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錢莊之爭

李沐在這其中明面上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在韓仲良和崔尚之間和稀泥。

可私底下拉倒地煽風點火,拉偏架。

世家錢莊因爲李沐的幫助,不斷地推出新花樣。

譬如存十貫錢,送煙花爆竹了。

存一百貫,送一面巴掌大的小鏡子了。

或者借貸到一定數目,送套琉璃茶具了等等。

顯然,朝廷錢莊明顯落入下風。

風暴開始積累、醞釀起來。

……。

相對於長安朝堂上的爾虞我詐。

杭、越州可謂是正治清明。

這倒不是因爲李沐有多少厲害,可以將從古至今的貪腐問題根治。

而是每個勢力在創業階段,都是齊心協力的。

可這在百姓眼中,卻是難能可貴了。

“沐王”這個稱呼不是來自於皇帝和朝廷的冊封。

而是江南百姓對李沐的暱稱,這稱呼代表着人心向背,親切而不失尊重。

李沐在開年初下達了一道政令——發行銀幣。

這個時代,鑄幣權沒有後世看得那麼重。

因爲是金屬貨幣,幾乎“望”州以上的官府,都會鑄造錢幣。

所以,作爲吳王的李沐自然是有權鑄造錢幣的。

李沐將囤積的銀錠,鑄造了一大一小兩種銀幣。

大的淨重一兩,當千錢。

小的淨重一錢,當百錢。

兩種銀幣含銀九成三分,這餘下的七分中是銅鐵,三分是鑄幣的損耗,四分便是鑄幣稅了。

因爲造型精緻含量足,一進入民間就被百姓所喜。

世家豪門更是將它做爲收藏囤積。

好在倭國的銀礦源源不斷地運至杭州。

李沐加大了鑄幣量,三個月時間,已經發行出去千萬枚銀幣。

這還是僅僅在長江以南流通。

銀幣的流通彌補了錢莊的缺點。

錢莊確實在商貿中起了承兌作用。

但對於民間來說,正常的買賣還是靠銅錢支付。

誰也不可能買點東西,都跑錢莊匯兌吧?

普通民間的日常交易,還是需要攜帶沉重的銅錢去完成。

而銀幣的發行徹底解決了銅錢攜帶不便的煩惱。

平常百姓間的買賣,帶上幾個銀幣就能搞定。

於是,銀幣迅速地流通起來,擠佔了銅錢的主要貨幣地位。

……。

一天,崔尚到達杭州,親自前來拜訪。

這是李沐與崔尚在長安一別後,第一次見面。

這一眨眼,已經過了兩個年了。

李沐知道崔尚來必然是有要事。

所以接風宴之後,李沐與崔尚單獨進了李沐書房。

李沐這時的書房已經不是在軍營了。

去年李沐北上救援李沂時,杭州府在錢塘湖爲李沐修建了都督府。

雖然遲了一年多,但都督府的高調和奢華,已經名揚江南了。

都督府佔地八百畝,左、中、右四進。

每進前、中、後三殿,每殿六間宅子。

左進以西是一個佔地一百畝的花園,右面宅子外是一個佔地三百畝的馬廄和軍營。

足夠容納一支數千的軍隊。

都督府的地勢很高,放眼望去,錢塘湖就在眼鼻子底下。

李沐的書房在正殿之後。

一路行去,崔尚有些豔羨地嘆道:“殿下確實有點石爲金的能耐,這才短短不到兩年,整個杭州府就變了一番模樣。”

李沐笑道:“崔家主如果喜歡,孤爲你在湖邊選塊地,來與孤做伴如何?”

崔尚道:“想倒是真想,可眼下還不是時候。等有朝一日,殿下成就大業時,老朽就能來此享福了。”

李沐自然明白崔尚的意思,自己也只是客氣客氣。

崔尚爲一個家族的家主,就算閒得身上長蟲,也不會來杭州長住。

畢竟此時中原纔是大唐的文化、正治中心。

而杭州經過李沐的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之後,最多勉強可以算是經濟中心。

進入書房,李沐切入正題道:“崔家主此來所爲何事?”

崔尚道:“想必殿下也有所聽聞,朝廷錢莊與我等錢莊已經勢若水火,雖然現在還只是暗中競爭,可老朽擔心,朝廷會下令禁辦民間錢莊。如此一來,我等就血本無歸了。”

李沐皺眉道:“崔家主可是聽聞到什麼風聲了?”

崔尚道:“老朽確實聽到一些風聲,都道皇帝召見房玄齡、長孫無忌和錢仲良等人議事,很有可能,一個月之後,便會頒佈旨意。”

李沐微微點頭,這與自己從狼牙衛得到的消息不謀而合。

李沐得到的消息是,韓仲良上疏朝廷,錢莊關乎朝廷賦稅財政和江山社稷穩定,不可操控在各地世家豪門手中,建議朝廷禁止民間私辦錢莊,同時關閉已經開設的私人錢莊。

李沐還得知,李世民與他們商議之後,甚至已經制訂了策略,如果世家錢莊不依令關閉,將採用武力來強制關閉。

如今聽崔尚一說,兩相印證,那麼此事十有八九就是真的了。

攪混一池水本是李沐的目的,可如今顯然還不到時候。

而最關鍵的是李沐想將大唐震盪控制在一個範圍之內,不想真正地顛覆整個江山。

特別是此前在食汗山腳下,與李沂一夜交談之後。

李沐有了一個統籌的安排。

想了想,李沐道:“此事確實麻煩,如果朝廷真下了旨意,那世家錢莊就沒有活路了。現在看來只能阻止朝廷下這道旨意了。”

崔尚憂鬱道:“我等世家的實力在民間,雖然也有些人在朝堂上,可其能爲不足以左右皇帝和朝廷的決定。不知道殿下可有良策?”

李沐一時也帶不出主意,“崔家主莫急,你先在府中歇息一晚,明日孤再給你答覆,如何?”

崔尚雖然心中焦急,但也明白李沐需要找人商議,便點頭道:“老朽聽殿下的就是。”

李沐找人帶崔尚下去休息,傳了魏徵前來。

將此事與魏徵述說了一遍,李沐問道:“魏公有何教我?”

魏徵道:“二者相爭,殿下漁翁得利,爲何要幫世家對抗朝廷?”

李沐道:“朝廷與世家之間,明顯是朝廷佔了絕對優勢,如果真要是讓朝廷達成心願,世家錢莊被連根拔起,魏公不覺得脣亡齒寒嗎?況且如果朝廷收拾了世家,實力劇增,陛下恐怕會隨時派兵南下,拔掉我這顆眼中釘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厥參戰第四十七章 轉瞬即逝的野望第三百零八章 三千神機衛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次是真死了第七百二十章 李沂大婚(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不象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九百四十七章 活着回來!第一百零八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三更 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三百零九章 私底下的交換第一百九十九章 五姓異動(三)第六百十六章 棄如弊履第九百七十八章 難辯雌雄第九百八十九章 房玄齡終於死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高昌生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這黑鍋究竟誰來背第二百五十九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第五百三十八章 陰謀的味道第四百四十九章 兄弟交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席君買來投第八百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第八百四十二章 匹夫有勇,士不如斯!第七百零一章 李沐,你就死了吧!第七百八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相呼應第八百三十九章 你究竟是何意?第二十七章 人臣的覺悟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李世民善使美人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八百四十三章 吃某一刀者,池一刀也第九百四十一章 我是對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駁調息令?第五十六章 敲打楊務廉第四十一章 長孫衝的酸意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誰的叛?第四百八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七十三章 你想離間君臣嗎?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相呼應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潑髒水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孫無忌重現朝堂第六百七十章 長孫渙獻計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答應她第二百七十章 候君集被擒第五百五十一章 瓜州會師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賢王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長袖善舞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切如舊第三百二十三章 孫福回來了第九百五十九章 朱邪克勒被圈禁第五百六十三章 樑仲業日子不好過第六十五章 初見李道彥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能戰,毋寧死!第六百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一)第九百四十四章 唐人果然狡詐第七百五十四章 最後的時刻(二)第二百零四章 釜底抽薪(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外戚之患?第一百一十章 震懾(第五更 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祭奠李淵第一百二十二章 徹夜奏對(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王者的霸氣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四百三十六章 挑撥(一)第七百六十二章 突破鴨綠江第三百二十六章 楊務廉案發(加更)第二百九十三章 歡慶之夜第九百二十六章 心狠嗎?第四百十四章 煞星第五百十九章 李靖祖孫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靖,你這是矯詔第七百九十六章 河東獅吼第四百三十四章 劫獄(二)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五百零六章 息王寶藏第六百二十九章 蓋棺定論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情起復第四百五十二章 佔領浮圖城第六十八章 莊子被襲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徵辟的唐僧(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深諳人心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二百零八章 庶女可嫁第五百四十九章 爭奪軍權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伯?第一百三十七章 良臣第一百二十三章 徹夜奏對(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良臣第七十九章 兵發越王府?第二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席君買來投第五百六十三章 樑仲業日子不好過第七百九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六百九十四章 調息令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