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深以爲然

李沐之所以這麼說,因爲朝廷雖然取消了鑄造鐵器的禁令,可礦藏依然是朝廷控制的。

換句話說,這鐵礦的發現需要上報朝廷。

這個時代鐵與金銀一樣,是硬通貨。

張士衡搖搖頭道:“殿下誤會了,以殿下救災使杭州百姓活命無數的功勞,原本下官可以當作不知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便是。可此事關乎餘杭百姓的福祉,下官不敢私相授受。”

李沐與魏徵眼神一碰,魏徵問道:“那依你的意思,該當如何?”

“下官只有兩個請求。”

“講。”

“一是礦藏須有償招募本縣百姓開掘,二是本縣在籍百姓每年都將在此礦中得到分紅。”

魏徵看了李沐一眼,問道:“還有嗎?”

“沒了。”

李沐突然問道:“你就不想要點錢財?”

“錢財不過身外之物,下官不是戀棧之人。殿下到任前,下官就已經向朝廷提交了辭呈,原本兩月前就該告老還鄉,只是被天災所阻。如今託殿下之福,災情平定,朝廷的旨意估計不日便會到來,下官便要返回瀛州樂壽了。”

李沐有點喜歡上這個年過花甲的老頭了,看着他不卑不亢的眼神。

“張縣令,若孤想留下你,爲杭州百姓做些事,是不是有些勉爲其難啊?”

張士衡一愣道:“下官年事已高,已經半截入土之人,還能爲百姓做什麼?”

“張縣令在武德朝時,應該是崇賢館學士吧?”魏徵突然問道。

張士衡一怔道:“正是,魏公知道?”

李沐道:“孤有心在杭州興辦學館,以求教化江南萬民。張學士如果願意,何不居館講授。”

張士衡猶豫道:“可下官年邁……。”

李沐仰首道:“孤會在杭州各縣設立縣學,十歲以下的孩子,無論貧富人人皆可進學,一切學費皆由官府承擔。孤要興辦的學館將是江南最大的學館,從縣學中以科試選拔頂尖學子入學,如此學府,張縣令也無意嗎?”

張士衡躬身道:“下官願意。”

李沐衝魏徵一笑道:“你放心,你方纔所提請求孤都準了,此鐵礦開掘之後,每年每戶都將分得五貫以上的錢財。”

“下官替餘杭百姓謝殿下大恩。”

如果鐵礦被朝廷收爲國有,那餘杭縣百姓除了提供免費勞役,恐怕連一文錢都得不到。而現在,李沐提供了付費勞役的基礎上,承諾給予餘杭百姓每戶每年五貫錢。

這五貫錢如果省吃儉用,足夠一家人一年的花費了。

也正因爲如此,讓張士衡感覺到李沐的與衆不同之處。

一般官員遇上這種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朝廷稟報,因爲這能讓他的仕途變得暢通。

很少會想到當地百姓的得失。

“大恩稱不上,但讓餘杭百姓都富起來,這一點孤還是能做到的。張縣令不妨在孤身邊監督着。”

“臣雖然老邁,可但凡一息尚存,定不負殿下厚愛。”張士衡顫巍巍地跪下道,這是君臣之禮,以示上下尊卑名份。

李沐生受了此禮之後,攙扶起張士衡。

張士衡激動道:“老朽晚年得遇明主,此生無憾。老朽別無用處,可底下有幾名弟子,還可入殿下眼,老朽會修書,令他們前來杭州,爲殿下效力。”

“孤得張公,實爲意外之喜。”

“老朽交接完餘杭縣衙門事務,便去錢塘府投奔殿下。”

……。

過了兩天,沈界等人如約而來。

李沐由此與鄉紳們確定了在餘杭縣閒林修建鐵器工坊。

鐵器工坊佔地三千畝,投資額高達五十萬貫,招募的人員高達萬人之多。

說它是大唐最大的鐵器工坊,絲毫都不爲過。

整個餘杭縣,也才六千戶,三萬餘人。

如果不是旱災聚集了各州災民,單餘杭的人口不足以招募到如此龐大的僱工。

辦妥了鐵器工坊之後。

李沐開始將精力專注於辦學。

李婉順三姐妹和秦心,已經將軍營邊上的災民收容所變成了學堂。

李沐再次按排人員,對其進行改造。

加大了範圍、增加了學舍,增添了器械。

追隨李沐而來的學子們,皆被安置於此。

不過,李沐還是在學子中選了幾人成爲自己的幕僚。

孔惠元、李義府等人皆在此列。

之後,魏徵以州府衙門的名義向轄下八縣下發了興辦縣學的通告。

由各縣提供學館場地,州府提供錢糧。

將轄下八縣的適齡兒童一概納入學堂。

由此瑯瑯誦讀聲,傳遍整個杭州。

……。

于志寧回京,向李世民遞交了李沐的親筆手書。

還將李沐的話一字不漏地轉稟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完聽完之後,將李沐書信遞給房玄齡,轉而問于志寧道:“以於愛卿的觀察,李沐可有謀反之意。”

“臣不敢妄言。”

“無妨。此不是朝會,殿中只有朕與中書令,愛卿不必諱言,有什麼就說什麼?”

“那臣斗膽直言了。”

于志寧道:“臣觀李沐言行,不得不說,此人乃臣生平僅見之能臣、良臣。且臣可以肯定,李沐今時並無不規之意。”

李世民點頭道:“有愛卿這句話,朕就安心了。”

“臣還有話未詳。”

“講。”

“但臣以爲,李沐手中神機衛過於強悍,任何人手中掌握着如此利器,都會迷失,臣請皇上還須妥善應對處置。”

這話李世民、房玄齡都聽懂了。

于志寧很肯定地說李沐沒有反意,可轉眼之間,一句話就否定了前面所說的。

套路啊。李世民嘆道,于志寧說了這麼多,等於啥也沒說。

如果能將神機衛從李沐手中剝奪,朕還用得着你下江南嗎?

可李世民無法對於志寧明說,“於愛卿旅途勞頓,先下去歇息吧。”

“臣告退。”于志寧退下。

李世民看着房玄齡道:“人朕已經派了,可回來複述的話,卻未能達到目的,玄齡以爲,此事該如何處置?”

房玄齡道:“雖然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但有一點臣深以爲然。”

“哪一點?”

“于志寧轉稟李沐的話。”房玄齡指着那幅江山萬里圖道,“李沐所圖者與陛下所圖者沒有分岐,臣絲毫不懷疑這點。”

第二百十六章 李承乾的COSPLAY第五百零四章 長孫無忌自盡第三百九十章 向息王妃討個主意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個禍害第七百零三章 李沐活得好好的第七百五十三章 最後的時刻(一)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九百六十四章 傳說中的孫思邈第八十七章 探監(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養虎未必爲患第三百四十二章 欽犯劉仁軌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難奪第九百三十四章 李師的陰謀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肖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李師的瘋狂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求清名,只求聞達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軍開始撤退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姓異動(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長孫無忌意圖不規第四百三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四百二十五章 能背黑鍋的幹才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難奪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六百二十三章 隱太子李建成第五百三十三章 白山會盟第二百七十二章 坑舅的長孫無忌第三百零二章 鄭觀音(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沐的底牌(二)第八百十四章 男大當婚第二百八十三章 敢與李沐說項者與其同罪第六十一章 女孩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拍即合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六百七十章 長孫渙獻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季良不是倿臣第一百九十三章 宿命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腥的資本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家族長的可怕之處第九百十五章 親審辯機(二)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二)第九百六十章 家的溫暖第六百五十二章 新政待發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七百二十九章 李孝恭的瘋狂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章 火燒牟支第八十八章 探監(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幕下的罪惡第一百八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三百九十章 向息王妃討個主意第五十四章 刻意拉攏(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劉洎獻策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李師成了小舅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淳風的預言沒錯第六百零一章 高士廉大義滅親(加更)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沂被扣押第七百七十八章 長安亂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本國公要反了第八百十七章 風雲漸起第四百零一章 朕也信第九百十三章 高陽一案第九百九十九章 軍法何在?第六百九十二章 京兆韋家第九百章 煙花三月下杭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同氣連枝第一百十二章 再謀財源(第七更 求訂閱)第六百二十二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三百六十章 人心究竟怕什麼第九百五十八章 勝利第八百零七章 你不虧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叛旨意第二百九十三章 歡慶之夜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五百七十二章 楊氏逃離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李沐遇刺(二)第七十九章 兵發越王府?第三百零三章 鄭觀音(四)第四百零六章 登陸成功第五百九十章 據理力爭(加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雪中送炭第七百三十六章 慌報第四百五十章 故友重逢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八十章 嚇尿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王者的霸氣第九百二十六章 心狠嗎?第六百五十二章 新政待發第三百零八章 三千神機衛第五百八十九章 長孫無忌意圖不規第三百九十四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六百九十章 可憐的史暕第四百二十七章 秦心的身份第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內亂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