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但今天,韓威和李沂發現不對勁了。

党項和吐蕃的主力開始調動。

二人驚愕地對視一眼,然後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驚愕。

螞蟻啃痛了大象,雞蛋真的砸疼了石頭。

党項、吐蕃聯軍的主力調動了。

這便是奇蹟!

調動就是變化,變化就有破綻,有破綻就是戰機。

不用多說一句話,韓威和李沂就不約而同地衝下城樓。

開門!出兵!

枕戈待旦,憋了十數天的將士終於可以大喝一聲,傾泄出心中的鬱悶了。

唐軍鐵騎如一束鐵流,率先泄洪般涌出關隘,然後再向西擴散開去。

馬踏連營。

所向披靡!

……當李沂扶起池一刀時,池一刀已經不行了。

歷經數月,拉起了一支上萬人的隊伍,在大散關以西,以一萬對十數萬,一戰盡沒。

烏乎哀哉,可氣、可恨、可嘆……悲壯至斯!

池一刀身中三箭,並不致命。

致命的是,他的右臂被齊肩砍斷。

血流得太久了,藥石無醫。

在迴光返照之時,他對李沂說了一句話,“告……告訴皇帝老兒,我叫池……一刀……。”

可憐池大帥到臨死,竟不知道當今天子就不是個老兒,只有十八歲。

如果池一刀娶妻早,兒子也是那般大。

李沂默默地將池一刀放下,與韓威長揖倒地。

爲他的勇氣,爲他的血性,更爲他是……唐人!

……三個月之後,當李沂的請功摺子遞進兵部,內閣卻將池一刀的名字劃去。

因爲池一刀大逆不道,不該當衆喊出謀逆之言。

大唐風氣還算寬鬆,一般不以言獲罪。

這話如果尋常百姓喊了,官府倒也不會去追究,只當他是個白癡也就是了。

可池一刀對着一萬大軍喊了,這就是謀逆。

就憑這句大逆不道的話,按唐律,該誅。

朝廷不追究他,已經是仁慈。

李沂大怒之下,持摺子闖入禁內。

當晚,李沂摺子發還內閣,皇帝批示十六字“言者無罪,瑕不掩瑜。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次日,朝廷詔令:茂州有義士池一刀者,俠肝義膽、戰功卓著……爲彰其功,追汶山縣公,贈神機衛將軍。汶山南立七尺碑,供萬人景仰……。

……。

此戰完勝。

唐軍如破竹之勢,掃蕩了大散關外党項、吐蕃聯軍。

敵軍在慌亂之下,只能潰退。

一應糧草補給盡皆拋棄。

在李沂的瘋狂追擊之下。

這一退,直接就退到了戰爭開始之地——鬆州。

聯軍損兵已經達到三成。

但主力依然還有一戰之力。

加上李沂追兵,兵鋒氣勢已弱,從大散關出兵時,事發突然,準備並不充足。

如今狂追,收復失地,後面補給短時間就跟不上了。

李沂只能在鬆州外紮營,等待援軍和補給的到來。

但就算如此,戰功足以記入史冊。

這場突如其來的勝利,讓大唐有了喘息的時間。

三面皆敵、兵臨城下,一直壓得大唐無法喘息。

把戰場向西推至鬆州,大唐就有了足夠的騰挪空間和時間。

而聯軍在損失了七、八萬人和所有的糧草輜重後,士氣低落,短時間內也沒有了再向東發起攻擊的能力。

西南戰局短時間內,就這麼陷入了僵局。

……。

西南戰局的變化,直接影響了西北戰場。

經過二個多月的鏖戰,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

二十四門火炮,讓朱邪克勒的中軍不敢前行一步,他開始懷疑這場大戰的勝負結局。

西南方向吐蕃、党項聯軍的潰敗,令朱邪克勒徹底喪失了信心。他很清楚,一旦吐蕃、党項聯軍守不住鬆州,那西南的局勢就會扭轉。

大唐將能抽調些兵力北上,那時,涼州唐軍將會發起反擊。

朱邪克勒這人很乾脆,能打就打,不能打絕不戀戰。

他當天就派使者至涼州城下,請求停戰議和。

李大亮和李師因此鬆了口氣,三面開戰,國力消耗太大。

朝廷已經無力招架,不管是國庫還是內帑,都已經見底。

於是,雙方都同意暫時休戰。

由突厥派使者前往長安,商議如何談判解決西北戰事的一應事宜。

……。

內閣、軍機處十多個大臣齊聚甘露殿。

他們臉色凝重,都在看着李沐。

等待着李沐做出最後的決定。

大唐雖然國力強大,但還沒有大到可以三面開戰,同時進行三場大戰事的地步。

那麼就得在三個方向中,有所選擇。

按內閣、軍機處的意思,需要先停止兩處戰事,全力打贏一場,再圖將來。

李沐也不反對。

可關鍵是怎麼選擇。

李沐一直沉默着,可他的腦子卻沒有一息停止轉動。

遼東蘇定方上疏,執意向靺鞨、室韋復仇。

把這個一向穩重的漢子,逼到如此地步,連遠在長安的李沐都能感受到,那心靈深處的一抹傷痛。

可問題是,大唐真的沒有能力繼續北方戰事,打到現在,大唐已經精疲力竭,急需恢復。

三個月後,便是春耕季節,大量無節制的徵發精壯,勢必影響來年的收成。

況且,李沐本也沒有繼續徵發的打算。

蘇定方要報仇,打靺鞨勢必要打室韋,那麼不但無法降低戰爭強度,反而有擴大的可能。

其實李沐在第一時間已經放棄了北方戰事。

只是,他無法說出口,無法對蘇定方說出口。

至於西南和西北之間,若要有取捨,李沐心底更願意捨棄西北。

雖然朱邪克勒率突厥大軍落井下石,令李沐令大唐深惡痛絕。

但反過來,設身處地,李沐也會有這種打算。

仁義?去他孃的仁義!

加上如今突厥可汗朱邪克勒,已經派使者來到長安,請求停戰和談。

李沐便有了和談的打算。

在李沐看來,和談就是給雙方一個喘息的機會。

打還是要打的,打之前歇息片刻。

就象朱邪克勒所想的一樣,李沐一樣有着將朱邪克勒請到長安來做客的打算。

只是,被吐蕃、党項這麼一攪,李沐失了先手罷了。

不過這樣未必是壞事,這給了李沐日後報復的藉口。

所以,經過再三思忖,李沐做出了最終的選擇——吐蕃。

第七百九十七章 很多人死了第一百三十章 少女的率真第八百八十四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九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有啥?第三百七十八章 許胤宗的懇求第三百二十三章 孫福回來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周的野望第五百四十八章 許朱邪克勒以利害第三百十四章 反而歪打正着了?第七百十六章 褚遂良第三百四十五章 被欺負慘了的張亮第七百章 李沐死了嗎?(加更)第八百七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似線索重現(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羨慕嫉妒恨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八百二十六章 山風欲來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又一次宮變第六百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四)第三百零四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長孫無垢的懇求(加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孫無忌的貪婪第八百十四章 男大當婚第三百七十九章 拜會秦瓊(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如此結果最合適不過第五十五章 誓師出征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六百四十三章 二崔前來造訪第九百四十五章 李沂可安好?第八百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六百十七章 以其道還其身(加更)第八百二十五章 絕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厥參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李師的陰謀第八十二章 拍馬入天牢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九百零九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五百七十九章 聞香被抓第九百五十四章 都是決戰,都是孤注一擲。第四百六十一章 延攬韓仲良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是曹?誰是漢?第六百四十三章 二崔前來造訪第九百七十章 擁立太子?第八百零六章 真是個難題第三百六十五章 竟然是李百藥第五百十五章 班師杭州第三百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六百八十四章 公道?!第六百十九章 勸降程咬金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肖子第四百章 深以爲然第八百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六百七十九章 長孫渙遷兵部左侍郎第九百零八章 皇帝,查!第四百章 深以爲然第九百九十九章 軍法何在?第九百四十五章 李沂可安好?第八百零一章 如何處置房喬?第五百九十章 據理力爭(加更)第五百六十九章 密會李懷道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娶了媳婦忘了娘第九十五章 長孫府的女人們第七百二十章 李沂大婚(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未開始便結束的初戀第八百九十七章 萬國芳華第一百三十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十二章 謊言與真實第三百八十五章 借糧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權大於夫權第九百八十六章 連畜生都不如第三百二十六章 楊務廉案發(加更)第二百七十四章 許國公是個明白人啊第七百二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四十二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六十三章 朝堂出現另一種聲音第六百八十四章 公道?!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個禍害第八百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恃身份的李麗質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漢州戰役(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二百四十一章 孤聽舅舅的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馬周馬賓王第五百七十一章 答應幫忙第九百四十章 惜字如金第七百一十章 京兆韋家沒落(一)第九百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