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

房玄齡瞬間明白了李世民心中所想。

帝皇之道,不在乎臣子有多能爲,而是在於臣子有多聽話。

李沐顯然不是一個聽話的主。

加上憑一己之力調動民間上千萬斤糧食,這對於朝廷、對於皇帝都是一種震撼。

太能爲的臣子,總是沒有好下場的。房玄齡心中暗歎。

這李沐難道就不能收斂些嗎?

總是在不應該犯錯的地方犯錯,說到底,這次旱災就算杭州餓死幾萬人,李沐可以推得乾乾淨淨,一切由宋、宿二州的官員擔着,李沐最多也就是個辦事不力的罪責,何必將陣仗搞得這麼大。

房玄齡雖然這麼想,可心中還是對李沐的所爲產生了一絲敬意。

天下官員若都是如此,何愁大唐不強大,何愁百姓不安樂?

“既然如此,敢問陛下要將李沐改封何地?”

李世民一嘆道:“這……朕還沒想好。”

房玄齡想了想道:“以臣之見,若直接下旨,萬一李沐反對……臣說的不是指李沐有反意,而是……陛下也知道李沐的心性,有時有些……跋扈,所以,臣以爲先派人去試探一下他的口風,再來定奪亦不遲。”

李世民點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朕也是這麼考慮的,這混帳到哪裡都不讓朕省心,總是不安分得緊。依愛卿看,派何人去合適?”

“派去之人最好與李沐沒有關連的,但又要沒有與李沐沒有糾葛者,如此臣能想到的也只有于志寧了。唯有他,方能將陛下的話一字不差的傳給李沐,也能將李沐的話一字不差地帶回給陛下。”

“愛卿所言有理,那就令于志寧南下傳朕口諭。”

“不,不。爲免走漏風聲,引起不必要的事端,以臣之見,陛下還是派于志寧以安撫江南受災各州的名義前往杭州,再密傳口諭爲好。”

李世民一聽欣然讚道:“愛卿果然好計謀。”

……。

次日,中書侍郎、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于志寧以欽差的名義離京。

代表皇帝巡撫江南受災各州。

六天後,到達杭州。

杭州府自魏徵以下官員皆前往碼頭迎接。

杭州都督李沐出杭州衙門十里地,也就是半路迎候。

被崔尚一語成讖。

才過了沒幾天舒心日子的江南百姓,再次被架到了風口浪尖。

沒錯,正是風口浪尖。

大旱之後必有大澇。

老天爺似乎要將大旱兩個多月沒下的雨一齊灌注下來。

于志寧到杭州時,大雨已經下了整整五天。

如果不是防洪堤的修築和錢塘湖的疏浚,恐怕杭州會與其餘錢塘江流域的各州一樣,洪澇施虐了。

可就算如此,如果這雨繼續下,就算有防洪堤,錢塘江不水漫金山,城內也會因爲積水而成汪洋。

好在錢塘府北高南低,百姓的田地基本上集中於北邊,所以暫時倒沒有被洪水淹沒土地的擔憂。

于志寧一路上看到錢塘府百姓臉上的精神頭,完全與此次南下時見到的各州百姓不同。

路上的百姓滿臉微笑,相互打着招呼,似乎對天上施虐的大雨毫無懼意。

于志寧心中便不禁暗暗點頭,還真看不出來,此子年少,在朝堂中有作爲也就罷了,來了地方竟一樣不同凡響。

這才三個月啊,還是經歷了一場天災的情況下。

這一天,李沐引領着于志寧往錢塘湖逛了一圈,解釋了修築防洪堤和疏浚錢塘湖的意義,而後帶着于志寧視察了正在修築中的寶石山、吳山的茶桑梯田。

于志寧時不時地提些問題。

李沐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這一圈下來,已經是傍晚時分。

李沐選在軍營設宴款待于志寧。

此時正是神機衛操練的時候。

神機衛將士強悍的氣勢,讓于志寧心中暗暗生驚。

他縱橫宦海數十年,哪能不明白李沐特意在軍營設宴的用意?

京城坊間傳揚的神機衛,在於志寧看來,聞名不如見面,只有親眼所見,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那種無堅不摧的鋒芒。

有什麼樣的主帥,就有什麼樣的軍隊。

這一點,怕是象煞了面前的某人。于志寧心中暗道。

宴席後。

于志寧提出單獨與李沐相談。

李沐便明白必是有李世民旨意。

所以,連魏徵等人都被屏退在外。

于志寧端起眼前茶,輕啜了口道:“好茶。此茶長安在售五貫一斤,豪門富賈趨之若鶩,某是咬着牙,盤算了好幾天纔買了一斤解饞,殿下怕是賺得太狠了吧?”

李沐笑道:“凡有新鮮事務,總是要向豪門富賈賺取第一筆錢的,之後才慢慢降價,讓百姓也與之同樂,這是生財之道。”

于志寧點頭嘆道:“殿下好一篇生意經。”

“於公放心,你也看到了,寶石山、吳山上茶桑已經開始種植,最多一、二年,茶葉的價格便會降下來,到時尋常百姓都能品味此茶之清香,於公也就再不用琢磨幾天才狠下心購買了。”

于志寧哈哈大笑道:“好你個李沐,某好歹也是欽差,你也不提送個十斤八斤賄賂某。倒還在盤算着從某拘緊的荷包內賺取最後一文錢。”

李沐也笑道:“十斤八斤,少了。於公若是肯收,百斤我也送。”

于志寧呵呵笑道:“不,不,有個一、二斤老夫就滿足了。”

“自然如於公所願。”

“好,好。”于志寧收斂起笑容。

李沐知道,寒喧完了,該是正題了,也正色起來。

“老夫得先向殿下致敬。”于志寧起身鄭重向李沐躬身行大禮。

李沐連忙起身相扶,“於公萬萬不可,於公之禮,沐不敢受。”

于志寧正色道:“老夫此禮,是代江南受災各州百姓而行,殿下三個月內,救的受災百姓何止二十萬,老夫此禮,殿下受得。”

李沐見於志寧這麼說,便不再勉強,於是側身生受了于志寧半禮。

“如果朝中大臣都象於公這般心懷百姓,那麼江南也不至於餓死上萬之衆。而如果朝中大臣都象於公這麼火眼如炬,恐怕於公也不會來了。”

李沐終究是發出了今日第一句牢騷。

第二百五十九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八百八十一章 紅袖添香伴讀書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七百七十二章 軍心可用第七百十一章 京兆韋家沒落(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七十九章 兵發越王府?第九百二十九章 出奇兵第九百七十章 擁立太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漢州戰役(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欲燒三把火(三)第二百零四章 釜底抽薪(三)第八十二章 拍馬入天牢第一章 隱龍出世第八百三十二章 勇者無淚第九百四十三章 誠信友愛,堅韌敢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三百七十七章 成人妖不遠矣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二百四十三章 常玉被捕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軍開始撤退第八百四十七章 這廝還有什麼不想要的?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元宵之約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見朱邪克勒第六百四十五章 美人如玉(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零一章 朕也信第七百十九章 二崔所圖第六百零二章 攻城第一百十九章 祥瑞(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恍然大悟第九百四十二章 我沒錯第二十六章 失之交臂第三百零六章 找抽的長孫逸第五百二十四章 血洗長孫府第四百十八章 軟玉生香第五百七十章 袁公公的怨念第三百七十六章 李沐心中的背鍋俠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言和第九百七十六章 飲勝第五百八十五章 常綠雲遭遇埋伏第六百四十七章 作死的劉洎第八百九十六章 愛卿何須體面?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無忌發動兵諫第八百三十九章 你究竟是何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房玄齡淡出朝堂第七百七十三章 兄弟?天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歡慶之夜第二百三十六章 道貌岸然第九百零八章 皇帝,查!第六百五十章 眼光……眼光啊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腹中的秘密第一百四十六章 殺雞敬猴?第八百零四章 平衡第二百五十四章 坦誠相對第四百零一章 朕也信第三百七十九章 拜會秦瓊(一)第八十四章 堅持第八百零七章 你不虧第九百三十章 李恪也死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姑嫂第三百五十七章 怒斬候君集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有賞有罰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邊海水一邊火焰第七百七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零七章 李勣囤兵遼城第七百五十七章 圓桌會議(一)第六百零二章 攻城第八百七十章 原來是她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時就是一種毒藥。第八百三十七章 靈犀一閃的速度第六百五十四章 有心計的崔家女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戰逼近第四十一章 長孫衝的酸意第五十六章 敲打楊務廉第四百二十二章 與有榮焉第九百九十三章 彼此彼此第七百六十六章 想做劉禪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中之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多年同袍,分道揚鑣第六百十五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五)第二百零二章 釜底抽薪(一)第二百十二章 誠意?第七百五十九章 圓桌會議(三)第七十一章 童謠第四百十四章 煞星第八百七十五章 你若安好,我便安好第四百五十二章 佔領浮圖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魏公不會是想去出首孤吧?第六百五十八章 選妃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是怪臣背主求榮嗎?第一百二十四章 徹夜奏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