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闖東宮

張原向亓詩教說起他在山陰建的義倉,亓詩教在表示敬佩之餘問道:“張修撰可知爲何江南民間救災易而江北難?”

張原當然知道是什麼緣故,但這時要虛心,誠懇道:“請亓大人指教。”

亓詩教道:“指教不敢,然下官留心江北災患多年,尤其是對山東,可謂瞭如指掌,江南富庶,緣於朝廷的恩渥,自太祖高皇帝以來,江南一直是朝廷財源重地,近年來很多江南士紳抱怨江南賦稅重,卻不提及朝廷對江南的諸多愛護,均田均糧的賦稅改革一直沒有停止過,就是爲了減輕官田重租,此其一;不允許在江南建立王府,極大減輕了當地民衆的負擔,此其二;朝廷對江南水患治理最爲重視,此其三;再有,天高皇帝遠,江南甚少受到黨爭、政令的干擾,因此商業方能蓬勃而起,所以江南富戶極多,賑災救助也容易得多——”

亓詩教還是很有見地的,張原點頭道:“亓大人所言極是。”

亓詩教見張原認同他的觀點,頗感愉快,又道:“反觀山東,朝廷給予江南的便利一概沒有,先後有齊王、魯王、衡王在山東藩封建府,佔地都是萬頃,這些藩王親族及奴僕侵佔民田、開設商鋪,與民爭利,橫行霸道,單此一項就足以勞困山東百姓,而山東經商之風也遠沒有江浙沿海盛行,只有大地主,卻無大商賈,一旦災荒,饑民遍地,地主自身損失極重,所以說靠富戶發慈悲、靠民間救濟渡過災荒幾無可能。”

張原點頭道:“治標還得治本,山東東臨大海,南接江淮,西通河洛,北拱京畿。山東不安則京師震動,去年饑民襲擊臨清等地,若朝廷賑災不力,或恐今後還有大的民變。”

“張修撰明見。”亓詩教一拍大腿。張原這話說到了他心坎上,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又給自己斟上,說道:“我齊人好俠使氣,不甘餓死牗下,賑災不力,民變必生。張修撰以爲該如此應對?”

張原道:“在下職微言輕,只是一個設想,請亓給事、王郎中兩位大人蔘詳——”

王大智、亓詩教一齊拱手道:“張修撰請講。”

張原道:“愚以爲對山東六郡錢糧賦稅應根據受災輕重分別採取停徵、改折、抵平、留人四種方法,對割據城寨、大肆劫殺富戶的暴民應剿,對小股流竄打劫謀生的災民應撫,先把局勢穩定下來,然後招募災民興修水利,以工代賑。抗旱救災,這樣可讓饑民有口飯吃,當然。若興修水利的錢糧全靠皇帝撥內庫和地方官府籌錢顯然不行,必須要有當地士紳參與,官民結合,才能把救災備荒進行下去,救荒無善政,空口說着容易,一旦涉及藩王利益,具體施行時的困難會大得多。”

亓詩教點頭道:“張修撰何妨就此寫一篇奏疏上呈皇帝,這也是張修撰萬言廷策的後續實論。”

張原擺手道:“在下的廷策頗受非議,此時再上救災備荒疏不大妥當。還是亓大人上疏爲好。”

王大智與亓詩教對視一眼,氣氛微冷,不管方纔談得如何相投,現在,隔閡顯現了,張原是親東林的。與浙黨首領姚宗文又有新的衝突,姚宗文、劉廷元諸人彈劾張原的奏章應該已經擬好了,明日就會送呈內閣——

亓詩教沉吟片刻,終於開口道:“張修撰,下官還有一事要請教,張修撰對萬曆以來的朝堂黨爭有何高見?”

王大智沒想到亓詩教會這麼直接問張原關於黨爭之事,不禁坐直身子,注目張原,靜聽張原如何作答,卻見張原離席向亓詩教長揖,說道:“亓大人能坦誠相問讓在下甚是敬佩,這世間很多糾紛、矛盾、仇隙皆是因爲不能坦誠交流所致——”

亓詩教趕忙起身道:“張修撰何必多禮,請坐,請坐,坐下說話。”

張原坐下,看着滿桌的菜餚,說道:“在下以爲,黨爭誤國。”

王大智與亓詩教面面相覷。

王大智道:“然而很多事不爭又怎麼行,政見有異,必須得爭。”

張原道:“當年國本之爭還算是有爭論的目標,然而時至今日,黨爭往往不論是非,只逞意氣,非我一黨,必除之而後快,這是在下雅不願看到的。”

亓詩教徐徐道:“京察之典,六年一舉,君子疾邪,小人報怨,皆於此時——張修撰可知此語出於何人?”

張原道:“這是東林趙君所言吧,在下絕難苟同。”

亓詩教聽張原沒有任何猶豫就這般表態,心中一喜,面上不動聲色,又問:“然則黨爭已起,互相攻訐難免,張修撰又有何策能消弭?”

張原道:“在下以爲,在朝爲官就應以國家大事爲重,政見有異,不必非得爭個高下,可求同存異,官員要有此胸懷,方是國家百姓之福。”

這時,東城鼓樓敲起了禁鼓,一千兩百三十下爲一通,要敲三通,敲罷三通鼓大約需要兩刻時,內城宵禁就從三通鼓後開始——

聽到撾鼓聲,張原、亓詩教、王大智三人一起站起身來,亓詩教道:“今日與張修撰一席談,大爲受益,他日有暇再向張修撰請教。”

三人下了鶴壽酒樓,拱手道別,張原回內兄的寓所,亓詩教、王大智乘車出朝陽門。

兩輛馬車出了內城後就緩緩停下,亓詩教、王大智二人下車步行,五月十四的明月早早升起,月下樹影疏疏朗朗,不遠處的運河碼頭依然嘈雜喧囂,漕運的高峰期已經到來——

“可言兄,你看這張原是何等樣人?”王大智問。

亓詩教道:“難得的人才,極有主見,不迂闊,善變通,不過所謂求同存異,說來輕巧,實際很難。”

王大智笑道:“那是當然,東林人現在是頹勢,當然希望我等不要趕盡殺絕。要求同存異了。”

亓詩教搖頭道:“不然,這種觀點絕非東林人所有,東林人視自己爲君子,非其黨徒則斥爲小人。何曾有過求同存異的胸懷,而張原,顯然是不願被人當作東林或者浙黨的,他有自己的政見——”

王大智道:“如此說張原不好拉攏了?”

亓詩教道:“想把他拉到三黨陣營與東林爲敵很難,不過我等似乎也不必急着與他爲敵,且看他如何在東林和三黨間求同存異,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還是真能有所作爲,拭目以待。”

王大智道:“這麼說就是坐山觀虎鬥了,我楚、齊二黨看姚、劉浙黨鬥張原,張原在京中除了東林爲援,別無根基,東林人少不了要支持張原,如此一來,姚、劉浙黨豈會不怪罪我等?”

亓詩教道:“我們不要攻擊張原。只彈劾吳道南,措詞也留點餘地,讓浙黨當先鋒吧。”

王大智讚道:“善!”

……

五月十五辰時三刻。吳道南入會極門內閣直房,方從哲先到,案頭已有一疊各部官員送上來的奏章,吳道南上前道:“中涵兄,哪些奏疏由我票擬?”

方從哲一捻頜下美髯,說道:“會甫兄,這裡又有三份糾纏於會試舞弊案的奏疏,還是我來處置吧,那些言官着實無禮,聖上既已下旨挽留會甫兄。他們卻還聒噪不休。”

吳道南乾瘦的老臉霎時漲紅,好似被人打了耳光一般,身爲閣臣,三天兩頭被彈劾絕對不是光彩的事——

方從哲又抽出兩份奏章道:“這是陝西道御史劉廷元和兵科給事中趙興邦彈劾新科狀元張原的奏章,就由會甫兄票擬處理意見吧。”

吳道南忍着羞憤,看了劉廷元、趙興邦彈劾張原的奏章。這二人明顯約定好的,矛頭直指張原萬言廷策裡的冰河說,斥張原爲諂媚君上的佞臣——

記得昨日有楊漣與何士晉彈劾姚宗文的奏疏,今日浙黨、齊黨、宣黨就有五份彈劾奏疏衝着他和張原而來,這顯然是前天玉河北橋那場風波的延續,吳道南沉思片刻,將這兩份彈劾張原的奏疏交還給方從哲,說道:“還是方首輔票擬吧,我是頻遭彈劾之人,無顏票擬,明日就要上疏求退。”

方從哲趕忙安慰吳道南道:“會甫兄,我等當軸處中,自然招引物議,今言路勢張,我等稍有不慎,臺垣官就恣爲抨擊,閣臣難做啊,只是我等受皇帝恩遇引入內閣協理朝政,若一受彈劾就要引退,那內閣還能留得住人嗎,這三份彈劾奏章無非老調重彈,會甫兄切莫在意。”

內閣不成文的規矩,閣臣若受彈劾,必得告罪在家,待彈劾之事明瞭,纔好再入閣視事,往往還要擺足架子,要皇帝下詔撫慰才肯出來,這是爲了體面,不然的話以後沒有威信、沒法辦事——

吳道南道:“多謝方閣老寬慰,不過老朽還得回太僕寺街待着。”坐着喝完一盞茶,辭了方從哲,出會極門、經六科廊出午門——

今日在六科廊當值的就有彈劾吳道南最賣力的工科給事中劉文炳,劉文炳是河北真定人,原本與浙黨、齊黨、宣黨、楚黨都扯不上邊,現在卻與姚宗文、劉廷元等人打得火熱,這是因爲去年吳道南到任時,六科給事中按慣例要拜見新任閣臣,呈上名刺,吳道南把其他人的名刺都收下,唯獨將劉文炳的名刺擲還,並警告他說“莫學嚴嵩”原因是當時劉文炳態度甚是諂媚阿諛,吳道南很看不慣,劉文炳被打了笑臉,由此深恨吳道南,科場舞弊案一出,他率先彈劾,但吳道南在太僕寺街寓所待了兩天又出來了,昨日應劉廷元之謀,他再度彈劾,這時看到吳道南緊皺眉頭出午門而去,劉文炳是暗暗稱快,心想:“看你江西人臉皮有多厚,還好意思再入會極門否!”

方從哲見吳道南走了,搖頭笑了笑,看着案頭的奏章,又嘆了口氣,把昨日楊漣、何士晉彈劾姚宗文的奏疏與今日彈劾吳道南、張原的五份奏疏放在一起,一併票擬送司禮監——

方從哲清楚萬曆皇帝的心思,經過數十年的國本之爭,萬曆皇帝對朝臣之間的互相攻擊已經相當厭煩,現在他把這六份奏章一併送上去,最大的可能是全部留中不發,這樣,楊漣、何士晉對姚宗文的攻擊自然落空,而吳道南兩番待罪家中,應該不好意思再來了,至於張原,因爲是新科進士,不會因這奏疏受到任何處罰,但方從哲準備把劉廷元彈劾張原的這份奏疏在邸報刊登,讓朝野共議這冰河說,這個冰河說已經是被劉廷元刻意曲解了的——

……

這日傍晚,張原回到東四牌樓四合院,收到了民信局送來的一疊信,分別寄自杭州、南京、崑山、青浦、蘇州、華亭、上海、山陰、會稽等地,竟有二十三封之多,景徽驚歎道:“小姑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給你寫信?”

張原笑道:“朋友多啊。”翻看信封,都是各郡翰社社首寫來的信,如馮夢龍、夏允彝、金琅之、楊石香,還有一封信是茅元儀的,忽然翻到一信,落款是會稽王炳麟,王炳麟是三月底離京的,這時應該還沒到紹興,怎麼會有信來,看信封上的字跡,圓潤秀挺,分明是出於嬰姿師妹之手——

“這是嬰姿師妹寄來的信。”

張原的心“突”的一跳,一直翹首望着他的小景徽即道:“怎麼了,小姑父,是誰的信讓你感到意外?”小姑娘的心思極細。

張原微笑道:“沒怎麼,信多得讓我意外,等下回信,手都要寫酸了。”

景徽“格格”的笑:“誰讓小姑父朋友多呢。”

張原拿了信回房,一封封拆看,嬰姿師妹的信放在最後看,有點怕拆看似的——

遠處的禁鼓敲響,十五的月亮被催了上來,就在東四牌樓的張原看信之時,有個袖着棗木棍的漢子混進了皇城北安門,北安門又叫厚載門,是太監、雜役出入最多的門,在萬歲山、太液池左右,聚集了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內府二十四衙門,所以厚載門出入之人極多,禁鼓敲響後,在外辦事的太監紛紛回皇城,守衛竟未發覺有外人混入。

——————

電腦卡了一下,晚了幾分鐘,謝謝書友們的票票搭救,雅騷從三十四名升到二十六名了,未完待續)

第39章 快使用雙截棍第299章 通天塔第489章 景徽的病第203章 航船夜雨一夕燈第431章 功利與惜羽第373章 殿試策題第97章 春夢第43章 八股第一篇第148章 裙底盤龍棍第115章 利見大人第4章 兔亭第181章 雙姝操選政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367章 貢院失火第153章 天降小任第266章 寧吃眼前虧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20章 安內第91章 有涯之生無涯之學第406章 酥油泡螺第164章 如賊如鬼第309章 我見猶憐第350章 不狎妓是罪過第368章 一石二鳥第461章 處士與少女第439章 風雪夜歸人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490章 過家門而不入第391章 朱徽嫙第284章 思君如流水第343章 將遠行第107章 又見同船渡弄清寒mm論春夢及其他第117章 何等人最作孽?第38章 蓬門美玉第392章 波瀾起第63章 姚記書鋪第368章 一石二鳥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39章 快使用雙截棍第113章 座上諸公皆慚愧第432章 奴爾哈赤的奸細第431章 功利與惜羽第255章 佳麗地第307章 高貴的謊言第278章 桃葉渡第376章 萌動鞦韆架第442章 寒夜綺語第344章 聚寶門驚變第30章 草繩少女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95章 菊花之約第21章 初出茅廬第61章 重色輕友張介子第40章 絕不饒恕一雅騷緣起必讀第136章 夜半鐘聲到客船第492章 秋夜第307章 高貴的謊言一雅騷緣起必讀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300章 幽蹤誰識女郎身第248章 風雨夜第402章 非禮勿多視第426章 生財有道第389章 裂痕第304章 動心污跡第100章 景徽心事第467章 火槍驚魂第127章 太監的品味第20章 安內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306章 醜不醜問介子第207章 如此殘花敗柳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32章 金剛怒目第355章 皇帝憋屈第67章 馴騾第199章 此時無聲勝有聲第181章 雙姝操選政第485章 呼吸之間第355章 皇帝憋屈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323章 一劍西來千崖拱列第140章 眉月第338章 水中仙第420章 旖旎馬車第327章 水是眼波橫第59章 貼身肉搏第194章 洛陽紙貴第169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208章 是神是鬼還是狐?一雅騷緣起必讀第298章 人生百年天涯海角第447章 除夕煙火第482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133章 敢送太監春宮冊第180章 及時雨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