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吃某一刀者,池一刀也

PS :感謝書友“風塵殘月”、“宋代大俠”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文成公主臉色慘白,尖聲道:“他們可都是你的親人啊,你怎能下得去手?”

老者道:“臣帶不走他們。若他們留在此次,必被追兵捕獲。若他們不招出公主殿下和河間郡王的下落,必會遭受嚴刑逼供,如此,他們的結局將比死還慘,到最後還是逃不了一死。若他們招供出殿下和郡王下落,那公主和殿下就會被擒獲。所以,他們必須死。”

李道宗雖然明白老者說得有道理,可心裡終究是難以接受。

他覺得這種行事方法太過狠毒,眼中對老者起了嫌惡之心。

老者哪能感受不到這種嫌惡?

他不再理會,揮揮手,對兒子和女兒道:“好了,此處我自會料理,你們趕緊帶公主殿下和郡王啓程吧。”

那老者的三個兒子和女兒聞言,臉上皆痛苦不堪。

齊齊跪下,悲泣道:“父親保重!”

李道宗心裡突然涌起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看向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也投以不解的目光。

李道宗突然開口問道:“縣子不隨我等前往嗎?”

老者微笑道:“臣老了,走不動路了。公主殿下和郡王有臣三子一女相護,定能安然無恙。”

李道宗急問道:“那我等要在洞中待多久?”

“半年!洞中糧食足夠公主和郡王生活半年時間。”

李道宗大驚失色,“半年?爲何是半年?”

“因爲半年後,唐軍的鐵騎將至邏些城下。”老者聲音平靜,如同在述說一件已經成爲事實的事。

如此地自信。

開玩笑,如今大散關前,吐蕃和党項聯軍還在攻打關隘。

老頭竟然說半年,唐軍就能兵臨邏些城下。

李道宗心裡是好氣又好笑,他問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若唐軍半年之後並未至邏些城,公主與本王又該如何應對?”

老者的眼睛平視着李道宗,“臣得到的命令就是護佑公主與郡王半年時間,臣對此深信不疑,莫非郡王要質疑陛下的方略嗎?”

李道宗大愕,這也是李沐的安排?

老者留下了。

當老者的四個子女帶着文成公主和李道宗向北奔馳十數裡。

老者的四個子女突然從馬上跳下,向南跪倒磕拜。

李道宗和文成公主連忙轉身,只見來處火光和煙霧沖天而起。

二人心中恍然,老者顯然早已決定了自盡,用火焚燒,來掩蓋一切痕跡。

李道宗艱難地開口,聲音有些嘶啞,“你們的父親爲何不隨我等一起離開?”

老者四子女起身,躍上馬背,長子沉聲答道:“我等一行六人,需要在洞中生活半年之久,所需糧食、物資極多,爲了不引起吐蕃人的注意,每次購買糧食,都不超過十斤。囤積起這些糧食,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如果多一人,糧食就會不足,何況父親同來,就會多出兩人,糧食就更加不夠了。”

文成公主突然問道:“何來多出兩人?”

“父親原本安排,只有我等三兄弟護衛公主和郡王,只是念及公主尊貴,須有女子侍奉,這才留下了三妹……。”

文成公主突然明白了,她眼中一汪水影流動,然後……終於落了下來。

李道宗也終於明白了,如果不是因爲有文成公主在,眼前這個女子,恐怕一樣會陳屍在帳蓬前。

“這難道……也是陛下安排的嗎?”李道宗問道。

“那倒不是。這原本是父親爲城中檔頭留下的應急逃命通道。”

“檔頭?誰是檔頭?”

老者長子古怪地看了李道宗一眼,頓了頓說道:“知道我等所在位置的,只有檔頭一人。”

李道宗和文成公主聞言大撼,那車伕竟是狼牙衛駐吐蕃城的檔頭?

狼牙衛上下,擁有潛邸之功。

外駐檔頭,已經是五品武職。

文成公主突然跳下馬來,向東北方向深深一福。

李道宗擡起手,揉揉老眼,長揖倒地,喟嘆道:“能得汝等忠貞之士,陛下焉能不勝?大唐又焉能不勝?”

……。

都道亂世出英雄。

每逢世道亂了,就會有英雄出世。

而英雄每每出身草莽。

茂州,貞觀八年改南會州置,治所在汶山。

汶山以西約五十里有個小鎮。

有民三百二十戶,一千二百餘人。

鎮東南有座小山。

山腳有座廟,廟邊住着一個屠夫,叫池一刀。

自隋以來,民間工種傳承皆有籍可查,是爲承嗣。

如軍戶的兒子是軍戶。

木匠的兒子是木匠。

鐵匠的兒子掄鐵錘。

殺豬的兒子,自然是屠夫了。

名叫“一刀”,說的不是他武藝超羣,一刀斃命。

池一刀原本叫什麼,已經沒人知道了。

百姓之所以叫他池一刀,是因爲池一刀賣肉,一刀下去,斤兩之差絕不會超過一錢。

池一刀名聲不好,在當地就是個潑皮。

但這不影響他身邊常有朋友。

諺語有云,仗義每多屠狗輩。

池一刀爲人仗義。

從十歲開始跟隨他爹殺豬,至今已有二十五年頭。

在鄉里只要遇到不平之事,他便能拔刀(殺豬刀)相助。

所以,鄉親們雖懼他是潑皮,倒也不厭憎他。

二十五年千篇一律地揮刀,也造就不出一個將軍來。

從工至師,再至匠。

池一刀此生,最多也就是個殺豬大匠。

匠與將,是有分別的。

想從匠轉化成將,如同天壤之別,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爲殺人與殺畜生完全不同。

這其中需要太多的機緣了。

可党項、吐蕃和叛軍給了池一刀這個機緣。

村落被焚燒,鄉親被屠殺,財物被掠奪,婦女被羞辱。

而池一刀,從他將用了二十五年的殺豬刀,捅進吐蕃士兵後背,刺了個對穿的那一刻起,機緣就悄悄來到了他的面前。

這世間有很多種人。

有些人至死都不敢反抗。

有些人天生就腦長反骨。

而有更多人,需要有人領頭,纔敢反抗。

池一刀就成了那一個領頭之人。

整合敵後自發抵抗者,收攏叛軍逃兵。

開始只有七人,到如今一萬餘人,池一刀變成了池大帥。

從此沒有人敢再直呼他池一刀了。

第六百三十一章 欲燒三把火(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秦心的身份第三十八章 言傳身教第八百六十一章 家宴(三)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四百九十三章 圍城(四)第八百五十章 李恪很謙卑第二百八十六章 是怪臣背主求榮嗎?第五百二十九章 房玄齡淡出朝堂第八百九十七章 萬國芳華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八百七十三章 何必呢?何苦呢?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朝會(五)第六十七章 武林高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什麼女子不好娶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二個兒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房玄齡一語定音第六百四十四章 崔尚醉翁之意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厚道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東城危急第三百十九章 以小事大的新羅王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君臣密謀第三十四章 李淵的賞賜第三百零一章 鄭觀音(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沐的底牌(二)第三百零九章 私底下的交換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寶親手畫押的口供第一百十七章 鬧除夕(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六十八章 莊子被襲第五百八十七章 李沐獲救第一百四十二章 言傳身教第三百五十九章 出朕之口,入卿之耳第七百二十四章 怎麼打?誰去打?第四百八十六章 在商言商第六百二十四章 長孫無忌的演技第七百九十七章 很多人死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未開始便結束的初戀第六百六十章 打不過就跑?第一百零六章 侯君集出征(第一更 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第四百九十八章 長孫明月替父求情第六百九十四章 調息令的威力第九百十二章 比你識趣多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追諡息王爲太子第八百九十章 房玄齡正式效忠第四百十八章 軟玉生香第五百五十章 拿下尉遲恭、程咬金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四百零三章 徵收商稅第八百二十二章 李慎、李恪的選擇第六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五章 吐谷渾來襲第三百八十三章 江南大旱第三百十九章 以小事大的新羅王女第三百二十章 而我,便是聖骨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六百五十章 眼光……眼光啊第七百四十七章 救不救?如何救?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二百四十五章 驟聞驚變第六百九十四章 調息令的威力第二百四十五章 驟聞驚變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心難測第二章 生財有道第六百七十六章 民部左侍郎第三百三十二章 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九百三十五章 我有兒子了,知道嗎?第六百四十章 李婉順出嫁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相呼應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求清名,只求聞達第一百六十三章 禁婚令第七百八十二章 荒謬!無恥!第七百七十九章 扮可憐第四百章 深以爲然第三百十三章 心照不宣罷了第七百十九章 二崔所圖第一百五十三章 廷辯第五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六百六十二章 另類的馬拉松第五百五十二章 兄弟傾訴第一百十七章 鬧除夕(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密會李懷道第三十七章 再遇李泰第九十二章 李泰的幕僚團第七百三十九章 李勣有點吃不消了第三百零四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一)第九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九十一章 女人的智慧(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公道?!第四百九十五章 圍城(六)第一百零七章 募兵規則(第二更 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三章 常玉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