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30章 【羣匪奪寶】

朱棣一行人草草看了三清閣裡供奉的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到四御殿看了四大帝像。三清閣兩側有轉角翼樓相通,東爲藏經樓,西翼樓爲朝天樓,後爲雲集園。

朱棣等人一間不落看了個遍。白雲觀的觀主苗道一聽說有貴人到來,早迎了出來。朱棣不願顯露身份,便讓陳珪領頭應對。

觀主苗道一是個五十歲上下的乾瘦老頭,留着山羊鬍子,穿一身洗得發白的青段道袍,舉止彬彬有禮,一副鄉下老學究的模樣。

苗道一聽說陳珪是北平府都指揮同知,十足的朝廷從二品高官,忙不敢怠慢,一步不落地緊隨在陳珪身側,又是引路,又是指着陳舊宅院一一解說,十分的殷勤。

但看那陳珪,卻是紅着臉,不住用眼角瞥向朱棣,一副比吃了蒼蠅還難受的模樣,鄭和等人暗暗偷笑,笑着若是這位道士知道了朱棣身份,那就算不嚇死也得寒磣死了。

朱棣卻不以爲意,抿嘴笑問:“苗道長,方纔我等在三清閣前遇見一位唱歌的高士,不知道長是否認識?”

苗道一愣了愣,神情間有些忐忑:“他?他莫不是有什麼失禮之處?”

朱能心直口快,惱火地冷哼道:“哼,那個殺才,忒是無禮作怪。明明看到我們這許多人要遊那三清閣,偏用笤帚將灰塵掃得漫天都是,害我等吃了不少黑灰,哼,呸”,說着朱能兀自噁心地唾了一口。

見苗道一尷尬得額頭浸出密密的細汗,朱棣暗笑這觀主膽小矜持,便朝朱能擺了擺手,淡淡笑道:“道長不需驚慌,莫聽這殺才胡言亂語。我等是聽那道長方纔所唱歌聲中透出脫俗的高遠之氣,想着白雲觀乃是臥虎藏龍之地,便向觀主你打聽打聽罷了,可沒有絲毫見怪爲難的意思,觀主可莫要想左了纔是呀。哈哈哈”。

苗道一將信將疑,悵然望着朱棣,但見朱棣行止雍容有威;言談雖淡然,卻猶如金石鑿地,擲地有聲,令人不敢等閒視之。嘆了口氣,這才道:“哎,他道名叫做火真,在前朝時乃是昌平一帶的悍匪頭目。洪武元年的時候,大帥徐達和長平王常遇春攻了大都,順道也把北平周邊的匪窩也給剿了,他也就沒了着落。”

衆人不想那相貌猥瑣的火真曾經居然是個土匪頭目,都吃了一驚。陳珪於道學也還知曉,便奇道:“火真?你是說他道名叫火真?那豈不是與火雲真人有些同名?這也太狂妄了些罷?”

朱能也笑着插嘴打趣道:“我說觀主啊,他一個土匪頭頭,亡命天涯、落魄江湖是他應得的。你們白雲觀乃是修身之地,怎的容了他這麼個貨色?莫不是你們白雲觀也有意幹那些土匪勾當?”

朱棣聽朱能說得過分,忙擺手制止,笑問道:“觀主,莫聽我這隨從胡言亂語。在下想來,觀主會給他以容身之地,可是這白雲觀受過他的恩惠、欠了他的人情?”

苗道一點了點頭,慨然嘆道:“大人所言是實,也不全是實。只因欠火真恩情的不止貧道一人,整個白雲觀都欠他恩情啊,若不是他,白雲觀只怕早就沒了。想那年長春宮無端着了天火,被燒得乾乾淨淨。卻不知道哪兒來傳言說長春宮裡藏着許多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賞賜的金銀珠寶,在大火中已經悄悄搬到了我白雲觀。哎,一時間,這北平四周的賊人都打起了我們的主意,防不勝防啊。”

衆人不想當年還有這麼一段故事,人人聽得出了神。

苗道一想來也是個絮叨之人,見朱棣等人愛聽,也就來了精神,便繼續道:“那個時候,白雲觀苦於留言,擔心賊人攪擾,只得夜夜派人把守道觀,卻終抵不過賊人人多勢衆。便在一天夜裡,密雲、延慶和門頭溝幾處的匪盜糾集一處攻進觀來,四處殺人搶奪,要去找那些傳言中的財寶。可我白雲觀又哪裡來的財物啊?哎,那些個匪人也不問青紅皁白,見人就殺。一時間我白雲觀血流成河,那個慘啊。”

說話間苗道一滿面悲滄,落下淚來,似乎仍舊不願也不敢再想起當年那個可怕的晚上。

苗道一用袖袍抹了抹淚,強自平復了新奇,這才接着道:“虧得當時一個乞丐殺了進來。說起這個乞丐,貧道也見過,那時分日日在白雲觀門口討錢,貧道見他可憐便接濟他一日三餐,不想找人武藝竟然如此高強。那些匪人若是單打獨鬥全然不是他的對手。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約莫支撐了一頓飯功夫,那羣匪人就已經砍中了他四刀。匪人眼見他力竭,便一股腦兒地去鬥他,非得將他大卸八塊似的。哎,可惜我白雲觀只修身不習武,只能眼睜睜看着他被人絞殺。”

見他又復傷懷,陳珪忙插嘴道:“莫不是那個乞丐便是如今的火真道長?他不是在長平做土匪麼?怎的又會流落到這白雲觀做起乞丐來了?既然那羣匪人如此強悍,那你們有事如何脫身的呢?”

苗道一經陳珪這麼一問,果然從悲傷中緩過神來,嘆道:“哎,虧得天尊護佑,正當我們束手待斃時,上天降下一個奇人將那些匪人擊退了。”

“哦?奇人?那可是好幾個寨的匪人啊,加起來得多少人吶,這人憑一己之力便可以將他們擊退?”陳珪詫異道。

苗道長點了點頭,蔚然道:“若是其他人,倒還罷了,興許真的生死難料也不一定。可是此人出手,那天下是沒有人能擋得住的。”

衆人聽苗道一口氣如此之大,都吃了一驚,詫異地望向他:“當世有何人竟是不可阻擋的麼?”

苗道一極爲恭敬,朝南拱手道:“當世能有這麼大本事的,除了武當山的張三丰張真人,別無其他。”

陳珪聽得極爲仔細,問道:“不是說當日火燒長春宮的時候張真人便在白雲觀的麼?怎的忽然又來了?”

苗道一長吁了口氣,嘆道:“說來也是天意啊,那張真人本要繞道蜀地雲遊,卻不想在雁蕩山見了一名喚作俞蓮舟的小童資質奇佳,流浪荒野,便收起爲徒,打探之下才知這俞蓮舟本是廊坊富戶的少爺,不想雁蕩山的匪人惦記他家家產,趁夜滅了他家滿門。只有這俞蓮舟藏着水缸裡躲過一劫。張真人一怒之下便去而復返,要挑了那處寨子,不想上了雁蕩山才知寨子的匪人都一窩蜂地奔白雲觀去了。張真人便又連夜趕往白雲觀,終於救得一觀之人。”

衆人不想個中如此曲折,都復嗟嘆不已。

朱棣因問道:“那火真道長便就此留了下來?他一個江湖草莽逍遙自在慣了,怎的就願意困在這白雲觀?”

苗道一不禁一笑:“他纔不願留在白雲觀修道呢。他呀,是看中了張真人,要拜張真人爲師。哪裡曉得張真人收徒甚嚴,救了白雲觀的第二日便悄然雲遊去了。那火真追至武當山,可張真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誰能覓得着他的行跡?火真一怒之下便來投了白雲觀做道士,還自己給自己取了火真的道名,自詡道行及得火雲真人的一半,故而取火雲真人中的兩字爲名。嘿嘿,他瞞得了別人卻瞞不了貧道,貧道料他必是在這白雲觀等那張真人罷了。卻不想一等數年,張真人竟然絕跡江湖,火真平日裡閒來無事便唱那張真人的《上天梯》歌。哎,也是一個癡漢呀。”

一番話說完,衆人不禁對那面貌醜陋的火真刮目相看,暗道這人竟是個癡迷的性情中人。

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23章 【紀綱奏事】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二卷5章 【秦王酒宴】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二卷31章 【繞道昌平】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五卷16章 【忍辱負重】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五卷33章 【秦王出局】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二卷4章 【硬闖行舟】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三卷13章 【雪夜回府】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三卷2章 【帝王心術】二卷43章 【夜探灰山】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三卷10章 【慧眼識主】五卷48章 【建文登基】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五卷56章 【燕王大敗】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二卷30章 【羣匪奪寶】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31章 【繞道昌平】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五卷47章 【過眼雲煙】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二卷41章 【計議用兵】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五卷41章 【燕王謁陵】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三卷9章 【紈絝子弟】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25章 【功敗垂成】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三卷10章 【慧眼識主】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二卷37章 【巡視居庸】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三卷23章 【口舌之爭】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五卷18章 【王官待客】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四卷31章 【道衍隨行】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二卷31章 【繞道昌平】三卷43章 【大雪紛飛】五卷53章 【謀奪九門】四卷22章 【皇后薨逝】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三卷5章 【奉旨查案】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二卷24章 【暗箭難防】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五卷17章 【夜宿潼關】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四卷17章 【沐英平南】