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 反而歪打正着了?

李沐心中大石終於放了下來,讓滎陽鄭氏聽崔尚號令,對自己來說,並無實際的損失。

可讓李沐不解的是,鄭觀音做出如此讓孃家讓步的承諾,她真的有把握說服滎陽鄭氏嗎?

彷彿看出李沐心中的疑問一般,鄭觀音道:“我兒是否疑惑,爲娘十一年沒有與孃家聯絡,是否還能說服鄭氏?”

李沐赦然應道:“是。”

鄭觀音輕嘆道:“看來沐兒對世家傳承不甚瞭解。”

“還請母親指點孩兒。”

“世家傳承,若無嫡子及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孫。曾、玄以下亦同此。”

“先父是嫡長子,與鄭之桓的父親是同母兄弟,當初本該是先父繼承家主,卻因玄武門之變及罪,坐失承嗣的資格,先父因此鬱鬱而終,這才由鄭之桓的父親繼承。”

鄭觀音喟嘆道。

“如果鄭之桓沒死,爲娘確實沒把握說服鄭氏。不過如今鄭之桓因罪被殺,而爲娘已經被朝廷冊封爲息王妃。如此一來,家主的傳承便可回到先父一脈,該由家兄繼承家主之位。”

李沐問道:“母親的意思是,鄭之桓因罪被殺,他的嫡子嫡孫便沒有了繼承的資格。”

“是。”

“這麼說,孩兒的莽撞,反而歪打正着了?”

“是。”

李沐笑了起來,道:“這麼說來,舅舅便是下一任鄭氏家主?”

“論理,該如此。不過,先父一脈,這些年被壓制,加上鄭之桓子孫衆多,事情必然會有反覆。好在,爲娘聽聞崔尚有意與我兒聯姻,同時有掌控五姓的野心,於是將計就計,答應了崔尚,手書一封,讓其轉交家兄。如此一來,崔尚必會幫家兄順利繼承家主之位。”

李沐聽完,心中兩個字,佩服。

原以爲鄭觀音是爲了幫助自己而答應崔尚,不想,鄭觀音不顯山不露水,借力打力,既示好了崔尚,同時爲她的大哥鋪平了繼承家業之路。

看來世家的女子確實厲害,而能做太子妃的世家女,更是厲害。

這會兒,李沐倒是有些好奇,自己那個名義上的妻子,會是怎樣的存在。

“母親心思慎密,孩兒受教了。”

鄭觀音見李沐領悟迅速,心中也贊孺子可教。

“至於皇帝那兒如何交待,還得你自己想轍。”

“孩兒會想出應對之法的。”

“去崔家納采之事,我兒以爲選誰去合適?”

“這……。”李沐一時想不出合適的人選來,如今自己貴爲嗣王,這提親之事,關乎顏面,自然不能隨便選人過去。

可朝中重臣要麼不合適,要麼是敵對者。

最關鍵的是因爲與崔氏聯姻之事,需要保密,不以宣之於衆。

這樣一來,所選之人便須在自己的親信中選擇了。

可自己的親信基本上都不合適這種說媒提親的兼職。

李沐爲難起來。

鄭觀音道:“既然我兒沒有合適人選,那爲娘替你做主了。”

“母親有人選?”

“如果家兄順利接任家主之位,以我兒舅舅、滎陽鄭氏家主的身份上崔家提親,如此想來應該不失你嗣王的身份。你意下如何?”

李沐聽了,覺得很合適,“孩兒聽母親的。”

此事說定,鄭觀音轉變話題道:“五姓世家養望數百年,不是想剷除就能剷除的。沐兒就算有日可完成復仇大業,也須記住,世家可壓制不可剷除,否則必引得天下大亂。”

李沐聞聽不以爲然,心中以爲,這是鄭觀音站在孃家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母親放心,孩兒不會親自向世家動手。”

“此話何意?”

“既然皇帝有剷除世家之心,孩兒何不坐享其成?甚至,可暗中推波助瀾。如此一來,五姓世家恐怕怪罪不到孩兒頭上。”

鄭觀音微蹩眉頭道:“我兒爲何非要對五姓世家不利?”

李沐答道:“不是孩兒非要對五姓世家不利,而是五姓世家確實阻礙了大唐的強盛,天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掌握在世家手中,如果孩兒有朝一日成就大業,也無法容忍這種現象的存在。”

“沐兒,你父親的治國方略,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難道你也要違悖嗎?”

“不,不。母親想來是誤會了。父親所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國方略,孩兒自然是要堅守的。可孩兒以爲,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將天下交給士大夫,更不是交給世家。況且,孩兒也並無將天下世家一併剷除的想法。”

“那你是何意?”

“孩兒是想,從天下世家取仕治理天下,而非任憑世家吞併土地人口。”

“我兒的意思是,是收回世家土地人口,然後讓他們入朝爲官?”

“正是。不過不僅僅爲官,還須引導世家從商。如此世家既脫離了土地,但並未損失立身之本,而農民因此獲得了土地,朝廷也就達到了集權的目的。”

“可土地、人口是世家的基石,豈能輕易於人?”

“所以嘛,孩兒纔想借皇帝之手。不過母親放心,世家真要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孩兒不會坐視不理,必要的援手還是會伸的。”

鄭觀音聽明白了,眼前此子甚至已經有了他獨到的治國理念。

看來,他手中掌握的實力絕非僅僅自己所能見到的這一些。

鄭觀音雖然有些爲孃家擔憂,但眼下想這些還太早。

所以,鄭觀音道:“既然我兒已經胸有成竹,那爲娘就不再勸了。”

“謝母親體恤。”

……。

第三天一早,韓仲良、馬周聯袂來訪。

稟報了與崔尚等人的談判結果和錢莊事宜的進展。

李沐自然無不贊同。

在得到李沐許可之後,三人聯名向朝廷上奏疏。

由朝廷確認與五姓世家的協議。

三人一起攜奏疏進宮面聖。

李世民早就點頭過,於是,一天之後,朝廷詔書發出。

將設置錢莊事宜,詔告大唐各州縣官府。

朝廷敕諭,“門下,制曰……錢莊其事,關乎國本民生,天下諸州縣臣工,須傾力協助……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所謂命爲制,令爲詔。

皇帝頒佈國家制度,是謂制書。

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十三章 朝廷議賞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四百三十章 玉佩的秘密第三百四十五章 被欺負慘了的張亮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孫明月報信第三百八十九章 以工代賑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一百二十三章 徹夜奏對(三)第七十六章 賣身契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實在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徹夜奏對(四)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七百十四章 京兆韋家沒落(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新年第一朝落幕(加更)第九百五十七章 進攻第一百九十七章 五姓異動(一)第九百八十三章 人性本惡第二十八章 被彈劾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二百十八章 常玉暴露第二百四十三章 常玉被捕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第七百四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六百八十一章 背影中的那一抹廖落第四百五十九章 敲竹槓?第五十七章 出征大典(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楊務廉案發(加更)第九百零四章 皇長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嗣王府(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本國公要反了第七百十四章 京兆韋家沒落(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李沐包圍網第九百五十二章 力竭,亡!第二百二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十一章 血戰突如其來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深諳人心第三百零五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二)第八十六章 破繭第三百四十九章 李沐包圍網第二百五十二章 崔尚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七十二章 軍心可用第八百八十六章 后妃想挑大樑第四百五十二章 佔領浮圖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口與人脈第七十一章 童謠第三百六十五章 竟然是李百藥第七百四十二章 李師被罰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選?第一百三十九章 娶了媳婦忘了娘第五百零五章 江南東道大總管第三十八章 言傳身教第二百二十六章 擴股就是搶錢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道宗訪蒔花館(加更)第六百九十九章 李沐遇刺(二)第七百八十三章 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第五百零九章 和好如初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在做,天在看(加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孤臣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義府第四百五十一章 朱邪克勒第二百四十九章 要人(二)第七百零七章 鑄幣權(二)第九百九十二章 金勝曼託孤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次是真死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錢莊之爭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吃飯的有,不吃醋的沒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六百零四章 李沐的戰術(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權大於夫權第五百二十四章 血洗長孫府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山萬里圖第七百九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韓仲良遇刺第四百十一章 血戰突如其來第九百八十章 崔尚、崔杼的野望第四百八十六章 在商言商第七百三十四章 誰說攻方不能堅壁清野第七百五十六章 肅清遼東第三百三十章 你一定會被射成刺蝟第六百八十七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李師第四百九十二章 圍城(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李沐獲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九百三十五章 我有兒子了,知道嗎?第三百章 鄭觀音(一)第四百零六章 登陸成功第一百十三章 女俠?(第八更 求訂閱)第二百零三章 釜底抽薪(二)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時就是一種毒藥。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寶親手畫押的口供第四百六十五章 官督商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