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

朝廷就算撫卹、封賞花費了不少錢財,但還不至於國庫告磬,動用錢莊存銀的地步。

況且,錢莊設立時早已經有成制,錢莊存銀所有權在儲戶,朝廷不得無故動用錢莊存銀。

可這些,百姓是不會去想的。

他們只知道有人這麼說了,而高昌之戰也是事實,死了那麼多人也是事實。

所以,這世間謠言只要半真半假,信者就多了。

而出現在各個錢莊門口長長的隊伍,更增添了謠言的可信度。

一時間,錢莊擠兌潮出現在各個錢莊。

無論是朝廷錢莊,還是世家錢莊,都被人潮堵塞。

與被李沐指點過的世家錢莊不同的是,韓仲良不知道錢莊需要準備金。

其餘官員就更不知道了。

一向順風順水的經營,這邊吸儲,那邊放貸,一手進一手出,玩得是不亦樂乎。

朝廷每個錢莊裡只有幾千貫,甚至只有一、二千貫應急。

擠兌潮暴發,各個錢莊除了向總號告急,也就只能關門息業了。

由此,百姓們更加擔心自己存錢的安全了。

一天十二個時辰,錢莊門口都是人。

這還是京城長安,大唐長江以北的各州縣,已經暴發出打、砸、搶了。

百姓有些時候,其實就是暴民。

特別是運動到來時,更是一羣盲從者。

三天之後,長江以北包括長安在內,一片糜爛。

雖然各州有折衝府,可他們面對是百姓,沒有朝廷的命令,不敢動武。

朝廷的命令哪有那麼快到達?

李世民正對着韓仲良大發雷霆。

“錢呢?”

“錢在哪?”

“朕問得是錢去了什麼地方?”

……棺材內伸手——死要錢。

李世民現在最想要的就是錢。

根本不聽韓仲良的解釋。

韓仲良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他的所有做法,都是按李沐教的做。

錢莊吸儲,分成短期、中期、長期。

對外放貸,也是分成短期、中期、長期。

吸儲、放貸一一對應。

沒錯啊,可現在不單存短期的要兌付,連中期、長期的都要兌付。

雖說是存取自由,可錢莊把錢放貸出去了,不是想收回就能收回的。

再說了,工坊主就算想還錢,也沒有啊。

工坊主借貸無非是要擴大生產,哪會將錢放在家中長毛?

都是將錢花出去了,就算錢莊要收回貸出去的錢,也遠水救不了近火。

於是擠兌潮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而朝廷哪還有精力去理會世家錢莊之事?

更何況在這種民亂叢生之下,李世民也不敢再去惹世家,引發另一場風暴。

李世民無奈之下,立即將韓仲良下獄待罪。

同時動用國庫兌付百姓存款,並下令各地折衝府疏散百姓。

國庫的錢已經不足以兌付天下各州縣的存款了,李世民只能先保證長安不亂。

李世民的原意雖然不是鎮壓,可一旦動用了軍隊,傷亡自然是難免的。

而一旦出現了傷亡,再經有心人的煽動。

於是民亂暴發了。

這時,李世民就算不想鎮壓,也只能將錯就錯了。

一時間,長江以北悲呼哀號響遍中原。

有數萬人死於這塊動亂。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朝廷錢莊被天下人唾棄,李世民的聲望到達了最低谷。

李沐在得到狼牙衛稟報時,也深深的自責。

一場有預謀的擠兌潮,會演變成一場無預謀的民亂,這是李沐沒有想到的。

而最後數萬人的鮮血更讓李沐心驚膽寒。

民潮的威力讓李沐恐懼。

而李世民的日子並不好過。

沒等民亂平息。

巫州土著發生暴亂。

緊接着,霸州山民暴亂,燒殺刺史向邵陵及官吏,屠殺百姓數千人。

李世民只能派兵平亂。

可馬上就從邊境傳來敵情。

邊境告急,吐蕃攻破党項、白蘭各羌,侵擾鬆州、弘州。

吐蕃八萬大軍攻佔弘州,並在鬆州境內囤兵十二萬。

之前李沐在鬆州以西的一個無名峽谷擊潰吐蕃軍,並在那建造了一個要塞。

此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這個要塞,鬆州全境恐怕也與弘州一樣落入吐蕃之手。

說來也怪,器宗弄贊(松贊干布)並沒有繼續向東進攻,而是派使者攜金銀前往長安。

向李世民請婚,欲尚大唐公主。

這已經是器宗弄贊第二次請婚了,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意。

這種心理很奇怪,就象在唐國內一樣,每個男人都將娶五姓女作爲人生的最大目標一般,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內,他雖然極力貶低五姓,但骨子裡依然渴望能擁有五姓女。

這種慾望一直延續到之後的數代,直到唐末。

當吐蕃使者到達長安,這下朝堂就熱鬧了。

與巫州、霸州數千土著叛亂不同,鬆州、弘州距離長安近,且吐蕃大軍壓境,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國柞動盪。

於是,朝堂上的意見便嚴重分化了。

主和、主戰的吵得不可開交。

以房玄齡、長孫無忌爲首的一部分文臣和武將,他們都建議李世民答應吐蕃的請婚。

以一個女人換得舉國安寧,這個買賣值得一做。

畢竟一旦開戰,會有無數的生靈塗炭。

而以禮部尚書王珪、中書侍郎岑文本、中書舍人馬周爲代表的文武官員則堅持主戰。

他們認爲吐蕃一旦以武威脅成功,大唐將有失顏面,關鍵是開了這個先例,以後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到時大唐如何自處?

兩種意見各有道理,爭吵不止。

李世民其實內心也是希望與吐蕃一決雌雄的。

可剛剛將錢莊民亂平息,國庫已經癟了,吐蕃不是吐谷渾,派幾萬大軍過去,就能掃平的。

如今吐蕃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不派十萬大軍過去,根本無法擊破吐蕃,逼其退兵。

李世民陷入了爲難,他此時有些後悔花費了巨資修造宮殿。

而此時,殿外急報,吳王李沐有奏疏上呈。

李沐得到狼牙衛消息的時間並不比李世民晚。

雖然李沐有意削弱李世民聲望和朝廷實力,但在面臨外辱的時候,李沐並沒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母沈羽第五百五十八章 決定造反(一)第三百九十章 向息王妃討個主意第十六章 撒謊是門藝術活第五百九十九章 李靖也是輔臣之一第一百九十章 想搞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扮可憐第三百六十二章 老賊欺人太甚第三十九章 打了小的惹來老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次是真死了第九百九十三章 彼此彼此第四百零一章 朕也信第七百八十八章 帶甲入宮第九百五十九章 朱邪克勒被圈禁第四百五十九章 敲竹槓?第九百三十九章 強者間的廝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李靖的遺憾第五百十二章 常何的自辯第五百六十一章 休戰言和第八百九十三章 目標突厥第八百八十一章 紅袖添香伴讀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朝會(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據堅而守第六百八十七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五十七章 振聾發聵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若善終,天理何在?第五百四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見朱邪克勒第七百八十四章 底線?!第二百四十七章 抉擇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一百六十章 試探軍心(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九百九十一章 戰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反擊(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內亂第七百五十九章 圓桌會議(三)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八百三十四章 勝利者總喜歡與失敗者聊天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若善終,天理何在?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腥的資本第一百八十三章 未開始便結束的初戀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力青黃不接第九百九十八章 以何爲君,牧何民?第二百四十八章 要人(一)第八百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七百三十六章 慌報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九百十五章 親審辯機(二)第六百零一章 高士廉大義滅親(加更)第八百五十一章 李慎和周道務死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六十七章 武林高手?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六十六章 李道彥的怨念第八百四十七章 這廝還有什麼不想要的?第九百六十章 家的溫暖第五十九章 忌憚第九百四十七章 活着回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只想以直報怨第二百六十七章 君臣密謀第一百十三章 女俠?(第八更 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三章 歡慶之夜第二百二十六章 擴股就是搶錢第二百十五章 變成乖寶寶的小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佔領漢州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東城危急第四百章 深以爲然第七百九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幕下的密會(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吃飯的有,不吃醋的沒第五百七十八章 李道宗也是輔臣之一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要人(四)第八百十六章 子承父職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道宗訪蒔花館(加更)第八十六章 破繭第二百九十九章 嗣王府(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身世初現第八百四十九章 只想以直報怨第八百九十八章 養寇自重?第八百九十七章 萬國芳華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第四百四十八章 生死關頭第一百八十九章 妙人秦心第八十七章 探監(一)第九百八十二章 騷亂第五百章 一命換滿門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厥參戰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九百五十八章 勝利第三百七十三章 即興演說第八百十六章 子承父職第四百三十章 玉佩的秘密第六百四十八章 新年第一朝落幕(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