一衆學士已經列出的漢字就多達二萬多個,這還剛剛開頭。

漢字太多了,可憐李沐一個後世穿越來的大學生,竟然有一半以上的漢字不認識。

這可不怪李沐文盲,實際上,這世上真要能認全漢字的人,着實不多。

何況,這些可都是古漢字。

李沐對古漢字的認識,基本來自樑仲業。

可樑仲業本身就是個半吊子,又能教得了李沐多少呢?

“陛下已經辛勞三天了,還請保重聖體,這些事就交給臣等代勞吧。”

孔穎達是真心疼李沐,你說一個天子,天天鑽在書堆裡熬着傷身體,有這時間去處理公務多好?

“無妨。”李沐連頭都沒擡,隨手一揮道,“孔愛卿不必多言,朕樂意。”

是啊,千金難買我樂意。

關卿屁事!

孔穎達無奈地再勸道:“陛下,皇后都已經來問過兩次了,若陛下再不回宮,恐怕下次來的就是太后懿旨了。臣是真不明白,陛下此舉的用意究竟是什麼?”

李沐這才擡起頭來,看着孔穎達鄭重地說道:“朕想着,要爲天下學子編撰一本大唐字典。”

“呃……。”孔穎達無語了,他看着李沐哭笑不得。

連三十幾個在埋頭苦幹的國子監學士都一起擡起頭來,滿臉苦笑。

李沐是覺得實在奇怪,問道:“孔愛卿,這可是盛舉,怎麼你們……難道有何不妥之處嗎?”

孔穎達嘆息道:“陛下想編撰大唐字典自然是造福天下、遺澤萬代的盛舉,可陛下若早些說,臣等也不必如此苦熬了啊。”

李沐不解道:“孔愛卿此話何意?”

孔穎達一臉沮喪,“陛下難道沒有讀過說文解字?”

李沐一愣,記憶中確實有這麼本書,可真沒讀過。

孔穎達都快哭出來了,“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共收錄漢字一萬有餘。”

李沐是真愣了,書到用時方覺少,敢情自己真他娘是個文盲。

所謂頭可斷、血可流,面子不能丟。

李沐臨機應變,腦瓜子稍一轉動,便有了計較,“孔愛卿,說文解字收錄漢字一萬有餘不假,可孔愛卿再看看,你我三天時間,收錄了多少漢字,二萬有餘了吧?這說明什麼,說明漢字年年在增加,東漢至今已經過去六百多年,該是時候重新編撰了吧?”

孔穎達先是一愣,而後恍然狀,他長揖道:“陛下聖明。”

三十幾個國子監學士也拜道:“陛下聖明。”

李沐鬆了口氣,只是心中自覺得也有些不好意思,“諸位愛卿,朕這麼做可不全爲了編撰字典,朕還有更重要的用處。”

孔穎達強忍着心中的痛,捧哏道:“還請陛下賜教。”

嘴上這麼問,心中可擔憂了,皇帝千萬別再鬧出什麼笑話來。

雖說這是在皇城之中,可畢竟關乎天子顏面啊。

李沐起身,揹負雙手,醞釀了一番,然後鄭重地說道:“朕打算簡化漢字。”

這話一出,弘文殿中一片寂靜。

孔穎達是徹底崩潰了,你說簡化漢字如果是一羣飽學鴻儒說出口,那也就罷了。

可面前這個大唐天子是個連說文解字都沒見過的文盲,居然也敢妄言簡化漢字?

這是不是可以用班門弄斧來形容?

在這一刻,孔穎達的腦海中浮現了許多成語,譬如說,不自量力,螳螂擋車,蚍蜉憾樹,以卵擊石,眼高手低,臭不要臉,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當然這也就在孔穎達的肚子裡想想罷了。

象孔穎達這樣的飽學之士自然說話是有境界的,“咳……陛下以一國之君召集文人學者編撰字典,是數百年來從未有過之雅事,而簡化漢字,那就更是數百年來未曾有過之盛事。只是陛下……臣竊以爲,簡化漢字言易行難,每個字橫豎撇捺修改皆爲不易,此事須耗費太多的時間。

……好吧,臣就直說了吧,這事短時間還真辦不成。陛下真想共襄盛事,還須召集更多飽學鴻儒,花費更多的國帑,方有望成事。只是臣以爲,如今國帑還是用在國計民生之上更爲穩妥,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三十幾個大學士如同商量好了一般,一齊躬身行禮道:“陛下三思。”

李沐着實嚇了一跳,我拷,這是做啥呢?朕不就想編撰本字典嗎?朕不就想弄幾個簡化字嗎?有那麼難嗎?

難嗎?

第二百九十四章 魏公不會是想去出首孤吧?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中之國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離愁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情起復第九百二十八章 朕要是崩了呢?第二百九十八章 嗣王府(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一百十一章 不起眼的孫福(第六更 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八百三十九章 你究竟是何意?第四十八章 李道彥慘敗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勣竟是輔臣之一第九百四十一章 我是對的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嚇哭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這就是勝利嗎?第五百零五章 江南東道大總管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味雜陳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諜第四百零六章 登陸成功第九十八章 坐地起價第一百二十三章 徹夜奏對(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李沂來得正是時候第五百六十三章 樑仲業日子不好過第六百零三章 李沐的戰術(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答應她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三百七十五章 五萬宮女下江南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三百十四章 反而歪打正着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收回酒樓第六百五十三章 崔杼獻女第九百九十五章 血戰麥地那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味雜陳第一百九十九章 五姓異動(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那就捏捏吧第七十五章 妙人聞香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仁軌的小算盤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個禍害第八百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四十二章 掠奪人口第九百四十五章 李沂可安好?第二百零二章 釜底抽薪(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所圖者,大海第二十三章 驚鴻一瞥第八百七十七章 斯文人罵人的藝術第七十三章 試探李道宗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靖,你這是矯詔第三百六十章 人心究竟怕什麼第一百零一章 送金送銀送僕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打自招第一百十七章 鬧除夕(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切如舊第六十六章 李道彥的怨念第七百三十六章 慌報第九百三十四章 李師的陰謀第六百五十四章 有心計的崔家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朝堂出現另一種聲音第八百五十五章 朕不寬仁,但不缺德第三百四十七章 實則虛之第二章 生財有道第四百四十六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十九章 李靖祖孫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九百零二章 朕的目標是大海第三百三十一章 成事要看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韓威很瘋狂第四百二十七章 秦心的身份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腹中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五章 元宵之約第七百七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見朱邪克勒第一百五十一章 諍臣魏徵第二百九十九章 嗣王府(三)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二百三十七章 親衛常寶第六十五章 初見李道彥第二百八十七章 魏徵的懺悔第八百八十二章 房玄齡稱頌第九百十二章 比你識趣多了第八十二章 拍馬入天牢第九百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四百零二章 時不我待啊第三百三十二章 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五百七十八章 李道宗也是輔臣之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皇帝大婚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伯?第二百三十三章 養虎未必爲患第一百六十一章 試探軍心(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兄弟?天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六十一章 女孩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要人(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怒斬候君集第七百六十三章 李義府的“奸計”(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交易所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帝不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